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文本齐飞,师生共略读一色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夏木阴阴、夏日炎炎的2014年8月初,我们语文组一行三人远赴泉水叮咚、汩汩流淌的济南,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决赛。回想起三天的赛事,紧张而激烈,兴奋而激动。经历了三天的挑战,我们收获的除了一纸荣誉,还有教学理念的冲击和教学整合的历练。
  今年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的决赛场地,在闻名已久的山东大学。环境优雅、绿树成阴的山大校园,随处可见充满文化气息的雕塑。无暇欣赏眼前美景,参加比赛的激动和緊张心情时时浮上心头。竞赛未开始,已与自我展开了较量。
  ● 初始设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月7日上午,比赛开始,赛题揭晓——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丝绸之路》。几十位参赛选手坐在机房里,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讨论与分工中,我们也不例外。咦,略读课文?这是我们惯用的“苏教版”语文课本里所没有的。一开始,我们团队成员先揣摩和交流了组委会选择“人教版”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翻阅“人教版”教材,我们发现,略读课文从三年级的每单元一篇逐渐增加,到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总量甚至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略读是一种阅读的方法,相对于精读而言,以“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主要的阅读目的。那么,略读课文该怎么设计教学目标呢?沈大安老师在《略读课文我们到底该怎么教》一文中明确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粗略、应用、自主。”专家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为我们设定学习目标指明了基本方向。“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成为了团队设计的教学重点。
  那么,到底如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又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三人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朱鲲】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在设计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我们能否在课前就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多音字的区分?同时,预习学习单上要求学生所想的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应当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真正起到训练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作用。
  【施叶青】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较合适。就这篇文章而言,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伟大之处虽然较难理解,但是文本内容以外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值得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关注,如课文开头和结尾处的相互照应,共同使用联想的方法,这都是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语文课程资源。
  【万珊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等。在教学此篇《丝绸之路》时,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对丝绸之路的了解大多比较零散、感性,缺乏对历史事件全面、深入的认识,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能否在教学2~13自然段时,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动作的精彩描写,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选择段落、分配角色、共同商演,又或者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呢?
  通过一番追本溯源的商议,我们团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思路也逐步清晰,并形成了共识:以本为例、以网助读、以生为主,共同培养略读能力。
  ◇以本为例。我们希望自己团队的教学设计能够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考虑使用课前自主预习单(如图1),并且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解决疑难,交流各自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以网助读。在教学设计的初稿里,我们借助“南京市先锋作文网”的阅读平台展开阅读教学活动视作一个亮点,希望能够进一步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前,设计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有关背景、人物、历史的资料,并充分利用先锋网阅读平台,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自学中遇到的难题上传跟帖,实现资源共享。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抓住重点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习环境,结合出示的问题,利用课件的超链接功能,把学生自我反馈信息、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如上页图2)。
  ◇以生为主。基于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设计了“演一演”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提炼出“欢迎大汉使者”“相互赠送薄礼”“精彩表演助兴”“东西互通有无”的四处场景小标题,再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请组员选择一个场景,确定表演内容(如上页图3)。并分配角色,商讨剧本,认真排演。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更自由更放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略读目标明确后,教学设计内容的整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了把略读课文扎扎实实上到位,我们设计、归纳了4个教学板块:①情境导入,说说印象中的丝绸之路;②分组学习,议议课文中的丝绸之路;③重温故事,演演想象中的丝绸之路;④总结拓展,读读课堂外的丝绸之路,力图在说、议、演、读这样简单、轻松的氛围内,完成各项阅读任务。
  设计至此,我们已经耗费了上午比赛时间的近一半,此刻大家再次明确分工:一人进行预习单和教学流程图的设计,一人负责完成教学目标编制与教学过程设计,一人专心于课件的制作。当竞赛作品上传成功的那一刻,彼此都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一趟追本溯源的整合设计,虽然仓促,也算是圆满。
  ● 评价完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想竞赛当天,我们团队既有分工合作的激动,又有提交初始教学设计和相关学习资料到竞赛平台的忐忑。在一顿匆忙的午饭后,大家都快速回到竞赛现场。当我们三人坐在电脑前,打开指定评价的27号团队的作品时,不禁感慨高手如云。评价兄弟团队教学设计及资源的过程成了我们团队学习、反思的过程。比赛间隙,我们还抽空悄悄拜读了所有团队的作品,感觉到每一组选手都具备着高水平、强实力,此刻的我们不免心生一丝失落感。好在25号团队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对我们提出的中肯意见,犹如一缕暖阳,让我们豁然开朗。   是呀,略读课文就要上得像略读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精通,需要大胆取舍,删繁就简,最好还能带点趣味性。相对于精读教学而言,略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更简明,方法更简单,过程更粗放,自主学习更充分。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任务,而在略读文章中则不将字词的理解作为重点。在我们团队的预习单内已经有了“新字生词抢先学”的任务,课堂“议议课文中的丝绸之路”环节中又设计了检查字词、读词语的环节,是否显得累赘了呢?
