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和有效劳动模型为基础,通过教育年限法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的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资本推动型特征,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较低,溢出效应不明显。据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宁夏应加大教育投入,并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以加快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教育 人力资本 经济发展 溢出效应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9%。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宁夏经济发展更加迅速,自2001年起经济增长率已连续七年超过10%,2000至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1.7%,经济发展速度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4.16亿元,人均GDP达到13743元,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也不断得以优化,非农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至2007年,二、三次产业比重达到88.3%。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宁夏的城市化率已由2000年的32.9%上升到2008年的45.5%,累计有270万人口进入城市,而预计到2012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
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夏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成效显著,文盲、半文盲率不断降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与1990年第四次普查相比,文盲率由22.06%下降到11.26%;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高中、初中及小学等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由1609、8000、20247、29384人上升为3698、10912、27831及31774人。此外,如表1所示,改革开放后宁夏的教育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学龄儿童入学率不但在稳步提高;而且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年度宁夏统计公报;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由此可知,宁夏高、中、低三级教育体系的结构在逐步趋于合理。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与其他省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宁夏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由表2可知,2007年,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性指标——GDP和固定资本投资额都相对较低。考虑到人口基数因素,虽然宁夏的人均GDP在西部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宁夏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而宁夏仅为7年,而文盲和半文盲比重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26%。
数据来源:2008年各省区统计年鉴,2007年浙江、陕西统计公报
内生增长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体系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充足的人力资本,则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受到抑制。这样,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就会不足,从而经济发展逐渐会陷于停滞。而由上分析可知,宁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原因可能就在于宁夏并不具备有效的内生增长机制——以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来推动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并以此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探讨如何以教育的发展来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并以此推动宁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欲对宁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从而明确核算出这一时间序列内人力资本存量及溢出效应对宁夏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本文的结构为,首先以教育年限法核算出宁夏的人力资本水平,其次运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核算出各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积累和外溢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后对上述核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1.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确定
在人力资本的测度方面,普遍采用的是“教育年限法”(Barro,1991,1995)。教育年限法的基本原理为:在承认接受不同等级教育的就业人口具备不同人力资本的前提下,按接受教育的年限对就业人口进行分类。因此,本文按照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划分原则将人力资本水平划分为5类,分别为文盲或半文盲h1、小学文化程度h2、初中文化程度(包括技校)h3、高中文化程度(包括中专,高职)h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包括本科和研究生)h5。这五类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分别设定为:文盲、半文盲为3年,小学毕业为6年,初中毕业为9年,高中毕业为12年,大专及以上毕业为16年。
2.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在卢卡斯的原文中(Lucas,1988)共建立了三个模型: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变化模型(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以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模型(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Through Schooling),以及通过干中学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模型(Specialize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Through Learning-by-doing)。这三个模型分析的侧重点不一样,基本上是以一种递进的方式展开,即以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资本为基础,将宇泽模型的教育部门引入到增长方程中,从而将内生的人力资本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加以考虑。
在一系列假定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条件下的卢卡斯增长方程为:
Y(t)=AK(t)βNe(t)1-βha(r)yeμ(1)
等式左边为当期的总产出,右边为要素投入。这是一个扩展的柯布—道哥拉斯生产函数,其中,A为不变的技术水平;N为人力资本积累总量,是劳均人力资本水平和总劳动力数量的乘积;K为总投资量;ha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它代表了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
3.实证的假设条件
(1)假设就业人口中接受同级教育水平的人口是同质的,即同一教育层次的劳动力无质的差别;
(2)不考虑人口流动、辍学和意外死亡、接受再教育及干中学而导致的人力资本变化。
4.人力资本水平测度模型的选择
我们采用下式来估算人均人力资本水平:
ha=3×h1+6×h2+9×h3+12×h4+16×h5(2)
式中ha为人均人力资本存量,h1到h5分别为5类接受不同教育层次的就业者数量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三、实证分析
对(2)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1nY(t)-1nNe(t)=1nA+β[1nK(t)-1nNe(t)]+y1nha(t)+μ(3)
表3所列数据就是对(3)式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所需的样本观测值。估计的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3)式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水平都很高。因此,可以用这一模型对宁夏的经济发展进行解释。
由表4还可以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劳均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659、0.341、0.343。这一结果表明,宁夏的经济发展对物质资本投入较为敏感,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不如物质资本明显。但由这一结果无法得知哪种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高,因此还需对各投入要素的产出贡献率做出核算,具体方法为:
i=1,2,3 (4)
其中,RCi、Ri、Ei和RG分别为要素贡献率、要素增长率、要素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率。1、2、3分别代表资本、总人力资本及劳均人力资本。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列出相关数据。
通过计算,得到K、Ne及ha的贡献率分别为73%、15.3%、
4.9%。由此可以初步得知,改革开放后宁夏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资本投入,资本贡献率几乎是人力资本存量贡献率的5倍;此外,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相当有限,即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不明显。总体来看,宁夏的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
数据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97年~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度《宁夏统计年鉴》;第三、四、五次宁夏人口普查资料。
注:部分缺失年份的数据通过线性内插法核算得到;GDP以及总投资量统一按1982年不变的价格水平折算为实际值;总投资按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到,其中1982年的资本存量值以邹志庄(Chow,1993)核算的数据推算得到。
上述结论虽然可以对宁夏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出初步的说明,但并不能完全解释人力资本的全部作用,具体来看存在两个问题:第一,Ne中包含有劳动力数量N的贡献率,即应将Ne中劳动力数量的贡献率扣除后,方可得到人力资本存量的净贡献率,这样净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质量)的贡献率应小于Ne的贡献率;第二,上述分析无法核算人力资本外溢而引致的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递增,而这种递增恰好是外溢作用的体现。鉴于此,需要对上述分析结果做出修正。
根据王金营先生(2001)的研究方法,可以将劳动力质量和劳均受教育年限的贡献率之和称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将外溢效应引致的正外部性效益称为间接贡献率,二者的和即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总贡献率。通过核算可知,劳动力数量的贡献率为10.4%,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贡献率之和为83.4%;同时,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分别为9.8%和3.5%,总贡献率为13.3%。这一结果说明,宁夏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总贡献率非常有限,仅为劳动力和资本两要素贡献率的六分之一,由此进一步说明,宁夏以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推动的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
进一步展开分析还可以发现,以技术水平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仅为3.3%,这一结果正好符合上述分析的结论,即一方面,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必然是以高投入、高能耗的低技术水平来支撑的;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导致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就会加长,这样,生产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因此无法实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
注:括号内数字为t统计量,显著性水平为1%。自变量系数为标准化系数
四、结语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都远不如物质资本显著;宁夏的经济带有明显的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要动力的、粗放式的发展特征;
第二,由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外溢效应不明显,导致技术水平偏低。因此,其他要素很难从人力资本中得到生产效率提高的动力;
第三,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主要以资本推动向由技术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宁夏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都较低,因此宁夏的转型期可能会比全国的平均时间更长。
鉴于上述结论,宁夏在制定今后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应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借此来有效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人力资本环境;其次,还应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除着力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外,更应加强对科研机构和人员的培育和支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再次,为在短期内提高本地区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需制定较为优厚的政策,以便从本地区以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以外部动力提升本地区人才积累和更新能力的跨跃式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坤荣: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逯 进 李 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8)
[4]逯 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分层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8(2)
[5]王金营:中国经济增长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需求[J].中国人口科学,2002(2)
[6]陈 钊 陆 铭 金 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J].世界经济,2004(12)
[7]边雅静 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
[8]钱雪亚 刘 杰: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4(3)
[9]逯 进 朴明根: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10]樊 瑛 张 鹏: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计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3)
[11]叶茂林 郑晓齐: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
