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找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在“新”、“活”、“情”三方面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11-02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启始,是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学习的助力剂和推进器。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科启蒙的开始,如何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对今后学好数学乃至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趣味性,体现一个“新”字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一般较为敏感,容易转移注意力,引发兴趣。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
(一)要找准课堂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点
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问题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求知状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开始讲“年、月、日”一课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时,我让学生随意提出一年,我都能很快地、准确地说出这一年是平年或闰年,学生感到十分神奇与惊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其次是创设语言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一句亲切勉励的话语、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都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效应”。如“你真棒”、“说得不错”、“不要紧,再想想”等等充满关怀、赞赏的言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要形成课堂学习数学兴趣交汇点
首先是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重视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习直观化、简单化。在教学中,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同时要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到直观操作、掌握规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事物,哪些是长方形,然后自己用纸剪一个长方形,再画出一个长方形。通过操作,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亲身尝试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其次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化、灵活化。小学生的定向能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新奇的教学优势,取得较好效果。如在演示一年级加减法一课时,我运用课件进行教育。例如解说9+3=?,我在课件的左右边分别画9个圆圈和3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然后对学生说:“9+3,就是9个红圆圈和3个黄三角形合起来。”接着利用鼠标把9个红圆圈和3个黄三角移在一起,我刚演示完毕,学生们就欢呼雀跃争着要试,这样的引入手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数学练习过程要注重趣味性,体现一个“活”字
在教学中,数学练习起着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突出一个“活”字,充分挖掘练习题的趣味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题型要讲究灵活多样
简而言之就是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能一成不变。比如常用的开火车作相应的变化:你队出题我队算,看谁算得多;拼图看谁拼得多,拼得好;还可以把应用题编成故事形式出现等等,就可以增加许多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形式要引入竞赛动力
学生喜欢竞赛这种形式是每个教师的共识。我利用教学资源平台中的计分牌和回答问题这两个功能来设计一项游戏,输入得数为14的算式,电脑中便出现“真棒”。输入得数不是14的算式,电脑中便出现“不对”。对一题5分,错的没分,学生可任意用加减法来运算,制好这程序,然后让学生动手比赛,看谁得分最高,通过比赛,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数学的热情。
(三)内容要突出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中,经常性开展一些趣味性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而且营造了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设计一个计算游戏,小猴过桥:出算式,算对的就顺利过桥,算错桥断开,掉下大海给鲨鱼吃掉。诸如此类生动活泼的趣味数学游戏,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余数学活动要注重趣味性,体现一个“情”字
小学生年龄小,需要师者倾注情爱,走进生活,才能获取学生的高度信任和亲近,在情感培育交流间实现知识传授。
(一)要注重师生关系情感培养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将期待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的情感受到感染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任和尊敬,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强烈的兴趣和感情。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打在一块,使师生感情融洽,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要注重课外作业生活化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它“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特点。在布置学生做数数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园外。要求大家放学后再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记录好写下,学生从教室内的数,再到校园内、数到校园外……这样使学生的数学学習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些新颖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内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抓住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重要环节,使他们享受到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就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俊,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思考,学周刊,2016.
[2]刘桂玉,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11-02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启始,是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学习的助力剂和推进器。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科启蒙的开始,如何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对今后学好数学乃至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趣味性,体现一个“新”字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一般较为敏感,容易转移注意力,引发兴趣。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十分重要。
(一)要找准课堂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点
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巧妙的问题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求知状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开始讲“年、月、日”一课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时,我让学生随意提出一年,我都能很快地、准确地说出这一年是平年或闰年,学生感到十分神奇与惊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其次是创设语言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一句亲切勉励的话语、一段精彩的开场白,都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情感效应”。如“你真棒”、“说得不错”、“不要紧,再想想”等等充满关怀、赞赏的言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要形成课堂学习数学兴趣交汇点
首先是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重视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习直观化、简单化。在教学中,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认识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同时要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到直观操作、掌握规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事物,哪些是长方形,然后自己用纸剪一个长方形,再画出一个长方形。通过操作,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亲身尝试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其次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化、灵活化。小学生的定向能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新奇的教学优势,取得较好效果。如在演示一年级加减法一课时,我运用课件进行教育。例如解说9+3=?,我在课件的左右边分别画9个圆圈和3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然后对学生说:“9+3,就是9个红圆圈和3个黄三角形合起来。”接着利用鼠标把9个红圆圈和3个黄三角移在一起,我刚演示完毕,学生们就欢呼雀跃争着要试,这样的引入手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二、数学练习过程要注重趣味性,体现一个“活”字
在教学中,数学练习起着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突出一个“活”字,充分挖掘练习题的趣味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题型要讲究灵活多样
简而言之就是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能一成不变。比如常用的开火车作相应的变化:你队出题我队算,看谁算得多;拼图看谁拼得多,拼得好;还可以把应用题编成故事形式出现等等,就可以增加许多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形式要引入竞赛动力
学生喜欢竞赛这种形式是每个教师的共识。我利用教学资源平台中的计分牌和回答问题这两个功能来设计一项游戏,输入得数为14的算式,电脑中便出现“真棒”。输入得数不是14的算式,电脑中便出现“不对”。对一题5分,错的没分,学生可任意用加减法来运算,制好这程序,然后让学生动手比赛,看谁得分最高,通过比赛,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数学的热情。
(三)内容要突出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中,经常性开展一些趣味性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而且营造了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设计一个计算游戏,小猴过桥:出算式,算对的就顺利过桥,算错桥断开,掉下大海给鲨鱼吃掉。诸如此类生动活泼的趣味数学游戏,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课余数学活动要注重趣味性,体现一个“情”字
小学生年龄小,需要师者倾注情爱,走进生活,才能获取学生的高度信任和亲近,在情感培育交流间实现知识传授。
(一)要注重师生关系情感培养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将期待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的情感受到感染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任和尊敬,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强烈的兴趣和感情。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打在一块,使师生感情融洽,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要注重课外作业生活化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它“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特点。在布置学生做数数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园外。要求大家放学后再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记录好写下,学生从教室内的数,再到校园内、数到校园外……这样使学生的数学学習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些新颖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内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抓住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重要环节,使他们享受到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就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俊,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思考,学周刊,2016.
[2]刘桂玉,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