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就是中国通领科技集团。
最近6年,每逢4月26日知识产权日,“通领”成T政府部门以及各方媒体关注追逐的焦点,通领科技集团的董事长陈伍胜,有着“知识产权维权第一人”之称。他,打赢了“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打破了美国专利壁垒神话
温州的传奇从何时落笔,从何处展开华彩,又将怎样向全球化延伸?
也许,从通领科技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有助于我们透视温州经济的洪流、全球化市场海洋的奥秘,使我们对温州延伸它的传奇产生信心。
回报家乡
一掷5000万
乐清人陈伍胜生于1954年,只能算是半个“第一代”创业者:“我没有补过鞋,没有背着低压电器浪迹天涯,甚至没赶上温州货最挨人骂的时期。”今天,在国内多家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的陈伍胜与柳市早期创业者不同,他是念完了大学才出道的,并且是以“技术”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8年,不满足现状,陈伍胜辞去公职,下海寻求人生新目标。以技术入股在安徽创建了求精电器厂,淘得“第一桶金”后,陈伍胜感慨:“对所有企业家而言,第一桶金背后都有一段最艰难最痛苦,也是最浪漫的人生岁月。”
在上海,这座世界最具投资活力的大都市,学者型的陈伍胜如鱼得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有幸和国家与上海的领导人一道谈发展,也曾和中美WTO谈判大使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切磋中美经济互动发展必然会实现多赢的格局,从而使陈伍胜的战略目光由国内转向国际,他决心打造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品牌。
不安分的陈伍胜似乎看得更远:中国企业需要有绝活,需要另辟蹊径。
2003年,陈伍胜在上海听美国人讲,美国政府正在强制推行GFCI(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政府将它作为竣工住宅必验项目,还规定每两年必须更换,因而形成一个年消耗30亿美元的市场。这种安全装置技术含量高,2004年,GFCI在全世界只有5家企业生产,它们是美国的莱伏顿、库珀、帕西·西姆·哈博和中国乐清的“东正”。
2004年初,陈伍胜收购了这家东正电气(2006年1月东正电气正式更名为通领科技集团)。老东正公司被收购时的固定资产残值只有147万元,陈伍胜却斥资5000万元买下了它,创下当时乐清市无形资产收购案例之最。
陈伍胜把老东正早已萌生去意的专利发明人挽留下来,迅速组成有教授、博士3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8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在该产品的基础上又注入2项国际技术专利,每项技术的改进,使产品不断完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东正公司是以零功耗永磁式的电磁脱扣和电磁复位原理,创出漏电保护的新路,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和检测灵敏度都高,东正产品超过了美国国家实验室UL认证机构的2003年标准,并为网络和通讯预留了发展空间。
老东正公司时期,每年出口额仅几十万美元,2004年,陈伍胜组织出口1500万美元,为温州低压电器自产自营出口之最,并进入多家美国知名超市,让美国公司感到了恐慌。中国驻纽约领事馆的外交官对陈伍胜说:“现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货越来越多,你们的产品一年内打入全美38个州的主流市场,为民族工业争了光。”
不惧“强敌”赢得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就在陈伍胜为产品打入美国市场而兴奋时,一场始料未及的纠纷从天而降。
2004年11月,美国莱伏顿公司将一些本国销售商告上新墨西哥州法庭,指控美国商人销售的通领产品侵犯了本公司的专利。
通领产品刚刚在美国露头,莱伏顿公司即引用美国在1930年就实行的三三七条款控该项“外国货品”侵害了专利权,陈伍胜向美国法庭提出复议胜诉,获准进入美国市场。2004年秋,陈伍胜应莱伏顿之约拜访他们的总部,对方提出的和解方案是东正今后在美每销售一只产品都要向莱伏顿缴专利费,被陈伍胜在谈笑间回绝。
莱伏顿等美国公司的产品用的是机电一体化原理,技术很精湛,产权保护机制也极完善,莱伏顿为该项技术申请了30多项专利,其中6项形成高坝和陷阱,使只要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对手无机可乘。“而我们的永磁式电磁复位,属于另辟蹊径,在知识产权上与美国公司风马牛不相及,在性能价格比上却直中要害。”陈伍胜讲。
莱伏顿对两种技术的泾渭分明、高下不同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要想封杀通领,除了拿知识产权说事已别无他途,他们选择了迂回战术,不告通领而告多个销售商,一是想让通领四处应诉,到处放血,面临巨额的律师费,使企业无法承受而倒闭;二是让美国中间商惮于本小力微,知难而退,从而达到使通领退出美国市场的目的。过去39年中,莱伏顿打了38场官司,全部都是以对手中途无奈和解而告终。
陈伍胜说:“这已经不是我和公司兴亡的问题,中国企业要么从全球化的种种关隘中杀出血路,勇往直前;要么甘心自毁创新,一意摹仿,永远为他人作嫁衣,赚一点点血汗钱,这是一个生死抉择的问题。这些事件已经告诉我们,不从知识产权上突破,就算你甘心当加工车间,人家还是要百般刁难,与其如此,不如在科技创新上放手一博。现在通领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人家还是要起诉,他们告中间商,是要敲山震虎,我干脆就虎出平阳,一决雌雄。”
