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D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黏膜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有多个遗传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与CD有关,由于多种遗传易感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免疫有关,目前多认为C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噬相关免疫相关性三磷酸鸟苷基因(immunity—relatedGTPasefamilyM,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东区消化内科,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东区消化内科,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东区消化内科,苏州215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胃肠道黏膜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有多个遗传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与CD有关,由于多种遗传易感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免疫有关,目前多认为C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噬相关免疫相关性三磷酸鸟苷基因(immunity—relatedGTPasefamilyM,IRGM)编码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在细胞内病原体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IRGM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有4个位点(rs9637876、rs9637870、rs72553867、rs10065172)存在SNP,但国内有关这4个位点的SNP与CD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旨在探讨IRGM基因这4个位点的SNP与CD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肝硬化合并乳糜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7年7月至2012年11月同时诊断为肝硬化与乳糜性腹水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患者病因、肝功能状况、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计量资料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 共纳入患者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1.7± 12.5)岁.肝硬化病因以乙型肝炎(20/34,58.8%)最为多见,Child-Pugh分级均为B级(26例)
目的 探讨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1(NS1)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构建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NS1重组质粒(peGFP-C1-NS1),分别使用peGFP-C1-NS1(实验组)或空载体质粒(peGFP-C1,阴性对照组)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空白对照组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处理.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荧光信号分布,检测NS1基因及蛋白
目的 探讨胃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和近15年的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98年至2012年经胃镜检查诊断的胃息肉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和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山田分型、病理学分型,以及H.pylori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975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胃息肉患者2 643例,胃息肉检出率为4.20%,女性检出率(5.91%,1 790/30 269)高于男性(2.61%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精神应激刺激与FGID之间存在密切关系[1].一、精神应激应激刺激是指对机体稳态的急性威胁,这种威胁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来自机体自身,可以是真正身体上的威胁,也可以是感知到的精神上的威胁,这里所说的精神应激刺激是指精神上的威胁,应激可引起神经系统、神经生物化学、内分
2013年9月21日至24日,世界胃肠病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世界胃肠病学会、世界消化内镜学会、世界胃肠病及内镜护理学会、亚太消化疾病联盟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工程院、中华医学会、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协办,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医学会、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第四军医大
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下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的早期切除是行之有效的结直肠癌预防手段.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者则低于10%.但结直肠癌患者中早期确诊者仅占5%,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且术后复发率高达30%.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1]。
患者女,63岁,因无意发现下颌前牙区牙龈肿物20 d余就诊.口腔科检查见,左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唇舌侧牙龈游离端有一2.5 cm×2.0 cm×1.0 cm大小的红色分叶状肿物,质中偏软,界尚清,有较宽的蒂部,表面糜烂,触诊易出血.牙齿松动、移位.全景片示左下颌中切牙倾斜错位,与2.0cm×2.0cm×1.0 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重叠(图1).拟诊断为"下前牙牙龈瘤"收治入院.体格检查:心、肺
目的 探讨结肠黏膜-黏膜下拉长型息肉(CMSE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CMSEP患者的临床表现、肠镜和组织学特征,并复习文献讨论CMSE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3例CMSEP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45和75岁,其中2例位于横结肠,1例位于直肠.肠镜下,3例均表现为长蒂息肉,其中2例息肉表面光滑,颜色与肠黏膜相近;1例息肉顶部糜烂充血.光学显微镜下3例病变相似,
最新统计显示,每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逾百万,因结直肠癌死亡的人数超过50万[1].我国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和第5位,且呈明显增长趋势[2-3].无论是遗传性还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环境因素均是影响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消化动力沙龙、《中医杂志》社(英文版科学引文索引)主办的首届北京胃肠功能及动力疾病中西医整合医学论坛于2013年6月8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会议由北京协和医院柯美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魏玮教授发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夏志伟教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彭丽华教授共同主持,以国医大师路志正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