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流程中应充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探究性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即应力争成为教育改革的智者,要敢于和善于迎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挑战,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1 目标与过程教学的教育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和促进者。化学教学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探索:运用问题表述策略,发展语言智能;训练观察技能,培养现象观察能力;加强数学方法的运用,促进数理逻辑计算能力发展;开展合作学习,塑造合作交往智能;知识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智能;加强错误总结分析改正,开启自我反省智能。
2 教学过程要精细具体化
教学过程的交流意味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教师由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相互形成一个真正“学习共同体”,在设计教学方案和流程时,要求从为了学生发展这一目标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力求优化。
2.1 找准切入点 有效教学必须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点的基础工作首要的要充分掌握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每一个学生特点和性格特征,经便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需要在分析教材,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互动目标,从而引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捉住学生的思维起点。以高一《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可以选择a>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b>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种类和分类方法,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为切入点.
2.2 扣住重点主干知识 每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学科的重点所在.这是学生知识获得增长点. 也是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基础《二氧化硫》教学为例:可以把①SO2物理性质的溶解性;②SO2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③大气污染与防治作重点铺展开来学习。
2.3 击发兴趣点要维持教学互动的良好氛围,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例如《碱金属》学习钠时,做钠与水的演示实验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欢快的环境下去观察这一实验的现象,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状态变化?钠的运动特点?有不有声音?是否有气体生成,气体的颜色与气味?接着分析现象后面的原因。
2.4 寻求发散点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当然,要想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如在探究完钠与水反应后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能与水反应的的金属有哪些,其它物质有哪些?与水化反应的本质是什么,钠与酸及与乙醇反应的差别?通过互动和分散思维,达到前后知识系列化的目的。
2.5 形成整合点教学活动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不仅要放的开,也要收的拢,不仅要有知识总量的增值,更要形成知识的序列和结构。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始终清醒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一种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强烈意识和能力。如在师生共同学习了钠性质后,及时提出问题:分析钠水反应的实质,回顾金属活泼顺序表,并指导学生按物理性质、氧化还原性、特殊性进行检别的有序思维方法。这样,即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机整合,又使思维得到合理的收敛,学生还领悟到了学有所得的成功喜悦和有序思维的学习方法。
3 教学理念主体化,以学生为中心
化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流程中应该充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心理换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优化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角度出发,进行平等对话,构建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不断追求过程与方法的生成性,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教学理念主体化要求:
3.1 立足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使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学习的奴隶”,教学的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不是老师要求我做的,而是我主动要求做的”,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老师先知于我,但是我会比老师更出色”。
3.2 发挥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一个主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学习是快乐的,所以我应该主动去学习”;“现有的知识对于我来说,我是能够理解的”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3.3 富于批判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品质,使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产生疑惑和问题,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过程、批判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在求同中存异的思维,在吸收中批判的能力,在互动交流中自我评价的习惯。例如,比较新老教材的一些实会发现,在老教材中如铜与浓硝酸反应没有注意环境问题,新教材修改了,用气球收集生成气体,要求学生找出教材中相似的情况。
3.4 培养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包括创造性的思维与创造性的表达。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学是创的前提与基础,创是学的延伸与发展。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就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例如,在常规性的喷泉实验中由挤出事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水引发实验,还有不有其它方法,由学生设计出实验图并说出实验原理。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以学生的学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把握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从而使教与学有机结合,使老师教有成就感,学生学有主动性,获得良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庆林、扬东主编,《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3] 钟军主编《近年高中教学变化》,海南出版社,2000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探究性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即应力争成为教育改革的智者,要敢于和善于迎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挑战,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化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1 目标与过程教学的教育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和促进者。化学教学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探索:运用问题表述策略,发展语言智能;训练观察技能,培养现象观察能力;加强数学方法的运用,促进数理逻辑计算能力发展;开展合作学习,塑造合作交往智能;知识比较训练,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智能;加强错误总结分析改正,开启自我反省智能。
2 教学过程要精细具体化
教学过程的交流意味人人参与,意味平等对话.教师由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相互形成一个真正“学习共同体”,在设计教学方案和流程时,要求从为了学生发展这一目标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力求优化。
2.1 找准切入点 有效教学必须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点的基础工作首要的要充分掌握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每一个学生特点和性格特征,经便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需要在分析教材,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互动目标,从而引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捉住学生的思维起点。以高一《氧化还原反应》为例:可以选择a>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b>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种类和分类方法,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为切入点.
2.2 扣住重点主干知识 每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学科的重点所在.这是学生知识获得增长点. 也是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基础《二氧化硫》教学为例:可以把①SO2物理性质的溶解性;②SO2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③大气污染与防治作重点铺展开来学习。
2.3 击发兴趣点要维持教学互动的良好氛围,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例如《碱金属》学习钠时,做钠与水的演示实验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在欢快的环境下去观察这一实验的现象,钠在水中的位置?钠的状态变化?钠的运动特点?有不有声音?是否有气体生成,气体的颜色与气味?接着分析现象后面的原因。
2.4 寻求发散点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要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当然,要想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如在探究完钠与水反应后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能与水反应的的金属有哪些,其它物质有哪些?与水化反应的本质是什么,钠与酸及与乙醇反应的差别?通过互动和分散思维,达到前后知识系列化的目的。
2.5 形成整合点教学活动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不仅要放的开,也要收的拢,不仅要有知识总量的增值,更要形成知识的序列和结构。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始终清醒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一种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强烈意识和能力。如在师生共同学习了钠性质后,及时提出问题:分析钠水反应的实质,回顾金属活泼顺序表,并指导学生按物理性质、氧化还原性、特殊性进行检别的有序思维方法。这样,即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机整合,又使思维得到合理的收敛,学生还领悟到了学有所得的成功喜悦和有序思维的学习方法。
3 教学理念主体化,以学生为中心
化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流程中应该充分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心理换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优化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角度出发,进行平等对话,构建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不断追求过程与方法的生成性,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教学理念主体化要求:
3.1 立足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使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而非学习的奴隶”,教学的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不是老师要求我做的,而是我主动要求做的”,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老师先知于我,但是我会比老师更出色”。
3.2 发挥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一个主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学习是快乐的,所以我应该主动去学习”;“现有的知识对于我来说,我是能够理解的”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3.3 富于批判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品质,使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产生疑惑和问题,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过程、批判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在求同中存异的思维,在吸收中批判的能力,在互动交流中自我评价的习惯。例如,比较新老教材的一些实会发现,在老教材中如铜与浓硝酸反应没有注意环境问题,新教材修改了,用气球收集生成气体,要求学生找出教材中相似的情况。
3.4 培养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包括创造性的思维与创造性的表达。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学是创的前提与基础,创是学的延伸与发展。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就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例如,在常规性的喷泉实验中由挤出事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水引发实验,还有不有其它方法,由学生设计出实验图并说出实验原理。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以学生的学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把握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从而使教与学有机结合,使老师教有成就感,学生学有主动性,获得良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庆林、扬东主编,《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3] 钟军主编《近年高中教学变化》,海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