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体育作为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對学生的身体发育、技能提升、内在培养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普遍存在“体育就是玩”“体育有什么学”等思想,严重阻碍学生对体质发展的进度。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的有效性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有效性研究
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质增长、健康发育的关键学科之一,它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身体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伴随着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已成为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针对这一背景,本文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升学生体育知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打牢学生思德基础四个方面,对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发展基础和内在素养。
一、从生活化入手,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是体育核心素养要素构成之一,它对学生的体质发展、体育锻炼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帮助。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学生大多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基础认识,体育活动匮乏,导致学生的体质和协调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身体基础。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锻炼的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将学生日常的所观看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内容导入到课堂,使学生从身边的事例直观的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好处,激发学生想要锻炼的意识和动力,从而达到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可对学生宣讲经常锻炼的好处,如预防感冒、促进新陈代谢、保持精神状态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常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将学生所擅长的体育技能结合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二、从信息化入手,提升学生体育文化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多来源于书本内容,枯燥单一的文字讲述,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缺乏一定的困难,影响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吸收和转化效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深入运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将体育知识的传授更具有能动性,使学生的技能掌握更加牢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灵活运用信息化设备,如多媒体、电子课件等,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保持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和学习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复杂难懂的动作要领以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更加充分和扎实,从而促进学生体育基础的发展。同时,以PPT课件的形式将人体的生理卫生等常识讲授给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直观的视频展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常识。
三、从实践化入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学科,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不仅仅是接受完善的体育知识,还应加强对体育技巧、身体锻炼等方面运动项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或多或少的对体育学科的知识运用和训练实践存在时常不足、锻炼不够的现象,阻碍学生对体质培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认清学生体质基础,从实践活动入手,加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状态。同时,健康的身体素质还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教师还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坚强等意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使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发育得到双重提升。
四、从常态化入手,打牢学生思德基础
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德基础,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开展积极、健康、有效的体育活动。此外,体育品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需要教师保持平常、主动的教学心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内在的品德成长,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协作配合的集体意识,保持常态化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的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思德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进内在品德的发展。还有,教师还应在师生关系上中“下功夫”,保持和谐融洽师生关系,进一步促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引导效果。
综上所述,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积极的掌握体育知识,树立健康的锻炼意识,还能提升学生对运动技巧、体育基础,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良性发展。此外,将体育精神渗透于日常教学当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德素养,提升学生内在基础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内在基础出发,不断创新教学环境,提升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丰富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耀怀.核心素养愿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方式转变分析[J].体育风尚,2019(2):143-143.
[2] 马晓云.体育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J].中学课程资源,2019(6):45-46.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有效性研究
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质增长、健康发育的关键学科之一,它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身体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伴随着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已成为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针对这一背景,本文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提升学生体育知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打牢学生思德基础四个方面,对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发展基础和内在素养。
一、从生活化入手,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是体育核心素养要素构成之一,它对学生的体质发展、体育锻炼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帮助。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学生大多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基础认识,体育活动匮乏,导致学生的体质和协调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身体基础。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锻炼的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将学生日常的所观看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内容导入到课堂,使学生从身边的事例直观的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好处,激发学生想要锻炼的意识和动力,从而达到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可对学生宣讲经常锻炼的好处,如预防感冒、促进新陈代谢、保持精神状态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常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将学生所擅长的体育技能结合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二、从信息化入手,提升学生体育文化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多来源于书本内容,枯燥单一的文字讲述,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缺乏一定的困难,影响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吸收和转化效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深入运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将体育知识的传授更具有能动性,使学生的技能掌握更加牢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灵活运用信息化设备,如多媒体、电子课件等,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保持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和学习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复杂难懂的动作要领以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更加充分和扎实,从而促进学生体育基础的发展。同时,以PPT课件的形式将人体的生理卫生等常识讲授给学生,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直观的视频展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常识。
三、从实践化入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学科,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不仅仅是接受完善的体育知识,还应加强对体育技巧、身体锻炼等方面运动项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或多或少的对体育学科的知识运用和训练实践存在时常不足、锻炼不够的现象,阻碍学生对体质培养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认清学生体质基础,从实践活动入手,加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状态。同时,健康的身体素质还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教师还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坚强等意识,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使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发育得到双重提升。
四、从常态化入手,打牢学生思德基础
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德基础,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开展积极、健康、有效的体育活动。此外,体育品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需要教师保持平常、主动的教学心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内在的品德成长,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协作配合的集体意识,保持常态化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的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思德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进内在品德的发展。还有,教师还应在师生关系上中“下功夫”,保持和谐融洽师生关系,进一步促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引导效果。
综上所述,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积极的掌握体育知识,树立健康的锻炼意识,还能提升学生对运动技巧、体育基础,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良性发展。此外,将体育精神渗透于日常教学当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德素养,提升学生内在基础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内在基础出发,不断创新教学环境,提升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丰富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耀怀.核心素养愿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方式转变分析[J].体育风尚,2019(2):143-143.
[2] 马晓云.体育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J].中学课程资源,2019(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