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乡土意识素材的积累离不开教师的亲力亲为,离不开乡土教材,离不开民间口口相传,离不开现代网络技术,离不开乡土课程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娴熟把握。乡土意识素材的积累整理要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
主题词:乡土意识 作文素材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到民间采风。但以现在我校的条件,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中作一个表层指导,并未真正深入到实际的民间采风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乡土意识,积累乡土作文素材很不利,究其原因,不仅是教师怕担责任的问题,更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乡土作文素材对孩子的重要性。以乡村学校实际情况来看,所在环境乡风浓厚,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敢于组织,敢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这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养。
涉及到乡土意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乡土意识?乡土意识是指以农民为主体的,在乡村社会大多数成员中普遍流行的民众意识,这种群体意识直接以乡村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环境为根基,受到认识主体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点的制约,从而支配了普通老百姓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乡土意识就是故乡情结、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意识的综合。
因此,教师在带学生外出采风时,要想提高学生乡土意识,在活动安排中必须有意识地注意故乡情结、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意识的结合。
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带学生外出。学生得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了清朝、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因汉族到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开发主要是在明朝中后期,加之处于地震带,所以古建筑很少,我校附近能找到的很少),学生用皮尺丈量,有同学还用铅笔画出这些古建筑的图样,学生回到学校写起作文来素材多,一草一木都能在作文中反映出来。我还带学生参观古墓,古庙,学生对上边的书法很感兴趣,对这里边产生的故事更是津津乐道,素材本上记得多,回到课堂来只要布置的作文符合素材的某些内容,学生均能做到快速作文,效果很好。我还带学生到彝族村寨采风,了解彝族的村风村貌、建筑特色、教育情况等,学生感触很多,素材本上记的内容自然也多。
当然,要提高学生乡土意识,积累作文素材,除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外,还离不开其它的方式方法。
一、乡土教材中获得。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 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教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
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可以有意识的从乡土教材中去获取,这也有助于初中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凉山州多民族融合,幅员辽阔,各市县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积累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素材,比如各县编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志,如冕宁县的《人杰地灵话冕宁》就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乡土教材,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家乡,还有助于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民间口口相传中获得。比如我校附近的汉族民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随着社会向前发展,童年时候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好些口口相传的歌谣、歇后语、谚语等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其实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乡土意识积累文化,一种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作为一个有心人,有必要带领学生从家乡老人那里了解一些歌谣民谣、谚语、歇后语等,把它作为作文的素材积累,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们能够记住。
三、利用网络技术对乡土意识素材的搜索和整理。结合现在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努力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创造性开展乡土意识素材的搜索和整理。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声称:“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综合地决定学校目标提供基础。”他在乡土课程计划中提到了三种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就是指要对我们身边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而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正好利于初中学生对乡土意识素材的积累和整理。结合学校课题组開展的乡土教材研究,我将课题组老师所安排的要求布置给学生,学生能够结合我们作文训练中的要求,搜集不少的乡土素材,既帮了我的忙,还培养了乡土意识素材积累的习惯,算是一箭双雕。
四、乡土意识素材积累还要注意彝族汉族乡土文化的融合。凉山州“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已经在唐南诏国形成。各族人民在共同经历了西南大地所发生的一切战乱与不幸的同时,也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共拥有的一切幸福与辉煌。彝汉各族的文化之间既有各具特色、形态各异的不同趋向,又有血脉相通,水乳共融的共通性。因此,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加强乡土意识素材积累中彝族汉族乡土文化的融合,成为必然。例如,可以在“火把节”“彝族年”这些重大的彝族节日中带学生到好客的彝族老乡家采风,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彝族风情,也能够从这些重大节日中感受彝族汉族乡土意识、文化的差异性,为学生在作文中不出现歧视民族、贬低民族文化、犯民族忌讳等情况打好基础。
总之,乡土意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乡土意识,积累作文素材,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终生受益。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本土出生的教师,对家乡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的把握越深,对乡土意识素材积累的方式方法掌握越娴熟,越能带领学生积累出符合他们的人生素材!
