画家东渡传丹青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guangyu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是中国的绘画大省,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就诞生了刻有猪纹图案的方钵和刻有稻穗纹的陶盒,它们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原始绘画的风采。宋元明清以来,浙江更是画家辈出,流风不绝。如南宋的刘、李、马、夏,元初的赵孟,元末的吴镇、王蒙,明初戴进、吴伟,明中期的徐渭,明末的陈洪绶,清代的董邦达、金农,晚清的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彪炳中国绘画史册的人物。
  与此同时,浙江又地处东海,与日本一衣带水,尤其因为具有深水良港宁波,因此自隋唐至宋元明清,宁波一直是来华日本人登陆的口岸,也是中土人士东渡出洋的门户。曾有不少日本画家通过宁波港入华,在浙江的山水中寻找创作灵感,并从浙派画家的作品中汲取新的艺术养分。
  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和文化的发展,清初浙江画家赴日活动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而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亦渐渐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与中国南京艺术学院的学者,曾对清代雍正年间赴日画家沈铨作了调查,出版了合作的成果《沈铨研究》。然而清初浙江赴日画家尚有逸然、心越等,他们在日本的绘画活动也十分活跃。神户市立博物馆、东京松涛美术馆、京都博物馆等藏有他们的不少作品。受渡日画家的直接影响,当时日本画坛还形成了“南画画派”“逸然画派”“南苹画派”等。但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有待后人进行考察,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寻求文化发展的轨迹与规律。这既对人们认识那段历史十分有益,也对人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交流与美术往来颇有帮助,同时还可以加深人们对跨地域文化活动的了解。
  江户时期的日本绘画明显受到了这些浙江画家的影响。清代初年,不少怀着明亡之恨的人士,为了保持气节,避免被迫害,或图谋东山再起,或希冀乞师他邦,乃不顾危险,出没波涛,驾舟东渡,最终到日本定居。这段时期正值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这些画家的到来为当时的日本江户(今东京)绘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很大程度和很长时间内影响了日本的绘画艺术。
  以下将简述对日本江户时代影响较深的几位浙籍画家的绘画风格及其影响。
  
  逸 然
  
  逸然,俗姓李,浙江杭州人。少年时爱好绘画,后从事药业,以卖药为生。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他见天下将乱,乃东渡日本避祸。待崇祯帝自杀后,他便滞留日本不归,并削发为僧,法号性融。逸然归隐后,佛事之余绘画才能得到发挥,他擅长绘佛教故事人物,如释迦、观音、罗汉、达摩祖师等,又善于绘僧人写真像。当时的日本僧俗仰慕其绘艺,拜其为师,虚心学艺。逸然的弟子有河村若芝(1638—1707)、渡边秀石(1639——1707)等。后来这两个徒弟还成为长崎“唐绘”流派的创始人,形成了日本画坛的“逸然画派”。
  逸然的佛教传说故事人物图,以工笔与写意相兼为特色,尤其重视人物的神态。他能根据人物的不同地位、性格来展现佛教传说中佛、菩萨、罗汉的各种形象,个性分明,在传统的程式图像中寻求个性的强化,较为活泼、夸张。他所绘的布袋和尚(民间又称弥勒佛、哈拉菩萨)图,以轻松、简率的笔墨将其乐观、开朗的性格表现出来。布袋和尚袒腹露胸,心宽体胖、眉目舒展,笑口大开。尤其是他那弯弯的细眉,半月形的大眼和生动风趣的身姿,宽松飘逸的衣袍,构成了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和乐天无忧的画面。布袋和尚那活泼、豁达、乐天的形象,在逸然笔下都得到生动而自然的再现。
  而从他的两位日本弟子的作品中,我们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他们受到逸然画风的影响,其一是绘画的题材相似,其二是绘画的艺术风格相近。
  如现存大阪明乐寺的河村若芝《罗汉渡水图》就是仿逸然之作,只是罗汉少了两位,细部略有变化而已。设色也仿逸然,不过更加浓厚。现存长崎县立美术博物馆的渡边秀石《琴棋书画屏风》,为四连屏,绘文人弹琴、下棋、读书、赏画的情景。画家巧妙的构图、精致的造型和传神的旨趣,都与逸然的《涅槃图》《罗汉渡水图》的艺风相近。即使山水背景的描绘,也有逸然注重块面,不计皴法的特点。
  从上述实例中不难看出,逸然对日本江户时代特别是当时的长崎画坛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且逸然和其弟子的画风延绵几近200年。
  
