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语:阎照祥先生是河南省高中新课程培训的首席教师,在教师培训中,各地教师经常问询有关托利主义、英国保守党和保守主义等问题。多年来阎先生撰写并发表了多篇文章,但对于该党理论的早期阶段——托利主义,着墨较少。为此,阎先生尽意补缺,分阶段阐释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前期托利党政治理论托利主义的发展演变。我们将这组文章分4期呈现,以期对各位学友有所帮助。
关键词 英国,复辟时期,《排斥法案》,托利主义,菲尔默
中圖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7-0008-04
英国是最早出现政党的国家,早在17世纪70年代,两个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就已经产生。复辟时期英国出现政党的原因,一是在于当时的“骑士议会”(1661—1678)前后存在了17年,为史上最久,议员们多年相处,联系密切,互相了解,频频沟通,不仅容易强化政治友谊,还会产生分歧、矛盾和争执,并因此形成议会帮派和政党;二是当时较为尖锐的社会阶级和宗教矛盾,促成了两党的诞生。笔者就英国政党有一些研究,但对其理论涉及不多,①本文将对此补缺。
1679年以来,当两党在议会中激烈辩论时,议会内外党派论争达到高潮。论争核心是王权的由来,即是君权神授还是天赋人权。引发争论的焦点是王位继承问题:查理二世年近半百无子,是否可以由他的胞弟,天主教徒约克公爵詹姆士继承王位?辉格党人一致反对,并为此向议会提出了《排斥法案》。托利党人秉承国王旨意,坚决支持。为此,后人将此事件,视为英国两个政党正式诞生的标志。
托利党的领袖是大名鼎鼎的丹比伯爵(Danby, Earl of,1632—1712)。他本名托马斯·奥斯本,是内战时勤王中心约克郡王党②分子的继承人,1660年于政界崭露头角,受封男爵。1673年任财政大臣,晋升伯爵,并任首席大臣,与后世的首相地位相当。丹比伯爵依仗国王宠信,在议会建立宫廷党,主张王权至上,但奉行严格的新教教义,这意味着他不会支持天主教徒建立君主专制。1677年,丹比伯爵促成国王侄女玛丽与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成婚,为其以后升迁埋下了伏笔。他于1688年参与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前来英国的密谋。这是他一生政治生涯中的浓墨重彩,使他以后晋升为公爵。
大体上,参与政党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政府反对派有密切联系的“党人”,多为政府和议会成员,或本身就是议会活跃分子。另一类是自愿参与辩论,也被称为“辉格党人”或“托利党人”,他们同议会中的党人并无直接联系,亦非明确站在某个政党立场上发表言论,而是受时局影响,自发投入派别论争。
除议会发言和辩论之外,党派论争的最流行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发行政治小册子。小册子最初由17世纪内战中平等派使用,彼时成为抨击政敌、争取民众支持的工具。当时最流行的文学形式——诗歌和剧作——也成为党派论争的载体。
在托利党人中,很难说清是谁最早用诗歌抨击政敌。但桂冠诗人约翰·德莱登(John Dryden,1631—1700)的作用首屈一指。他才思敏捷,“排斥危机”时,其不少诗作带有明显的托利主义倾向。1681年11月,他发表《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借用《圣经·旧约》大卫王的故事,支持查理二世关于王位传承的主张,①招致辉格党人愤恨。
论争中,两党都尽意争取听众。其中辉格党人吁请广大民众支持他们的正义事业,捍卫新教教会和政府的纯正。托利党人则组织市政官员、治安法官、法庭陪审员和军官们签名,并以此证明:只有那些支持国王和宫廷的体面人士,才能够代表人民的真正呼声,无愧于“人民”称号。②