[12]Robert E .LUCAS,J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 (1988)3-42.North-Holland
[13]Chow, Gregory C,《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Vol.108 Issue 3:809~842
[关键词] 教育 人力资本 经济发展 溢出效应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9%。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宁夏经济发展更加迅速,自2001年起经济增长率已连续七年超过10%,2000至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1.7%,经济发展速度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4.16亿元,人均GDP达到13743元,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也不断得以优化,非农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至2007年,二、三次产业比重达到88.3%。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又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宁夏的城市化率已由2000年的32.9%上升到2008年的45.5%,累计有270万人口进入城市,而预计到2012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
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宁夏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成效显著,文盲、半文盲率不断降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与1990年第四次普查相比,文盲率由22.06%下降到11.26%;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高中、初中及小学等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分别由1609、8000、20247、29384人上升为3698、10912、27831及31774人。此外,如表1所示,改革开放后宁夏的教育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学龄儿童入学率不但在稳步提高;而且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年度宁夏统计公报;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由此可知,宁夏高、中、低三级教育体系的结构在逐步趋于合理。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与其他省区、特别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宁夏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由表2可知,2007年,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性指标——GDP和固定资本投资额都相对较低。考虑到人口基数因素,虽然宁夏的人均GDP在西部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宁夏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而宁夏仅为7年,而文盲和半文盲比重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26%。
数据来源:2008年各省区统计年鉴,2007年浙江、陕西统计公报
内生增长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体系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充足的人力资本,则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受到抑制。这样,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就会不足,从而经济发展逐渐会陷于停滞。而由上分析可知,宁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原因可能就在于宁夏并不具备有效的内生增长机制——以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来推动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并以此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探讨如何以教育的发展来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并以此推动宁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欲对宁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从而明确核算出这一时间序列内人力资本存量及溢出效应对宁夏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本文的结构为,首先以教育年限法核算出宁夏的人力资本水平,其次运用“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核算出各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积累和外溢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最后对上述核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1.人力资本测度方法的确定
在人力资本的测度方面,普遍采用的是“教育年限法”(Barro,1991,1995)。教育年限法的基本原理为:在承认接受不同等级教育的就业人口具备不同人力资本的前提下,按接受教育的年限对就业人口进行分类。因此,本文按照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划分原则将人力资本水平划分为5类,分别为文盲或半文盲h1、小学文化程度h2、初中文化程度(包括技校)h3、高中文化程度(包括中专,高职)h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包括本科和研究生)h5。这五类相应的受教育年限分别设定为:文盲、半文盲为3年,小学毕业为6年,初中毕业为9年,高中毕业为12年,大专及以上毕业为16年。
2.人力资本溢出模型
在卢卡斯的原文中(Lucas,1988)共建立了三个模型: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变化模型(Physical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以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模型(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Through Schooling),以及通过干中学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模型(Specialize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Through Learning-by-doing)。这三个模型分析的侧重点不一样,基本上是以一种递进的方式展开,即以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资本为基础,将宇泽模型的教育部门引入到增长方程中,从而将内生的人力资本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加以考虑。
在一系列假定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条件下的卢卡斯增长方程为:
Y(t)=AK(t)βNe(t)1-βha(r)yeμ(1)
等式左边为当期的总产出,右边为要素投入。这是一个扩展的柯布—道哥拉斯生产函数,其中,A为不变的技术水平;N为人力资本积累总量,是劳均人力资本水平和总劳动力数量的乘积;K为总投资量;ha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它代表了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
3.实证的假设条件
(1)假设就业人口中接受同级教育水平的人口是同质的,即同一教育层次的劳动力无质的差别;
(2)不考虑人口流动、辍学和意外死亡、接受再教育及干中学而导致的人力资本变化。
4.人力资本水平测度模型的选择
我们采用下式来估算人均人力资本水平:
ha=3×h1+6×h2+9×h3+12×h4+16×h5(2)
式中ha为人均人力资本存量,h1到h5分别为5类接受不同教育层次的就业者数量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三、实证分析
对(2)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1nY(t)-1nNe(t)=1nA+β[1nK(t)-1nNe(t)]+y1nha(t)+μ(3)
