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学生重要性动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b)-0161-0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这样才能快乐得去学好它,接受及运用它。
1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我教的学生是城乡结合地区的孩子,家长从小对教育重视不够,大多数学生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很少有学生主动的去学,只是害怕老师,为了完成作业而被动的去学,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至此我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在休息时间与他们每个人交流,对不同性恪的人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说服、讲道理。对感性的学生去讲学好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用知识报答父母、回报祖国;对倔强有个性的学生讲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多学知识,是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从侧面举例比如我的朋友因为没有学好数学在做生意时让自己的会计在账目上屡次被骗的事情;我有一次迷路我根据我的身影才找出出口之事等等,让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习要靠自己,要有求知的欲望。
2 激励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动力
人人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赞扬,渴望获得成功,对形成、巩固发展兴趣有特殊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对青少年来说这种效应则更明显。“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学生,让其充分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性格较内向,单亲家庭,不自信的学生。为了克服其自卑心理,为了树立自信心,为了激励学生要经常告诉学生”你行,你能行!”“天生你才必有用”“别的同学行你也行”“大家智力都差不多,只要努力,方法得当,你的成绩也能提高,实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一放松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也会下降”“你要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等等。
成就感是激发兴趣的兴奋剂。它可以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使其处于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悦、进取。这时,人的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精心创设成功活动,提供成功体验。比如在大比拼时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互相比赛;巩固练习时让学习弱的学生做较简单的题,有难度的题让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上黑板展示;小组分工时也是对号入座等。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3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为学生的主动做好铺垫。下面谈谈我从教几年来自己摸索出的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的几点心得。
3.1 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让学生从生疑到质疑再到解疑,循序渐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抓住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用“设疑”的形式提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去思索,就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在创设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开动脑筋,既要设疑,又要激趣,要用问题吸引学生,让学生一听到问题就跃跃欲试,同时要求问题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理生理实际,科学利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给他们创设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其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科学的设疑,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在引入时我说记得我在上学时我的老师这样问我“99-99能否被100整数整除?”学生顿时提起了精神,因为他们对我老师的问题很感兴趣。
3.2 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觉得上你的课是一种享受
3.2.1 以生動、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
3.2.2 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家的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而且以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场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据调查数据显示,24%的学生表示上数学课最能吸引其注意是老师讲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3 让学生在合作中快乐的去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竞赛、讲座等活动。
3.4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学好数学,必须从生活中学数学,结合实际学数学。曾经我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师生约定在星期天这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换频道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这一切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了数学源于现实生活中。所以,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
参考文献
[1] 唐绍友.论数学开放式教学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数学通报,2000(8).
[2] 郭立昌.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数学通报,1998(5).
关键词:数学学生重要性动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b)-0161-0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这样才能快乐得去学好它,接受及运用它。
1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我教的学生是城乡结合地区的孩子,家长从小对教育重视不够,大多数学生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很少有学生主动的去学,只是害怕老师,为了完成作业而被动的去学,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至此我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在休息时间与他们每个人交流,对不同性恪的人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说服、讲道理。对感性的学生去讲学好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用知识报答父母、回报祖国;对倔强有个性的学生讲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多学知识,是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从侧面举例比如我的朋友因为没有学好数学在做生意时让自己的会计在账目上屡次被骗的事情;我有一次迷路我根据我的身影才找出出口之事等等,让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习要靠自己,要有求知的欲望。
2 激励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动力
人人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赞扬,渴望获得成功,对形成、巩固发展兴趣有特殊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对青少年来说这种效应则更明显。“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学生,让其充分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性格较内向,单亲家庭,不自信的学生。为了克服其自卑心理,为了树立自信心,为了激励学生要经常告诉学生”你行,你能行!”“天生你才必有用”“别的同学行你也行”“大家智力都差不多,只要努力,方法得当,你的成绩也能提高,实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一放松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也会下降”“你要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等等。
成就感是激发兴趣的兴奋剂。它可以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使其处于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悦、进取。这时,人的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精心创设成功活动,提供成功体验。比如在大比拼时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互相比赛;巩固练习时让学习弱的学生做较简单的题,有难度的题让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上黑板展示;小组分工时也是对号入座等。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3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为学生的主动做好铺垫。下面谈谈我从教几年来自己摸索出的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的几点心得。
3.1 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师让学生从生疑到质疑再到解疑,循序渐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抓住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用“设疑”的形式提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去思索,就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在创设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开动脑筋,既要设疑,又要激趣,要用问题吸引学生,让学生一听到问题就跃跃欲试,同时要求问题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理生理实际,科学利用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给他们创设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其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科学的设疑,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在引入时我说记得我在上学时我的老师这样问我“99-99能否被100整数整除?”学生顿时提起了精神,因为他们对我老师的问题很感兴趣。
3.2 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觉得上你的课是一种享受
3.2.1 以生動、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
3.2.2 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家的小故事,可以令他们对所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刻、具体的印象。而且以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场白”,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据调查数据显示,24%的学生表示上数学课最能吸引其注意是老师讲一些数学的课外知识。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3 让学生在合作中快乐的去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竞赛、讲座等活动。
3.4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学好数学,必须从生活中学数学,结合实际学数学。曾经我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师生约定在星期天这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换频道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这一切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知道了数学源于现实生活中。所以,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
参考文献
[1] 唐绍友.论数学开放式教学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数学通报,2000(8).
[2] 郭立昌.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数学通报,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