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以传递正能量、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延续了近年来中考一贯的命题思路,在严格遵循《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的基础上,力求凸显学科核心要素,挖掘新元素,呈现新气息。试题立意高远、舆论导向正确,立足国情省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直击社会热点,注重与生活相结合,体现安徽地方特色,透视新闻话题,语言表述严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逻辑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基础、创新、灵活”“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本套试卷试题充满乡土气息,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领价值导向,图文并茂,既彰显人文关怀,又紧扣教材,关注热点话题,将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与学科内容完美融合,体现了学科特色。从整体难易程度来看,基本与去年持平,没有偏题难题怪题,题型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鲜活,语言简洁,在保持常态化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试卷概况
1.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同场、分卷考试。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应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思想品德用时应不少于64分钟),满分为150分(其中思想品德占80分)。思想品德试卷总分80分中,时事政治约占10%,“成长中的我”约占20%,“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
2.思想品德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30%,非选择题占70%。试卷非选择题部分以栏目为主题,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特征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求,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试题主要特点
1.试题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价值引领,彰显人文精神。
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人的能力也是在分析生活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锻炼起来的。
今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依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思想品德课、从思想品德课走进社会”,并得到价值引领,真正理解和认识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涵。试题从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问题,考查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8、9题涉及的“失职监护人”;第13题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学校劳动实践活动、社区消防演练的情境,引导考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亲近社会行为;第15题的情境一以学生学校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合理地调控情绪,化解与老师之间的冲突;第15题的情景三考查了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等,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用法。
另外,试卷在道德引领方面的着力点也比较多。如第10题歌曲《六尺巷》讲的“宽容”;第12题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做“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青年;第14题“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的解决方法”;第15题“对于老师的批评,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等等。
2.立足安徽省情,感受家乡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试卷第6题选取“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许龙宇的故事为背景材料;第16题以“建设美好安徽增强人民获得感”为主题,分别从经济硕果、文化盛宴、政治民主三个方面介绍安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此类具有本土特色的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感受家乡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此类试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有效整合、综合评价的能力。
3.坚持能力立意,侧重能力考查。
通览全套试题,凸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6题第(4)问考查考生如何理性运用网络平台,正确行使监督权;第17题第(1)问的“拟出采访提纲”,第(3)问的对同学们对表格中举措三“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观点的评析,要求考生学会感知社会、关爱社会,用发现的眼睛看生活,体会社会的正能量。通过这些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又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
4.试题突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突出社会热点,聚焦社会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也是近年来各地市命制中考试题选材方面的总体趋势。今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涉及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有:“两学一做”“供给侧改革”“屠呦呦获奖”“人民币入篮”“安徽美德少年”“反家暴法”“总书记安徽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等。这些内容,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
三、2016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知识内容概览
四、试题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联系时政热点,考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热点时事、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事,真正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与时俱进和思想品德试题考查知识的全面性。如:“两学一做”“供给侧改革”“屠呦呦获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反家庭暴力法》”“2016春晚《六尺巷》歌曲”“习总书记安徽考察座谈会”等。
选择题除1-4题几道时政试题和7题、11题能较轻易得出正确答案外,其他题目都较灵活,学生需要认真地思考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第10题、第12题,题目看似很简单,但学生如果没有认真思考,缺乏发散思维和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则无法做出正确选择。这类选择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避免学生对单一知识的死记硬背,又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大都在20分以上,但其中第5小题失分较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心理冲动,促进生理心理协调发展”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比较模糊,不懂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立足国情省情,关注热点话题,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彰显人文关怀又紧扣教材;既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第13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感知,思考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消防演练的意义。本题得满分者占10%左右,得6~7分的占80%左右。本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第(2)问“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说说未成年人参加此类活动对自身的积极作用”,部分选择图片二的考生却从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角度回答,表述为“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帮助了他人,并使得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而没有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火灾、生命的重要性角度作答,偏离主题;还有的同学答案口语化比较严重,没有用学科术语。
第14题:以“心灵小屋”为背景图片,以萌萌与妈妈之间为是否参加班长竞选而争吵为素材考查竞争的积极作用、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策略等知识。本题属于基础性较强的题目,旨在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情境,关注生活实际,做一个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任的人。第(1)问,考生需从竞争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作答,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第(2)问,侧重于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化解与父母的冲突的方法和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此题第(1)问学生失分较多,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部分考生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的消极作用的角度作答,这些都明显与题干设问要求不符。
