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听觉艺术。人的听觉器官感受音乐后,在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等方面会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多媒体教学接受音乐信息,能够增强其模仿能力。但是,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是肤浅的、模糊的,对构成音乐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节拍等也只是一知半解。音乐欣赏活动是帮助他们认识音乐语言、步入音乐之门的最佳途径。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源泉
节奏是音乐的原动力,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旋律不能脱离节奏存在。如欣赏《卡门序曲》时,我们制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从分析节奏人手,让学生了解到作者选用的是较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运用了进行曲的节奏。这支曲子一开始就由乐队弦乐组、铜管组和打击乐“镲”出强音,奏出一个辉煌的生气勃勃的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立刻把我们带到壮观的斗牛场面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英武的斗牛士,听到了群众的喝彩声。
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明快的节奏感受到明朗雄健、激昂热烈的情绪,同时也感受到兴奋向上的精神。简洁鲜明的旋律、节奏较强的整和弦伴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气质上的培养和感受,因此对乐曲有了较强的感知印象。
紧凑的节奏能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反之,较舒缓、自由、漫长的节奏能使人产生沉思的意境。如欣赏草原歌曲《辽阔的草原》时,学生通过对乐曲自由舒缓、旋律优美的节奏感悟,体会到乐曲所传递的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和追求。由此可见,不同的节奏可使人产生不同的感知,不同的节奏可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
和声是音乐艺术升华的添加剂
节奏感知是音响感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聆听者内心节律与音乐节律相近或完全一致时,会感到愉快、适应。相反则会感到不舒服、不适应。我们认为仅仅感知节奏是不够的。丰满的和声音响能使音乐艺术进一步升华,使人感知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我们通过网上网下集体备课,共同认为要加强对和声方面的训练。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时,作者为了更鲜明地体现他忠贞不渝的信念和实现人类团结友爱的理想,除使用流动的节奏外,大量使用充满活力的和声语言,这样才使聆听者感受到这是一首讴歌自由、平等、博爱的赞美诗。学生在思想境界与音响感知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切实感受到音乐语言的魅力。
《欢乐颂》这一交响合唱曲,之所以能达到交响曲艺术的顶峰,主要是美妙无比的和声在音响效果中起到了表达情绪内容、塑造艺术形象、烘托音乐气氛的关键作用,从而使作品的力度、深度、广度都有了极大的增强,并使作品产生立体效果,使学生提高了对音响的感知,在精神上得到美和愉悦的享受。
音色是创造形象思维的基础
我们知道音乐主要是靠和声和音色来渲染气氛和色彩的。和声、织体、调性的多变可以产生色彩的变化。如大三和弦较为明亮,小三和弦较为暗淡。声乐的音色在表现作品时通过改变重音就可能表现出若干种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是面帶笑容的、或是庄严肃穆的、或是轻巧嬉戏的。各种乐器音色的表现作用则更是多姿多彩、形象万千。各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常常使人与某些感情信号相联系,如中提琴、二胡、箫、大提琴的高音区,其音色给人略带悲伤的感觉;小提琴、双簧管的乐器音色则与少女的歌唱音色相近似,给人以甜美、开朗的感觉;铜管乐器则给人以雄壮激昂的感觉;而低音提琴、大管的低音区,其音色恰似老人的叹息,表现的旋律使人感到深沉、悲怆。我们在欣赏罗马里亚的排箫独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时,排箫和扬琴巧妙配合,奏出优美欢快的乐曲,以表现鸟儿在林中自由歌唱和妇女们欢乐舞蹈的场景。这就是音色在人们听觉中的奇妙的感知作用,也是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因素。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离不开音乐,人类离不开音乐。通过欣赏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是使学生认识音乐语言、步入音乐殿堂的必要途径。由欣赏而感知,由感知而产生参与欲望,让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音乐环境中,将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安徽肥西师范学校)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源泉
节奏是音乐的原动力,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旋律不能脱离节奏存在。如欣赏《卡门序曲》时,我们制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从分析节奏人手,让学生了解到作者选用的是较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运用了进行曲的节奏。这支曲子一开始就由乐队弦乐组、铜管组和打击乐“镲”出强音,奏出一个辉煌的生气勃勃的进行曲式的主题,音乐立刻把我们带到壮观的斗牛场面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英武的斗牛士,听到了群众的喝彩声。
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明快的节奏感受到明朗雄健、激昂热烈的情绪,同时也感受到兴奋向上的精神。简洁鲜明的旋律、节奏较强的整和弦伴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气质上的培养和感受,因此对乐曲有了较强的感知印象。
紧凑的节奏能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反之,较舒缓、自由、漫长的节奏能使人产生沉思的意境。如欣赏草原歌曲《辽阔的草原》时,学生通过对乐曲自由舒缓、旋律优美的节奏感悟,体会到乐曲所传递的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和追求。由此可见,不同的节奏可使人产生不同的感知,不同的节奏可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
和声是音乐艺术升华的添加剂
节奏感知是音响感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聆听者内心节律与音乐节律相近或完全一致时,会感到愉快、适应。相反则会感到不舒服、不适应。我们认为仅仅感知节奏是不够的。丰满的和声音响能使音乐艺术进一步升华,使人感知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我们通过网上网下集体备课,共同认为要加强对和声方面的训练。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时,作者为了更鲜明地体现他忠贞不渝的信念和实现人类团结友爱的理想,除使用流动的节奏外,大量使用充满活力的和声语言,这样才使聆听者感受到这是一首讴歌自由、平等、博爱的赞美诗。学生在思想境界与音响感知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切实感受到音乐语言的魅力。
《欢乐颂》这一交响合唱曲,之所以能达到交响曲艺术的顶峰,主要是美妙无比的和声在音响效果中起到了表达情绪内容、塑造艺术形象、烘托音乐气氛的关键作用,从而使作品的力度、深度、广度都有了极大的增强,并使作品产生立体效果,使学生提高了对音响的感知,在精神上得到美和愉悦的享受。
音色是创造形象思维的基础
我们知道音乐主要是靠和声和音色来渲染气氛和色彩的。和声、织体、调性的多变可以产生色彩的变化。如大三和弦较为明亮,小三和弦较为暗淡。声乐的音色在表现作品时通过改变重音就可能表现出若干种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是面帶笑容的、或是庄严肃穆的、或是轻巧嬉戏的。各种乐器音色的表现作用则更是多姿多彩、形象万千。各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常常使人与某些感情信号相联系,如中提琴、二胡、箫、大提琴的高音区,其音色给人略带悲伤的感觉;小提琴、双簧管的乐器音色则与少女的歌唱音色相近似,给人以甜美、开朗的感觉;铜管乐器则给人以雄壮激昂的感觉;而低音提琴、大管的低音区,其音色恰似老人的叹息,表现的旋律使人感到深沉、悲怆。我们在欣赏罗马里亚的排箫独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时,排箫和扬琴巧妙配合,奏出优美欢快的乐曲,以表现鸟儿在林中自由歌唱和妇女们欢乐舞蹈的场景。这就是音色在人们听觉中的奇妙的感知作用,也是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因素。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离不开音乐,人类离不开音乐。通过欣赏来感知音乐中的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是使学生认识音乐语言、步入音乐殿堂的必要途径。由欣赏而感知,由感知而产生参与欲望,让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音乐环境中,将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安徽肥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