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微”时代,人们玩过了微博、体验了微访谈、尝试了微小说,又开始将兴趣 点转移到微电影身上。一部好的微电影在网上的点击率可以高达上亿次,高人气的背后财源暗涌。山东聊城小伙刘波从中发现了商机,从养鸡改行微电影,将年轻情侣们的浪漫故事拍成“情感微电影”,一年就能赚400多万元。
微电影
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数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
重拾梦想,从虫子鸡蛋到微电影
刘波的家在山东聊城市沙镇前刘村。在搞微电影之前,他养过蝎子,不过2个月就全死了。此后,他又养起黄粉虫,每月收入1万多元。2006年初,刘波弄了2000只本地土鸡,用自己养的黄粉虫加上五谷杂粮喂养。普通鸡蛋每个0.4元,他的“虫子鸡蛋”却能卖到1元。但刚开始卖鸡蛋并不顺利,连续3天1个都没卖出去。为打开市场,刘波在幼儿园门口免费送鸡蛋让人品尝,一周送出去 5000 多个,每送一个鸡蛋,他的心都揪一下。一直到第七天,终于接到了第一个求购鸡蛋的电话,他的眼泪“刷”地下来了。在聊城打开市场后,刘波为他的虫子鸡蛋注册了商标并逐渐销往北京、上海等地,迅速拥有了百万身家,故此得名“养鸡哥”。
刘波养鸡的创业故事经电视台报道后,有许多人慕名拜访。有来学经验的,也有带孩子来受教育的。刘波印象最深,同时也是启发他的微电影之路的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母亲,带着自己“不听话”的儿子千里迢迢来到山东,一见面就让儿子给刘波跪下。这位女士哭着说,希望刘波通过讲述自己的打拼经历,能唤醒她终日沉溺于网游的儿子。刘波说:“当时我吓坏了,但从这件事上也受到一些启发,既然影视的影响这么大,我能不能把自己的经历拍出来呢?”
其实刘波很早就有一个电影梦,儿时曾经为村里的露天电影而疯狂。刘波说:“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很多梦想,但长大后都被现实生活淹没。”随后,刘波买来了摄像机和制作设备,自学各种知识,东拼西凑了一帮对拍电影感兴趣的朋友,从MV短剧开始了拍电影的尝试。第一部励志电影《男儿当自强》,是刘波自编、自导并参与演出的,讲述的是他自己的成长故事。尽管制作粗糙,但因情节感人竟在聊城电视台播放了。
拍片子,没有斯坦尼康(拍影视用的轨道),他就用自行车托着摄像机来回跑;稍快一点的速度镜头,他就改用面包车。没有吊威雅(供演员飞腾升降的设备),只好让演员从树上往下跳,利用后期制作完成飞升的动作。拍古装短剧《倩女幽魂》时,演员一次次从树上跳下来,摔得龇牙咧嘴。业余毕竟是业余,但他们拍摄起来一丝不苟,有时为了一个满意的镜头,不惜重复几十次,比专业的还认真。2008年,刘波把《福娃情缘》和《倩女幽魂》放在优酷网上,得到很高的点击率。很多网友评价说,真不敢相信这是业余新手弄出来的。
找准对接点,从烧钱到盈利
作品得到认可,刘波信心大增,又一鼓作气拍摄了《午夜惊魂》、《两两相望》、《刘波追女记》等多部MV和短剧。可后来一算账吓了一跳:拍电影加上购买设备,短短一年就花掉40多万元,但收入为零,遭到家人的责备。就连一直跟随他当演员的20多名铁杆朋友,也因没有任何报酬纷纷离去,眼看刚刚有点眉目的电影事业就要夭折。刘波被迫开始寻找微电影的盈利模式。
2009年春节前,刘波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喜宴。婚礼现场的大屏幕上不断变换着新郎新娘的婚纱照片,伴着音乐颇为浪漫。当上“导演”的刘波习惯了挑刺,当时就说:“这些婚纱照是静态的,太死板,不如影片好……”话音未落,他脑海里马上跳出一个新点子:为情侣们拍时尚情感微电影。他分析:现在的年轻人崇尚创意和个性,对静态“婚纱照”及老掉牙的“婚礼录像”感到厌倦。如果将他们的恋爱过程拍成情节生动的爱情微电影,让恋人们自己演自己,既能体验当明星的感觉,又能留下可看、可听、可感的浪漫记录,绝对是个好卖点。