第15题:本题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促进思想品德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是集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类试题。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用三个情境材料引出问题,设问紧扣学生实际,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本题的得分率较高,体现了试卷的难易适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本题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不出关键的思想品德术语。情境一:第(1)问,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看到强强“转念一想,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以致答错了控制情绪的方法;第(2)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写出正确对待老师批评的应有态度。情境二:第(1)问中强强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向班主任、老师反映,由于问题情境出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此问正确率较高;第(2)问,有部分考生不知道从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角度作答。情境三:第(1)问考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的认识,写出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任一种就可以了,正确率较高;第(2)问,根据情境案例,考生在说明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部分考生学科术语表述不准确导致失分。
第16题:本题从经济硕果、文化盛宴、政治民主三个角度设题,题目容量大、跨度长,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第(1)问通过图表展示了2010年(“十一五”末)、2015年(“十二五”末)安徽省经济建设方面的情况统计,要求考生从图表中归纳概括出安徽省经济方面的成就。该题大部分考生都能从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作答,但一些同学却忽略了第二幅图片中201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与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在缩小的事实,以致没有答出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一知识点。第(2)问要求考生从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回答采取所述措施的意义。第(3)问识记监督权、建议权的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第(4)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这一知识点的运用,考生大都能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选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角度作答。
第17题: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第(1)问为实践活动类试题,要求学生列出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采访提纲,此题其实是考查考生对资源、环境国情的认识及掌握程度。第(2)问列举了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采取的举措,要求考生用五大发展理念与之进行配伍,这就要求考生对五大发展理念熟记在心。第(3)问秉承了去年命题的特点,又一次出现了辨析题,考查考生对创新的作用与认识这一知识点。第(4)问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较难把握,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
五、2017年命题特点预测
1.保持“四个”不变。
纵观安徽省近几年来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基本上保持一脉相承,具体体现在:第一,考试目标不变。考纲中规定的“考试要求”依然划分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贯彻课程标准关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不变,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着重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考试性质不变,依然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两考合一,既体现水平测试的基础性,又体现选拔考试的灵活性。第三,考试难度和水平布局不变,难度方面,基础题占70%,稍难题占20%,较难题占10%。考试水平方面,了解占15%,理解占45%,运用层次占40%。第四,试卷结构形式不变,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占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8分;非选择题占70%,含材料题、情景再现题、分析说明题(立足安徽省情)、综合探究题等。试卷一般共17题。
2.注重价值导向,贴近学生生活。
试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正面导向。命题的选材充分利用考生身边事例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启发学生反思和总结,彰显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积极承担建设家乡和祖国的责任。 3.坚持地域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仍会高度关注省情和地方重大事件,与2016年的第16题“建设美好新安徽增强人民获得感”一样,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性。同时也会像2016年的第17题“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关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国情,胸怀祖国,体现全局性。
4.立足基础,紧扣考纲。
基础知识考核是试卷的永恒主题,也是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考查的重点仍会放在最重大的时事和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上。考生必须认真钻研中考考点,逐一识记、突破,并构建知识体系。
5.联系热点,突出创新。
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也是近几年来中考题在取材方面的一个总趋势。
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近几年来一直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所选取的材料新颖、巧妙,符合人文学科及时反映社会问题的特点,使卷面显得灵活美观、清新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试题注重能力立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大多数题目都设置一定的情境,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材料,培养能力,启发觉悟,促进自身健康成长。试题的解答思路要求更明确,答案开放性更强;依据材料设置的问题的立意是多元的,问题具有方向性和开放性,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使答题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试题创新,设问指向明确,答案开放多元,也是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方向。
六、2017年中考复习方法指导
结合近年来思想品德中考的实际,中考总复习我们一般坚持“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全面复习——理清考点,形成体系。
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初中三年学过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以便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理论知识掌握于心,考场上才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明确目标,力求将三年所学知识掌握好,形成体系。这一阶段的复习既要使知识系统化,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知识,即考纲考点与教材相对应的内容。对于某些版本教材中没有阐述的考纲考点在这轮复习中必须补充讲解,如人教版教材中所没有的“亲社会行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轮:重点进攻——联系热点,专题复习。
安徽省每年思想品德中考可以说从前至后都是热点知识的考点化。因此,学生要在二轮复习中将重大时事热点进行分类整理,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是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天下事、国事、家事及身边事,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要注重把时政热点和教材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第三轮:形成战力——模拟演练,提升能力。