通领以生产方身份介入客户诉讼,把被告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通领科技集团聘请j-_个强大的律师团,首席律师海瑞森是耶鲁大学的双博士、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同窗,费用不菲。陈伍胜甚至表示,将家产搭上也要帮助把这场官司打赢。
这场跨国诉讼,耗费了通领科技集团700万美元和3年多时间。
2007年7月13日,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法院勃朗宁法官下达判决书,认定通领集团等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的专利,通领科技集团获胜。这是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中第一个在美国维权胜利的案例,一个中国民营企业打赢了美国老牌大企业,引起了美国媒体的轰动,当时被传媒称为“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官司胜诉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邀请陈伍胜到该局做知识产权演讲,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邀请企业家在局内做知识产权演讲。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说,陈伍胜的创新精神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第二年,即2008年,通领科技集团新开发的剩余电流保护器(RC CB)产品,经过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中外企业的激烈竞争,成为2008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唯一的漏电保护电器的指定供应产品。
决胜境外
到美国建工业园区
2007年5月11日,通领科技集团在亚特兰大的美国工业园奠基,该工业园总投资5,76亿美元。这是中国民企首次在美国建立工业园,该项目被列为第二届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签约 项目,并且是美国商务部和乔治亚州政府在美国南部地区的重要引进项目之一。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参加了通领科技集团与美国乔治亚州拉玛郡邦斯维尔市的签约仪式,并参加了工业园奠基仪式。
其实,陈伍胜在2004年就有了到美国办厂的想法,并且准备了两年。
对于美国办厂的举动,当时多有异议,大家认为美国人均工资远远高于中国,“海外分厂”将失去“中国制造”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陈伍胜认为,将来设在美国的“海外分厂”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样也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人民币在不断升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和国际接轨明显加快,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能持久。通过这些综合考虑,通领最后决定将部分生产基地“搬”进美国,在那里投资设立全资控股子公司,以便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而企业总部仍然“扎根”温州不放松。
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避开贸易壁垒,通领面临的更大的风险是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
亚特兰大拥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其中世界最大的五金建筑超市HOMEDEPOT(家得宝)就在亚特兰大。这一点,是陈伍胜选择亚特兰大的重要原因。家得宝是全美连锁,进入它的销售网络,就可以分散到全美国的网络。目前通领只占领一些小的超市,销售网络的建设还需要很努力去做。因此,把通领产品卖到家得宝,是陈伍胜最大的心愿。
2006年初,已经事先研究过通领科技GFCI产品系列的GE找上门来,希望陈伍胜能够为他们做OEM,定制GE品牌产品,而GE则可以把通领科技的产品卖入沃尔玛。
陈伍胜说,GE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能够让通领科技体验世界一流企业第一手的管理经验,更何况,GE的产品拥有沃尔玛等全球最大的零售渠道,通过GE,通领科技下一步起点就会更高些。
果然,和GE的合作才开始仅仅几个月,陈伍胜就争取到跟家得宝谈判的机会,这次,他们将和家得宝共同研发,由家得宝提供设想和概念,通领科技负责从技术和设计上去实现他们的概念。陈伍胜解释说,这个合作是家得宝“橙色行动”中的一部分,是家得宝新上任的总裁提出的一种新的经营理念。“我不知道全球有多少企业参与了家得宝的这次‘橙色计划’,至少在中国,我们是唯一的一家。”陈伍胜不无骄傲地表示。而这次合作,通领的产品除了能够最终走进这个全美最主要的电器销售连锁之外,还能够如愿以偿地贴上自己的商标。
转型升级
进军LED上游产业领域
全球经济发展至今,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陈伍胜在2009年又有惊人举动:进军新兴产业。
从电器制造业到新兴的LED光电产业,为了这次转型,通领与专业的贸易资讯服务商弗英荷资讯合作,耗时近1年,借助其进出口情报库资源,对产业规模、同行与采购商情况都做了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潜心深思,尽己之智,才推动产业顺利转身。
