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了解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徐志摩,体会他的《再别康桥》思想类容,优美的意境,清丽的语言,美妙的旋律。进一步了解徐志摩和他的诗歌特点,以及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三美的演绎 和谐自然颂歌 未了情
徐志摩于1921年到192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是人的影响,而且也整整影响了他的一生。《再别康桥》是诗人才华的流露,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主张和实践,也是诗人性灵的自然表露,更是诗人对诗歌的完美演绎。
1 完美的诗
诗人称康桥是“我难得的知己”,而今重返母校,诗人“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当然,花是别样红,情是别样浓。
第一节:落日告别图。展示了一个眷眷学子对母校的无限深情。“举手长劳劳,我心更依依”,那“漫烂的云纹霞彩”正反映了诗人“撒向天空的眷意诗心”。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第二节:夕阳中的新娘。诗人将夕阳中的金柳比作新娘,秀美端庄,典雅高贵,透着无限的欢喜与眷恋,万分的美好。第三节:柔情的康河。诗人也想做一条水草,沉浸在康河的柔波里,这勾起了诗人多少艳羡。诗人愿化作水草,永远依偎在康河的柔波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正是诗人心里的写照。第四节:往事如梦。诗人当年在康河的那份美好,那份梦想,将永远沉淀,永远尘封在记忆的画册。第五节:激情微澜。诗人故地重游,牵动多少美梦。当年撑篙追梦,星辉放歌,重温梦境,心潮澎湃。是人更沉浸在梦我一体中,沉浸在少年追梦的欢笑中,心襟为之荡漾。第六节:无奈的沉默。诗人故地重游,物是人非,美梦不在,只能回味,不容惊扰,更无须打破。分别在即,沉默是金。第七节:离别的伤感。诗人的心,诗人的梦只属于康河,“轻轻的”变为“悄悄的”更增无奈与伤感。诗人只好悄悄来,悄悄的走,似在呵护他睡梦中的情人,无奈的挥一挥衣袖,告别西天的云彩。
在诗中,诗人将具体景象与想象柔和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想,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 “三美”的演绎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再别康桥》也充分演绎了这“三美”。
2.1 建筑美: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将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柔和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2.2 绘画美:《再别康桥》中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使读者往往心驰神往,心旌摇荡。“金柳”“波光”“星辉”等众多色彩明艳的形象,构成的是一幅明丽和谐的画卷。
2.3 音乐美:徐志摩在“三美”中,尤重音乐美。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跳动着的活的音符,都是诗人的灵魂的颤动,血液的跃动。诗歌的语言可谓徐纡顿错,舒卷自如,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婉转,和谐自然,伴随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
3 和谐自然的颂歌
从《再别康桥》中我们能体验到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在康桥的每一物事上他的每一种情思都发现了自然美的存在。他细腻,真挚,热烈的描写,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感受诗人那得了自然“滋养”的纯净美。《再别康桥》是一首和谐自然的颂歌。
4 心灵停靠的港湾
康桥世界的自然风光滋润着诗人的性灵,一次次的给诗人带来欣喜和快乐,同时也一次次的抚平诗人心头的创伤,荡涤去了诗人的苦痛,烦闷,枯燥。诗人把追求自由的渴望投影到大自然的和谐与恬适之中,在对山水自然的歌咏之中,希望建造别一个世界,一个供心灵云游的自由,幸福的世界,建造一个自己心灵的‘自然保护区’。
5 徐志摩的未了情
诗人生前曾数次来到康桥,康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深深的吸引了他。每次来到这里,诗人受伤的心灵都会得到疗伤,诗人驿动的心在此才会得到宁静,心灵在康河里涅磐。诗人是属于康桥,康桥也是诗人的。夕照沙柳,翠影披金;柔波漾漾,水草摇摇;潭映彩虹,浮躁如梦;星落清泉,斑斓多姿。这些是诗人的梦想,因此康河也成了诗人心灵的家园。
徐志摩的诗是“爱”与“美”的交响曲,一个深信人身人生必须有爱,自由和美的理想主义者,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他的诗却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他的心永远是人间四月的天空。《再别康桥》是我国诗歌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吸烟的文化
