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小学课堂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够只存在于理论教学中,还需要增强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小组建立的必要性入手,并提出了具体操作的措施,为提高教学效果献计献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模式;实践探索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所以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兴趣小组互助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兴趣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众多领域中应用,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小学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课程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实践课程,同时受到教师数量的限制,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学校与教师经过研究设立了兴趣模式教学,这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促进小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提高,兴趣模式教学可以满足我国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由于网上资源丰富,小学生利用网络方便地获取资源,提高学习效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模式培养的内容及要求
(一)加强课堂管理,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教室规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时常坐不住,思维容易发散,遇到新鲜事物会异常兴奋。当发现新奇有趣的事物,就会大声叫嚷,引得全班同学一窝蜂地被吸引过去。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操作程序和规范,目的就是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增强遵章守纪的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生入学时教师要向学生阐明信息技术课堂的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并让学生知道无视或者违反课堂常规管理后果的严重性;并要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强调。例如,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他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教室的要求,如保护计算机设备、为了防尘要穿脚套进入、走路时看脚下注意线路、注意自己的小手卫生等计算机教室规定。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习惯成自然,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而,我们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趣味程序演示來吸引学生。例如,教学使用键盘,我们不急于教学生认识键盘,而是先演示“满天星”程序。这个程序在执行时,屏幕不同位置会不断闪动小星星,给学生一种遨游夜空的感觉,学生个个睁大眼睛,感到无比新鲜。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我们讲解了各键的用法,教学生如何从键盘输入程序,学生学得认真,练得愉快,记得牢固。
利用电脑的应用性,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经常是不稳定、不持久的,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教学中要结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问题开展任务教学。例如,学习文字处理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编写课程表;利用计算功能,让学生替老师输入每名学生若干次单元考试成绩,计算每名学生、整个班级的总成绩、平均成绩等。
利用电脑中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当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益智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不要怕学生会因此迷上游戏,关键在老师如何恰当引导、严格要求。
(三)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总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自学环节,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学”为老师的讲授、集体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看书预习固然重要,但实际操作更加重要。每次授课中,我都有意识地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要求尝试着进行制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动手自学下节课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做练习。这样就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在学生自学、预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进而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有许多优点,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种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造的态度与探索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决定了小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做了良好铺垫。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信息人才,为科技时代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兴趣模式;实践探索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所以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兴趣小组互助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兴趣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众多领域中应用,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小学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课程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实践课程,同时受到教师数量的限制,无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学校与教师经过研究设立了兴趣模式教学,这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促进小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提高,兴趣模式教学可以满足我国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由于网上资源丰富,小学生利用网络方便地获取资源,提高学习效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模式培养的内容及要求
(一)加强课堂管理,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教室规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时常坐不住,思维容易发散,遇到新鲜事物会异常兴奋。当发现新奇有趣的事物,就会大声叫嚷,引得全班同学一窝蜂地被吸引过去。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堂操作程序和规范,目的就是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增强遵章守纪的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生入学时教师要向学生阐明信息技术课堂的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并让学生知道无视或者违反课堂常规管理后果的严重性;并要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强调。例如,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求学生像其他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教室的要求,如保护计算机设备、为了防尘要穿脚套进入、走路时看脚下注意线路、注意自己的小手卫生等计算机教室规定。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减少,习惯成自然,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而,我们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思想教育工作、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趣味程序演示來吸引学生。例如,教学使用键盘,我们不急于教学生认识键盘,而是先演示“满天星”程序。这个程序在执行时,屏幕不同位置会不断闪动小星星,给学生一种遨游夜空的感觉,学生个个睁大眼睛,感到无比新鲜。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我们讲解了各键的用法,教学生如何从键盘输入程序,学生学得认真,练得愉快,记得牢固。
利用电脑的应用性,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经常是不稳定、不持久的,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教学中要结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问题开展任务教学。例如,学习文字处理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编写课程表;利用计算功能,让学生替老师输入每名学生若干次单元考试成绩,计算每名学生、整个班级的总成绩、平均成绩等。
利用电脑中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当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益智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不要怕学生会因此迷上游戏,关键在老师如何恰当引导、严格要求。
(三)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动手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总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能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自学环节,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学”为老师的讲授、集体的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看书预习固然重要,但实际操作更加重要。每次授课中,我都有意识地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要求尝试着进行制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动手自学下节课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自己做练习。这样就将全面、群体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独立、主动、个体的教学活动基础之上。在学生自学、预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进而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有许多优点,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种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体系和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和创造的态度与探索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决定了小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做了良好铺垫。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信息人才,为科技时代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