  可是,当我们教学团队在拜读其他兄弟团队作品时,发现他们的课件里都呈现了生字词的朗读教学;甚至还有不少团队针对“凹”字进行了书写指导。如果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完全没有生字词的检查训练,那之前的预习不就形同虚设了吗?
  到底是坚持将有关字词的理解考查放入课堂,还是大胆放手,直接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朱鲲】人教版教材生字教学分为“识字”和“写字”两条腿走路,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识字”更侧重于能在不同语境中认出,重在“识”;而“写字”则需要学习书写。略读课文中只安排识字的任务,意图很明显,旨在留下更充裕的时间对文本进行阅读感悟。我们将生字词的朗读训练安排进课件,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施叶青】“识字”重在“识”,那如何检验学生“识”了没有呢?既然是两条腿走路,就要每一步都走实走稳了。课件中必须要有对生字词训练的环节体现才行!
  【万珊珊】在高年段的略读课文中,生字教学更应该放手,不宜拔高对只识不写的要求。原先的设计中,检查字词、读词语耗时较多,花时间指导书写“凹”的笔顺,并区分“凹”与 “凸”的不同更无必要。
  经过一番争论取舍,我们最终达成了修改共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粗知文章大意”为主。字词方面,课前就把难读写、拗口处单独列出供学生预习,并根據学生跟帖的难点进行简单的课内教学,突破难点,针对性强,节约时间。
  好理念还需好操作,才能好心办好事。于是,我们团队在初始设计的基础上,又对教学细节进行了些许补充和改动:
  ◇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设计了拓展训练的点,有所侧重(如图4)。
  ◇导入部分更加快捷、有针对性地浏览“阅读平台”中的质疑问题,带着学生自主提出的疑问“踏上”丝绸之路,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协作,课外与课内结合,网络与课堂衔接,共同探寻未知的答案。
  ◇出示明确的分组学习要求和分组学习方法(如图5),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在团体合作中体验学习与分享的快乐。
  当我们团队把初始教学设计修改完毕,抬眼看看时钟,已经是8日傍晚了。其实,按照竞赛的规则,第一日下午各竞赛团队完成相互评价结束后,就可以离开比赛场地了。但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团队都坚持“奋斗”在竞赛现场,争分夺秒地为第二天的竞赛环节做好准备。回味本轮教学设计的评价完善环节,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为了准备9日下午需要陈述的文字稿与课件,我们团队三人一直煎熬到9日凌晨,才算满意。回想那一夜,我们睡得很晚。第二天,我们醒得很早。
  ● 陈述答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9日上午,我们顺利完成了最终定稿的教学设计的上传要求,没有半点空闲,整个团队就匆忙转入“竞赛陈述内容与演示课件”的完善阶段。有了之前的一次次讨论分工,一遍遍推翻重来,一回回揣摩演练,在当天下午的陈述与答辩竞赛环节中,我们既紧张又坦然。记得5月的初赛中,我曾因没有把握好时间,而造成了陈述内容未来得及讲完的失误。这一次,我们三人协力,相互提醒,一遍遍模拟演练,所以在现场由朱鲲老师阐述团队作品的设计亮点的过程颇为顺利。
  我们提出了“利用平台,习得‘预习之法’;想象表演,习得‘表达之法’;基于学情,习得‘合作之法’”的教学设计理念,也得到了评委的认同。
  ◇利用平台,习得“预习之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学习不仅要关注课堂内,更要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堂外,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语文学习的宽度。我们所设计的预习学习单“背景资料阅读”这一项将课内文字的学习与课外资料链接在了一起,通过加强课内外联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班级网络阅读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中将自己的前置性典型的疑问进行交流。此举为学生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想象表演,习得“表达之法”。解读文本还需要用“写作”的眼光,从表达出发,赏析作者表达的情、趣、理、意,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质。第三板块教学设计为“重温故事,演演想象中的丝绸之路”,看似热闹的背后其实有我们学习表达的用意。因为这段文字精妙、准确,学生能演出来,就说明他认真读书了,演后的采访中能说出自己为什么能演得好,就说明他读懂了。一次演出,其实就是学生内化语言、积累升华的过程,课文的许多表达之妙将会潜移默化地熏陶他。
  ◇基于学情,习得“合作之法”。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不会与人合作,而合作在现代社会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团队的设计注重在课堂上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小组探究性学习,而且特别说明了合作学习的要求。
  正是这些方法的习得,让我们在日积月累的课堂实践中得以更好地把握课标、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更注重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更简单地教语文,更胸有成竹地为学生服务。
  在竞赛陈述的现场,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还遇到了好几个南京的兄弟团队。他乡遇故知,让我们不只是对手,更是同伴。作为最年轻的南京参赛选手,所有的肯定和鼓励都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迈出赛场的那一刻,我们团队三人紧紧拥抱,轻松之外更有一份感谢,合作之上更添一份团结。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此时的成绩与名次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团队里、团队间协作的星星之火却有燎原之势。
  ● 满载而归: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10日中午,组委会公布竞赛结果。我们从拥挤的人群中看到了公告栏上的成绩——全国一等奖,大家难掩激动心情,个个兴奋不已。在排队领取获奖证书的时候,我不禁又想起前几日不眠之夜的孤灯相伴,一个个灵感像天边划过的流星给三人行的夜晚增添丝丝光亮,一个个困难像奔跑途中的障碍物被一次又一次地消除。现在,我们即将满载而归。