托利党代言人同样留心舆论动向,重视寻求国教会中保守分子的支持。1682年,德莱登根据国王授意,发表长诗《勋章:反对叛乱的诗篇》,嘲弄沙夫茨伯里伯爵③和辉格党人。德莱登在诗中断言:若由辉格党治国,各教派将会沆瀣一气,去行使他们自己的专断权力。托利党的另一位诗人托马斯·斯帕拉特(Thomas Sparat)仿照德莱登的说法,在一首诗中嘲讽政敌:
我们固守真理,他们一派胡言;
一旦开口,对方只会振振有声,
任其正确或错误、荒谬或公正,
唯其如此,是由于他们的虔诚。④
论争中,去世多年的王党分子罗伯特·菲尔默爵士(Robert Filmer, 1588—1653)引起人们注意。他是出生于乡绅家庭的教徒,1643—1646年间被议会监禁。1647年2月,菲尔默撰写政论文,与清教徒思想家约翰·弥尔顿⑤等人论战。第二次内战间,他编撰了多种小册子,其中《论有限君主制或混合君主制的恶果》,呼吁王党分子在危难之际努力使国王重获权力。1652年,菲尔默发表《有关政府起源的观察》,⑥批评霍布斯⑦、弥尔顿等人政治观点怪异。他断定,议会领导两次内战,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而后国王两次被俘,最终又被“弑君者”推上断头台,尤其过分。
菲尔默死后,留下了不少文稿,致使托利党人一再引用,使论争激化。菲尔默连续抛出维护君主专制的著作,是受了形势的刺激。内战期间,议会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下属委员会分掌各类原在王国政府之下的权力,这就超出了他的忍耐程度。
菲尔默最有影响的著作,是他去世后27年后问世的《父权制》。⑧其中,流行的有关国家形成的契约论,遭到抨击,他断言:早在“创世纪”时,亚当就赢得了至高无上的父权和对全世界的统治权,以后代代相传。⑨他在其不同的文本中,嘲笑所谓民众会自发组成社会,最终产生国家的观念,是混乱不堪的。他认为,社会秩序是通过政府机构逐步建立的,是和所谓自由不相容的。他相信,但凡稳定的政府都是等级制的,可使最高权力掌握在独一无二的主权者手中。他得出结论:国王不必根据法律组建政府;而应依照其意志来统治;国王们的权力来自于父权。
关键词 英国,复辟时期,《排斥法案》,托利主义,菲尔默
中圖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7-0008-04
英国是最早出现政党的国家,早在17世纪70年代,两个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就已经产生。复辟时期英国出现政党的原因,一是在于当时的“骑士议会”(1661—1678)前后存在了17年,为史上最久,议员们多年相处,联系密切,互相了解,频频沟通,不仅容易强化政治友谊,还会产生分歧、矛盾和争执,并因此形成议会帮派和政党;二是当时较为尖锐的社会阶级和宗教矛盾,促成了两党的诞生。笔者就英国政党有一些研究,但对其理论涉及不多,①本文将对此补缺。
1679年以来,当两党在议会中激烈辩论时,议会内外党派论争达到高潮。论争核心是王权的由来,即是君权神授还是天赋人权。引发争论的焦点是王位继承问题:查理二世年近半百无子,是否可以由他的胞弟,天主教徒约克公爵詹姆士继承王位?辉格党人一致反对,并为此向议会提出了《排斥法案》。托利党人秉承国王旨意,坚决支持。为此,后人将此事件,视为英国两个政党正式诞生的标志。
托利党的领袖是大名鼎鼎的丹比伯爵(Danby, Earl of,1632—1712)。他本名托马斯·奥斯本,是内战时勤王中心约克郡王党②分子的继承人,1660年于政界崭露头角,受封男爵。1673年任财政大臣,晋升伯爵,并任首席大臣,与后世的首相地位相当。丹比伯爵依仗国王宠信,在议会建立宫廷党,主张王权至上,但奉行严格的新教教义,这意味着他不会支持天主教徒建立君主专制。1677年,丹比伯爵促成国王侄女玛丽与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成婚,为其以后升迁埋下了伏笔。他于1688年参与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前来英国的密谋。这是他一生政治生涯中的浓墨重彩,使他以后晋升为公爵。