表3所列数据就是对(3)式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所需的样本观测值。估计的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3)式的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水平都很高。因此,可以用这一模型对宁夏的经济发展进行解释。
由表4还可以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劳均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659、0.341、0.343。这一结果表明,宁夏的经济发展对物质资本投入较为敏感,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不如物质资本明显。但由这一结果无法得知哪种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高,因此还需对各投入要素的产出贡献率做出核算,具体方法为:
i=1,2,3 (4)
其中,RCi、Ri、Ei和RG分别为要素贡献率、要素增长率、要素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率。1、2、3分别代表资本、总人力资本及劳均人力资本。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列出相关数据。
通过计算,得到K、Ne及ha的贡献率分别为73%、15.3%、
4.9%。由此可以初步得知,改革开放后宁夏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资本投入,资本贡献率几乎是人力资本存量贡献率的5倍;此外,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相当有限,即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不明显。总体来看,宁夏的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
数据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97年~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度《宁夏统计年鉴》;第三、四、五次宁夏人口普查资料。
注:部分缺失年份的数据通过线性内插法核算得到;GDP以及总投资量统一按1982年不变的价格水平折算为实际值;总投资按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到,其中1982年的资本存量值以邹志庄(Chow,1993)核算的数据推算得到。
上述结论虽然可以对宁夏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出初步的说明,但并不能完全解释人力资本的全部作用,具体来看存在两个问题:第一,Ne中包含有劳动力数量N的贡献率,即应将Ne中劳动力数量的贡献率扣除后,方可得到人力资本存量的净贡献率,这样净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质量)的贡献率应小于Ne的贡献率;第二,上述分析无法核算人力资本外溢而引致的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递增,而这种递增恰好是外溢作用的体现。鉴于此,需要对上述分析结果做出修正。
根据王金营先生(2001)的研究方法,可以将劳动力质量和劳均受教育年限的贡献率之和称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率,将外溢效应引致的正外部性效益称为间接贡献率,二者的和即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总贡献率。通过核算可知,劳动力数量的贡献率为10.4%,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贡献率之和为83.4%;同时,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间接贡献率分别为9.8%和3.5%,总贡献率为13.3%。这一结果说明,宁夏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总贡献率非常有限,仅为劳动力和资本两要素贡献率的六分之一,由此进一步说明,宁夏以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推动的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
进一步展开分析还可以发现,以技术水平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仅为3.3%,这一结果正好符合上述分析的结论,即一方面,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必然是以高投入、高能耗的低技术水平来支撑的;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导致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就会加长,这样,生产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因此无法实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
注:括号内数字为t统计量,显著性水平为1%。自变量系数为标准化系数
四、结语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都远不如物质资本显著;宁夏的经济带有明显的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要动力的、粗放式的发展特征;
第二,由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外溢效应不明显,导致技术水平偏低。因此,其他要素很难从人力资本中得到生产效率提高的动力;
第三,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主要以资本推动向由技术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宁夏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都较低,因此宁夏的转型期可能会比全国的平均时间更长。
鉴于上述结论,宁夏在制定今后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应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借此来有效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人力资本环境;其次,还应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除着力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外,更应加强对科研机构和人员的培育和支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再次,为在短期内提高本地区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需制定较为优厚的政策,以便从本地区以外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以外部动力提升本地区人才积累和更新能力的跨跃式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坤荣: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逯 进 李 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7(8)
[4]逯 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分层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财经科学,2008(2)
[5]王金营:中国经济增长与综合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需求[J].中国人口科学,2002(2)
[6]陈 钊 陆 铭 金 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J].世界经济,2004(12)
[7]边雅静 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4(12)
[8]钱雪亚 刘 杰: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4(3)
[9]逯 进 朴明根: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10]樊 瑛 张 鹏: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计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3)
[11]叶茂林 郑晓齐: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
[12]Robert E .LUCAS,J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 (1988)3-42.North-Holland
[13]Chow, Gregory C,《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Vol.108 Issue 3:80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