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的课程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活动的实效,是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可以从选择与确立课题、专家引领指导及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三方面着手,多角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课程能力 课题研究 专家引领 课堂模式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活动,收效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教师课程能力的不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笔者所在的学校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四、五”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平台,从多方面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一、选择与确立课题,提升教师的课程决策和开发能力
针对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一现状,学校多次组织教师交流探讨,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改变现状,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初中生学习积极性激发途径的研究》课题为研究中心,全校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共同探讨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提出了具有校本特色、可操作性强的措施。首先,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生动的语言、新奇的实验、灵活的教法等不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收获成功感,激发内动力。
二、专家引领指导,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高,是教师提高课程能力的前提。通过对学校中心课题的积极探讨,教师基本懂得了课题的内涵,明确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又怎么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为了帮助教师转变课程观念,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学校先后邀请了市、区、局的领导、专家从不同角度加以指导。市教科所夏心军老师曾为全体教师做了专题讲座《从实践走向文本》。夏老师从教师写论文的目的、论文的三要素——义理、考据、辞章到论文的种类、格式,结合自己写作的实例,就怎样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鼓励教师们平时多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增强问题意识,勤于反思,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扬州市善培名师工作室的尤善培先生在对我校进行教学工作督导时,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了专门指导。他指出:名师出高徒。名师要是“明”师,不仅要知道“这么教”,还要明白“怎么教”,要成为一名聪明之师、智慧之师。针对学生学习质态不一、基础参差不齐的学情,教师要保护、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多体会。“教之道在听,学之道在说。”教师要用好激励手段,多找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学生,让学生一走进学校、一走进课堂就高兴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领导、专家的指导消除了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师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创设各种教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质疑,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构建课堂模式,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围绕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课题研究中心,学校提出了构建“三、四、五”有效教学课堂模式,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活动平台,进而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三”是指教学理念要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思想,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高效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指教学要按照“起点要准、步子要稳、活动要多、反馈要快”的要求进行。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分析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时时有收获,天天在进步”;要细分学业任务,实施小负担、多肯定的激励式教学;要尽量多安排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是指教学过程分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师生展学——反馈检学”五个板块。首先,帮助学生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借助预习自主读书、思考、解答;再次,在自主探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接着,学生展示、交流自主探学和小组助学的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提炼提升;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开展各种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学校围绕中心课题,组织开展了多个层面的研讨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校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对“三、四、五”课堂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撰写相应的专题论文,在学期末进行交流。同时,要求领导干部深入课堂,每周随堂听课不少于两节;学校及时公布随堂听课反馈记录,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查指导,推动课题的研究和课堂模式的构建。
名师示范引领。学校要求名师率先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实际,上好课堂模式的示范课,并写好教学反思,形成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经验,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体教师积极跟上。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向同行学习,走进同行的课堂,认真研讨,认真撰写听课反思,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部分骨干教师就课堂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九年级语文组的三位教师开设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课异构研讨课,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途径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课前预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从自我的角度认识而生成的题目,如“我的理解”“我的困惑”等内容;其次,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关注学生的基础、实际能力及教学运作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在学生质疑、释疑、探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按照学生的思路来引导、分析,再加以点拨、完善、提升;课堂练习注重“质”而不是“量”,题目分成必做题与选做题,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这三节课是在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磨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和课程实施的能力。
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学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又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作者为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学副校长)
教师的课程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活动的实效,是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可以从选择与确立课题、专家引领指导及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三方面着手,多角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课程能力 课题研究 专家引领 课堂模式
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活动,收效却不尽如人意。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教师课程能力的不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笔者所在的学校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三、四、五”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平台,从多方面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一、选择与确立课题,提升教师的课程决策和开发能力
针对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一现状,学校多次组织教师交流探讨,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改变现状,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初中生学习积极性激发途径的研究》课题为研究中心,全校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共同探讨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提出了具有校本特色、可操作性强的措施。首先,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生动的语言、新奇的实验、灵活的教法等不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收获成功感,激发内动力。
二、专家引领指导,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高,是教师提高课程能力的前提。通过对学校中心课题的积极探讨,教师基本懂得了课题的内涵,明确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又怎么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为了帮助教师转变课程观念,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学校先后邀请了市、区、局的领导、专家从不同角度加以指导。市教科所夏心军老师曾为全体教师做了专题讲座《从实践走向文本》。夏老师从教师写论文的目的、论文的三要素——义理、考据、辞章到论文的种类、格式,结合自己写作的实例,就怎样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鼓励教师们平时多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增强问题意识,勤于反思,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扬州市善培名师工作室的尤善培先生在对我校进行教学工作督导时,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了专门指导。他指出:名师出高徒。名师要是“明”师,不仅要知道“这么教”,还要明白“怎么教”,要成为一名聪明之师、智慧之师。针对学生学习质态不一、基础参差不齐的学情,教师要保护、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多体会。“教之道在听,学之道在说。”教师要用好激励手段,多找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学生,让学生一走进学校、一走进课堂就高兴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领导、专家的指导消除了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师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创设各种教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质疑,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构建课堂模式,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围绕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课题研究中心,学校提出了构建“三、四、五”有效教学课堂模式,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活动平台,进而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三”是指教学理念要秉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思想,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高效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指教学要按照“起点要准、步子要稳、活动要多、反馈要快”的要求进行。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分析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时时有收获,天天在进步”;要细分学业任务,实施小负担、多肯定的激励式教学;要尽量多安排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是指教学过程分为“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师生展学——反馈检学”五个板块。首先,帮助学生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借助预习自主读书、思考、解答;再次,在自主探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接着,学生展示、交流自主探学和小组助学的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提炼提升;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开展各种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学校围绕中心课题,组织开展了多个层面的研讨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校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对“三、四、五”课堂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撰写相应的专题论文,在学期末进行交流。同时,要求领导干部深入课堂,每周随堂听课不少于两节;学校及时公布随堂听课反馈记录,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查指导,推动课题的研究和课堂模式的构建。
名师示范引领。学校要求名师率先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实际,上好课堂模式的示范课,并写好教学反思,形成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经验,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体教师积极跟上。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向同行学习,走进同行的课堂,认真研讨,认真撰写听课反思,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部分骨干教师就课堂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九年级语文组的三位教师开设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课异构研讨课,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途径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课前预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从自我的角度认识而生成的题目,如“我的理解”“我的困惑”等内容;其次,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关注学生的基础、实际能力及教学运作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在学生质疑、释疑、探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按照学生的思路来引导、分析,再加以点拨、完善、提升;课堂练习注重“质”而不是“量”,题目分成必做题与选做题,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这三节课是在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磨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和课程实施的能力。
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学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又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作者为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