2009年6月,通领科技集团正式成立通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进军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电产业。LED项目一期建设总投资为7.6亿元,今年7月建成投产,计划达产年份总产值将达25亿元。
“谁能率先突破外延发光材料的成本和芯片的制作工艺,谁就能主导全球的LED市场。”前期调研近一年后,陈伍胜敲定通领光电LED产业化定位:重点发展LED产业的上、中游产品,打造LED民族品牌。
目前,我国可以批量生产的芯片以及外延片企业不足10家,其中生产大功率白光LED用外延片及其芯片的厂家更少,国内很多的芯片厂商基本是到国外以及台湾地区购买外延片,然后加工成芯片的,因此国内LED产业发展一直受制于人。其中,芯片和外延片的技术,在产业链条中门槛最高的,“通领”项目即在此领域。
2007年底,陈伍胜在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了LED产品。这种半导体光源的节能效果,是白炽灯的8倍、普通荧光节能灯的2倍。据保守估计,若将中国所有的灯换成LED,全国一年在照明上节省的电量,相当于2.5个三峡水电站。“美国、欧盟已先后发布法规,到2012年底前,全面强制淘汰白炽灯和荧光节能灯。”陈伍胜断言,LED照明将是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
打赢“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陈伍胜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想取得市场话语权,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LED产业也不例外。选择进入这个产业,关键时机是LED产业不可突破的氮化铟镓原理性专利即将失效。这是通领光电突破国际专利封锁的基本点。此外,尽管LED上游产业近8000个专利被日本、美国、德国等掌控,但毕竟是新兴产业,外延晶片的成本等关键技术尚未被克服。
技术与成本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通领先后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庄松林等20多位光电领域的顶尖学者,将进军LED领域的具体思路定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09年11月23日,中山大学和通领科技集团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标志着中山大学通领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国内LED技术研发首席科学家王钢博士加盟。LED产业化领军者王孟源博士担任通领光电副总裁,率十余名高科技研发人才就位。
未来的五年内成为国内LED外延、芯片技术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领航者——这是通领光电的目标。
最近6年,每逢4月26日知识产权日,“通领”成T政府部门以及各方媒体关注追逐的焦点,通领科技集团的董事长陈伍胜,有着“知识产权维权第一人”之称。他,打赢了“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打破了美国专利壁垒神话
温州的传奇从何时落笔,从何处展开华彩,又将怎样向全球化延伸?
也许,从通领科技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有助于我们透视温州经济的洪流、全球化市场海洋的奥秘,使我们对温州延伸它的传奇产生信心。
回报家乡
一掷5000万
乐清人陈伍胜生于1954年,只能算是半个“第一代”创业者:“我没有补过鞋,没有背着低压电器浪迹天涯,甚至没赶上温州货最挨人骂的时期。”今天,在国内多家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的陈伍胜与柳市早期创业者不同,他是念完了大学才出道的,并且是以“技术”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8年,不满足现状,陈伍胜辞去公职,下海寻求人生新目标。以技术入股在安徽创建了求精电器厂,淘得“第一桶金”后,陈伍胜感慨:“对所有企业家而言,第一桶金背后都有一段最艰难最痛苦,也是最浪漫的人生岁月。”
在上海,这座世界最具投资活力的大都市,学者型的陈伍胜如鱼得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有幸和国家与上海的领导人一道谈发展,也曾和中美WTO谈判大使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切磋中美经济互动发展必然会实现多赢的格局,从而使陈伍胜的战略目光由国内转向国际,他决心打造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品牌。
不安分的陈伍胜似乎看得更远:中国企业需要有绝活,需要另辟蹊径。
2003年,陈伍胜在上海听美国人讲,美国政府正在强制推行GFCI(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政府将它作为竣工住宅必验项目,还规定每两年必须更换,因而形成一个年消耗30亿美元的市场。这种安全装置技术含量高,2004年,GFCI在全世界只有5家企业生产,它们是美国的莱伏顿、库珀、帕西·西姆·哈博和中国乐清的“东正”。
2004年初,陈伍胜收购了这家东正电气(2006年1月东正电气正式更名为通领科技集团)。老东正公司被收购时的固定资产残值只有147万元,陈伍胜却斥资5000万元买下了它,创下当时乐清市无形资产收购案例之最。
