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属性思想探源及其三重逻辑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许多意识形态问题皆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功能已经显化,而对于互联网内在蕴含的意识形态属性的有无与根源何在,当前学界对此存在较大争议。论文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论述角度出发,追溯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异化”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科技批判”思想,尝试清晰界定问题论域并对“网络意识形态属性”进行思想探源和逻辑解析,进而阐发互联网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属性及其意识形态功能,以此作为对网络异化现象进行意识形态解析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仲夏京城,夏树苍翠,一场关于爱马仕2021年秋冬新品的旅程在一片斑斓多彩中盎然起航.七个明媚鲜丽的“播客亭”成为串联起这场旅程的声音驿站,以全新听觉体验为标志性单品辅以
期刊
司法案例表明,主合同有仲裁约定时连带保证合同之诉的受理和裁判存在混乱和无序,其原因在于法院对仲裁协议性质、连带责任保证诉讼机理的误读。现有的处理模式既无法实现理论自洽,也无法缓解司法僵局。因此要借鉴民事实体法规定和程序法原理,法院对保证合同之诉应予受理并独立审理。在程序建构上,应尊重债权人的处分权,允许其自由选择对债务人的仲裁程序或对保证人的诉讼程序。然而,当诉讼程序和仲裁程序并存时,基于债务人承担最终责任的基本法理,应先对主合同纠纷予以仲裁,保证合同之诉中止审理,并根据仲裁结果的不同情形对保证合同之诉分
四字格是汉语词汇的一大特点,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华语言和文化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大量使用四字格。文章旨在考察《红楼梦》四字格句法功能和审美功能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证汉英翻译和汉语创作中正确使用四字格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就句法功能而言,基于申小龙四字格句法功能分类框架和《〈红楼梦〉四字格辞典》,定量统计后发现《红楼梦》指称功能使用最频繁,之后依次是评论功能、叙事功能和描写功能。就审美功能而言,《红楼梦》中四字格具有音韵美、形式美、形象美的特点。研究认为,无论是汉语写作,还是英汉翻译,都应力求恰当使用四
宋初的皇权合法性混沌不明,致使当时的政治生态在皇权授受问题上多有忌讳。王禹偁自身“赋性刚强,不能容物”,不可避免地触及这些政治忌讳。他以儒家本位坚决地排斥佛教,违拗赵宋以君权神授来粉饰篡权本质的初衷。在太宗继位的敏感问题上,王禹偁又未能迎合上意曲笔增饰,故而屡犯逆鳞。因为君主有政治上的需要,导致王禹偁的罪名尽管相当含糊,却被数度重责。
“仇恨犯罪”已经在当下犯罪学和司法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逐渐引起社会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理论界的研究和讨论也逐步趋多。仇恨犯罪概念的庞杂体系可以被逐一厘清却很难被概括定义,但仍可从犯罪人心理与受害人性质两方面来架构仇恨犯罪概念框架。由此衍生出的以情绪认知为核心的仇恨犯罪行为模型更可以为仇恨犯罪反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随着我国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法治实践的不断拓进,我国主流法理学教科书中法的传统概念的不足日益显现。随着全球公共治理的兴起、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组织的发展以及欧盟软法实践的推动而在西方兴起的软法理论,为我们认识法的传统概念的不足提供了新的视阈。考察国内外学者关于软法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科学认识软法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对法的传统概念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法的概念涵括软法和硬法(传统的国家法)两种法类型,可以促进法的基础理论的完善,更好地解释和推进我国的法治实践。
立法保留的问题核心是其范围问题。《立法法》第八条和第九条存在文义模糊与解释困难。形式上,立法保留在《立法法》上的规范依据是第九条的“但书”,但若将立法作为义务确立为立法保留的核心意义,则立法保留在《立法法》上的规范依据就不仅是第九条的“但书”,还包括第八条。《立法法》规定立法保留的事项范围,旨在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但通过规范解释显示出《立法法》对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作为义务的“谨慎”态度。依宪法有关规定及宪法法理分析,建议未来修改《立法法》时,对“专属立法权”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将第
《红楼梦》中的神话故事和现实故事构成了整部小说的双重叙事,神话元素对小说主题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认知原型理论出发,探讨比较了神话元素在三个《红楼梦》英文全译本中的呈现。通过比较发现,三个译本对神话元素的处理不尽相同:霍译本更多地使用了有利于英文读者构建认知原型的译法,如增添细节以构建陌生认知原型,或平移已有认知原型;杨译本并未刻意迁就英文读者的认知能力,一些平移认知原型的译例更像是信手拈来;邦译本则受译者译力和宗教信仰所限,鲜有出于认知考虑的译法。
康德的定言命令式表达出道德法则对有限理性存在者意志的无条件强制。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重点讨论这种定言命令式的可能性问题。有学者基于“自由—道德法则”的循环论证对康德的阐释提出质疑。通过《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和《实践理性批判》的相关论述,康德分别以“跳出循环”和“消除循环”的方式回应这类质疑。然而,当将康德的定言命令式理论应用到现实道德问题时,也暴露出貌似难以克服的局限。这些局限才是康德义务论伦理学在当代理论视野中所真正面临的挑战。
清代乾嘉时期强调求真务实的学风,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学风与文字学研究的密切关系。乾嘉学者认为文字学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强调正俗字的区分与汉字规范,突出文字学的本体及相关学科研究,注重字书编纂及刊布,由此可见学风之于文字学研究乃至一切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