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通过模拟练习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使自己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各种题目和各种题型中去。安徽思想品德中考试题每年基本的题型具有稳定性,有规律可循,因此可以立足近些年的安徽省中考题,掌握基本答题方法。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同时,必须转变学习观念,注重能力锻炼,摒弃对中考开卷可以查阅资料的依赖,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的良好习惯。增强对热点问题的敏锐性,学会联系,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不断总结。教师可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收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一、试卷概况
1.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同场、分卷考试。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应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思想品德用时应不少于64分钟),满分为150分(其中思想品德占80分)。思想品德试卷总分80分中,时事政治约占10%,“成长中的我”约占20%,“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
2.思想品德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型组成,其中选择题占30%,非选择题占70%。试卷非选择题部分以栏目为主题,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特征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求,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试题主要特点
1.试题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价值引领,彰显人文精神。
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人的能力也是在分析生活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锻炼起来的。
今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依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思想品德课、从思想品德课走进社会”,并得到价值引领,真正理解和认识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涵。试题从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问题,考查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8、9题涉及的“失职监护人”;第13题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学校劳动实践活动、社区消防演练的情境,引导考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亲近社会行为;第15题的情境一以学生学校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合理地调控情绪,化解与老师之间的冲突;第15题的情景三考查了作为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等,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用法。
另外,试卷在道德引领方面的着力点也比较多。如第10题歌曲《六尺巷》讲的“宽容”;第12题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做“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的青年;第14题“与父母发生矛盾时的解决方法”;第15题“对于老师的批评,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等等。
2.立足安徽省情,感受家乡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试卷第6题选取“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许龙宇的故事为背景材料;第16题以“建设美好安徽增强人民获得感”为主题,分别从经济硕果、文化盛宴、政治民主三个方面介绍安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此类具有本土特色的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感受家乡巨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此类试题也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有效整合、综合评价的能力。
3.坚持能力立意,侧重能力考查。
通览全套试题,凸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6题第(4)问考查考生如何理性运用网络平台,正确行使监督权;第17题第(1)问的“拟出采访提纲”,第(3)问的对同学们对表格中举措三“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观点的评析,要求考生学会感知社会、关爱社会,用发现的眼睛看生活,体会社会的正能量。通过这些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又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
4.试题突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突出社会热点,聚焦社会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也是近年来各地市命制中考试题选材方面的总体趋势。今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涉及的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有:“两学一做”“供给侧改革”“屠呦呦获奖”“人民币入篮”“安徽美德少年”“反家暴法”“总书记安徽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等。这些内容,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
三、2016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知识内容概览
四、试题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联系时政热点,考查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热点时事、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让学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事,真正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与时俱进和思想品德试题考查知识的全面性。如:“两学一做”“供给侧改革”“屠呦呦获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反家庭暴力法》”“2016春晚《六尺巷》歌曲”“习总书记安徽考察座谈会”等。
选择题除1-4题几道时政试题和7题、11题能较轻易得出正确答案外,其他题目都较灵活,学生需要认真地思考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第10题、第12题,题目看似很简单,但学生如果没有认真思考,缺乏发散思维和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则无法做出正确选择。这类选择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避免学生对单一知识的死记硬背,又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大都在20分以上,但其中第5小题失分较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学生对“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心理冲动,促进生理心理协调发展”这一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比较模糊,不懂得生理、心理协调发展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立足国情省情,关注热点话题,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彰显人文关怀又紧扣教材;既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第13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感知,思考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消防演练的意义。本题得满分者占10%左右,得6~7分的占80%左右。本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第(2)问“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说说未成年人参加此类活动对自身的积极作用”,部分选择图片二的考生却从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角度回答,表述为“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帮助了他人,并使得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而没有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火灾、生命的重要性角度作答,偏离主题;还有的同学答案口语化比较严重,没有用学科术语。
第14题:以“心灵小屋”为背景图片,以萌萌与妈妈之间为是否参加班长竞选而争吵为素材考查竞争的积极作用、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与策略等知识。本题属于基础性较强的题目,旨在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情境,关注生活实际,做一个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任的人。第(1)问,考生需从竞争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作答,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第(2)问,侧重于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化解与父母的冲突的方法和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此题第(1)问学生失分较多,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部分考生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的消极作用的角度作答,这些都明显与题干设问要求不符。
