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

来源 :中国新农村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ald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阡陌交通,集聚繁华;这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里白墙黛瓦,绿雨桑麻……这不是古时的桃花源,也不是秀丽的江南,这是中原大地的新农村,这是河南建设的美丽乡村试点。曾经灰头土脸的小乡村,抖落了满身尘埃,美得让人惊叹。
  田园风光的自然美,现代社区的生活美,环境整洁的外在美,富裕文明的内在美……
  豫东小镇美似江南 两年集聚1万多人“坞墙”,读来不似在中原,倒颇有江南韵味,令人神往。
  一个秋日的清晨,记者来到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触目皆是古朴清丽的白墙黛瓦,镌刻着《坞墙赋》文化墙也是简洁雅致的徽派风格。赋曰:“涣水安澜,辐辏千帆百橹,故名曰‘坞’;仁人兼济,高筑黛瓦青砖,因号为‘墙。据载,坞墙是古南亳之地,此地南临涣水,北宋开宝年间,水路自汴京通往江淮各地,船主为防风停船,在涣水北岸筑起一道防风墙,称坞墙。
  古时的坞墙是船客避风的港湾,今日的坞墙是百姓安居的乐土。2013年,坞墙镇坞墙村被列入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利用财政奖补资金,坞墙镇对中心镇区内的12条道路进行了整修,并新建了下水道、公厕、太阳能路灯等,彻底改变了镇区的面貌。
  在坞墙镇的文化大街,徽派风格的建筑整齐排列,笔直的大道旁分布着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敬老院。文化区背后是小型的产业孵化园区,坞墙镇党委书记孟超说,咱小城镇的产业孵化园不是“高大上”,而是“小轻密”——科技含量不高,个头不大,安排就业人员多。占地200亩的孵化园一期60亩,已有12家企业入驻,吸纳本镇700多名人员就业。
  “大人来上班,孩子就送到前面的学校上学,无人照料的老人可以托养在敬老院,不但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也解决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孟超自豪地说,咱这切合实际。
  脚踏实地,步子才稳。坞墙镇的住宅,群众嫌价格高,镇里就划出200亩作为住宅自建区,统一规划和设计,并打好地基,由群众自己建造。这一下解决了农民因住房成本高而不能进城的羁绊,600户镇民自建房噌噌噌地长起来了,2000多人安居于镇区。
  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不仅把居民社区的道路建得宽敞平坦,也把曾因道路失修、污水横流而生意萧条的商业救活了。几条商业街和综合农贸市场新增1300多家商户,两家大型超市和一家汽车4S店也陆续入驻。
  孟超说,坞墙镇经商环境好,吸纳农民进镇能力强,2012年以前,中心镇区人口仅4000多人,现在已达到1.6万人,除本地人口外,还吸引了许多外乡镇商户来经营,甚至连温州商人也来落户。镇区每天汇聚周边消费群体3万至5万人,商品成交额2000万元以上。孟超表示,美丽乡村建设点燃了商贸和小产业聚集,引发了人口快速聚集,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等社区进一步改造后,全镇可容纳3万人,这就是人口向中小城镇聚集。
  美丽不只“面子”
  乡村“里子”也温暖
  经过105国道睢阳段时,千万别以为已进入安徽。坞墙之北,商丘市睢阳区的冯桥镇也是徽派风格。
  冯桥镇的美丽乡村项目实施比坞墙晚一年。“旁观者清”,冯桥镇党委书记杨光磊看了一年,对美丽乡村多了一层体会:美丽乡村的“美”,不只是外在美,也要内在美。外在美是环境之美、自然之美;而内在美则是生活富裕、文化之美、文明之美。
  冯桥镇政府所在地曹集村去年硬化了街道,修建了辅道、下水道、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绿化、亮化后,面貌焕然一新,解决了“外在美”,并触及“内在美”,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乡音大舞台、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学校等,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公共服务深入。
  杨光磊说,我们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街道卫生保持得干干净净,镇区广播每天进行文明宣传,也通报一些不文明的工商户和居民,好习惯正在养成。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政府所在地现已成为吸纳农民的“孵化器”。冯桥镇的人口,从2003年的2000人集聚到现在的8000多人;纺织、服装加工、铝型材加工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吸纳了社区居民就地就近就业。
  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重点就是道路、环境、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学校、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内外美兼修”,美丽的不只是“面子”,还有温暖的“里子”。
  直管县(市)永城市刘河镇的周庄、王浅庄、谢楼等6个村庄,地处煤矿采空区和塌陷区,2012年启动整村搬迁,今年已经入住到刘庄镇中心社区。白墙灰瓦间,点缀着红柱子、红大门,俨然一个徽派小镇。
  作为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刘河镇“以镇当城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同时,更注重“里子”。镇中心社区文化广场安装了24小时自动图书馆,这样的图书馆在全省都不超过10座。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图书阅览室、棋牌娱乐室、乒乓球活动室、居民学校等,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软”需求,使城市文明向乡镇社区延伸。
  省界东南西北转一圈
  处处可见倩影
  坞墙、冯桥、刘河,地处河南东部偏远地区,曾经是落后的代名词。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遍布这些偏远地区,不光是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社区,还延伸到中心村。
  河南南部的南阳市唐河县大河屯镇大河屯村是镇政府所在地,2014年被省财政厅确定为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该村从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入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
