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增长趋势明显,达到创纪录的188宗,较2009年增长超过30%,披露的交易金额约380亿美元,2009年则有144宗海外并购交易活动发生,披露金额约300亿美元。据有关媒体报道,日前先是烟台万华、时代新材等数十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海外收购计划,又有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继国企和矿业资源类企业之后,踊跃“翻身”收购昔日的“老板”, 向着境外品牌市场和核心技术领域进军,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热潮已经初见端倪。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的特点
相对日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西方发达国家的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未从1年多前的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正常运作,其中有一些美国企业因美国国内市场的萎缩可能再也无法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了。而作为中国企业来说,目前是非常有可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获得优质资产、技术或人才的,同时,在外汇储备高居不下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条件下,我国开展海外并购是明智之选,而我国海外并购的特点主要有四大点:
(一)并购主要以国有和大型,超大型企业为主
通常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资金,而国企和大型企业才具备这样的条件。2010年3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4.53亿美元收购泰国ACL银行公众有限公司80.74%股权。
(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北美洲,且以美国为绝大多数
2010年有34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发生在美国,而发生在欧盟国家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相对稳定,2010年有20宗,2009年有18宗。距离中国较近的其他亚洲国家,仍然是受国内投资者欢迎的海外并购投资目的地,尤其是日本,2010年有16宗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发生。
(三)就并购产业而言,2006年以前海外并购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而近几年来,资源型行业占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主导地位
2010年7月13日,山东钢铁以15亿美元收购英国非洲矿业公司股份,同时,中国企业也正逐步关注高科技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
(四)以横向并购为主
横向并购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领域相同或生产同质产品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它使得企业获自身己不具备的优势资产、削减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的一种快捷方式,可以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便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专业分工,采用先进的技术,形成集约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二、对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提出的建议与策略
纵使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相当多,但可以发现我国海外并购常以失败告终。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2011年,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美国健安喜股权和收购法国优诺公司股权案均无疾而终。研究发现,近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的投机心态;二是后期整合困难,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无法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以至于无法形成合力。在此提出一系列的建议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是可以得到一些借鉴。
(一)加强文化融合,包括政治和法律的兼容
海外并购初步成功后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企业里存在着两个国家的文化。文化融合的好,新的企业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否则对新的企业的未来发展是起着阻碍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政治、法律法规的相容性。
(二)应考虑选择合作伙伴形式
有些企业海外并购只所以没有成功往往是没有引进合作伙伴。合作在当今社会是个很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合作伙伴形式则可以帮助中国的收购企业弥补整合能力方面的差距,建立一个双赢的交易,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采取合理的资产估值方法,避免资产并购中的定价错误
一般地,现金流贴现估值法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在金融资产估值中最客观和最科学方法,但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在并购中,企业可以采用市盈率估值方法,其使用起来较方便,除此外还有市净率估值法、企业价值倍数估值法等。因此,操作者需要熟悉各种分析方法,根据真实情况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
三、结论
在近日安永发布的“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中显示,2011年中国公司保持强劲的现金头寸,中国公司的交易愿望较为强烈,35%的中国受访公司表示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在新兴市场展开收购活动。这再次说明了海外并购的确在我国再次掀起浪潮,在未来几年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上升潜力依然是相当大的。海外并购是我国企业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选择的明智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如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地,相对于金融危机时期,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中国的外汇体制和市场空间优势都已经在金融危机中得以体现,中国企业相对于境外企业,近几年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健康状况较好,未来会有更多并购交易活动发生,以充实国内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他同时指出,尽管并购多以失败告终,但是只有先一步的摔跤才有后面的茁壮成长,相信我们的企业在未来几年里一定能够在世界范围里找到属于我们的合适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余四林,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剖析,中国乡镇企业文化,2010年1月
[2]常怀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挑战,红旗文稿,2010年2月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的特点
相对日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西方发达国家的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未从1年多前的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正常运作,其中有一些美国企业因美国国内市场的萎缩可能再也无法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了。而作为中国企业来说,目前是非常有可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获得优质资产、技术或人才的,同时,在外汇储备高居不下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条件下,我国开展海外并购是明智之选,而我国海外并购的特点主要有四大点:
(一)并购主要以国有和大型,超大型企业为主
通常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资金,而国企和大型企业才具备这样的条件。2010年3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4.53亿美元收购泰国ACL银行公众有限公司80.74%股权。
(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北美洲,且以美国为绝大多数
2010年有34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发生在美国,而发生在欧盟国家的海外并购交易数量相对稳定,2010年有20宗,2009年有18宗。距离中国较近的其他亚洲国家,仍然是受国内投资者欢迎的海外并购投资目的地,尤其是日本,2010年有16宗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发生。
(三)就并购产业而言,2006年以前海外并购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而近几年来,资源型行业占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主导地位
2010年7月13日,山东钢铁以15亿美元收购英国非洲矿业公司股份,同时,中国企业也正逐步关注高科技行业的海外并购交易。
(四)以横向并购为主
横向并购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领域相同或生产同质产品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它使得企业获自身己不具备的优势资产、削减成本、扩大市场份额、进入新的市场领域的一种快捷方式,可以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便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专业分工,采用先进的技术,形成集约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二、对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提出的建议与策略
纵使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相当多,但可以发现我国海外并购常以失败告终。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2011年,上海光明食品收购美国健安喜股权和收购法国优诺公司股权案均无疾而终。研究发现,近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的投机心态;二是后期整合困难,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无法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以至于无法形成合力。在此提出一系列的建议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是可以得到一些借鉴。
(一)加强文化融合,包括政治和法律的兼容
海外并购初步成功后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企业里存在着两个国家的文化。文化融合的好,新的企业才能产生协同效应,否则对新的企业的未来发展是起着阻碍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政治、法律法规的相容性。
(二)应考虑选择合作伙伴形式
有些企业海外并购只所以没有成功往往是没有引进合作伙伴。合作在当今社会是个很重要的经营管理手段,合作伙伴形式则可以帮助中国的收购企业弥补整合能力方面的差距,建立一个双赢的交易,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采取合理的资产估值方法,避免资产并购中的定价错误
一般地,现金流贴现估值法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在金融资产估值中最客观和最科学方法,但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在并购中,企业可以采用市盈率估值方法,其使用起来较方便,除此外还有市净率估值法、企业价值倍数估值法等。因此,操作者需要熟悉各种分析方法,根据真实情况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
三、结论
在近日安永发布的“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中显示,2011年中国公司保持强劲的现金头寸,中国公司的交易愿望较为强烈,35%的中国受访公司表示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在新兴市场展开收购活动。这再次说明了海外并购的确在我国再次掀起浪潮,在未来几年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上升潜力依然是相当大的。海外并购是我国企业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选择的明智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如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地,相对于金融危机时期,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中国的外汇体制和市场空间优势都已经在金融危机中得以体现,中国企业相对于境外企业,近几年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健康状况较好,未来会有更多并购交易活动发生,以充实国内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他同时指出,尽管并购多以失败告终,但是只有先一步的摔跤才有后面的茁壮成长,相信我们的企业在未来几年里一定能够在世界范围里找到属于我们的合适的位置。
参考文献:
[1]余四林,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剖析,中国乡镇企业文化,2010年1月
[2]常怀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挑战,红旗文稿,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