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人生语文的启蒙和基础,小學语文教育教学的好坏、成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方向,更是未来语文深造方向的启明灯。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本文从小学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重要性;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影响较深,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乏味,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很难掌握、吸收语文知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直接影响语文能力的提高,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老师应采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不注重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应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打破学生心理防线,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不到老师带来的压力,从而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1、思路“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教学的先进之处,不仅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2、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语文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们认知能力的缺乏导致无法从本质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进而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们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从学生们的角度创设具体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将自身融入到语文内容中,从自身的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常用的创设情境方法有: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联系生活展现实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因地制宜采用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创设情境,作为教师都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进行,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融合,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3、要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有他个自的个性,有他的长处、短处,有他积极的一面,更有他消极的一面,反复无常,变化莫测,令老师猜不透,伤脑筋。为此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机会让他们张扬个性,努力发挥长处,克服不足。
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高标准,低起点,从零做起的不同层面的要求。有些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好,就用高标准要求;有些学生的基础太差,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是在低分段,学习不努力,学习无兴趣,要求过高会适得其反,况且也办不到,劳而无功。
作业的布置上,分级进行,尽量给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让他们一做就会,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待他们产生兴趣后再提高,效果会好得多。
4、注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学,教师不应当将主要教育中心放置于简单的知识理念机械记忆方面,促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刻化的印象记忆。过往较为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教师仅仅简单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大量耗费课堂时间的同时教学开展也相对低效。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动学习积极性都受到一定制约,只是将具体教学意义停留于相关字词读法记忆背诵的认知层面,而不是相关表达传达的道理理解认知。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将课堂主体转化为学生,尊重学生通过学生对具体教学活动过程的积极参与构建营造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合理考虑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自觉进而摆脱较为依赖幼稚时期,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
5、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
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地开展扩展性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学一个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如果对一个人的生平有了整体认识,那么对他在某个阶段某个时间中的表现会把握得更准。例如学习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可以选择冰心的《再寄小读者》来读。
由“点”到“面”,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是,学生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从而让语言和精神在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建立更多的联系。
6、增强情感沟通
小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感情也较为真挚,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较强,比较容易接受引导,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条件,通过一定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教学安排,鼓励学生的倾诉欲和表达欲,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融入情感。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过分解读,通过耐心倾听,对学生相关想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释放出来。
7、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作业会为学生带来很多困扰,但是合理有趣的作业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开创自己的思维,创新作业内容。除了一些书面作业以及口头背诵的作业形式以外,语文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其它形式的实践类作业。使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例如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起到同样的练习效果。具体的作业内容可以是要求学生回到家帮妈妈洗脚,或者是帮妈妈刷鞋等,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孝心弘扬传统美德,帮助体味母爱深沉这个主题。
以此为例,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它的实践作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生活对语文的理解。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也对学生的心理起到导航作用。丰富了作业的形式,小学生也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利于语文教学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的学习使学生们漫漫求学之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和认识都尚未完全养成,这也是对于学生们学习来说最为重要学习时期。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素养为第一要务,有效地展开小学教育工作。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进一步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意志,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民族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重要性;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影响较深,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乏味,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很难掌握、吸收语文知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直接影响语文能力的提高,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老师应采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不注重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老师应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打破学生心理防线,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不到老师带来的压力,从而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1、思路“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教学的先进之处,不仅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2、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语文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们认知能力的缺乏导致无法从本质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进而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们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从学生们的角度创设具体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将自身融入到语文内容中,从自身的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促进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常用的创设情境方法有: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联系生活展现实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因地制宜采用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创设情境,作为教师都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进行,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融合,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3、要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有他个自的个性,有他的长处、短处,有他积极的一面,更有他消极的一面,反复无常,变化莫测,令老师猜不透,伤脑筋。为此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机会让他们张扬个性,努力发挥长处,克服不足。
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高标准,低起点,从零做起的不同层面的要求。有些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好,就用高标准要求;有些学生的基础太差,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是在低分段,学习不努力,学习无兴趣,要求过高会适得其反,况且也办不到,劳而无功。
作业的布置上,分级进行,尽量给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让他们一做就会,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待他们产生兴趣后再提高,效果会好得多。
4、注重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学,教师不应当将主要教育中心放置于简单的知识理念机械记忆方面,促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刻化的印象记忆。过往较为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教师仅仅简单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大量耗费课堂时间的同时教学开展也相对低效。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动学习积极性都受到一定制约,只是将具体教学意义停留于相关字词读法记忆背诵的认知层面,而不是相关表达传达的道理理解认知。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将课堂主体转化为学生,尊重学生通过学生对具体教学活动过程的积极参与构建营造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合理考虑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自觉进而摆脱较为依赖幼稚时期,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
5、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
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机地开展扩展性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学一个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如果对一个人的生平有了整体认识,那么对他在某个阶段某个时间中的表现会把握得更准。例如学习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可以选择冰心的《再寄小读者》来读。
由“点”到“面”,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是,学生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从而让语言和精神在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建立更多的联系。
6、增强情感沟通
小学生的情感较为丰富,感情也较为真挚,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较强,比较容易接受引导,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条件,通过一定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教学安排,鼓励学生的倾诉欲和表达欲,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融入情感。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过分解读,通过耐心倾听,对学生相关想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释放出来。
7、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作业会为学生带来很多困扰,但是合理有趣的作业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开创自己的思维,创新作业内容。除了一些书面作业以及口头背诵的作业形式以外,语文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其它形式的实践类作业。使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例如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起到同样的练习效果。具体的作业内容可以是要求学生回到家帮妈妈洗脚,或者是帮妈妈刷鞋等,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孝心弘扬传统美德,帮助体味母爱深沉这个主题。
以此为例,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它的实践作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生活对语文的理解。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也对学生的心理起到导航作用。丰富了作业的形式,小学生也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利于语文教学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的学习使学生们漫漫求学之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和认识都尚未完全养成,这也是对于学生们学习来说最为重要学习时期。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素养为第一要务,有效地展开小学教育工作。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进一步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意志,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