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中、后实施全程护理,献血前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服务态度热情大方,注意事项提前告知;献血中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献血后正确压迫针眼,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全程护理可以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地完成献血过程, 有助献血者再次来献血,更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无偿献血;全程护理; 实践探讨
为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3款第13条规定,在献血服务中应制定对献血者的护理程序,即对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进行全程护理,其目的是为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提供安全优质的献血服务,采集高质量的血液,更好为临床一线服务。现将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实践体会报道如下:
1献血前护理
1.1 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采血室应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室内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整洁,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可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为献血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献血环境,使献血者对机采顺利进行产生信心和安全感。
1.2服务态度热情大方 医护人员要培养良好的素质,正确合理解释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对初次献血者,提供必要的宣传资料。如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常识、献血宜传资料、献血程序等。从心理上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充分理解健康公民适量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增强信心,愉快主动地接受献血。
1.3 献血者提前告知告诉献血者献血前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睡眠充足,献血当日饮食要清淡,尽量不食油腻食物, 最好不空腹献血,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2献血中的护理
2.1惧痛心理护理初次献血者看到采血针头较粗,担心献血疼痛,精神高度紧张。采血护士应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谈,根据他们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讲一些轻松的话题,表扬他们的无偿奉献精神,创造愉快的氛围,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精神放松地完成献血。同时要提高采血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 熟练、轻柔,确保一针见血,减轻献血者的疼痛。使他们有个愉快的献血经历,留下美好印象,为他们将来再次选择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2.2献血反应护理文献报道,献血不良反应者仅占1.72%[1]。主要因为献血者献血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空腹或者精神紧张度高而引起。轻者会出现精神焦虑、眩晕、连续的哈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伴有轻度出汗等迷走神经症状,重者胸闷,脉搏细弱,血量减慢,失去知覺,更严重的会出现晕厥、惊厥,甚至抽搐,大小便失禁。因此在采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时, 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立即停止献血,拔掉针头,平卧休息,屈膝头低位,增加头部血液供应,松开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通畅,同时检查脉搏和血压,必要时可刺激人中穴和合谷穴[2]。可口服适量葡萄糖水,医护人员要陪伴身旁,适当解释,待恢复后无不适反应,方可离去。
3献血后护理
3.1正确压迫针眼拔出针头后,嘱咐献血者用3个手指按压穿刺部位3~5 min,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若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按压穿刺部位,若无出血在穿刺部位贴上创可贴,24 h内针眼处不要接触水,以防引起感染。如意外发生皮下血肿,应告诉献血者发生皮下血肿12 h后可用干净的热毛巾湿敷,以利于皮下淤血的吸收和组织功能的恢复。文献报道,针眼处的皮下血肿是偶见的局部献血反应,占无偿献血总人数的0.04%[3]。因此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针眼处进行压迫是预防皮下血肿的关键。
3.2详细交待注意事项要详细告诉献血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针眼处清洁, 24 h内不要剧烈运动,4 h内需饮比平时多一些的液体,避免暴饮暴食。为保证献血者身体有所恢复调整,让献血者适当休息20 min~30 min,并提供一些饮料,牛奶等。有个别献血者献血后会有疲劳感或困倦感,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 可让献血者再休息一会,正常后方可离开,休息1 d~2 d后即可恢复,让献血者不必担心。
综上所述,在整个献血过程中,采血护理人员要贯彻全程护理的理念, 献血前热情到位,献血中密切观察献血反应,献血后让献血者安全离开,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过硬的穿刺技术能力,要学会观察每一位献血者的心理变化, 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到关爱,解决献血者的心理问题, 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地完成献血过程, 有助献血者再次来献血,更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洪艾,陈晓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2(4):16-17.
[2]赵廷秀.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全程护理[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增刊):88
[3]乔家骏.采血引起皮下血肿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增刊):132.
【关键词】无偿献血;全程护理; 实践探讨
为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3款第13条规定,在献血服务中应制定对献血者的护理程序,即对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进行全程护理,其目的是为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提供安全优质的献血服务,采集高质量的血液,更好为临床一线服务。现将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实践体会报道如下:
1献血前护理
1.1 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采血室应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室内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整洁,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可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为献血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献血环境,使献血者对机采顺利进行产生信心和安全感。
1.2服务态度热情大方 医护人员要培养良好的素质,正确合理解释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对初次献血者,提供必要的宣传资料。如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常识、献血宜传资料、献血程序等。从心理上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充分理解健康公民适量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增强信心,愉快主动地接受献血。
1.3 献血者提前告知告诉献血者献血前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睡眠充足,献血当日饮食要清淡,尽量不食油腻食物, 最好不空腹献血,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2献血中的护理
2.1惧痛心理护理初次献血者看到采血针头较粗,担心献血疼痛,精神高度紧张。采血护士应主动与献血者进行交谈,根据他们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讲一些轻松的话题,表扬他们的无偿奉献精神,创造愉快的氛围,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精神放松地完成献血。同时要提高采血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 熟练、轻柔,确保一针见血,减轻献血者的疼痛。使他们有个愉快的献血经历,留下美好印象,为他们将来再次选择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2.2献血反应护理文献报道,献血不良反应者仅占1.72%[1]。主要因为献血者献血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空腹或者精神紧张度高而引起。轻者会出现精神焦虑、眩晕、连续的哈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伴有轻度出汗等迷走神经症状,重者胸闷,脉搏细弱,血量减慢,失去知覺,更严重的会出现晕厥、惊厥,甚至抽搐,大小便失禁。因此在采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时, 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立即停止献血,拔掉针头,平卧休息,屈膝头低位,增加头部血液供应,松开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通畅,同时检查脉搏和血压,必要时可刺激人中穴和合谷穴[2]。可口服适量葡萄糖水,医护人员要陪伴身旁,适当解释,待恢复后无不适反应,方可离去。
3献血后护理
3.1正确压迫针眼拔出针头后,嘱咐献血者用3个手指按压穿刺部位3~5 min,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若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按压穿刺部位,若无出血在穿刺部位贴上创可贴,24 h内针眼处不要接触水,以防引起感染。如意外发生皮下血肿,应告诉献血者发生皮下血肿12 h后可用干净的热毛巾湿敷,以利于皮下淤血的吸收和组织功能的恢复。文献报道,针眼处的皮下血肿是偶见的局部献血反应,占无偿献血总人数的0.04%[3]。因此采用正确的方法对针眼处进行压迫是预防皮下血肿的关键。
3.2详细交待注意事项要详细告诉献血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保持针眼处清洁, 24 h内不要剧烈运动,4 h内需饮比平时多一些的液体,避免暴饮暴食。为保证献血者身体有所恢复调整,让献血者适当休息20 min~30 min,并提供一些饮料,牛奶等。有个别献血者献血后会有疲劳感或困倦感,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 可让献血者再休息一会,正常后方可离开,休息1 d~2 d后即可恢复,让献血者不必担心。
综上所述,在整个献血过程中,采血护理人员要贯彻全程护理的理念, 献血前热情到位,献血中密切观察献血反应,献血后让献血者安全离开,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过硬的穿刺技术能力,要学会观察每一位献血者的心理变化, 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到关爱,解决献血者的心理问题, 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地完成献血过程, 有助献血者再次来献血,更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洪艾,陈晓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2(4):16-17.
[2]赵廷秀.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全程护理[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增刊):88
[3]乔家骏.采血引起皮下血肿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增刊):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