大体上,参与政党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政府反对派有密切联系的“党人”,多为政府和议会成员,或本身就是议会活跃分子。另一类是自愿参与辩论,也被称为“辉格党人”或“托利党人”,他们同议会中的党人并无直接联系,亦非明确站在某个政党立场上发表言论,而是受时局影响,自发投入派别论争。
除议会发言和辩论之外,党派论争的最流行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发行政治小册子。小册子最初由17世纪内战中平等派使用,彼时成为抨击政敌、争取民众支持的工具。当时最流行的文学形式——诗歌和剧作——也成为党派论争的载体。
在托利党人中,很难说清是谁最早用诗歌抨击政敌。但桂冠诗人约翰·德莱登(John Dryden,1631—1700)的作用首屈一指。他才思敏捷,“排斥危机”时,其不少诗作带有明显的托利主义倾向。1681年11月,他发表《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借用《圣经·旧约》大卫王的故事,支持查理二世关于王位传承的主张,①招致辉格党人愤恨。
论争中,两党都尽意争取听众。其中辉格党人吁请广大民众支持他们的正义事业,捍卫新教教会和政府的纯正。托利党人则组织市政官员、治安法官、法庭陪审员和军官们签名,并以此证明:只有那些支持国王和宫廷的体面人士,才能够代表人民的真正呼声,无愧于“人民”称号。②
托利党代言人同样留心舆论动向,重视寻求国教会中保守分子的支持。1682年,德莱登根据国王授意,发表长诗《勋章:反对叛乱的诗篇》,嘲弄沙夫茨伯里伯爵③和辉格党人。德莱登在诗中断言:若由辉格党治国,各教派将会沆瀣一气,去行使他们自己的专断权力。托利党的另一位诗人托马斯·斯帕拉特(Thomas Sparat)仿照德莱登的说法,在一首诗中嘲讽政敌:
我们固守真理,他们一派胡言;
一旦开口,对方只会振振有声,
任其正确或错误、荒谬或公正,
唯其如此,是由于他们的虔诚。④
论争中,去世多年的王党分子罗伯特·菲尔默爵士(Robert Filmer, 1588—1653)引起人们注意。他是出生于乡绅家庭的教徒,1643—1646年间被议会监禁。1647年2月,菲尔默撰写政论文,与清教徒思想家约翰·弥尔顿⑤等人论战。第二次内战间,他编撰了多种小册子,其中《论有限君主制或混合君主制的恶果》,呼吁王党分子在危难之际努力使国王重获权力。1652年,菲尔默发表《有关政府起源的观察》,⑥批评霍布斯⑦、弥尔顿等人政治观点怪异。他断定,议会领导两次内战,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而后国王两次被俘,最终又被“弑君者”推上断头台,尤其过分。
菲尔默死后,留下了不少文稿,致使托利党人一再引用,使论争激化。菲尔默连续抛出维护君主专制的著作,是受了形势的刺激。内战期间,议会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下属委员会分掌各类原在王国政府之下的权力,这就超出了他的忍耐程度。
菲尔默最有影响的著作,是他去世后27年后问世的《父权制》。⑧其中,流行的有关国家形成的契约论,遭到抨击,他断言:早在“创世纪”时,亚当就赢得了至高无上的父权和对全世界的统治权,以后代代相传。⑨他在其不同的文本中,嘲笑所谓民众会自发组成社会,最终产生国家的观念,是混乱不堪的。他认为,社会秩序是通过政府机构逐步建立的,是和所谓自由不相容的。他相信,但凡稳定的政府都是等级制的,可使最高权力掌握在独一无二的主权者手中。他得出结论:国王不必根据法律组建政府;而应依照其意志来统治;国王们的权力来自于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