很快,刘波又投入十几万元添置了剪辑机等专业设备,并招聘来16名演员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为给公司造势,他让演员穿上华丽的古装,工作人员带上设备,吹吹打打地在大街上“游街”做宣传,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第二天就有一位女孩来找他拍片。刘波根据女孩曲折的恋爱经历拍出了一部很感人的爱情微电影,还将拍摄过程制作成半小时的花絮送给女孩。这部爱情短片在婚礼现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刘波被一群年轻人围住问这问那,当得知8000元就能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时,当场就接了6单生意。此后,隔三差五不断有人找他拍电影。至此,情感微电影不仅让刘波摆脱了拍电影“烧钱”的困境,而且很快就实现盈利。
提升专业,抓对趋势赚大钱
后来一位从纽约留学回来的帅哥告诉刘波,他拍的这种微电影在国外很流行,像苹果、微软、奔驰、耐克等大品牌,还喜欢在里面植入广告呢,玩好了就是一座金矿。2010年春天,刘波听从那位海归的建议,聘请毕业于北影导演系的赵先生担任导演,同时还招聘了专业编剧、拟音师、特技师、烟火师、剧务等,建起一支由40多名精英组成的幕后班底,从此专门拍摄“情感微电影”。每部片子根据时长(5—30分钟)及难易程度不同,收费1万到10万元。
不久,一个叫小海的大男孩找到刘波,他想和女友结束4年的马拉松之恋,盼望用一个独特的求婚方式来打动女孩,恳请刘波出招。刘波冥想苦思,决定把求婚搬进电影院。刘波利用男方提供的很多生活细节编写剧本,策划剧情和特效等,很快就拍摄完成了一部15分钟的情感微电影。
这天,在聊城最好的一家电影城里,在国产片《熊猫回家路》即将放映的前一刻钟,宽银幕上的商业广告刚播完,伴随着一阵悠扬的《泰坦尼克号》经典乐曲响起,在观众们疑惑的目光中突然插播进一个特别短片,片子用纪实手法介绍一对“80后”的情感故事。片中情节紧张、生动,令人目不暇接,虽然时间不长,却让人觉得如看大片般的感动和刺激。
片子放完,影院大厅灯光大开,坐在第三排的年轻小伙手持一束玫瑰急速登台,激动地说:“对不起,打扰各位观众了,我就是片中小海。坐在3排中间那个女孩是我女友,旁边是她的爸妈。我事先没向他们透露半点信息,只邀请他们来看电影,我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惊喜,以表达我的诚心与爱意。”小伙说完,单膝跪地,向女孩求婚。女孩显然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双手紧捂住羞红的面庞。突然,一下醒悟过来的一千多名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小伙子,好样的!”“姑娘,嫁给他吧!”女孩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上台紧紧拥抱住男孩,流下幸福的泪水……
这部具有唯美画面、音效一流、颇具艺术感染力的微电影令人大开眼界,无形中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告。第二天,刘波就接到十几名顾客的电话,他们是根据片尾的联系电话打来的,想拍这种时尚的情感微电影。
“人只有一生,电影可以无限重复,让你经历无数的人生。5分钟便能呈现一个完整世界。”刘波这句平淡的广告词,让人怦然心动。
2010年年末,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后,很多大明星开始涉足其中。2011年,随着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刘波忙坏了,请他拍片至少要提前半个月预约,有时一天要拍三四部。仅2011年前10个月,就盈利400多万元。其中收费1万元的片子占拍摄总量的70%左右,但只占总盈利的20%多;主要的盈利来自于4万到8万元的片子,能占到总盈利的60%以上。投入上,每部片子的成本低的只有几百元,高的也不过万元,利润是很高的。如今,刘波正在准备组织全国性的民间微电影大赛,并建立中国农民影视网,提高专业性,制造影响,为植入广告业务等盈利模式打基础。
刘波说:“微电影是一个大舞台,赚钱的赚钱,找信仰的找信仰。多好!”
