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是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对学生获取信息,学会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教”的必要性与“教”的方法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措施策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兴趣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百分之三十的课在机房,百分之三十的课在多媒体教室”,说明了该课程的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这门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学会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但是当前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首先来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一致,两极分化明显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可能已经掌握了课本上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学习,而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运用过计算机,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讲课有着难以名状的苦恼。其次信息技术更新比较快,有的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就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再次,现在大的教育环境注重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反而受到打压,好像教师讲授的时间越长,讲授的知识越多,越有“满堂灌”的危险。最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还没有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其教学还是停留在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状态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讲,学生在玩游戏,信息技术课上成了其他课程中的休闲放松课。
二、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科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教师要重视“教”的作用
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得到了公认,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重要,所以必须重视教师“教”的作用。“教”和“学”本来就不能孤立存在,“教”的本身就耦合了“学”,为学而教。教得多或教得少视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情况、课堂效率而定。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找到结合点,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的难点是那些从未操作过电脑的学生。教师必须把平时上课辅导的重点, 放在操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身上,通过前期的关注,加强指导,让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尽快的掌握所学知识,赶上基础知识将好的学生,以方便以后的教学。
(二)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回收站时,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举例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休息时间玩一些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游戏,如《挖地雷》、《翻牌》等,寓教于乐,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避免因枯燥乏味而产生对计算机的厌烦感。
(三)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要求”,“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因此,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既可以边讲理论课边上机练习,也可以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
(四)教师把握讲练时间分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完成课本的教学内容,更要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所谓精讲就是说对计算机术语、理论概念,有针对性的讲解,做到形象具体、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而多练就是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独立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索,在练的过程中领悟、理解、掌握。
参考文献:
[1]王丽珍.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3(3).
[2]邓家宏,罗杰.试论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3]温武夫.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教学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0(8).
[4]张彩霞.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讨[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3).
(作者简介:王 芳(1977.7-)女,江苏镇江人,镇江市索普初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兴趣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百分之三十的课在机房,百分之三十的课在多媒体教室”,说明了该课程的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这门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学会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但是当前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首先来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不一致,两极分化明显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可能已经掌握了课本上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学习,而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运用过计算机,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讲课有着难以名状的苦恼。其次信息技术更新比较快,有的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就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再次,现在大的教育环境注重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反而受到打压,好像教师讲授的时间越长,讲授的知识越多,越有“满堂灌”的危险。最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还没有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其教学还是停留在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状态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讲,学生在玩游戏,信息技术课上成了其他课程中的休闲放松课。
二、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科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教师要重视“教”的作用
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得到了公认,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重要,所以必须重视教师“教”的作用。“教”和“学”本来就不能孤立存在,“教”的本身就耦合了“学”,为学而教。教得多或教得少视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情况、课堂效率而定。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找到结合点,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的难点是那些从未操作过电脑的学生。教师必须把平时上课辅导的重点, 放在操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身上,通过前期的关注,加强指导,让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尽快的掌握所学知识,赶上基础知识将好的学生,以方便以后的教学。
(二)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回收站时,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举例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休息时间玩一些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游戏,如《挖地雷》、《翻牌》等,寓教于乐,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避免因枯燥乏味而产生对计算机的厌烦感。
(三)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要求”,“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因此,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既可以边讲理论课边上机练习,也可以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
(四)教师把握讲练时间分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完成课本的教学内容,更要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实践操作。在教学中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所谓精讲就是说对计算机术语、理论概念,有针对性的讲解,做到形象具体、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而多练就是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独立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索,在练的过程中领悟、理解、掌握。
参考文献:
[1]王丽珍.信息技术课程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3(3).
[2]邓家宏,罗杰.试论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3]温武夫.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教学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0(8).
[4]张彩霞.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讨[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3).
(作者简介:王 芳(1977.7-)女,江苏镇江人,镇江市索普初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