2 苏轼.登张子野文
3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关键词】 三美的演绎 和谐自然颂歌 未了情
徐志摩于1921年到192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是人的影响,而且也整整影响了他的一生。《再别康桥》是诗人才华的流露,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主张和实践,也是诗人性灵的自然表露,更是诗人对诗歌的完美演绎。
1 完美的诗
诗人称康桥是“我难得的知己”,而今重返母校,诗人“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当然,花是别样红,情是别样浓。
第一节:落日告别图。展示了一个眷眷学子对母校的无限深情。“举手长劳劳,我心更依依”,那“漫烂的云纹霞彩”正反映了诗人“撒向天空的眷意诗心”。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第二节:夕阳中的新娘。诗人将夕阳中的金柳比作新娘,秀美端庄,典雅高贵,透着无限的欢喜与眷恋,万分的美好。第三节:柔情的康河。诗人也想做一条水草,沉浸在康河的柔波里,这勾起了诗人多少艳羡。诗人愿化作水草,永远依偎在康河的柔波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正是诗人心里的写照。第四节:往事如梦。诗人当年在康河的那份美好,那份梦想,将永远沉淀,永远尘封在记忆的画册。第五节:激情微澜。诗人故地重游,牵动多少美梦。当年撑篙追梦,星辉放歌,重温梦境,心潮澎湃。是人更沉浸在梦我一体中,沉浸在少年追梦的欢笑中,心襟为之荡漾。第六节:无奈的沉默。诗人故地重游,物是人非,美梦不在,只能回味,不容惊扰,更无须打破。分别在即,沉默是金。第七节:离别的伤感。诗人的心,诗人的梦只属于康河,“轻轻的”变为“悄悄的”更增无奈与伤感。诗人只好悄悄来,悄悄的走,似在呵护他睡梦中的情人,无奈的挥一挥衣袖,告别西天的云彩。
在诗中,诗人将具体景象与想象柔和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想,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 “三美”的演绎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再别康桥》也充分演绎了这“三美”。
2.1 建筑美: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将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柔和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2.2 绘画美:《再别康桥》中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使读者往往心驰神往,心旌摇荡。“金柳”“波光”“星辉”等众多色彩明艳的形象,构成的是一幅明丽和谐的画卷。
2.3 音乐美:徐志摩在“三美”中,尤重音乐美。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跳动着的活的音符,都是诗人的灵魂的颤动,血液的跃动。诗歌的语言可谓徐纡顿错,舒卷自如,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婉转,和谐自然,伴随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
3 和谐自然的颂歌
从《再别康桥》中我们能体验到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在康桥的每一物事上他的每一种情思都发现了自然美的存在。他细腻,真挚,热烈的描写,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感受诗人那得了自然“滋养”的纯净美。《再别康桥》是一首和谐自然的颂歌。
4 心灵停靠的港湾
康桥世界的自然风光滋润着诗人的性灵,一次次的给诗人带来欣喜和快乐,同时也一次次的抚平诗人心头的创伤,荡涤去了诗人的苦痛,烦闷,枯燥。诗人把追求自由的渴望投影到大自然的和谐与恬适之中,在对山水自然的歌咏之中,希望建造别一个世界,一个供心灵云游的自由,幸福的世界,建造一个自己心灵的‘自然保护区’。
5 徐志摩的未了情
诗人生前曾数次来到康桥,康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深深的吸引了他。每次来到这里,诗人受伤的心灵都会得到疗伤,诗人驿动的心在此才会得到宁静,心灵在康河里涅磐。诗人是属于康桥,康桥也是诗人的。夕照沙柳,翠影披金;柔波漾漾,水草摇摇;潭映彩虹,浮躁如梦;星落清泉,斑斓多姿。这些是诗人的梦想,因此康河也成了诗人心灵的家园。
徐志摩的诗是“爱”与“美”的交响曲,一个深信人身人生必须有爱,自由和美的理想主义者,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他的诗却是久经传诵的名篇,他的心永远是人间四月的天空。《再别康桥》是我国诗歌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吸烟的文化
2 苏轼.登张子野文
3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