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刍议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ughty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是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复杂性、自我矛盾性和低层次性问题,个别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偏差严重。研究其成因和发展,可以因势利导,使大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积极氛围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09-02
  
  当今时代,国际形势日益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科技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我国现阶段也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些因素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历来是对社会变化反映最为强烈的群体,他们最先感到社会的变化,并且在价值观上表现出新的变化与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对策,对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持续深入,高校面临着一个更为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1)随着国内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的电影、音像制品、出版物、艺术品、演出等越来越多地占据国内市场,也越来越猛烈地冲击着大学校园文化。(2)高等学校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更积极、更主动地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境外人员到高校访问、讲学及学术研讨接连不断;学生、教师出国出境交流的人数逐年递增;许多高校大批量地引进国外图书资料和原版教材。所有这些,在提升了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来思想文化及其承载的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高校环境更复杂的影响。(3)在我国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投机暴富、不劳而获、不平等竞争的社会现象,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盛行的社会失信现象,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败现象,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精神世界。
  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會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影响,较之80年代和90年代,新时期我国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出现了新变化和新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多元性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我国道德领域居于一元主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是所有人的政治追求。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时代,当今大学生已不再有清一色的价值信仰,一元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性的发展态势。如“时装人”,即没有确定的价值取向,不断地像改换时装一样更换思想、观念和行为的人;“平面人”,即表面化、面具化的,缺乏超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没有深度,不承认一切价值的人;“实惠人”,即讲求实际,强调实用,选择实惠,凡事只看效果,不注重手段的选择,缺乏对终极价值的追求的人;“新理性人”,即既有超越意识又脚踏实地,既有远大抱负又有求实精神,能够凭自己的行动逐渐缩短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人;“新理想派”,即能够保持灵魂的高洁和精神的自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社会和关系他人。可以说,当代大学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价值取向由相对统一走向差异。大学生中有坚持“报效祖国”的,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的;有赞同“提倡雷锋精神”的,也有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有主张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也有人认为个人利益才是最真实的利益的;有人迷恋西方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也有人怀恋中国古代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2 实用性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大学生改变了社会转型前追求远大理想的价值观,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实用性的倾向。具有实用性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是务实进取的。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和考取各种证书,为自己在求职时增加筹码。具有实用性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所追求的“实用”对自己来说是实用的,对社会来说也是实用的,基本上是社会需要他才去追求。大学生实用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但是,如果过分追求价值取向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时,只选择热门的或者是社会急需的专业和科目;在择业时,只看重工作地点、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这样的价值取向必然导致社会上学科和人才的分配不均,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其结果难以真正为人民服务。
  
  3 不稳定性的存在
  这里不稳定性主要是指价值目标的不稳定性。正确的价值目标应该是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起来,以远大理想指导近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但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中,出现了时明确时模糊的价值目标、时坚定时动摇的信念、时重视时漠视的人生态度。处于20岁左右的青年大学生正是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的关键阶段,是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享有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思想活跃、见识广、信息快、自主意识强;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历,缺乏对国情、世情的深刻了解,具有明显的知识局限性和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加之他们身心的不成熟,这就导致他们在价值观的确立定型上,容易动摇不定、难以体系化。另一个表现是价值观念的判断和选择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时代认同感强,但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仰模糊,价值观困惑
  由于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认同。与此同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问题,客观上使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异常复杂起来,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选择呈现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少大学生已不再恪守一种道德观,而是具有多种道德观,相应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时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道德观念模糊和易变、道德行为多面和叛逆的误区,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如在观念上认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崇尚“舍生取义”的壮举,但在行为上表现为价值取向功利化和实用化;在观念上认识到有修养是安身立命之本,应该加强修养,完善人格,但在行为上却难以做到“慎独”,有时甚至无视基本的社会公德;普遍憎恶不道德行为,但又对追求高尚道德不懈一顾;都知道诚信的重要性,但考试舞弊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那么不光彩的事;大学生都不齿于见死不救的行为,但在紧要关头却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学生都会谴责婚姻家庭中缺乏道德责任感的行为,但不少大学生在恋爱中抱着“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心态,寻求感官刺激,行为轻率。助人为乐、大公无私、诚信原则等即使在所谓的好学生内心里,也有双重认知。现实中缺乏热情、缺乏自信心、缺乏责任感、厌学、抑郁自卑,冷漠、虚荣、抵触、不合作、缺乏真诚等心理较为普遍和突出。如中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5 3.7%的人在心理上、情绪上受“前途与目标”的困扰。
