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原本在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湮灭的中华文明,一个在余秋雨比较看来从开始就保持一种实用理性、平衡、适度的文明,要说心灵保守还讲得过去,但真的不该表现为整体浮躁。
迟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固然可喜可贺,但也由此引发了诸多超乎文学本身的思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我们该如何全面敞开人文和心灵之门,让发展不再那么单一,不再那么功利,让中国式的发展,得到世界的认可与敬重。
把一个奖项放到发展的层面予以思考,不应看做是借题发挥和小题大做。要知道,对于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和财富积累,是存在不同视角和不同评价的,尤其着眼世界,方方面面的心态和反响极其复杂,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误解和担心的思绪愈发加重,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一种能够让世界了解、认知,甚至可以互通的心灵交融。毕竟,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国家,不该只有硬的经济实力。
中国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就认为,中国大陆要跟国际接轨,不能只靠经济,不能只靠资本,一定要用人文去跟国际接轨。而她所说的人文,很大程度在于心灵的开放与感应,在于人性的真诚。
对于一个曾饱受贫穷的国家和人民而言,追求富裕无可厚非,这也是发展的真谛和幸福所求,但有必要指出的是,缺乏博大人文支撑的开放心灵,让本应辩证、舒缓、多彩、富有人情味的发展,呈现诸多不和谐,甚至是扭曲,普遍浮躁、焦虑的心态,造就了一个“急之国”的形象。这是世人不愿看到的。
现实诚如有媒体分析的,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中国人何以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一个原本在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湮灭的中华文明,一个在余秋雨比较看来从开始就保持一种实用理性、平衡、适度的文明,要说心灵保守还讲得过去,但真的不该表现为整体浮躁。
短短三十多年的急促发展,无疑造就了国人急于脱贫、急于崛起、急于被世界认可和尊重的心态。但这种心态往往事与愿违,少有顾忌大环境、顾及他人感受的发展思维和处事方式,不仅难于得到外界的理解,相反总是质疑不断、阻碍不断。
而再往深里探究,浮在表面上的着急心态和变形动作,实则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开放明,而它的背后又深深标有民族文化的印迹与符号。毕竟相对几千年满足于脚下热土而不想远行的农耕文化生态,尤其缺乏对更大视角海洋和海洋文明的认识与交融,即使是瞬间的开放和有意识打开心灵之门,但传统保守、中庸的集体文化性格,却很难在一时间改变。特别在人的内心深处,由思维、知觉、情绪、意志、记忆和想象组成的理智和意识层面的心灵与心智,因环境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如将一些自我的意志、自我的追求,自我的表述等强加于人,又难免在与多元文化交流中出现偏差或冲突。
作为资深外交家的吴建民,曾在不同场合谈过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心态问题,他认为,尽管中国仍属于弱国,但心态不应弱。但实际上我们却常常表现得不够自信,典型的是对人家的评论非常介意。人家讲好,高兴得不得了,到处炫耀。喜欢讲成绩,喜欢让人家看好的,喜欢拔高,不喜欢让人家讲缺点。
他一再告诫,中国人要懂得对方的文化,懂得思维的逻辑,这样来介绍中国发生的事情,可能会使得对方更好地了解。所以,中国要改善对外界的沟通,同时也希望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能够进一步了解。
好在我们的一切发展和“和谐世界”的主张都是向善的。
抑制和抚平内心的浮躁,很大程度要靠敞开的360度心灵与胸怀,而不是仅仅推开一条门缝。而敞开的心灵,不仅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更需着眼世界的文化再造。在这方面,以影视、音乐、创意等新的文化形式崛起的另一视角的汉江奇迹,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在曾经的产业奇迹之后,韩国人的文化表达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
对此,我们需要回归文学和文化,莫言是一个好的开始。
迟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固然可喜可贺,但也由此引发了诸多超乎文学本身的思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我们该如何全面敞开人文和心灵之门,让发展不再那么单一,不再那么功利,让中国式的发展,得到世界的认可与敬重。
把一个奖项放到发展的层面予以思考,不应看做是借题发挥和小题大做。要知道,对于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和财富积累,是存在不同视角和不同评价的,尤其着眼世界,方方面面的心态和反响极其复杂,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误解和担心的思绪愈发加重,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一种能够让世界了解、认知,甚至可以互通的心灵交融。毕竟,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国家,不该只有硬的经济实力。
中国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就认为,中国大陆要跟国际接轨,不能只靠经济,不能只靠资本,一定要用人文去跟国际接轨。而她所说的人文,很大程度在于心灵的开放与感应,在于人性的真诚。
对于一个曾饱受贫穷的国家和人民而言,追求富裕无可厚非,这也是发展的真谛和幸福所求,但有必要指出的是,缺乏博大人文支撑的开放心灵,让本应辩证、舒缓、多彩、富有人情味的发展,呈现诸多不和谐,甚至是扭曲,普遍浮躁、焦虑的心态,造就了一个“急之国”的形象。这是世人不愿看到的。
现实诚如有媒体分析的,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再也不愿意等。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中国人何以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一个原本在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湮灭的中华文明,一个在余秋雨比较看来从开始就保持一种实用理性、平衡、适度的文明,要说心灵保守还讲得过去,但真的不该表现为整体浮躁。
短短三十多年的急促发展,无疑造就了国人急于脱贫、急于崛起、急于被世界认可和尊重的心态。但这种心态往往事与愿违,少有顾忌大环境、顾及他人感受的发展思维和处事方式,不仅难于得到外界的理解,相反总是质疑不断、阻碍不断。
而再往深里探究,浮在表面上的着急心态和变形动作,实则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开放明,而它的背后又深深标有民族文化的印迹与符号。毕竟相对几千年满足于脚下热土而不想远行的农耕文化生态,尤其缺乏对更大视角海洋和海洋文明的认识与交融,即使是瞬间的开放和有意识打开心灵之门,但传统保守、中庸的集体文化性格,却很难在一时间改变。特别在人的内心深处,由思维、知觉、情绪、意志、记忆和想象组成的理智和意识层面的心灵与心智,因环境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如将一些自我的意志、自我的追求,自我的表述等强加于人,又难免在与多元文化交流中出现偏差或冲突。
作为资深外交家的吴建民,曾在不同场合谈过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心态问题,他认为,尽管中国仍属于弱国,但心态不应弱。但实际上我们却常常表现得不够自信,典型的是对人家的评论非常介意。人家讲好,高兴得不得了,到处炫耀。喜欢讲成绩,喜欢让人家看好的,喜欢拔高,不喜欢让人家讲缺点。
他一再告诫,中国人要懂得对方的文化,懂得思维的逻辑,这样来介绍中国发生的事情,可能会使得对方更好地了解。所以,中国要改善对外界的沟通,同时也希望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能够进一步了解。
好在我们的一切发展和“和谐世界”的主张都是向善的。
抑制和抚平内心的浮躁,很大程度要靠敞开的360度心灵与胸怀,而不是仅仅推开一条门缝。而敞开的心灵,不仅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更需着眼世界的文化再造。在这方面,以影视、音乐、创意等新的文化形式崛起的另一视角的汉江奇迹,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在曾经的产业奇迹之后,韩国人的文化表达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
对此,我们需要回归文学和文化,莫言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