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材料】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600号国务院令,公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 5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考点链接】
1.经济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税收及其种类;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意义等。
2.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等。
3.政治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依法行政等。
【综合训练】
1.若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上调至3 5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收入3 5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入超过3 500元的所有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2.假定小张和老赵2011年12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2 900元、6 000元,结合下表,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备注:*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 000元以后的余额(2011年9月前适用)
A.要多缴纳个人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没有变化
C.要多缴纳个人所得税250元
D.要少缴纳个人所得税250元
4.从上题的答案我们可得出以下的结论()
A.个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B.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C.个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D.个税是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5.“拉弗曲线”(见右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6.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公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①提高增值税率 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至3 500元,月收入3 500元以下的居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故A项错误;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月收入3 500元以上者纳税数额相对减少,B项不正确;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税,属于再分配范畴,不属于初次分配范畴,D项排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居民平均税负减轻,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C项正确。
2.D。本题是选错误的选项。从知识上要求考生会计算个人所得税。根据图表这是累进税率,A说法正确;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就是体现社会公平,B说法正确;根据图表与备注,个税起征点是3 500元,小张2011年12月工薪收入不足3 500元不交税,C项正确;老赵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纳税部分为6 000-3 500=2 500(元),这2 500元要分开算,其中1 500×5%=75(元),剩下的(2 500-1 500)×10%=1 000×10%=100(元),两部分加起来共计175元,不是450元,所以D项错误。本题选错误的选项,故应选D。
3.D。2011年9月前个税起征点是2 000元,老林应缴纳个人所得为5 000-2 000=3 000(元),这3 000元要分开算,其中500×5%=25(元);(2 000-500)×10%=1 500×10%=150(元);(3 000-2 000)×15%=1 000×15%=150(元),三部分加起来共计325元。2011年9月后个税起征点是3 500元,老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5 000-3 500)×5%=75(元)。2011年9月以后老林每月要比8月少缴个税:325-75=250(元)。因此正确选项为D。
4.B。A、C、D与题意无关。
5.C。一般认为,政府提高税率,自然会使税收增加,但如果税率太高,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并进而减少投资和工作时间,这将导致税基的减少,这时政府的税收不但不会因为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减少。所以税率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选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点,与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无关,排除③。从理论上说,当税率是零和税率是百分之百的时候,税收收入都等于零,所以④应入选。A点是政府获取税收收入的最佳税率选择,但不是宏观调控的最佳选择。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根据客观的经济形势对应采取积极、稳健或者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提高税率或者降低税率。②不选。故选C。
6.C。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增加财政开支无关,①排除;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③错误,排除;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7.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范畴,不属于再分配范畴,故排除②;提高增值税率与实现社会公平无关,故排除①;③④措施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选D。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600号国务院令,公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所说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所说的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 50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考点链接】
1.经济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税收及其种类;个人所得税的含义、意义等。
2.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等。
3.政治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依法行政等。
【综合训练】
1.若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上调至3 5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收入3 5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
B.月收入超过3 500元的所有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2.假定小张和老赵2011年12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2 900元、6 000元,结合下表,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备注:*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 000元以后的余额(2011年9月前适用)
A.要多缴纳个人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没有变化
C.要多缴纳个人所得税250元
D.要少缴纳个人所得税250元
4.从上题的答案我们可得出以下的结论()
A.个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B.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C.个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D.个税是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
5.“拉弗曲线”(见右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6.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 000元/月提高到3 500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公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①提高增值税率 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至3 500元,月收入3 500元以下的居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故A项错误;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月收入3 500元以上者纳税数额相对减少,B项不正确;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税,属于再分配范畴,不属于初次分配范畴,D项排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居民平均税负减轻,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C项正确。
2.D。本题是选错误的选项。从知识上要求考生会计算个人所得税。根据图表这是累进税率,A说法正确;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就是体现社会公平,B说法正确;根据图表与备注,个税起征点是3 500元,小张2011年12月工薪收入不足3 500元不交税,C项正确;老赵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纳税部分为6 000-3 500=2 500(元),这2 500元要分开算,其中1 500×5%=75(元),剩下的(2 500-1 500)×10%=1 000×10%=100(元),两部分加起来共计175元,不是450元,所以D项错误。本题选错误的选项,故应选D。
3.D。2011年9月前个税起征点是2 000元,老林应缴纳个人所得为5 000-2 000=3 000(元),这3 000元要分开算,其中500×5%=25(元);(2 000-500)×10%=1 500×10%=150(元);(3 000-2 000)×15%=1 000×15%=150(元),三部分加起来共计325元。2011年9月后个税起征点是3 500元,老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5 000-3 500)×5%=75(元)。2011年9月以后老林每月要比8月少缴个税:325-75=250(元)。因此正确选项为D。
4.B。A、C、D与题意无关。
5.C。一般认为,政府提高税率,自然会使税收增加,但如果税率太高,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并进而减少投资和工作时间,这将导致税基的减少,这时政府的税收不但不会因为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反而有可能减少。所以税率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选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点,与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无关,排除③。从理论上说,当税率是零和税率是百分之百的时候,税收收入都等于零,所以④应入选。A点是政府获取税收收入的最佳税率选择,但不是宏观调控的最佳选择。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根据客观的经济形势对应采取积极、稳健或者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提高税率或者降低税率。②不选。故选C。
6.C。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增加财政开支无关,①排除;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③错误,排除;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7.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范畴,不属于再分配范畴,故排除②;提高增值税率与实现社会公平无关,故排除①;③④措施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