  如今,坑坑洼洼的乡村小道变成平整洁净的水泥路面,乡村土戏台子被改建成乡村文化广场,村民们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村里建了两处广场、一个文体活动中心,每到夜晚,广场上的音响定时响起,明亮的灯光下,群众在这里跳舞、唱戏、下棋、打太极、看电影,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引导着农民向这里聚集,目前已吸纳6万多居民入住,成长为一个小城市的模样。   河南东北部的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原来只有701人。去年,西辛庄村利用各级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并整合资金,进行了道路硬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6万平方米的市民文化广场,修建了人工湖、健身娱乐区、休闲活动区、绿化种植景观区等,每晚都有上千人在这里跳舞娱乐。
  西辛庄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成了电光源产业园区,可安置8000余人就业;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汽车销售市场,吸引大众等10余家汽车销售商入驻。村里还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村办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社区医院,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燃气、有线电视、互联网。目前,西辛庄村集聚了1万多人口,已经有一个镇的规模。村党委书记李连成说,一定要让农民过上市民生活。
  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灵宝市尹庄镇涧口中心村(尹庄镇城南中心社区)是2013年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投资5354.7万元用于道路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社区绿化、照明亮化、视频监控、文化服务中心、河滨游园等项目3大类14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焕然一新。尹庄镇涧口村整体搬迁,相邻的李村、留村2个山区自然村落也聚集过来,集聚人口5698人。
  美丽乡村中心开花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从郑州沿郑少高速去少林寺,在登封出口东侧,有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唐庄乡集镇区。
  山区面积占全乡总面积70%的唐庄乡,曾经山路崎岖、房舍破旧。为改变落后面貌,唐庄乡在靠近登封市区的4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了唐庄中心社区、玉溪社区和张村社区3个新型美丽乡村社区,计划通过5年时间,把全乡27个行政村4.2万群众通过移民、搬迁等形式全部迁到镇区居住生活。同时,把全乡产业布局规划为四个片区——东部工业产业园、西部农民创业园、九龙潭生态文化旅游区、镇区三产服务区,众多产业的推进,为入住群众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
  人口的快速集聚,使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滞后。2013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落户唐庄乡集镇,这可是雪中送炭。集镇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荥阳市城关乡王庄村昔日穷乡僻壤,设施不完善。如今,王庄村把村庄规划与郑州新材料产业园区结合,突出村庄宜居、园区宜工的特色,村里已有90%的农民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变,这里的社区已实现水电气暖全通,网络宽带、有线电视接入每家每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科技文化中心、社区广场等一应俱全;玉兰、香樟等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景观绿化错落有致,草长莺飞,碧水蓝天……
  像王庄、唐庄这样地处城市、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附近的农村,就业机会更多,农民进城更容易,城镇化的步子也走得更稳健。
  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助推河南城镇化进程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不仅是总书记的要求,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心愿。乡村重焕生机成为宜居宜业、承载着历史文化与美丽乡愁的桃花源。“美丽乡村”项目,正是在做这样的努力。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2014年城镇化率为4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河南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南4.6万多个行政村,情况千差万别,实现城镇化的方式、途径也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正是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禀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百花齐放,就业为本,产城互动,聚集人口逐步向小城镇转移,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子。
  一个个美丽宜居的小城镇,聚集了人口,发展了产业,农村的许多年轻人不再远离故土、四海为家,而是相对集中在临近的中心城镇、中心村,在工厂、产业园区就业或创业;孩子和老人带在身边,在城镇上学、养老、就医……人们在家乡安居乐业,享受着城镇化带来的美好生活。
其他文献
