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肝病患者中病毒性肝炎的分布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延边地区急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病原学分型,结果甲型肝炎占16.2%,乙型肝炎占44.1%,丙型肝炎占27.9%,丁型肝炎占1.5%,未分型占10.3%。其中甲、乙型肝炎混合感染占4.6%,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占10.5%,乙、丁型肝炎重叠感染占3.3%,甲、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占1.3%,甲、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占0.7%,乙、丙、丁型肝炎重叠感染占1.3%。

其他文献
期刊
用含PRPL启动子的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20,构建了含汉坦(Hantaan)病毒S基因全长片段的表达载体pBV-HanS,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汉坦病毒核壳蛋白的表达。用ELISA夹心法检测,其抗原滴度达1∶512。以此表达的核壳蛋白作抗原,成功地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清IgG检测,其灵敏性和特异性与用病毒抗原检测者相符。
期刊
用特制的固定装置固定豚鼠,每只豚鼠经结合膜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鼠脑悬液100μl(LD50=10-6.5/0.02ml),使所试的15只豚鼠全部感染和发病;在各豚鼠脏器中检出了EHFV抗原,证明豚鼠通过结合膜可感染EHF。这种实验途径提示人们去研究在疫区现场的感染途径。
以猴D型反转录病毒Ⅰ型(SR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为靶病毒和相应的Raji和Hut-78细胞系统建立模拟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筛选方法。对HIV有强抑制作用的AZT同时对SRV-1和SIV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ZT抑制SRV-1和SIV的抗原阳性细胞的ED50各为略大于0.05μmol/L和0.5μmol/L,达到100%抑制的剂量各为16μml/L和64μmol/L。病毒产量
本文首次较详细地介绍了自1968年以来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在我国人群中活动及其抗原性变异情况。在将近24年时间内,我国人群中共发生过12次(1大,1中和10小)流感流行,平均每两年1次;H3N2病毒株出现过17个变异株(平均1.4年1个),乙型病毒株出现过10个(平均2.1年1个)。而H1N1病毒株于1977年至今出现过4个变种(平均每3.75年1个)。发现了新变种出现与流行密切相关,但流行和新
对15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HD)病人进行乙、丙、丁病原分型,筛选出18例丁型肝炎病毒(HDV)血清标志物阳性病人。在18例中有1例病人血清HDAg持续1年零2个月阳性,我们对其进行1年多的临床观察,血清病原学(包括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随访,肝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初步证实为HDV慢性抗原携带者。
用叠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16份急性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丙型肝炎核糖核酸(HCV RNA)检测。该16份血清中,8份抗-HCV C100阳性,其中4份HCV RNA为阳性;8份抗-HCV C100阴性血清中,3份为HCV RNA阳性。结果提示,抗-HCV C100用于检测急性HCV感染有一定的缺陷,结合PCR检测HCV RNA的方法可提高急性HCV感染的检出率。
从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pAm6上切取表面抗原基因片段,用加强化学发光法(Enhanced Chemoilluminescence)制成探针。通过最佳反应条件的系列探索,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了128份血清标本,同时与地高辛标记HBV DNA探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达10pg/孔)、便于重复检测和结果可永久保存等优点。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方法大多比较复杂,本文集中各方法的优点,简化步骤,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新方法,新的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检出1×10-5ml阳性血清中的HCV RNA。在引物的设计上避开了与瘟病毒属的同源序列,保证了引物的特异性。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为HCV基因组序列,从而证实了其特异性。本文方法主要采用国产试剂,费用低廉,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在此基础上研制了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