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简论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km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改造自然的各种知识、方法、手段,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成果之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按其本质来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自然规律基础上建立起的“超自然”的物质性力量,它综合了现代的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能力,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以利于相关社会领域学科的建设。其中,教育教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就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是在生产中人与人结成的关系。针对教育领域,则具体表现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教育从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它集中体现了生产关系。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教育创新是人类在社会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教育创新,一方面要求教育者的思维及各种教育手段的创新,另一方面促进了被教育者的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教育创新所达到的效果即各尽其才、各有所用,同时它对信息技术又有一个反推力。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的制度规范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而论,正如先前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被看做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它们可看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均在社会中为人类竭诚服务。所以,它们也应遵循社会制度规范。如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理性原则等价值观的准则。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应坚持公平发展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日益发展,其速度之快远非人们所想象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更让人们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而教育在其推动下,也在无声中进行着革新。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公平问题应是我们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应坚持效率为先
  公平与效率这两个词语,相得益彰,相互协调一致才更利于发展。就其各自本身的内涵而论,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它本身就是高效的处理各种信息资源,是坚持效率為先原则的;教育创新即突破旧的教育模式和体制的束缚,在教学理念、教学设施等教育“软”“硬”环境方面进行的创造性的革新,它本身的目的就是更有效的实现教育的实质。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有着其共同的本质,均坚持效率为先。然而,“为先”并不代表着第一性,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一致使之效用最大化,是值得我们去深思与探索的事情。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应存有理性积淀
  理性是哲学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与过程,是人类科学认识的基本特征。理性是与感性、知觉、情感和欲望相对的一种能力,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理性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它体现于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中,理性特别注重“规范”和“程序”。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运用,教育创新的方式手段和归宿,均应以理性为积淀,理性、科学的使用与创造,这是确保二者良好发展的方向的保障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的实践操作
  如何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校利用?这些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一个教育者,是否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具有教育创新思维,是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为此,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二)加大对教育环境的扶持
  教育环境指的是教育的“软”、“硬”环境。即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相关教育因素。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很多学校简陋不堪,学校的教育环境很差、教学设备落后。针对这个现象,就需要社会能给予教育环境更多的扶持:如慈善机构捐赠给贫困地区学校办公用品;地方和国家财政有所侧重的加大政策支持等。教育环境是实施教育活动的载体。良好的教育环境,更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与学业素质的提高。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环境,为他们也提供现代的信息技术等数字化资源,是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的症结所在。
  (三)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对于开展活跃的、人性化的课堂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现代教学不再盲目迷信教师的权威,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知识的引领者。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容易被数字化教学所激发。例如教师可用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导课和讲解;运用数字化信息资源为课堂服务等。只有充分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保证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发展,使被教育者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当今科技革命的条件下,科学进入人类生活已经成为经验性的事实。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力量也愈发显得强大起来。在本文中,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二者的理论基础、制度规范和实践操作,然而,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日益发展与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问题会以新的方式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审慎的态度去面对,要用博大的胸襟来兼容并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要手段。“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更灵活的运用信息资源优势,为教育所用,才能更充分的显示出现代教育的优势,更好的为受教育者服务,更有利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昌盛!我坚信: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真才既出,则国势必张!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实际数学教学中,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学与做无法同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和用的分离,把数学学习和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很有必要让数学回归生活,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开展教学活
期刊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数学课堂如何才具有吸引力?趣味性。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积极地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听讲,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可表现在:  一、注意教学内容
期刊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综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逻辑思维能力,满足学习的需求。在新課改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就要做好思考工作,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思维有着多样化的特点,且小学数学也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兴趣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我努力从漫画上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漫画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漫画不仅诙谐机警,而且妙趣横生,它以强烈的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弦,为学生所喜爱。我借助漫画图片,利用了学生爱动、爱玩、
期刊
微课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微课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因为此,小学数学应当采取更加直观和高效的教学,而微课正是契合了这一点。  一、微课教学,重在释疑解惑  老師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基于传统的教学而言的,而新的课堂教学更主
期刊
在音乐教学中,表演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而且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充分利用好这一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喜欢表演则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天性利用好,压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欲,不给他们展示自我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机会,他们会觉得压抑,只是老师在表演,老师是课堂的主角,他们就是没有自由的棋子。音乐课上他们就会觉得乏味,从而影响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更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信息技术不仅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在英语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很多教学环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以往利用口头叙述的抽象知识或故事背景,现在通过flash或power-point软件,使材料中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被集于一起,或者直接使用相关的生活影片来替代。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形、区别感超强的文字及影片中的实情片段和地道的原声语音,成
期刊
一、调查背景  为了全面开展“基于积极心理的“五情五性”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在校小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状况,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坚实基础。我们课题组于20118年5月9日,对1年级70%的学生进行了“自我情绪体验能力”的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8年5月9日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在校1年级70%以上的学生;问卷调查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我校一年级
期刊
在推行新课标,崇尚新理念的今天,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已成为老师们经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运用恰当的时机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分析1  在教授南门小学3年级1班的一节课上,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颜色单词。课堂进行了十多分钟,突然窗外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花蝴蝶。一个学生惊奇地说道:“哇,一只蝴蝶。”蝴蝶在
期刊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角,和历史事件构成了最基本的历史史实。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关系到对历史知识的基本认识,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是评价的着眼点  如有人认为北朝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鲜卑族的消亡,如果按照是否推動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这个着眼点来看,应该说孝文帝的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