陈伍胜把老东正早已萌生去意的专利发明人挽留下来,迅速组成有教授、博士3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8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在该产品的基础上又注入2项国际技术专利,每项技术的改进,使产品不断完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东正公司是以零功耗永磁式的电磁脱扣和电磁复位原理,创出漏电保护的新路,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和检测灵敏度都高,东正产品超过了美国国家实验室UL认证机构的2003年标准,并为网络和通讯预留了发展空间。
老东正公司时期,每年出口额仅几十万美元,2004年,陈伍胜组织出口1500万美元,为温州低压电器自产自营出口之最,并进入多家美国知名超市,让美国公司感到了恐慌。中国驻纽约领事馆的外交官对陈伍胜说:“现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货越来越多,你们的产品一年内打入全美38个州的主流市场,为民族工业争了光。”
不惧“强敌”赢得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就在陈伍胜为产品打入美国市场而兴奋时,一场始料未及的纠纷从天而降。
2004年11月,美国莱伏顿公司将一些本国销售商告上新墨西哥州法庭,指控美国商人销售的通领产品侵犯了本公司的专利。
通领产品刚刚在美国露头,莱伏顿公司即引用美国在1930年就实行的三三七条款控该项“外国货品”侵害了专利权,陈伍胜向美国法庭提出复议胜诉,获准进入美国市场。2004年秋,陈伍胜应莱伏顿之约拜访他们的总部,对方提出的和解方案是东正今后在美每销售一只产品都要向莱伏顿缴专利费,被陈伍胜在谈笑间回绝。
莱伏顿等美国公司的产品用的是机电一体化原理,技术很精湛,产权保护机制也极完善,莱伏顿为该项技术申请了30多项专利,其中6项形成高坝和陷阱,使只要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对手无机可乘。“而我们的永磁式电磁复位,属于另辟蹊径,在知识产权上与美国公司风马牛不相及,在性能价格比上却直中要害。”陈伍胜讲。
莱伏顿对两种技术的泾渭分明、高下不同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要想封杀通领,除了拿知识产权说事已别无他途,他们选择了迂回战术,不告通领而告多个销售商,一是想让通领四处应诉,到处放血,面临巨额的律师费,使企业无法承受而倒闭;二是让美国中间商惮于本小力微,知难而退,从而达到使通领退出美国市场的目的。过去39年中,莱伏顿打了38场官司,全部都是以对手中途无奈和解而告终。
陈伍胜说:“这已经不是我和公司兴亡的问题,中国企业要么从全球化的种种关隘中杀出血路,勇往直前;要么甘心自毁创新,一意摹仿,永远为他人作嫁衣,赚一点点血汗钱,这是一个生死抉择的问题。这些事件已经告诉我们,不从知识产权上突破,就算你甘心当加工车间,人家还是要百般刁难,与其如此,不如在科技创新上放手一博。现在通领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人家还是要起诉,他们告中间商,是要敲山震虎,我干脆就虎出平阳,一决雌雄。”
通领以生产方身份介入客户诉讼,把被告的帽子戴到自己头上。通领科技集团聘请j-_个强大的律师团,首席律师海瑞森是耶鲁大学的双博士、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同窗,费用不菲。陈伍胜甚至表示,将家产搭上也要帮助把这场官司打赢。
这场跨国诉讼,耗费了通领科技集团700万美元和3年多时间。
2007年7月13日,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法院勃朗宁法官下达判决书,认定通领集团等不侵犯莱伏顿公司的专利,通领科技集团获胜。这是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中第一个在美国维权胜利的案例,一个中国民营企业打赢了美国老牌大企业,引起了美国媒体的轰动,当时被传媒称为“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官司胜诉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邀请陈伍胜到该局做知识产权演讲,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邀请企业家在局内做知识产权演讲。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说,陈伍胜的创新精神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第二年,即2008年,通领科技集团新开发的剩余电流保护器(RC CB)产品,经过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中外企业的激烈竞争,成为2008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唯一的漏电保护电器的指定供应产品。
决胜境外
到美国建工业园区
2007年5月11日,通领科技集团在亚特兰大的美国工业园奠基,该工业园总投资5,76亿美元。这是中国民企首次在美国建立工业园,该项目被列为第二届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签约 项目,并且是美国商务部和乔治亚州政府在美国南部地区的重要引进项目之一。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参加了通领科技集团与美国乔治亚州拉玛郡邦斯维尔市的签约仪式,并参加了工业园奠基仪式。
其实,陈伍胜在2004年就有了到美国办厂的想法,并且准备了两年。