微电影
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数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
重拾梦想,从虫子鸡蛋到微电影
刘波的家在山东聊城市沙镇前刘村。在搞微电影之前,他养过蝎子,不过2个月就全死了。此后,他又养起黄粉虫,每月收入1万多元。2006年初,刘波弄了2000只本地土鸡,用自己养的黄粉虫加上五谷杂粮喂养。普通鸡蛋每个0.4元,他的“虫子鸡蛋”却能卖到1元。但刚开始卖鸡蛋并不顺利,连续3天1个都没卖出去。为打开市场,刘波在幼儿园门口免费送鸡蛋让人品尝,一周送出去 5000 多个,每送一个鸡蛋,他的心都揪一下。一直到第七天,终于接到了第一个求购鸡蛋的电话,他的眼泪“刷”地下来了。在聊城打开市场后,刘波为他的虫子鸡蛋注册了商标并逐渐销往北京、上海等地,迅速拥有了百万身家,故此得名“养鸡哥”。
刘波养鸡的创业故事经电视台报道后,有许多人慕名拜访。有来学经验的,也有带孩子来受教育的。刘波印象最深,同时也是启发他的微电影之路的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母亲,带着自己“不听话”的儿子千里迢迢来到山东,一见面就让儿子给刘波跪下。这位女士哭着说,希望刘波通过讲述自己的打拼经历,能唤醒她终日沉溺于网游的儿子。刘波说:“当时我吓坏了,但从这件事上也受到一些启发,既然影视的影响这么大,我能不能把自己的经历拍出来呢?”
其实刘波很早就有一个电影梦,儿时曾经为村里的露天电影而疯狂。刘波说:“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很多梦想,但长大后都被现实生活淹没。”随后,刘波买来了摄像机和制作设备,自学各种知识,东拼西凑了一帮对拍电影感兴趣的朋友,从MV短剧开始了拍电影的尝试。第一部励志电影《男儿当自强》,是刘波自编、自导并参与演出的,讲述的是他自己的成长故事。尽管制作粗糙,但因情节感人竟在聊城电视台播放了。
拍片子,没有斯坦尼康(拍影视用的轨道),他就用自行车托着摄像机来回跑;稍快一点的速度镜头,他就改用面包车。没有吊威雅(供演员飞腾升降的设备),只好让演员从树上往下跳,利用后期制作完成飞升的动作。拍古装短剧《倩女幽魂》时,演员一次次从树上跳下来,摔得龇牙咧嘴。业余毕竟是业余,但他们拍摄起来一丝不苟,有时为了一个满意的镜头,不惜重复几十次,比专业的还认真。2008年,刘波把《福娃情缘》和《倩女幽魂》放在优酷网上,得到很高的点击率。很多网友评价说,真不敢相信这是业余新手弄出来的。
找准对接点,从烧钱到盈利
作品得到认可,刘波信心大增,又一鼓作气拍摄了《午夜惊魂》、《两两相望》、《刘波追女记》等多部MV和短剧。可后来一算账吓了一跳:拍电影加上购买设备,短短一年就花掉40多万元,但收入为零,遭到家人的责备。就连一直跟随他当演员的20多名铁杆朋友,也因没有任何报酬纷纷离去,眼看刚刚有点眉目的电影事业就要夭折。刘波被迫开始寻找微电影的盈利模式。
2009年春节前,刘波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喜宴。婚礼现场的大屏幕上不断变换着新郎新娘的婚纱照片,伴着音乐颇为浪漫。当上“导演”的刘波习惯了挑刺,当时就说:“这些婚纱照是静态的,太死板,不如影片好……”话音未落,他脑海里马上跳出一个新点子:为情侣们拍时尚情感微电影。他分析:现在的年轻人崇尚创意和个性,对静态“婚纱照”及老掉牙的“婚礼录像”感到厌倦。如果将他们的恋爱过程拍成情节生动的爱情微电影,让恋人们自己演自己,既能体验当明星的感觉,又能留下可看、可听、可感的浪漫记录,绝对是个好卖点。
