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必将让改革继续为江门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2017年,江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增长8.1%,增幅高于上年和广东省平均水平。据统计,2017年江门市经济总量在广东省排名第9 ,进入全国百强。除了GDP这一核心数据外,江门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亦呈现向好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刘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江门必须继续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刘毅表示,当前江门市经济总量规模不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去降补’任务,争取降成本、补短板都有新的、大的突破。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筑巢引鳳’,加快规划建设‘5 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和各市(区)核心园区。”刘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近年来,江门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少工作走在了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如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九证合一”,又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户“五证整合”改革,实现“多证合一”改革商事主体全覆盖。
“改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必将让改革继续为江门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刘毅表示,接下来江门还将进一步深化清单制、承诺制、委托制改革,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力争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率先突破,加强各市(区)承接能力建设,把委托制改革落到实处。
“作为珠三角欠发达地区,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是江门经济复兴的必由之路。”刘毅说,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坚持工业立市,加大力气引入工业投资项目。二是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同时,大力引进培育人才。三是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腾出空间,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四是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五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刘毅告诉记者,江门正在努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江门全面开放新格局,重点是以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要求,积极谋划和推进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他说,江门将抓住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江门市提出了“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明确了江门如何“兴业”的问题。“我们要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狠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加快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刘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江门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463.44亿元、337.7亿元、99.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3.8%、24.1%。“虽然有所增长,但总量太小。”刘毅说。
“我们将继续抓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贯彻落实省‘珠西战略’,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为重点方向,积极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瞄准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重大项目,还要推动重大装备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刘毅告诉记者。
据他透露,今年,江门将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珠三角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广东省提出的汽车、家电、电子信息、机器人等4个产业主攻方向,结合江门原有的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及广东省相关扶持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将重点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和4K电视产业加快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刘毅表示,此外,还要抓好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力促形成一批从亿元、十亿元到百亿元级梯队的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017年,江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增长8.1%,增幅高于上年和广东省平均水平。据统计,2017年江门市经济总量在广东省排名第9 ,进入全国百强。除了GDP这一核心数据外,江门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亦呈现向好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刘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江门必须继续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改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刘毅表示,当前江门市经济总量规模不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去降补’任务,争取降成本、补短板都有新的、大的突破。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筑巢引鳳’,加快规划建设‘5 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和各市(区)核心园区。”刘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近年来,江门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少工作走在了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如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九证合一”,又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户“五证整合”改革,实现“多证合一”改革商事主体全覆盖。
“改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从中尝到了甜头,必将让改革继续为江门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刘毅表示,接下来江门还将进一步深化清单制、承诺制、委托制改革,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力争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率先突破,加强各市(区)承接能力建设,把委托制改革落到实处。
“作为珠三角欠发达地区,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是江门经济复兴的必由之路。”刘毅说,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坚持工业立市,加大力气引入工业投资项目。二是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抓好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同时,大力引进培育人才。三是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腾出空间,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四是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五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刘毅告诉记者,江门正在努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江门全面开放新格局,重点是以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要求,积极谋划和推进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他说,江门将抓住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
以工业立市为根本,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江门市提出了“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明确了江门如何“兴业”的问题。“我们要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狠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加快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刘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江门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463.44亿元、337.7亿元、99.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3.8%、24.1%。“虽然有所增长,但总量太小。”刘毅说。
“我们将继续抓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贯彻落实省‘珠西战略’,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为重点方向,积极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瞄准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重大项目,还要推动重大装备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刘毅告诉记者。
据他透露,今年,江门将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珠三角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广东省提出的汽车、家电、电子信息、机器人等4个产业主攻方向,结合江门原有的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及广东省相关扶持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将重点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和4K电视产业加快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刘毅表示,此外,还要抓好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力促形成一批从亿元、十亿元到百亿元级梯队的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