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继孔孟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代表,其学说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以荀子的名实观为出发点,从传播学角度对《正名》篇做出新的解读,将“天官意物”“心有征知”的人内传播视为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并从传受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的角度探讨“正名”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辨说”的社会舆论整合功能进行考察。全文查看链接
正是由于身处“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的时代,荀子提出了辨说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面对邪说、奸言,君子既没有权势来统治百姓,也不能用刑来惩罚擅作奸言的人,只能采取辨说的方式。荀子为辨说下了这样的定义:“辨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蔡仁厚这样解释荀子对于辨说的论述:“辩说中所用之名的意指不可前后歧义,若用实指歧义之名进行辩说,必将形成前后矛盾”。(12)他认为辨说的重要性在于明道,即用辨说来与“邪说”、“辟言”来辩争。孔繁在其《荀子评传》中这样概括荀子的辨说观:“荀子虽然对名辩思潮持批判态度,然而又认为辩说之不可缺少,必须参加辩说以阐明王道”。(13)由此可见,荀子十分重视辨说中的逻辑思维。他提出“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这当中的“道”便是治国的根本。因此,在辨说之时,心要符合道,说出的话要合于心,言辞要符合表达的要求,用治国之道来辨别奸邪,犹如用绳子来衡量曲直一样,做到这样,邪说奸言便不会祸乱国家,谬论也就无处隐藏了。(如图2)全文查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