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角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ywzc2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与相互性,其哲学思想试图解释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分离现象。从超越主客体的层面建立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即强调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流过程,也在强调多个主体的平等性、共生性以及和谐性。这样的思想价值理念对我国教育发展,也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现实意义,进而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主体间性对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
  主体间性的教育意义在于确立教育关系的平等主体,而教师与学生同时互为主体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依靠主体间性的理论基础。传统教育理论以学生的可塑性为基础,将学生视为客体,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而教师的主体位置突出,形成了一定的对立性。然而主体间性,则将学生与教师视为共同存在的教学主体,以主体间共同的教育资源作为共同存在的客体,从而在平等关系下进行了双向交流以及互动,进而打破师生双方的封闭性,促进二者建立统一立场,从而消除对立关系,形成共同学习和讨论的发展共识。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人的主体地位、主体人格、主体权益受到尊重,同时平等意识与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学生作为自然人具备以上所有特征,个性化的独立思维意识促使学生对师生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完全以教育者的身份而自居,只会受到学生的疏远。因此,构建高校师生关系应当重视学生和教师双方主体性的互动以及交流。师生关系不仅是主体互动下的教育关系,也是心理关系与社会关系的整合,引导与交流的前提是平等和民主,其必要条件是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在理解和倾听的过程中促进交往和对话,进而形成共享与共识的最终结果与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现实困境
  情感关系比较淡漠
  高校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在教学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产生了沟通与交流的信息交互性。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与思想,以达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与初衷,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与习惯。而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向教师请教,由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存在让教师的存在产生价值。而现实的师生关系中普遍形成“主——客”关系,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并未完全平等,这种方式减弱了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师生情感淡薄的现象从而产生。目前高校除课堂教学以内,师生往来皆无,更加没有交流平台,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渐行渐远。经过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渠道过于狭窄,师生关系也趋于淡漠。往往出现教师不知学生姓名,学生不知教师姓名的普遍现象。
  道德责任逐渐弱化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与教师分享苦恼或者喜悦的情绪时,师生双方产生心理交流,师生关系呈现出主体平等的现象。但是学生与教师的交往关系中也存在少数超出教育意义的行为范畴。据部分调查显示,学生与教师离开校园后,敬烟、喝酒、称兄道弟的情况也客观存在。这种现象极大损害了教师为人师表的正面形象。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经济往来的人际关系发展模式,在无形中渗透到校园中。师生的价值观念、互动方式、生活与行为习惯都在发展,而少数师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逆向发展的情况,造成了师生“亲密无间”的行为假象。这种基于利益往来的师生关系,恰恰是道德责任趋于弱化的现实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主体间性的行为导向模糊,造成主体意识过于脆弱,尊师重道的意识形态流于表面,而道德责任却形同虚设。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在师生交往中建立平等对话机会
  交往是通过对话交流未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双方关系形成默契,进而使得双方相互认同,达成共识。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平等交流的对话机会,形成道德与权力的平等交往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差异化,但是在人格尊严上必须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性,不能作为取缔相互尊重与平等对话的特权,也只有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引导学生正视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双方关系和谐的基础动机。师生平等对话是互动倾听的过程,更加是双方人格相互影响的基础。因此师生在交往时,应当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继而在主动间性下进行心无芥蒂的沟通,师生双方主体在这样的过程中,建立的不仅是交流的机会,更是注重主体意识的平等关系,也是解除师生交往困境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视为与自身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重视学生的思想与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在尊重的前提下向教师提出挑战。从辩证角度来看,学生的自信与自强也来自对权威的怀疑态度,这样的尊重态度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师生关系的改善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课堂互动中打造知识共享平台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建立人际交往的过程,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以知识价值为载体产生相互信任。师生关系的发展也需要通过探讨知识的价值与正确性,形成双方主体性共存、共生、共识、共融。而知识便是二者的媒介,从而形成一致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氛围。可以说教师与学生都在学习与进步,也同为学习者,双方的主体间性对知识的追求不变,因此形成相互尊重的意识形态。以知识共享平台为基础,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互动,进而在教学互动中重构融洽的师生关系,解除师生关系淡漠的现实困境。在共享平台中,教师分享知识经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双方共享人生价值与智慧,促进师生敞开自身的精神世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在课堂活动、教学方法、内容选择上,重视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并且尊重个体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其长处予以鼓励,对其短处予以教诲,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基于注重主体发展的建议与引导,发挥平台对改善师生关系的效用。