在首届河南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舞台上,当刘文婷从自己的学生王启升手中接过奖杯与鲜花的时候,她脸上的笑容写满了幸福与自豪。  刘文婷是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的校长,那是一所专门接受智障孩子的特殊学校。  1990年,17岁的刘文婷从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毕业,走上了培智学校的讲台。上课的第一天,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和刘文婷对视,他们有的口齿不清,有的尖声大叫,有的满教室乱跑。刘文婷回忆,虽然当初自己做了心理准
期刊
一个千年古镇,一名来自基层的小学数学老师,他们之间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数年来,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东风小学教师王晟基于对乡土的热爱,业余自觉记录、保护本地文化遗产,和每一个大历史中的小人物一样,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的民间力量中,成为一位身体力行者。7日,王晟在胜芳镇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这座古镇的不舍情缘。  十几年坚守只为把“根”留住  今年42岁的王晟家在当地属于没落大户,双亲都受过教育,母
期刊
人物名片:王为工,47岁,美国3W投资集团董事长、河南省留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侨联常委、河南省侨商联合会副会长、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郑州市海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商会郑州商会副会长、河南留学回国创业促进会常务理事  今年7月中旬,王为工又一次返回美国。  “现在我基本上是半年在国内,半年在美国。”对于很多人来说,“双城记”已渐渐平常,但像王为工这样“双国记”的还非常少。之
期刊
汶上法院住吕庄村工作组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司法为民工作理念,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总抓手,切实关心困难群众,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深入乡村,联系服务困难群众,倾听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生活,把关注民生、扶危济困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切入点,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收到了驻地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以后阴天下雨你们就不要到外地要饭了!以后想吃啥缺啥就去村小卖部记我俩的帐。”看着工作组送来的米
期刊
75岁的杨玉莲,生活非常规律。每天5点半起床,6点准时开始清洗楼道公厕,再将走廊打扫干净后,才开始张罗4岁孙子的饮食起居。  杨婆婆所住的红色砖房,“年龄”超过半个世纪,更是洪山区关山街湖电社区里唯一一栋还保留公共厕所的民宅。每天清洗20户街坊的公厕,杨玉莲已默默干了15年。  主动挑担 早起养成生物钟  “起得早,其实并不只是睡不着,是因为7点之后,街坊们要用厕所啊!今天早上还排队呢……”为了打
期刊
青春无悔谱写华章,植根基层演绎真情。谁都知道基层工作难,直接同群众打交道更难,每天工作就是面对群众出现的各种大小矛盾打交道。面对群众工作第一难,四川省大竹县司法局文星司法所所长张木林却坚守了这样一个信条: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扎根基层风雨26年来,张木林崇尚这一信条,笃行这一信条,奔波在社区及其各居民小组,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维护文星镇和谐稳定
期刊
一、概况:通州湾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江苏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交汇处,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打造的沿海国家级新区。园区近期规划范围总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部分29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控制总面积约820平方公里。 园区的功能定位是:苏东门户、产业航母、海上新城,即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化发展,成为上海北翼一座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港口新城。  二、优势条件 1、
期刊
看望残疾儿童、走访调查贫困学生、义卖矿泉水、高考志愿服务,课余时间还要指导红领巾志愿者协会的小志愿者开展活动……这一段时间谷国营忙得不可开交,很多人纳闷:“怎么总见他参加活动,不用上班了吗?”“我每天还要教课的,只是在课余时间,我将别人吃喝玩乐的时间用到了公益活动上而已”谷国营向记者说道。  在从教的23年里,他不仅默默坚守在乡村教育的路上,更是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还有那些素不相
期刊
GS亚临界水解固废系统(以下简称GS系统)是自有知识产权技术,该技术利用亚临界水解原理处理各类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工业化量产型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各类固体废弃物(植物秸秆枝叶,禽畜粪便,生活污水厂污泥,病死禽畜,蓝藻,城市垃圾等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反应处理,产生无毒无害富营养高品质的有机微生物培养基。不同的尾产物可以应用在土壤改良,生产制造优质生物有机肥,制造农用微生物菌种剂,动物饲料蛋白添加剂等高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朱孝荣 通讯员 李耀宗报道)近日,记者从资兴市科技局获悉,资兴市首个台湾农业科技园项目近日正式落户蓼江镇大坪村。该项目将打造一个集台湾山苦瓜新品种研发、产品展示交易、生态观光休闲与参与体验、科普教育与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园。  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土地流转153亩,其中,规划山苦瓜种植大棚面积41.6亩,现已完成30亩大棚搭建工作,同时,灌溉水井、生态水池、灌溉及排水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