  心 越
  
  心越是清初浙江渡日画家之一。他在日本的20余年生涯中,积极发展中日友谊,在绘画、书法、篆刻、建筑、佛学、音乐、医学等方面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怀着亡明之痛背井离乡来到日本。他的多才多艺和对中日友好文化交流贡献,获得日本朝野各界的欢迎。心越也把日本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积极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心越在日本传授绘画,许多日本人士向他学画,这对当时的江户画坛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他为德川光国所画的《涅槃图》,被日本学者安觉积评为:“真容凄楚,布置精妙。春云暗淡,草木如秋。至于七十二类匍匐号哭之态,咸穷其微。吴道子、张僧繇,恐不过如此。”
  
  
  沈 铨
  
  沈铨,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一作吴兴[今湖州]人),工写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画人物得不传之秘,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殊极巧妙。日本国王见其百马图大悦,雍正七年(1729)聘往三年,归得金帛散给友朋,橐仍萧然。黄行健有诗纪其事。卒年八十余。传世作品有《苍松白鹤图》《梅花绶带图》《秋花双兔图》《松鹿图》等。
  沈铨在日本的弟子只有一位,但受其影响者却不可胜数。著名日本画家柳泽淇园十分崇尚中国文人画家绘画技法,画面背景多以淡墨或者淡彩渲染,显示画家博采中日艺术传统,也代表了江户时期的文化交流。
  以上的这三位浙籍画家所绘作品多属于文人画的范畴,而这种文人绘画在日本江户时期已经蔚然成风,日本画家在创作态度上基本已经接受了中国文人画的思想,并力求在生活和艺术活动的实践中体现出来。他们在作画的同时,也写诗歌和练习书法,认为诗人不画,画人不诗,乃风雅中憾事。受到中国画家的影响,日本也出现了如柳泽淇园、彭城百川等著名的文人书画家。由于这些画家自觉日本画坛发展停滞,于是都力求从中国文人画中吸收养分以寻求发展。不过由于中国画家的真迹始终难求,画谱便成为日本画家最方便接触的导师。随着舶来画家进入日本,日本当时的文人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画风也逐渐清晰起来,多是以当时的中国画家为师,此外也融入了自己的一些绘画风格,在日本绘画史上可谓是风格鲜明且独树一帜。
  清初浙江赴日画家多以业余为主,这些画家往往背井离乡,因此作品的题材多以佛教为主。当时的渡日画家以带有文人画趣味的山水画、花鸟画为题材、以表现主义为主的山水画风传入了日本的长崎画坛,进而影响到江户一代。在学习“唐绘”的基础上,江户时期日本画坛产生了“逸然画派”“南画画派”,流风几近200年而不衰。
  清代海禁结束之后,中日文化交流进入了正常时期,以沈铨为代表的浙江职业画家应邀来到日本,应日本赞助人的要求,进行绘画创作活动。这些作品带有装饰风格,题材寓意吉祥,呈现出中国明清宫廷绘画与民间绘画相结合的画风,设色华丽,落笔细腻,令日本画坛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学者云从,形成了“南苹画派”。至此,中国明清以来的多元画风都在日本得到了交流。这对日本那一时期的绘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赴日画家的活动,在日本各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日本友人珍藏,不仅成为日本的文化财富,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结晶。
其他文献
“美猴”“熊猫”闹盛会    4月2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华彩开幕,一对舞动的天使翅膀,营造出十足的动漫气息,内地港台明星竞相献演,“乐乐”“喜羊羊”“功夫熊猫”等各路动漫明星粉墨登场,动漫大赛“美猴奖”隆重开奖。由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世界动画协会主席木下小叶子、世界动画协会秘书长芙丝娜·多尼科维奇、台湾著名漫画大师朱德庸、日本插画大师天野喜孝等12人组成的终评评审团,从1552部参
期刊
又是龙井新茶飘香时节。3月28日,杭州湖畔居茶楼、西湖国际茶人村、老龙井御茶园、和茶馆同时首开“西湖茶宴”。近午,宾客相继如期而至,服务员先奉上一杯澄澈清纯的虎跑泉水,大家在品啜茶泉间,自由交谈,还除却口腔的杂异气味。一杯虎跑泉成了茶宴的一个引子。旋即宾客入座,依次品尝西湖龙井、武夷岩茶、九曲红梅和普洱饼茶。每道茶各配一款茶食和三款菜品。随后的主食是茶泡饭,餐后是水果和大麦茶。席间,新朋旧友相互在
期刊
