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于“区块链”在音乐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中的功用和价值,包括对其在音乐版权“确权”“规范”“维权”等环节具体作用的探讨近两年已逐渐成为行业热点论题。“区块链”在音乐版权领域的“去中心化”“代码”“加密”等特征,既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音乐版权运营中常见的权利混乱、难以追溯、维权成本高、维权难持续等问题,也可以借助于其“预警”功能从源头解决侵权方的侵权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运营下的音乐版权,将展现出极其透明的状态,而分门别类的音乐版权运营方式,也有助于发掘高品质音乐版权的价值。此外,在严格的确权、维权、规范的音乐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区块链”在音乐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中的功用和价值,包括对其在音乐版权“确权”“规范”“维权”等环节具体作用的探讨近两年已逐渐成为行业热点论题。“区块链”在音乐版权领域的“去中心化”“代码”“加密”等特征,既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音乐版权运营中常见的权利混乱、难以追溯、维权成本高、维权难持续等问题,也可以借助于其“预警”功能从源头解决侵权方的侵权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运营下的音乐版权,将展现出极其透明的状态,而分门别类的音乐版权运营方式,也有助于发掘高品质音乐版权的价值。此外,在严格的确权、维权、规范的音乐版
其他文献
我国黔东南地区是以侗族、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居住区。长期以来,各民族的生活和劳作造就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多种音乐文化。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出现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出发,探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侗族、苗族少数民族音乐传播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为少数民族音乐传播提供创新发展的思路。
新疆维吾尔族达卜是该地区代表性的打击乐器,被广泛运用于歌舞、器乐、木卡姆等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一方面,维吾尔族达卜司鼓手法多样,风格奔放、灵活随性,在与歌、舞的密切互动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节奏语言,且常常在表演过程中兼具指挥与统率的功能;另一方面,极富民族特色的歌、舞以及木卡姆等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又对达卜节奏的各种功能、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或决定作用。从达卜的演奏特点、音色、节拍、结构等不同侧面分析其相关节奏的形态特征,以期从它与歌、舞、木卡姆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关系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
宝卷,即是俗化的佛教经卷,与明清时期民间秘密教派有着密切关系。“宣卷”,乃宣唱宝卷之简称,其约始于宋元,定型在明清,是在继承唐代佛教讲经、说法(变文)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新型民间说唱音乐艺术形式。明清时期,宝卷音乐深受永乐皇帝钦赐佛教《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影响,具有鲜明的官方用乐特点。另外,宝卷音乐是佛教音乐下移至民间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与民间音乐会社承载的笙管乐种亦存在密切联系。从“发生学”视角出发,以京津冀地区宝卷音乐(宣卷)为切入点,对宝卷音乐呈现的官方—宗教—民间多重属性进行考辨,例证我国传
本文带领我们开始一场旅行,走进艾伦·洛马克斯(1915-2002)与[美国人类学家]康拉德·阿伦斯伯格(Conrad Arensberg,1910-1997)、[作曲家、音乐学家]维克多·格劳尔(Victor Gr
在田野采风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大锣鼓的历史发展,重点对潮州大锣鼓的特色乐器及其乐队编制进行分析。潮州大锣鼓中的特色乐器如大鼓、深波、号头、二弦、大冇弦、梅花琴、琵琶,从材质、音色、形制到乐队组合方式无不显示出潮州地域特有的历史记忆,体现了潮州人在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中的认知方式和情感态度。今天的潮州大锣鼓在平衡自身内部各乐器以取得整体和谐审美效果的过程中,应以“移步不换形”的方式葆有传统,塑造潮州人在历史和现实转换中对音乐的新认知。
关于唐乐琵琶上的转调运用,最可重视的一是《隋书》中记载的隋·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的对应,二是唐武则天敕撰的《乐书要录》一书中有关乐调的记载。虽然可以用到黄钟、太簇、林钟、南吕、姑洗五均,但其中两均是完全同主音转调运用;三均采用个别调弦(改变弦的张力)办法,产生出新调的宫音,然后再结合同主音转调运用。由于隋唐时仅出现一个新的调号音——应声,因此,实际能灵活运用的也仅是宫、商、徵三均(调性),且造成双重或三重调式性特征,这为今天广东音乐等民间乐种调性运用所证实。之后,渐出现运用宫、商、徵、羽四调性,也即民间的
在肖邦晚年的重要作品《幻想波洛罗兹舞曲》中,小三度关系作为内聚因素构成了从和声细节到宏观调性布局的结构关联,这似乎是肖邦精妙构思的一部分.然而通过对现存创作草稿的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早已凸显“边界消融”问题,彝族婚嫁音乐作为中华礼俗传承中的重要载体,不仅体现着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也在部分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现实功用。彝族婚嫁音乐在当代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与发展桎梏,但其也在不断努力寻找活态化的生存传衍方式,并由此呈现出超越传统的礼俗传承机制。
在中西方音乐历史交流的进程中,提及西人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推崇,尤以18世纪时最为高涨.正因如此,大多学者对中国音乐西传的研究,也集中在18世纪,且以此作为中国音乐西传的基点
五弦琵琶曾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件弹拨乐器,也是隋唐时期宫廷音乐活动中最活跃的乐器之一。然而由于这件乐器唐代以后突然消失在音乐史的舞台,后人对它的认识日渐贫乏,倚赖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注引的来自五代陈游《乐苑》的一条文献,人们将文献中提到的“孤柱”视为五弦琵琶最重要的柱制特征,并将其视为区别于其他琵琶类乐器的标识。由于《乐苑》一书的佚失,《乐府诗集》转引的寥寥数句并不能使我们十分清楚此条文献的源出与时代,而从出自新疆地区的几种壁画图像以及考古实物可以发现,“孤柱”并非五弦琵琶所特有,其内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