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逐光快进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o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旧与立新并进,建筑领域尤其如此,环保压力叠加产业工人短缺,力促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进程。
  工厂造构件,工地“玩乐高”
  疫情爆发时,极短时间内完成建设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展示了国人抗击疫情的决心,也展示了“基建狂魔”的卓强实力,这两座万众瞩目的医院正是装配式的模块化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标准概念解析是,“将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的构件和配件,然后再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安装。”将之简单归结为“工厂制造构件,在工地玩乐高”很是贴切。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装配式钢结构(PS)、装配式木结构三种,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市占率高但技术含量较低,装配式钢结构占比和技术含量双双攀高。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發展历史,并诞生了诸多代表性建筑项目,如目前国内装配式公共建筑的示范作品上海宝业中心、仅用24小时时间安装完成的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唯一被会后留用的企业馆)、我国首个装配式钢结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创造了全新“雄安速度”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等。
  相比于传统建筑方式,尺寸标准化、组件模块化、施工简单化的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质量、工期、环保等方面都存在优势,“工厂标准化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比工人现场浇注的质量稳定性更高,且装配式建筑结合门窗预埋等技术,能有效预防房屋漏水等质量问题。大部分构件部品在工厂流水线完成,受天气影响更小。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通过合理设计可实现主体结构施工、水电安装与主体装修同步的交叉施工效果,从而减少项目整体工期。”并且,装配式建筑更符合绿色发展的需要,其能减少70%的建筑垃圾排放,节约木材60%,并大大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和噪音污染。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是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其次,高层建筑强制使用钢结构,有效提升工业化程度,同时增强结构安全性。第三,继续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消除目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第四,在建筑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使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和节水技术,节约水资源;选择符合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住宅建筑体系,研制推广新型砌块、轻质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减少能耗。最后,在政策上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激励政策扶持建筑工业化项目。”
  在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全新出发
  标准意义上的工业化建筑,应是工业化的外装、主结构、内装完美结合,实现两提两减(提升效率、提升品质;减少人工、减少成本),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有观点指出,“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解决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产业组织碎片化、建造方式粗放落后等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比较高,碳减排意味着行业内的生产方式、技术水平、材料选择、商业模式等面临革新,顺应现代建筑发展方向、受政策力挺的装配式建筑拓进正当其时。2017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产业基地名单,并于一年后进行评估;去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18个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133个产业基地名单。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给予装配式建筑企业用地支持和税收优惠,对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占比提出要求。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度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为20.5%;根据国家规划,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要达30%,上海等城市已经要求100%的公共建筑按照装配式建筑建造。


  装配式建筑亦成新基建亮点,去年7月,国家住建部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等。一个多月后,全国首个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云平台正式上线,其可整合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立互联网建筑产品,聚合全球化产业资源,变革企业平台化管理,高效共享工业经济中的各种要素资源,形成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互联互通,打造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新业态,助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成本是各方“叫好”的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并不那么“叫座”的原因所在,算一算经济账,与传统现浇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虽然减少内外墙抹灰、钢筋模板制作和砌墙的成本,但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及安装成本并不低。标准化也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难题,装配式建筑对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程度要求较高,但厂商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意识,不同项目的产品设计、构件规格尺寸均有所差异,“前端部品部件做了产业化,后端施工也必须产业化,最源头的设计也要以装配式的理念来做。”因房屋建造环节多,比较碎片化,装配式建筑同样涉及多个环节,需要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打破设计、生产、施工的管理壁垒,提升集成设计水平,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

其他文献
笔者按:  从政策面看,国有产权交易是公共资源交易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产权交易市场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两个独立运营的市场分别承接各类公共资源项目进场服务。产权交易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组成部分,以国有产权进场交易为抓手,从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到市场化服务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采取目录制强制进场,为社会提供国有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政务服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
期刊
服务“六稳”“六保”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4月15日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综合施策;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稳外贸稳外资、保障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以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改革举措,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工信部编制“十四五”及中长期
期刊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我国经济稳定恢复。  一季度央企净利润同比增2.2倍  4月16日,国新办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4152.
期刊
全国最新用电版图透露省市真正实力  用电量一直被视为经济运行的“风向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地经济走势。近日,国家电网发布2020年GDP百强城市用电数据,上海、苏州、重庆、北京分别以1575.96、1523、1186.5、1140亿千瓦时用电量居GDP百强城市前四位。除上述四座城市外,其他GDP百强城市全社会用电量均未超过1000亿千瓦时。广州、深圳、天津、东莞、唐山、鄂尔多斯紧随其后,分列全
期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的今年发展目标,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审视今年的发展目标,
期刊
今年全球首个以线下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4月18日拉开帷幕。恰逢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本届论坛年会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同时设置了数十场内容丰富的活动,大体包括“解读中国”、“把握世界变局”、“一带一路合作”、“拥抱产业变革”、“与新技术共舞”和“共享发展”。  李保东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今年论坛年会上释放出新信号——建
期刊
十大数字创新技术出炉中国“九章”榜上有名  4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Netexplo创新论坛在网上举行,公布了全球范围内10项极具突破性的数字创新技术。其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上榜。  我国首个千亿立方米自营深水大气田实现完钻  4月15日,我國首个千亿立方米自营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气田(陵水17-2气田)宣布,所有开发井
期刊
[摘要]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是一个农地产权解构与重构的演进过程。本文基于农地改革实践考察,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下土地产权流转的纠纷问题及其法律适用的机制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大量产生跟利益驱动、法律意识不强、法律制度不完善、政策不稳定、农村土地制度供给不足有很大关系。其中,法律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
期刊
(一)  2021年初春,有幸阅读和学习了一部名为《产权交易实践探索》的著作(以下简称“《交易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本书的内容和行文,一如作者的为人,厚重平实。作者马志春,是我的大学同学,现担任内蒙古产權交易中心董事长。  大学毕业26年,我们各自在不同领域奋斗,平素联系及相谈的机会甚少。如今认真阅读志春同学的著作,深感他执着不减,才情满满。某种程度上,志春同学所做的工作,
期刊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成都制造业将如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  近日,《成都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全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实现新突破,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行动计划》提出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