  3.2 现代意识增强,但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强化了主体意识、务实意识、竞争意识、变革创新意识、自我实现意识和效益意识等。但大学生在有着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直接甚至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益要求时,他们不注重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对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缺乏认识,遇事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意识淡薄。
  3.3 成才愿望迫切,但追求自我实现和认同功利价值
  当代大学生目标期望值比较高,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信任、理解、重视和重用,有着十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但他们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过于自我的设计,考虑问题注重按照自我价值的实现决定对社会的付出,关注可以切实感受到的成就认同和发展前景。
  3.4 勇于自立自强,但心理素质脆弱
  当代大学生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敏捷与时俱进,有较强的自立自强意识。但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趋于主观,成长过程中焦虑与压力在增加,身心健康水平下降。在学习和成长中,经受成功和失败、希望和风险、机遇和挑战的心理调适能力不强,有时遇到点困难或挫折,立即心灰意冷,抱怨社会,抵触情绪上升,心理失衡严重。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疾病及极端行为呈上升趋势,说明当代大学生自我判断不准确、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缺乏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3.5 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较深
  当代大学生虽然成功成才愿望强烈,但行动往往落后于思想,普遍想的高做的少,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学习不求甚解,缺乏脚踏实地的积累。而在享受生活、追求即得利益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一些学生以高消费为荣,以俭朴为耻,把追求金钱地位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物质、金钱、地位对传统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挤压、诱惑、正消解着一些大学生应有的品质和德行。如中共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的一个调查显示,“个人发展机会”和“工资收入”是在校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两个因素,选率分别高达88.7%和83.9%。从中可以反映大学生的追求倾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种调查数据反映出了我国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也反映出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复杂性、自我矛盾性和低层次性的一面。我们不能轻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我国大学生道德价值取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影响,应积极客观的加以对待并因势利导,使大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积极氛围中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但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并不能完全适应法治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知识结构不完整,法律观念不强,法律信仰不坚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提出了一些有效途径,以期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素质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
【摘要】论述了当前形势下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宽口径培养模式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宽口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有利的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宽口径培养模式专业特色淡化问题。并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为保持宽口径培养模式的专业特色所采取的措施和经验。  【关键词】本科教育 培养模式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04-01    随
从古至今,国内外的教育家对于教师的人格都非常重视,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人格超越了所有的管理机构和章程纲领。实践证实,研究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人品人格魅力,对于新时期的语文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多少孩子的美好心灵。然而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一、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来自崇高的师风  “师风”也就是一名老师的风范,语文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进行
期刊
开放大学的师资队伍素质是关乎开放大学教学质量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开放大学的师资培训应从教师的学习需求出发,依托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构建培训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开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关爱赏识中,在互相尊重中健康成长。关爱学生
【摘要】本文从加强学科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和落实导师责任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两个方面讨论了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关键词】学科建设 研究生培养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05-01    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军委2004年9号文件精
【摘要】国运兴衰,系与教育;教育振興,系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活动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倡导弘扬教育主题的创造性,关注教育主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我校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和主题。  【关键
民办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
第一次见荷塘,还是许多年前的夏天。那时候,我还年轻,属于个人掌控的时间很有限,只是匆匆一瞥,就踏上归途。因为个人的阅历也浅,也未来得及咀嚼出深意。  此后,我继续教读《荷塘月色》。因着住家附近的自怡园,不由感慨先生把荷叶、荷花写绝了。每年六月,自怡园的池塘里面,荷茎亭亭,荷叶出水很高。荷叶舒舒展展,迎风飘举,像一个个圆盘,有的里面盛着亮晶晶的露珠。被风一吹,荷叶倾斜,露珠就像琼浆玉露,洒向水面。这
期刊
翻开中国历史,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可现在,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效率”“时尚”之上;曾几何时,良好的家风家教已不再传承;曾几何时,华夏子孙已忘记了什么是信仰......缺少良好的家风家教的中国新生代,他们的成长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非主流的他们,没有了家教的约束,没有了家风的熏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成长为没有信仰的一代。流逝的时间和生活实践证明:我们在抛弃、遗忘家风家教的同时,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