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四川进出口既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大幅下滑,也出现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逆势突破的积极变化。2016年四川面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贸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等诸多挑战,因此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优进优出”战略,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新支撑。困难:进出口增速持续下滑2015年以来,受外需萎缩、内需放缓、价格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四川对外贸易出现多年少有的困难,进出口增速持续下滑,与全国和经济大省走势基本一致。加工贸易波动性较大,贸易占比逐年下滑。四川加工贸易主要在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2025.4亿元,同比下降8%;近两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量保持在280亿美元左右,占比逐步下滑至40%左右。市州分化发展明显,成都市支撑性作用有所减弱。2015年前三季度成都市进出口占全省贸易比重由此前的80%左右下滑至76.3%。其余20个市(州)贸易总量之和仅为成都市的1/3,总量排位居第2、第3位的绵阳、德阳贸易量之和也仅为成都市的1/6。
中西部地区竞争激烈,四川外贸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四川2013年对外贸易排中西部地区首位,近两年先后被重庆、河南反超。从贸易主体看,四川有進出口实绩企业仅4000余家,而东部的广东省接近7万家,浙江超过6万家;四川入围全国进出口企业500强企业不足20家,本土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实力相对较弱。转机:有望止跌回稳、实现正增长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省对外贸易也出现了结构优化、主要贸易市场占比提升等积极因素。2016年,四川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总体依然复杂严峻,但随着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调整,有望止跌回稳、实现正增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四川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四川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在西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大格局中具有显著的战略地位。四川的GDP、人口、社消零等指标在西部占比均超过1/5,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名列中西部前茅,具备资源禀赋独特、产业体系完善、综合交通便捷、市场空间巨大等诸多优势。目前,四川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12个驻蓉领事机构中沿线国家占5个;与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近30%,其中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开放合作创新。四川成功跻身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将在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开放创新上进行大胆探索,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4年成德绵三市经济外向度达到33.5%,超过全省15.8个百分点,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有条件成为内陆地区探索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创新模式的发展典范。国家出台系列措施为四川外贸稳定增长提供动力。商务部已经梳理支持地方商务发展的政策清单,包括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复制推广自贸实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17项措施,支持出口增长的优势区域、行业、企业和产品。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精神,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和落实,外贸发展环境将持续改善。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突出亮点。近几年,四川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在全国的地位逐步提升。传统优势行业增长势头良好,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新兴行业快速增长。我省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热情,以及出境游学、留学、就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将有力支撑旅游服务进口高速增长。建议:实施“优进优出”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国家层面讲,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就四川而言,发展对外贸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6年必须进一步统筹好对外贸易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更加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外经贸主体队伍培育,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争创外贸发展新优势,力争对外贸易止滑回升、稳定增长,巩固和提升四川在西部地区的龙头带动和开放引领地位。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251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千企行丝路”等活动,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先导,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方位拓展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旅游及产能合作。启动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立足四川产业、贸易、投资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能源资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天航空、工程建设、服务业、农产品等领域广泛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强与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关的金融合作。实施外贸主体队伍培育工程。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推动外贸止滑回升、实现正增长。抓大扶小、分类指导,强化对百户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确保稳定发展;对2万多户外贸备案企业特别是民营、本土企业加大分类培育力度,使之尽快发挥优势、创造实绩。推动高端贸易投资合作。积极融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构建覆盖世界重要城市的航空体系、贯通亚欧的铁路物流大通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加强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创新政策协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设计、营销、推广中心,推进区域性外贸品牌建设,集聚资源创建国际性品牌。推动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协调互补,形成进出灵活、方式多样的贸易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4+X”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计算机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旅游等4大核心行业;优先发展服务外包、技术贸易、研发设计、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贸易;巩固和扩大美欧、日韩、香港等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培育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发展承载中华文化和巴蜀文化特色的文化贸易。完善外贸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发展综合服务性外贸公司,拓展通关、物流、退税、保险、结汇、融资等业务领域的服务范围,集约外贸交易服务资源,减轻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压力,降低外贸交易成本,解决贸易融资难题。加大贸易便利化改革力度,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支持现有10个示范园区挖掘潜力,形成更大规模的外向型产业集聚,夯实外贸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陈友清系省商务厅综合处处长;孙李军系省商务厅综合处主任科员)(责编:张微微)
