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7年10月5E2018年10月收治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10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采用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中应用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治疗;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129-02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需接受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而且该治疗方法已逐步成为目前临床医院的首选安全通道。但是,若实施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过程中,如发生置管操作不当、导管维护不周,等,自然容易诱发相关安全问题,对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信心均带来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10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2组。对照组:性别: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年龄最大69岁,年龄最小35岁,平均年龄为(46.50t3.50)岁。研究组:性别: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年龄最大69岁,年龄最小35岁,平均年龄为(46.85t3.30)岁。两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作比较,均无差異性,组间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1)对照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则采用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2)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严格筛选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成员,需保证具备规范性、熟练性PICC置管操作技术,需保证导管维护工作质量;予以严格培训训练,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对不合格成员作淘汰,以有效保障置管操作规范化及导管维护规范化。定期开展专门小组成员活动。定期开展内部总结会议,并汇报总结近期护理期间工作情况,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并对护理心得经验、置管操作技术经验、导管维护经验等作分析,以积极探究解决措施及改善方案等。制定全院性静脉治疗护理知识培训指导计划方案,以有效保障临床护理专业性、有效保障临床护理全面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数据。
2.3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3数据。
3 讨论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方法是临床首选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通道,该治疗方法优势突出,可以以助于减少治疗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作用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容易直接诱发相关并发症,或间接诱发相关并发症,不但影响PICC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更导致患者身体不适等。
本次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接受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过程中,落实开展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干预,通过组建专门治疗小组,并落实开展规范化PICC置管操作、规范化导管维护,持续性完善PICC护理模式等,从而有助于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从本次研究结果表1-3数据可知,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0%)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临床实施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中,落实开展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的作用显著,可以有助于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静脉治疗;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129-02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需接受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而且该治疗方法已逐步成为目前临床医院的首选安全通道。但是,若实施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过程中,如发生置管操作不当、导管维护不周,等,自然容易诱发相关安全问题,对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信心均带来严重影响。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10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2组。对照组:性别: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年龄最大69岁,年龄最小35岁,平均年龄为(46.50t3.50)岁。研究组:性别: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年龄最大69岁,年龄最小35岁,平均年龄为(46.85t3.30)岁。两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作比较,均无差異性,组间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1)对照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患者则采用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2)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严格筛选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成员,需保证具备规范性、熟练性PICC置管操作技术,需保证导管维护工作质量;予以严格培训训练,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对不合格成员作淘汰,以有效保障置管操作规范化及导管维护规范化。定期开展专门小组成员活动。定期开展内部总结会议,并汇报总结近期护理期间工作情况,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并对护理心得经验、置管操作技术经验、导管维护经验等作分析,以积极探究解决措施及改善方案等。制定全院性静脉治疗护理知识培训指导计划方案,以有效保障临床护理专业性、有效保障临床护理全面性。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数据。
2.3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3数据。
3 讨论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方法是临床首选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通道,该治疗方法优势突出,可以以助于减少治疗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治疗安全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作用下,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容易直接诱发相关并发症,或间接诱发相关并发症,不但影响PICC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更导致患者身体不适等。
本次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接受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过程中,落实开展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干预,通过组建专门治疗小组,并落实开展规范化PICC置管操作、规范化导管维护,持续性完善PICC护理模式等,从而有助于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及临床护理满意度。
从本次研究结果表1-3数据可知,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00%)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临床实施持续改进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质量中,落实开展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干预措施的作用显著,可以有助于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