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有个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要求: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攻破,导语要精彩,过程要紧凑,知识点不能遗漏,过渡要自然,教法要新颖,要有较多的学生活动,要有有效的拓展,板书要清晰、有特色,语言要丰富、有感染力,要使用多媒体……而实际上,被这么多“锁链”给捆住手脚的教师往往不会从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收获幸福,学生也难有真正的发挥和提高。语文教学要有个性,才能教得精彩。
  一、把握教材的文体
  由于文章的体裁有差异,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风格,所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教出不同的特色。有人曾这样概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教记叙文,就要像一个动情的散文家;教说明文,就要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教议论文,就要像一个善辩的演说家。教诗歌,则需要激情与浪漫,把意象和意境教出来;教小说,则要形象与理性,把环境、情节和人物形象等三要素和艺术手法教出来;教戏剧,则要把情境(舞台)、情节(剧情、 结构)与人物等如何有机融合又如何分别凸现的复合型艺术特点教出来;教文言文,则要把握其古今变化的特点,以诵读和译解为手段,进行理解与鉴赏教学。哪怕是应用文,也可以根据其行款格式的规则教出规律,教出其格式美(即结构艺术)。比如在解读课外阅读理解中的《暗香》一文时,最后一道题要求学生写一个“桂花幽式”的人物,要有具体事例。这样的题型,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进行思维的辐射式训练。面对这道题,我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观察身边的人,罗列了许多默默为他人奉献的人以及相关事例。
  二、教师要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既是其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之所在。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有个性的教师,要不迷信别人,敢于发现并亮出自己的个性来。正如一位前辈所说:“有的语文老师善于组织,那就应该让他做一个指挥,组织学生去共同演绎一首美丽的乐章;如果有的教师善于条分缕析,那就让他通过分析向学生展示文章的精妙,并以此带领学生在语文的旅程中登堂入室;如果有的教师善于旁征博引,那就让他尽情采搬智慧的宝石,摘取文学的花朵,为学生展示一个魅力无穷的语文世界;如果有的教师善于朗诵, 那就让他用深情并茂的诵读引领学生畅游语文的海洋;如果有的教师善于点拨,那就让他用灵巧的手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心空与语文的天空一起湛蓝,一起美丽;如果有的教师善于表演, 那就让他用自己的举手投足来为学生展现文学天地的灵动和多姿多彩;如果有的教师善于写作,那就让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做桨,帮助学生渡过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去探寻创作天地中的神奇奥秘……”不过,我们也期待社会能给予大家一个宽松的环境, 语文课堂评价标准不应求全责备,让语文老师敢于张扬个性的大旗,享受语文课堂教学。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在注重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确立相应的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把自己教学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相结合,形成一股推动课堂教学的合力,在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捕捉亮点。在教“荷”专题的五首咏荷诗时,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在诵读中感知语言,想象意境,体会情味。当学到苏轼的《莲》这首诗时, 学生们对于诗的意境的理解有了争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原诗为:“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一般理解为“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莲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有学生对这个理解有疑义。疑点一,“莲房”的解释为“荷花凋谢后,花托膨大形成莲蓬,莲蓬内生长有很多坚果,俗称莲子,为滋补品。莲蓬内因各孔分隔如房,故名莲房”。既然莲子成熟时多半在荷花凋谢后,莲农怎可能攀折担中的莲花剥出蓬内莲子呢?再说,在莲子成熟的时节,现在还会经常看到莲农在街上卖新鲜的莲房,可几乎没见过有人把莲房连同荷花一起卖的,莲房足以保护莲子的鲜。疑点二:译文中说诗人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是因为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可是杭州西湖的荷花早在唐宋就很有名,还愁没有最新鲜的莲子吃吗?再说,苏轼不但是著名的词人、 书法家,还是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难道他不了解西湖上亭立的莲蓬中的莲子会比这城中担上的莲子更新鲜滋润、淡雅甘醇、芬芳清甜,令人回味无穷?讨论后,大部分同学倾向于将“未抵”二字理解为“没达到、比不上”。译文可变为:“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比不上我们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随即攀折湖上的莲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这样理解,使整首诗透露出晶莹湿润、清凉朦胧的意境,让我们看到苏轼仕宦倦游之时回归乡野陶醉、徜徉大自然的愉悦,显示出诗人潇洒旷达的情怀,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效果。
  这节课虽然在这一点上花去了不少时间,预期的教学任务并未按时完成,但师生一起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智慧之光频频闪现, 正是“无心插柳柳成阴”。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实现由乡到城的流动。尤其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不高,很多流动人口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城镇化。流动人口在就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均等待遇,处于一种“非农、非城”的“半城镇化”尴尬状态。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地位日
学位
我国跨海大桥数量日益增多,跨海大桥桥墩及桥区周围海床冲淤变形是影响桥体安全的重要因素。但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受桥体遮挡,船载GNSS接收机信号在桥区导航精度差或无法导航;
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是控制城市随意“圈地”、盲目扩张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和命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囿于
地下水资源问题是目前水资源的一个核心问题,地下水资源的准确评价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关键,而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目前,大多数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过程中
俄罗斯摄影师Ilya Rashap拥有多变的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他是一位造梦者,他用时尚影像引领着观者进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境。Rashap镜头中的女性有着柔美的曲线、曼妙
人类活动造成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而反过来全球气候变暖又威胁着人类生存。气候变化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成了重要的国际政治议
伴随着人类发展史,树木为了适应我们的环境,不断进化、改变着自己。它们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命,是人类最长久的伙伴,但我们对树木并不了解。  德国著名作家、森林管理员彼得·沃莱本通过近30年的观察,写了《树木的隐秘生活》一书。作者把树木描绘成和我们人类一样,是有触觉、有感情的生物,用拟人化的口吻描绘了树木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树木是有感情的。在我们看来,树木只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有机”机器人,但
期刊
实景最初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在婚纱摄影行业,人们对它的态度从观望到接受,再到后来的热捧,其间能够看到国内乃至亚洲对婚纱摄影观念的转变。实景风格的变化,设计规划上的把握由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繁荣提供了适宜的地理环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然而黄河在中下游地区频繁改道,洪水灾害不断,给下游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无数灾难,严重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