中西部地区竞争激烈,四川外贸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四川2013年对外贸易排中西部地区首位,近两年先后被重庆、河南反超。从贸易主体看,四川有進出口实绩企业仅4000余家,而东部的广东省接近7万家,浙江超过6万家;四川入围全国进出口企业500强企业不足20家,本土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实力相对较弱。转机:有望止跌回稳、实现正增长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省对外贸易也出现了结构优化、主要贸易市场占比提升等积极因素。2016年,四川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总体依然复杂严峻,但随着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调整,有望止跌回稳、实现正增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四川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四川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在西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大格局中具有显著的战略地位。四川的GDP、人口、社消零等指标在西部占比均超过1/5,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名列中西部前茅,具备资源禀赋独特、产业体系完善、综合交通便捷、市场空间巨大等诸多优势。目前,四川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12个驻蓉领事机构中沿线国家占5个;与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近30%,其中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所占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开放合作创新。四川成功跻身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将在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开放创新上进行大胆探索,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4年成德绵三市经济外向度达到33.5%,超过全省15.8个百分点,接近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有条件成为内陆地区探索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创新模式的发展典范。国家出台系列措施为四川外贸稳定增长提供动力。商务部已经梳理支持地方商务发展的政策清单,包括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复制推广自贸实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17项措施,支持出口增长的优势区域、行业、企业和产品。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精神,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和落实,外贸发展环境将持续改善。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突出亮点。近几年,四川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在全国的地位逐步提升。传统优势行业增长势头良好,计算机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新兴行业快速增长。我省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热情,以及出境游学、留学、就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将有力支撑旅游服务进口高速增长。建议:实施“优进优出”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国家层面讲,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就四川而言,发展对外贸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6年必须进一步统筹好对外贸易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更加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外经贸主体队伍培育,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争创外贸发展新优势,力争对外贸易止滑回升、稳定增长,巩固和提升四川在西部地区的龙头带动和开放引领地位。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251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千企行丝路”等活动,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先导,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方位拓展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旅游及产能合作。启动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立足四川产业、贸易、投资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能源资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天航空、工程建设、服务业、农产品等领域广泛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强与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关的金融合作。实施外贸主体队伍培育工程。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推动外贸止滑回升、实现正增长。抓大扶小、分类指导,强化对百户重点企业跟踪服务,确保稳定发展;对2万多户外贸备案企业特别是民营、本土企业加大分类培育力度,使之尽快发挥优势、创造实绩。推动高端贸易投资合作。积极融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构建覆盖世界重要城市的航空体系、贯通亚欧的铁路物流大通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加强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创新政策协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设计、营销、推广中心,推进区域性外贸品牌建设,集聚资源创建国际性品牌。推动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协调互补,形成进出灵活、方式多样的贸易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4+X”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计算机信息服务、建筑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旅游等4大核心行业;优先发展服务外包、技术贸易、研发设计、会展、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贸易;巩固和扩大美欧、日韩、香港等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培育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发展承载中华文化和巴蜀文化特色的文化贸易。完善外贸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发展综合服务性外贸公司,拓展通关、物流、退税、保险、结汇、融资等业务领域的服务范围,集约外贸交易服务资源,减轻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压力,降低外贸交易成本,解决贸易融资难题。加大贸易便利化改革力度,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支持现有10个示范园区挖掘潜力,形成更大规模的外向型产业集聚,夯实外贸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陈友清系省商务厅综合处处长;孙李军系省商务厅综合处主任科员)(责编:张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