  再见了,泉城!再见了,2014年的NOC!此刻抬头望着车窗外似火的骄阳,正所谓“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在回宁的火车上,大家依然还在相互交流着。大家不禁感叹两天的时间学到了三年都无法学到的新理念、新思路,感觉自己在迅速地成长,对MOOC课程、翻转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和消化。以“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理念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翻转”,不正是我们一直不懈追求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吗?在我们团队看来,本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不仅是一场“网络与文本齐飞”的比赛,更是一片“师生共略读一色”的广阔天空,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地之大,语文之深,教育之广。只有从自己狭小的天地中走出去,才会看到外面世界更美的天空。虽然比赛已落下帷幕,但是我们基于信息技术探索教与学方式转变的长路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楞次定律内容的关键词是“阻碍”二字,主要运用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而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中,“阻碍”二字还需进一步解读,以方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本文借助于几个典型例题及其讲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出结论,并将自主分析的结果运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去。  1阻碍原磁通变化——增缩减扩  例题呈现 如图1所示的M、N两条光滑的导轨平行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放有P、Q两根平行的导体棒,它们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语文的学习长期以来处于尴尬的地位,学生明知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枯燥的所谓“经典”课文实在提不起应该有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古典诗歌和文言文这些蕴涵着中国丰厚文化底蕴的特殊文体,学生更是爱恨交加,最终只有无可奈何。因为由于语言方面的时代差距,学生对祖先的文字实在是很难理解,对最经典的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更是少用,甚至不用。其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包含着很多丰富的知识,关键是要引导学
趁现在还没有被关进四面墙壁  我们的星辰还未被抹去  美元汇率尚未飙上天  到时候可怜的比索形销骨立  留着它也一文不值  放在货币收藏册里也毫无用处  趁着蚂蚁刚开始寻找我们  地图上的云彩还未被抹去  白晝尚未消逝在夜晚的监视器里  趁着葡萄酒杯还未结晶  趁着如若想送上一个吻,还不须向一张  面具申请许可  趁着所有的星球还没有爆炸  电话线还未变成危险的传播媒介  无论你叫什么名字  不管
古代诗歌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对于它的教学也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我们平常往往让学生读读背背,学一点文学常识和表现手法,我以为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我们不妨先读一下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里的第二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本着这一点,我认为古代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
王水丽老师2014年5月走上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路。6月,她在青岛首次异地执教《诺贝尔》“翻转”,反响很好。此后,在成都、南京、武汉等地,每一次“翻转”都好评如潮。《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以下简称《第八次》)就是她翻转课堂心路的写照。  评价翻转课堂实验,首先要看课前自主学习是否有效,其次要看课堂教学结构是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内化知识、拓展能力,最后要看教师是不是走
五十年前,我就读于村子上的不完全小学,我们叫它“村小”。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每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我的第一个任课老师是刘老师。她给我们讲过什么课文,教过什么算术题,我已不记得,但她对学生的疼爱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家在偏离村庄中心较远的一处垛子上,从家到村小上学,需要过一条宽大的乡河。这里无人摆渡,过河时拽拉渡绳,上渡船,之后再拽拉渡绳,让渡船靠岸。雨雪天,西北风一刮,河水针刺
1997年中国有人振臂高呼“误尽苍生是语文”而掀起批判、声讨语文的浪潮,最后以“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才结束近五年的大辩论。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语文课已不像语文课,而更像历史课、或政治课,或……文章表现什么就上成什么课,注重文章内容(人文)而抛弃语言(工具)。课堂上见不到句子分析、字词揣摩和品味,充斥课堂的是“写了什么”、“联想到什么(纵横拓展)”、“有什么感受”等等,而把“怎么写”、“为什么
2021年1月20日,特朗普抵達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发表告别演讲,结束了为期4年的总统生涯。自上任以来,特朗普为兑现其提出的“让美国再次强大”的“美国优先”原则,展开了以“应对大国挑战,准备大国竞争”为重心的军事战略调整。回顾特朗普时期美国对欧亚、印太、中东地区的军事战略,对于研判继任总统未来的军事战略以及世界局势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军事文摘》特组织专题,全面回顾特朗普时期美国欧亚、印
在语文教学中,我提倡把书读“厚”,把语文课本读成“自己的书”。  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做笔记。开始前我充满激情地鼓动学生:“课本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我们应该在课本上郑重地留下自己学习、思考的痕迹。在课本上记录知识,整理思维,锻炼表达。它不仅是为了方便以后复习、考试,而且这也是人生成长的痕迹。当你长大工作之后,再回头看一看留下你汗水和激情的课本,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回忆和享受呀
毛泽东已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作词牌的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这两首词都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比较品读两首《沁园春》写景抒情的特点,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宽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远大的抱负以及其诗词的豪放风格。    先来欣赏两首词的写景    《沁园春·长沙》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