很快,刘波又投入十几万元添置了剪辑机等专业设备,并招聘来16名演员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为给公司造势,他让演员穿上华丽的古装,工作人员带上设备,吹吹打打地在大街上“游街”做宣传,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第二天就有一位女孩来找他拍片。刘波根据女孩曲折的恋爱经历拍出了一部很感人的爱情微电影,还将拍摄过程制作成半小时的花絮送给女孩。这部爱情短片在婚礼现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刘波被一群年轻人围住问这问那,当得知8000元就能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时,当场就接了6单生意。此后,隔三差五不断有人找他拍电影。至此,情感微电影不仅让刘波摆脱了拍电影“烧钱”的困境,而且很快就实现盈利。
提升专业,抓对趋势赚大钱
后来一位从纽约留学回来的帅哥告诉刘波,他拍的这种微电影在国外很流行,像苹果、微软、奔驰、耐克等大品牌,还喜欢在里面植入广告呢,玩好了就是一座金矿。2010年春天,刘波听从那位海归的建议,聘请毕业于北影导演系的赵先生担任导演,同时还招聘了专业编剧、拟音师、特技师、烟火师、剧务等,建起一支由40多名精英组成的幕后班底,从此专门拍摄“情感微电影”。每部片子根据时长(5—30分钟)及难易程度不同,收费1万到10万元。
不久,一个叫小海的大男孩找到刘波,他想和女友结束4年的马拉松之恋,盼望用一个独特的求婚方式来打动女孩,恳请刘波出招。刘波冥想苦思,决定把求婚搬进电影院。刘波利用男方提供的很多生活细节编写剧本,策划剧情和特效等,很快就拍摄完成了一部15分钟的情感微电影。
这天,在聊城最好的一家电影城里,在国产片《熊猫回家路》即将放映的前一刻钟,宽银幕上的商业广告刚播完,伴随着一阵悠扬的《泰坦尼克号》经典乐曲响起,在观众们疑惑的目光中突然插播进一个特别短片,片子用纪实手法介绍一对“80后”的情感故事。片中情节紧张、生动,令人目不暇接,虽然时间不长,却让人觉得如看大片般的感动和刺激。
片子放完,影院大厅灯光大开,坐在第三排的年轻小伙手持一束玫瑰急速登台,激动地说:“对不起,打扰各位观众了,我就是片中小海。坐在3排中间那个女孩是我女友,旁边是她的爸妈。我事先没向他们透露半点信息,只邀请他们来看电影,我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惊喜,以表达我的诚心与爱意。”小伙说完,单膝跪地,向女孩求婚。女孩显然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双手紧捂住羞红的面庞。突然,一下醒悟过来的一千多名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小伙子,好样的!”“姑娘,嫁给他吧!”女孩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上台紧紧拥抱住男孩,流下幸福的泪水……
这部具有唯美画面、音效一流、颇具艺术感染力的微电影令人大开眼界,无形中做了一个很好的广告。第二天,刘波就接到十几名顾客的电话,他们是根据片尾的联系电话打来的,想拍这种时尚的情感微电影。
“人只有一生,电影可以无限重复,让你经历无数的人生。5分钟便能呈现一个完整世界。”刘波这句平淡的广告词,让人怦然心动。
2010年年末,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后,很多大明星开始涉足其中。2011年,随着微电影的迅猛发展,刘波忙坏了,请他拍片至少要提前半个月预约,有时一天要拍三四部。仅2011年前10个月,就盈利400多万元。其中收费1万元的片子占拍摄总量的70%左右,但只占总盈利的20%多;主要的盈利来自于4万到8万元的片子,能占到总盈利的60%以上。投入上,每部片子的成本低的只有几百元,高的也不过万元,利润是很高的。如今,刘波正在准备组织全国性的民间微电影大赛,并建立中国农民影视网,提高专业性,制造影响,为植入广告业务等盈利模式打基础。
刘波说:“微电影是一个大舞台,赚钱的赚钱,找信仰的找信仰。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