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控制剖宫产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宫产术的996例产妇,采用一系列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宫产术的806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进行疼痛程度及术后72h镇痛药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2hVAS评分率低、口述评定法级别低、镇痛药物应用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观察与护理,特别是强化健康教育、应用镇痛药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子宫按摩等,可以大大减轻或消除产妇术后疼痛,对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产妇机体尽快康复意义重大。
【关键词】 剖宫产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子宫按摩
剖宫产术是产科临床较为常见的手术,术后疼痛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症状之一,解除其术后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为此,本文对2013年在我院行宫产术的996例手术产妇采用一系列强化护理干预,并与2012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806例行宫产手术产妇做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的996例行宫产手术产妇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5.5±3.5)岁。对照组806例手术产妇为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6.0±4.5)岁。两组产妇在职业、年龄、学历、麻醉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是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强化术前宣教,采取“值班到床、见缝插针”的教育护理模式;心理护理,护士应及时主动与产妇交谈,倾听其关于疼痛的诉说,同时要进行心理疏导;应用镇痛药的护理,第一次给药后应及时观察产妇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并随时和医生保持联系;④宫缩疼痛护理,术后在麻醉效果仍存在时,即刻开始按摩子宫。按摩产妇子宫时,手法要均匀,用力大小要根据病人感受而定。按摩时一方面要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同时向产妇讲解子宫按摩的优点。
1.3 临床镇痛效果评价 根据产妇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72h镇痛药使用情况进行临床镇痛效果比较。疼痛程度评价标准[3]根据以下两种方法: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选择刻有0~10数字的标尺,向产妇解释0代表不痛,10代表最痛,让患者选择符合自己疼痛的数字;②口述评定法:0级,患者咳嗽时,切口无痛;1级,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觉切口疼痛,但仍能有效地咳嗽;2级,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到干扰,需要用镇痛药;患者不敢咳嗽,怕轻微的振动,切口有轻度、中度疼痛;3级,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的干扰,需要镇痛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h、72h的VAS评分率低、口述评定法级别低、术后72h镇痛药物应用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注:两组术后6h的VAS评分、口述评定比较,P>0.05,其余项目比较P<0.05
3 讨 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来自两个因素:手术切口痛及产后宫缩痛。术后疼痛还受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及心理状态等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响[4]。因此,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意义重大。
术后疼痛可以导致产妇睡眠不足、情绪低落。调查发现约50%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止痛治疗措施后仍受疼痛困扰,80%的患者反映镇痛效果欠佳。由于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术后有效镇痛的认识,使术后镇痛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5],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镇痛药相关知识培训以及应用镇痛药的护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子宫按摩护理干预,即在术后在麻醉效果仍存在时,即刻开始按摩子宫,此时宫缩痛不明显,又拉开了术后切口痛与宫缩痛高峰时间段,从而减轻了术后疼痛,同时通过与产妇皮肤的接触,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减轻产妇焦虑心情,缓解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随着人文精神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对疼痛的认识观念的更新,术后无痛已成为产妇分娩时的基本需求。本文通过加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观察与护理,特别是强化健康教育、应用镇痛药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子宫按摩等,可以大大减轻或消除产妇术后疼痛,对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产妇机体尽快康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招小燕,杨田莲.剖宫产术后镇痛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1):94-95.
[2] 郑曼华,马琳,李兰玉.应用护理程序对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产妇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4):414-415.
[3] 吴西英.剖宫产术后病人疼痛评估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4):201-202.
[4] 时红,张艳瑞.剖宫产后疼痛的整体护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4):71-72.
[5] 南桂英,曹迎风,朱迎春,等.产科住院病人对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
【关键词】 剖宫产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子宫按摩
剖宫产术是产科临床较为常见的手术,术后疼痛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症状之一,解除其术后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为此,本文对2013年在我院行宫产术的996例手术产妇采用一系列强化护理干预,并与2012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806例行宫产手术产妇做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的996例行宫产手术产妇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5.5±3.5)岁。对照组806例手术产妇为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6.0±4.5)岁。两组产妇在职业、年龄、学历、麻醉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是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强化术前宣教,采取“值班到床、见缝插针”的教育护理模式;心理护理,护士应及时主动与产妇交谈,倾听其关于疼痛的诉说,同时要进行心理疏导;应用镇痛药的护理,第一次给药后应及时观察产妇的反应及动态变化,并随时和医生保持联系;④宫缩疼痛护理,术后在麻醉效果仍存在时,即刻开始按摩子宫。按摩产妇子宫时,手法要均匀,用力大小要根据病人感受而定。按摩时一方面要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同时向产妇讲解子宫按摩的优点。
1.3 临床镇痛效果评价 根据产妇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72h镇痛药使用情况进行临床镇痛效果比较。疼痛程度评价标准[3]根据以下两种方法: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选择刻有0~10数字的标尺,向产妇解释0代表不痛,10代表最痛,让患者选择符合自己疼痛的数字;②口述评定法:0级,患者咳嗽时,切口无痛;1级,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咳嗽时感觉切口疼痛,但仍能有效地咳嗽;2级,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到干扰,需要用镇痛药;患者不敢咳嗽,怕轻微的振动,切口有轻度、中度疼痛;3级,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受到严重的干扰,需要镇痛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h、72h的VAS评分率低、口述评定法级别低、术后72h镇痛药物应用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注:两组术后6h的VAS评分、口述评定比较,P>0.05,其余项目比较P<0.05
3 讨 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来自两个因素:手术切口痛及产后宫缩痛。术后疼痛还受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及心理状态等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响[4]。因此,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意义重大。
术后疼痛可以导致产妇睡眠不足、情绪低落。调查发现约50%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止痛治疗措施后仍受疼痛困扰,80%的患者反映镇痛效果欠佳。由于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术后有效镇痛的认识,使术后镇痛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5],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镇痛药相关知识培训以及应用镇痛药的护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子宫按摩护理干预,即在术后在麻醉效果仍存在时,即刻开始按摩子宫,此时宫缩痛不明显,又拉开了术后切口痛与宫缩痛高峰时间段,从而减轻了术后疼痛,同时通过与产妇皮肤的接触,有利于拉近护患关系,减轻产妇焦虑心情,缓解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随着人文精神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对疼痛的认识观念的更新,术后无痛已成为产妇分娩时的基本需求。本文通过加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观察与护理,特别是强化健康教育、应用镇痛药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子宫按摩等,可以大大减轻或消除产妇术后疼痛,对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产妇机体尽快康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招小燕,杨田莲.剖宫产术后镇痛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1):94-95.
[2] 郑曼华,马琳,李兰玉.应用护理程序对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产妇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4):414-415.
[3] 吴西英.剖宫产术后病人疼痛评估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4):201-202.
[4] 时红,张艳瑞.剖宫产后疼痛的整体护理[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4):71-72.
[5] 南桂英,曹迎风,朱迎春,等.产科住院病人对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