  强化教师的道德责任,树立正面校园文化
  社会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有自身的义务与责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尊师重道是学生的义务。而现实中师生之间发展成为表面和谐,但实质上倾向经济利益的关系,双方个体道德沦丧,教育意义不复存在。师生良性关系的发展,必须注重主体间性的作用,重视个体在社会价值中获取自信,进而表现到交往行为中,以道德标准约束行为导向。教师不仅要从行为上约束自身的道德准则,也要从教学中以教书育人的思想来引导自身的思维意识,对学生要鼓励、热爱、引导、负责,做到育而不倦、诲而不厌。不仅要成为传播知识的教育者,也要成为学生发展的领路人,以人生导师的理念在传授技术的同时示范何以为学,以典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发展与前行,真正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本能是出于模仿对方主体的行为趋势,越为亲近的人对学生的学习和模仿效果越明显。为了形成双方主体能动性,需要共同认知思想价值观念,在共同的正面校园文化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模式并非全盘否定传统师生关系,僅为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而设计的个体行为关系导向。解决高校师生情感淡漠、道德责任弱化,也需要在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中寻求全新的构建方法。通过在师生交往中建立平等对话机会,在课堂互动中建设知识共享平台,引导师生关系重构,进而强化双方道德责任,发挥主体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动向,促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
其他文献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当前的教育形式,积极在实践教学中积攒经验、挖掘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切合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
期刊
大学生在校接受的高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公众无不对大学生的能力及品行持有较高的期望.但自社会进入转型期以来,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不断发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与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知识的产生,从而掌握新知识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通过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这一环节,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有目的地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问题时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既要让学生产生急于解决的欲望,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已有的知识基
期刊
当前,我国教学改革正不断推进,新课程对各科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法,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始终坚持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告别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教学思维。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不断凸显,其是指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索,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与其他课程相比,初中数学更具逻辑性和思维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合作探究式教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是发挥学生创造性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语文素养培养的过程,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不知道从何下笔。因此,教授学生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对许多教师来说是困难的,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于学生来说也十分困难。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与细节,并且将自己所发现
期刊
“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我没有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而是展示了数学文化,展现了我对数学的理解.” ——
期刊
目的:蛋白质是人体中重要的大分子化合物,高灵敏的蛋白质检测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许多少数重要的蛋白质足以影响到细胞生物学功能并触发病理生理过程。然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往往都会有一些学困生,而作为这个群体,他们往往会因为听不懂课,不能完成作业受到教师的责怪,被同学们施以冷眼和嘲笑,他们容易自卑,容易孤独,容易受到伤害。现代教育的要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教师,除了平时应多给予学困生关爱与辅导外,课堂仍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如何能做到充分地关注每个学困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
期刊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身体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骨骼比较柔软,肌肉较细嫩,因此活动量不宜过大。此时,应教给学生敬队礼的标准姿势——立正,右臂屈肘于体前,右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下,上移,经面部抬至额上,腕不旋转或弯曲。右手拇指根关节对准身体中线,于额上方,距额头一拳,右掌心向左前下方。右肘向右约45度,收下颚,昂首挺胸,精神饱满。让学生反复训练,但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告知学生队礼的含义,有利于队员标准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课堂交流的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营造富有趣味性的和谐交流氛围等。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方式,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现状  课堂交流方式单一  课堂交流,应当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双向的过程。然而,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