第15题:本题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在道德践行中促进思想品德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是集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类试题。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用三个情境材料引出问题,设问紧扣学生实际,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本题的得分率较高,体现了试卷的难易适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本题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不出关键的思想品德术语。情境一:第(1)问,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看到强强“转念一想,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以致答错了控制情绪的方法;第(2)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写出正确对待老师批评的应有态度。情境二:第(1)问中强强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向班主任、老师反映,由于问题情境出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此问正确率较高;第(2)问,有部分考生不知道从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角度作答。情境三:第(1)问考查考生对消费者权益的认识,写出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任一种就可以了,正确率较高;第(2)问,根据情境案例,考生在说明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部分考生学科术语表述不准确导致失分。
第16题:本题从经济硕果、文化盛宴、政治民主三个角度设题,题目容量大、跨度长,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第(1)问通过图表展示了2010年(“十一五”末)、2015年(“十二五”末)安徽省经济建设方面的情况统计,要求考生从图表中归纳概括出安徽省经济方面的成就。该题大部分考生都能从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方面作答,但一些同学却忽略了第二幅图片中201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与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在缩小的事实,以致没有答出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一知识点。第(2)问要求考生从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回答采取所述措施的意义。第(3)问识记监督权、建议权的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第(4)问主要考查考生对“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这一知识点的运用,考生大都能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选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角度作答。
第17题: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第(1)问为实践活动类试题,要求学生列出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采访提纲,此题其实是考查考生对资源、环境国情的认识及掌握程度。第(2)问列举了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采取的举措,要求考生用五大发展理念与之进行配伍,这就要求考生对五大发展理念熟记在心。第(3)问秉承了去年命题的特点,又一次出现了辨析题,考查考生对创新的作用与认识这一知识点。第(4)问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较难把握,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
五、2017年命题特点预测
1.保持“四个”不变。
纵观安徽省近几年来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基本上保持一脉相承,具体体现在:第一,考试目标不变。考纲中规定的“考试要求”依然划分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贯彻课程标准关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不变,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着重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考试性质不变,依然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两考合一,既体现水平测试的基础性,又体现选拔考试的灵活性。第三,考试难度和水平布局不变,难度方面,基础题占70%,稍难题占20%,较难题占10%。考试水平方面,了解占15%,理解占45%,运用层次占40%。第四,试卷结构形式不变,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占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8分;非选择题占70%,含材料题、情景再现题、分析说明题(立足安徽省情)、综合探究题等。试卷一般共17题。
2.注重价值导向,贴近学生生活。
试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正面导向。命题的选材充分利用考生身边事例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启发学生反思和总结,彰显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积极承担建设家乡和祖国的责任。 3.坚持地域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仍会高度关注省情和地方重大事件,与2016年的第16题“建设美好新安徽增强人民获得感”一样,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性。同时也会像2016年的第17题“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样,关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国情,胸怀祖国,体现全局性。
4.立足基础,紧扣考纲。
基础知识考核是试卷的永恒主题,也是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考查的重点仍会放在最重大的时事和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上。考生必须认真钻研中考考点,逐一识记、突破,并构建知识体系。
5.联系热点,突出创新。
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也是近几年来中考题在取材方面的一个总趋势。
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近几年来一直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所选取的材料新颖、巧妙,符合人文学科及时反映社会问题的特点,使卷面显得灵活美观、清新自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试题注重能力立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大多数题目都设置一定的情境,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材料,培养能力,启发觉悟,促进自身健康成长。试题的解答思路要求更明确,答案开放性更强;依据材料设置的问题的立意是多元的,问题具有方向性和开放性,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使答题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因此,试题创新,设问指向明确,答案开放多元,也是2017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方向。
六、2017年中考复习方法指导
结合近年来思想品德中考的实际,中考总复习我们一般坚持“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全面复习——理清考点,形成体系。
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初中三年学过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以便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理论知识掌握于心,考场上才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明确目标,力求将三年所学知识掌握好,形成体系。这一阶段的复习既要使知识系统化,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知识,即考纲考点与教材相对应的内容。对于某些版本教材中没有阐述的考纲考点在这轮复习中必须补充讲解,如人教版教材中所没有的“亲社会行为,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轮:重点进攻——联系热点,专题复习。
安徽省每年思想品德中考可以说从前至后都是热点知识的考点化。因此,学生要在二轮复习中将重大时事热点进行分类整理,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时时是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天下事、国事、家事及身边事,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要注重把时政热点和教材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第三轮:形成战力——模拟演练,提升能力。
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通过模拟练习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使自己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各种题目和各种题型中去。安徽思想品德中考试题每年基本的题型具有稳定性,有规律可循,因此可以立足近些年的安徽省中考题,掌握基本答题方法。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同时,必须转变学习观念,注重能力锻炼,摒弃对中考开卷可以查阅资料的依赖,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的良好习惯。增强对热点问题的敏锐性,学会联系,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不断总结。教师可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收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供同学们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