对于美国办厂的举动,当时多有异议,大家认为美国人均工资远远高于中国,“海外分厂”将失去“中国制造”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陈伍胜认为,将来设在美国的“海外分厂”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样也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人民币在不断升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和国际接轨明显加快,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能持久。通过这些综合考虑,通领最后决定将部分生产基地“搬”进美国,在那里投资设立全资控股子公司,以便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而企业总部仍然“扎根”温州不放松。
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避开贸易壁垒,通领面临的更大的风险是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
亚特兰大拥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其中世界最大的五金建筑超市HOMEDEPOT(家得宝)就在亚特兰大。这一点,是陈伍胜选择亚特兰大的重要原因。家得宝是全美连锁,进入它的销售网络,就可以分散到全美国的网络。目前通领只占领一些小的超市,销售网络的建设还需要很努力去做。因此,把通领产品卖到家得宝,是陈伍胜最大的心愿。
2006年初,已经事先研究过通领科技GFCI产品系列的GE找上门来,希望陈伍胜能够为他们做OEM,定制GE品牌产品,而GE则可以把通领科技的产品卖入沃尔玛。
陈伍胜说,GE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能够让通领科技体验世界一流企业第一手的管理经验,更何况,GE的产品拥有沃尔玛等全球最大的零售渠道,通过GE,通领科技下一步起点就会更高些。
果然,和GE的合作才开始仅仅几个月,陈伍胜就争取到跟家得宝谈判的机会,这次,他们将和家得宝共同研发,由家得宝提供设想和概念,通领科技负责从技术和设计上去实现他们的概念。陈伍胜解释说,这个合作是家得宝“橙色行动”中的一部分,是家得宝新上任的总裁提出的一种新的经营理念。“我不知道全球有多少企业参与了家得宝的这次‘橙色计划’,至少在中国,我们是唯一的一家。”陈伍胜不无骄傲地表示。而这次合作,通领的产品除了能够最终走进这个全美最主要的电器销售连锁之外,还能够如愿以偿地贴上自己的商标。
转型升级
进军LED上游产业领域
全球经济发展至今,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陈伍胜在2009年又有惊人举动:进军新兴产业。
从电器制造业到新兴的LED光电产业,为了这次转型,通领与专业的贸易资讯服务商弗英荷资讯合作,耗时近1年,借助其进出口情报库资源,对产业规模、同行与采购商情况都做了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潜心深思,尽己之智,才推动产业顺利转身。
2009年6月,通领科技集团正式成立通领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进军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电产业。LED项目一期建设总投资为7.6亿元,今年7月建成投产,计划达产年份总产值将达25亿元。
“谁能率先突破外延发光材料的成本和芯片的制作工艺,谁就能主导全球的LED市场。”前期调研近一年后,陈伍胜敲定通领光电LED产业化定位:重点发展LED产业的上、中游产品,打造LED民族品牌。
目前,我国可以批量生产的芯片以及外延片企业不足10家,其中生产大功率白光LED用外延片及其芯片的厂家更少,国内很多的芯片厂商基本是到国外以及台湾地区购买外延片,然后加工成芯片的,因此国内LED产业发展一直受制于人。其中,芯片和外延片的技术,在产业链条中门槛最高的,“通领”项目即在此领域。
2007年底,陈伍胜在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了LED产品。这种半导体光源的节能效果,是白炽灯的8倍、普通荧光节能灯的2倍。据保守估计,若将中国所有的灯换成LED,全国一年在照明上节省的电量,相当于2.5个三峡水电站。“美国、欧盟已先后发布法规,到2012年底前,全面强制淘汰白炽灯和荧光节能灯。”陈伍胜断言,LED照明将是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
打赢“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陈伍胜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想取得市场话语权,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LED产业也不例外。选择进入这个产业,关键时机是LED产业不可突破的氮化铟镓原理性专利即将失效。这是通领光电突破国际专利封锁的基本点。此外,尽管LED上游产业近8000个专利被日本、美国、德国等掌控,但毕竟是新兴产业,外延晶片的成本等关键技术尚未被克服。
技术与成本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通领先后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庄松林等20多位光电领域的顶尖学者,将进军LED领域的具体思路定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09年11月23日,中山大学和通领科技集团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标志着中山大学通领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国内LED技术研发首席科学家王钢博士加盟。LED产业化领军者王孟源博士担任通领光电副总裁,率十余名高科技研发人才就位。
未来的五年内成为国内LED外延、芯片技术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领航者——这是通领光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