参考资料:①、《人杰地灵话冕宁》1990年版
②、《民族》2015年第8期 民族杂志社出版
主题词:乡土意识 作文素材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到民间采风。但以现在我校的条件,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中作一个表层指导,并未真正深入到实际的民间采风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乡土意识,积累乡土作文素材很不利,究其原因,不仅是教师怕担责任的问题,更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乡土作文素材对孩子的重要性。以乡村学校实际情况来看,所在环境乡风浓厚,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敢于组织,敢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这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养。
涉及到乡土意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乡土意识?乡土意识是指以农民为主体的,在乡村社会大多数成员中普遍流行的民众意识,这种群体意识直接以乡村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环境为根基,受到认识主体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点的制约,从而支配了普通老百姓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乡土意识就是故乡情结、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意识的综合。
因此,教师在带学生外出采风时,要想提高学生乡土意识,在活动安排中必须有意识地注意故乡情结、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意识的结合。
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带学生外出。学生得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了清朝、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因汉族到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开发主要是在明朝中后期,加之处于地震带,所以古建筑很少,我校附近能找到的很少),学生用皮尺丈量,有同学还用铅笔画出这些古建筑的图样,学生回到学校写起作文来素材多,一草一木都能在作文中反映出来。我还带学生参观古墓,古庙,学生对上边的书法很感兴趣,对这里边产生的故事更是津津乐道,素材本上记得多,回到课堂来只要布置的作文符合素材的某些内容,学生均能做到快速作文,效果很好。我还带学生到彝族村寨采风,了解彝族的村风村貌、建筑特色、教育情况等,学生感触很多,素材本上记的内容自然也多。
当然,要提高学生乡土意识,积累作文素材,除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外,还离不开其它的方式方法。
一、乡土教材中获得。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 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教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
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可以有意识的从乡土教材中去获取,这也有助于初中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凉山州多民族融合,幅员辽阔,各市县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积累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素材,比如各县编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志,如冕宁县的《人杰地灵话冕宁》就是一部很有意义的乡土教材,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家乡,还有助于激励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民间口口相传中获得。比如我校附近的汉族民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随着社会向前发展,童年时候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好些口口相传的歌谣、歇后语、谚语等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这其实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乡土意识积累文化,一种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作为一个有心人,有必要带领学生从家乡老人那里了解一些歌谣民谣、谚语、歇后语等,把它作为作文的素材积累,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们能够记住。
三、利用网络技术对乡土意识素材的搜索和整理。结合现在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努力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创造性开展乡土意识素材的搜索和整理。
美国课程专家泰勒声称:“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综合地决定学校目标提供基础。”他在乡土课程计划中提到了三种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就是指要对我们身边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而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正好利于初中学生对乡土意识素材的积累和整理。结合学校课题组開展的乡土教材研究,我将课题组老师所安排的要求布置给学生,学生能够结合我们作文训练中的要求,搜集不少的乡土素材,既帮了我的忙,还培养了乡土意识素材积累的习惯,算是一箭双雕。
四、乡土意识素材积累还要注意彝族汉族乡土文化的融合。凉山州“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已经在唐南诏国形成。各族人民在共同经历了西南大地所发生的一切战乱与不幸的同时,也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共拥有的一切幸福与辉煌。彝汉各族的文化之间既有各具特色、形态各异的不同趋向,又有血脉相通,水乳共融的共通性。因此,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加强乡土意识素材积累中彝族汉族乡土文化的融合,成为必然。例如,可以在“火把节”“彝族年”这些重大的彝族节日中带学生到好客的彝族老乡家采风,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彝族风情,也能够从这些重大节日中感受彝族汉族乡土意识、文化的差异性,为学生在作文中不出现歧视民族、贬低民族文化、犯民族忌讳等情况打好基础。
总之,乡土意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乡土意识,积累作文素材,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终生受益。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本土出生的教师,对家乡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的把握越深,对乡土意识素材积累的方式方法掌握越娴熟,越能带领学生积累出符合他们的人生素材!
参考资料:①、《人杰地灵话冕宁》1990年版
②、《民族》2015年第8期 民族杂志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