4月7日下午,2009年民间茶诗会暨《刘枫书历代名家茶诗百首》《历代茶诗选注》首发式在钱江新城城市阳台隆重举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名誉会长徐永清上将,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著名书法家刘江、韩国著名书画家闵庚灿等文化名人和来自茶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诗人、书画家等60多人,会聚一堂。  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发来贺信,对活动表示热烈祝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贺信中说,2009年民间茶
期刊
西子湖畔,风光旖旎;杭州城里,采茶歌飞。  5月17日晚,在杭州市胜利剧院,我们欣喜观看到了一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采茶戏《快乐标兵》。这出戏由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演出,曾荣获江西省2008年文艺繁荣工程优秀剧目奖,这次代表江西地方戏赴杭州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  《快乐标兵》是赣南采茶戏演绎当下主旨、挥洒艺术之美的一个典型,它将写实与写意有机融合,时代精神与传
期刊
郑剑夫大师从事根雕创作已近40个春秋,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浙派根雕体系。作为浙派根雕的领军人物,他引领了中国根雕的发展。在根雕创作上,郑剑夫不仅慧眼识珠,能从纷乱繁杂的残枝枯根中找出富有神韵的材质,而且雕功高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他巧妙地把人工雕琢的“精”与天然材质的“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气韵相通的境界,创作出一件件高品位的根雕作品,闪光于缤纷的艺海之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郑剑
期刊
出天台县城北门约3公里就是著名的国清寺,其间有一座高大宏伟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称为“中国佛教城”。这座名声远播的古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在此制作和展示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各个厅堂展示着全部流程和作品,孔子等名人雕像金光闪闪、神采奕奕、栩栩如生。这座古建筑的主人就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天台县侨联主席汤春甫。  汤春甫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出生在青山绿水环抱着的天台下汤村,七岁就死了父亲,12岁时被送
期刊
吼山春色 潘宝木摄Spring Tints at Mount Hou(By Pan Baomu)  绍兴吼山巨大的石蘑菇与突兀高耸的石骨朵实属奇观,这是先民们开山采石时留下的遗迹,体现了人类自身力量的“鬼斧神工”。作者抓住了景点的特色,在春意盎然时机按下了快门,崖下石丛中的烟雾,增添了画面的诗情与画意。      天堑变通途 迟名尊摄  Spanning the Heavenly Gap(By C
期刊
一个周末,我应著名金石家王士宏教授之邀来到首都海淀魏公村小区作客。来到“爱月轩”,进得抱石斋,这里便是王老先生的书房了。举目四望,但见桌上、椅上和书橱里摆设的不是石头就是书籍,墙上高悬着一幅幅布局考究、装潢精美的“古典文学精品篆刻”系列挂轴和幛联。  自古文人偏爱月,壶中乾坤浸诗魂。这位“爱月轩”主把他的作品中含吟月内容的诸多作品都刻成了各种弦月形、月牙状或冰盘似的。他从北京钢铁学院的机械制造专业
期刊
她们曾经是龙游县福利院的孤儿,如今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有了家,有了幸福的家庭式生活。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但她们中文的名字却都姓“游”,分别叫做游君、游群、游琦。2009年4月7日,这3名涉外领养的龙游籍女童在美国家长自发组织的“红丝情愫中国行”活动中,带回到阔别8年的龙游县福利院省亲,寻找她们共同的根。  一大早,县福利院近百名老人得知孩子们的回访喜讯后,大家挂上大红灯笼和横幅标语后,兴高采烈地聚集
期刊
最想唱好中国的原创作品    2007年12月24日,“今夜星光灿烂”音乐会在北京新落成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举行。17位享誉海内外的歌唱家一一亮相,为国家大剧院的首场歌剧专场演出打造出了璀璨夺目的星光。他们当中有张建一、廖昌永、戴玉强、袁晨野、幺红等的身影,还有从旧金山湾区飞回祖国的女高音歌唱家高曼华。  两个月之后的2008年2月22日,高曼华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她主演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雷雨》,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