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生活化情境是教育教学理论、政治学科课程、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文本的要求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虚拟的生活情境、两难的生活情境,把生活经验原理化,政治理论生活化,用生活的“境”迸发教学的“情”,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生活化;情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67-01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依据
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创设生活化情境,能使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识、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学习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与保持是和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程度呈正比例的关系。
政治学科课程层面。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学科与生活主题的结合是我们政治学科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理论的现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现实生活的经验与教训融入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学生个体发展层面。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面向学生的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现在的高中年级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开始用批评的辩证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学习中他们反感书本、老师、家长对他们简单的说教和灌输,有时会形成偏执的价值观、人生观,但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潜移默化给孩子以引导,更易于让他们接受。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告诉我的我会忘掉,展示给我看的我可能会记住,参与其中的我会真正理解。”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实践
思想政治课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时政性强。当今世界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教材中尽管增加了大量的现代信息,但仍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时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选取学生有所闻的、典型的、时效的、最近的、最新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正确评价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一种放眼社会的胸襟和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寻找各种现象后面的社会根源。
用虚拟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有限的,一些事情可能知道一点却不深入全面。虚拟假设,就是指教师在立足教材,面向生活的前提下,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创编故事情节,把学生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学生在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用两难的生活情境来考验学生。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法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在学生面前强调成人的“正确答案”,也没有传授学生现有水平还无法理解的高层次道德伦理,而是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认知冲突,给他们提供学习道德推理的机会,提供高于他们已有道德水平的下一个阶段的思维模式。我们发现教学中如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反思
1.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有典型性:情境就好像是老师创作的剧本,我们创设的生活情境必须应该来自于学生而且是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不是教师个人的生活或是某部分特质学生的生活。如果学生认为老师选的教学内容不真实,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或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缺乏一定的典型性,那么对于这个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观点学生就不会接受,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只有在典型性的教学情境中,而且最好在一个课题中能形成一个完整性的情境,学生的参与体验才会更加充分,观点才能内化,觉悟才能提高。
2.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有探究性:创设情境要利于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索,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和自主体验,这是情境教学的核心价值。生活化情境运用的是否适合关键还看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探究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情境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维梯度,一般来说可以包括生活基础性问题、知识能力性问题、觉悟行动性问题几个层次。
3.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该蕴含理论性:从学科本质上讲,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内在特征的学科,德育必须遵循“理解——认同——内化”的认知规律,从这个角度上讲,成功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即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三维目标。任何情境探讨后的总结概括不能停留在生活原有的层面上,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得出的解决措施自觉成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成为人生道路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国华.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八个统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5).
关键词:政治;生活化;情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67-01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依据
教育教学理论层面。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创设生活化情境,能使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识、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学习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与保持是和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程度呈正比例的关系。
政治学科课程层面。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学科与生活主题的结合是我们政治学科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理论的现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现实生活的经验与教训融入教材的每一个细节,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学生个体发展层面。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面向学生的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现在的高中年级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他们能根据教学要求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开始用批评的辩证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学习中他们反感书本、老师、家长对他们简单的说教和灌输,有时会形成偏执的价值观、人生观,但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潜移默化给孩子以引导,更易于让他们接受。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告诉我的我会忘掉,展示给我看的我可能会记住,参与其中的我会真正理解。”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实践
思想政治课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时政性强。当今世界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教材中尽管增加了大量的现代信息,但仍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及时将社会焦点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充分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选取学生有所闻的、典型的、时效的、最近的、最新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正确评价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一种放眼社会的胸襟和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寻找各种现象后面的社会根源。
用虚拟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学生的生活实践是有限的,一些事情可能知道一点却不深入全面。虚拟假设,就是指教师在立足教材,面向生活的前提下,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创编故事情节,把学生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学生在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用两难的生活情境来考验学生。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法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在学生面前强调成人的“正确答案”,也没有传授学生现有水平还无法理解的高层次道德伦理,而是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认知冲突,给他们提供学习道德推理的机会,提供高于他们已有道德水平的下一个阶段的思维模式。我们发现教学中如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设置两难问题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内心认知冲突,触动原有的认知心理结构,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反思
1.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有典型性:情境就好像是老师创作的剧本,我们创设的生活情境必须应该来自于学生而且是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不是教师个人的生活或是某部分特质学生的生活。如果学生认为老师选的教学内容不真实,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或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缺乏一定的典型性,那么对于这个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观点学生就不会接受,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只有在典型性的教学情境中,而且最好在一个课题中能形成一个完整性的情境,学生的参与体验才会更加充分,观点才能内化,觉悟才能提高。
2.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有探究性:创设情境要利于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索,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和自主体验,这是情境教学的核心价值。生活化情境运用的是否适合关键还看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探究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情境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维梯度,一般来说可以包括生活基础性问题、知识能力性问题、觉悟行动性问题几个层次。
3.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应该蕴含理论性:从学科本质上讲,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内在特征的学科,德育必须遵循“理解——认同——内化”的认知规律,从这个角度上讲,成功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即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三维目标。任何情境探讨后的总结概括不能停留在生活原有的层面上,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得出的解决措施自觉成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成为人生道路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国华.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八个统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