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改革,在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符合教学发展的要求,要对体育教学方法在课堂游戏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旨在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对6~11岁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借助游戏的教学方式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常与学生讨论时下流行有趣的游戏活动,并科学合理地选择、组织体育游戏,将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创设游戏情境
在体育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使小学生放松下来,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组织“横渡铁索桥”的体育游戏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初步学会攀、爬、拉等方法,以培养他们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力量等运动素质。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横渡铁索桥”的认识较为浅薄,并不清楚学习的意义,导致他们的主动性不高,参与游戏的意识薄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人民解放军军歌》,借助刚健有力的乐曲把小学生带入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境中,进而激发出他们昂扬的斗志。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相关的抗战片段,当小学生受到红军顽强、勇敢、不怕牺牲等精神的感染后,他们学习的动力会更足,能使教学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借助情境,能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融入舞蹈元素
在体育课中适当地穿插舞蹈动作,能促进小学生运动中枢的兴奋,可有效减轻疲劳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带领小学生以艺术的脚步做各种舞蹈练习,为成人化、公式化的体育动作,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从而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组织“健美操”的体育游戏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步伐,以发展他们的下肢力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引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并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致。由于很多小学生都跟着爷爷、奶奶跳过广场舞,也有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舞蹈,当舞蹈与健美操融合在一起时,他们能进一步感受到体育课的强大魅力,进而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学科的教学。
三、开展竞争游戏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小学生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机会较少,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可借助竞争游戏的形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从而锻炼小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在组织“大渔网”的体育游戏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捕鱼作业的基本操作,从而体会渔民劳动的艰辛。教师可借助竞赛的形式,选出一部分小学生牵手做渔网,另一部分小学生扮作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游戏中模仿渔民捕鱼和鱼儿逃跑的动作。在争强好胜心理下,做渔网的小学生能更加团结,扮演鱼儿的学生则能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而在接力跑游戏中,需要小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结果。小学生能在集体荣誉感下,争当最佳合作组,从而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最高潮。总之,体育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竞技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竞争性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四、小组合作游戏
很多体育游戏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小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同质不同组”的原则,将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生生互动下,拉近他们与体育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组织“障碍跑”的体育活动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了解什么是障碍跑,并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障碍跑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组织划龙舟的游戏,各队按照指定的跑道进行,若有抢跑道或者阻碍其他队伍的行为,将视为犯规,全员重新回到起点。在严格的游戏规则下,小组成员的注意力将更为集中,也能表现出更多的默契。总之,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存在差异,他们在小组中所承担的角色也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小学生各司其职,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促进全体小学生体育综合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
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体育老师应根据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点评,可以适当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不遵守活动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教导,耐心且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解遵守体育活动规则及秩序的意义,逐步引导顽皮的学生明白班级体育活动中的集体精神。教师对待活动是否公平公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体育老师应注重公平守则的建立,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校园这个大环境里感受到健康的、有序的集体竞争氛围,这对所有学生以后任何方面的学习都是一个正确良好的导向。当真切的有了参与感之后,一些比较胆怯的同学能在这个健康的环境中勇敢地挑战自己,增强自信;外向的学生又能通过这种集体活动帮助其他学生,有效培养了互帮互助的团结意识。只有相对公平的环境,学生才会有相应的学习动力,有失公允的行为则会打击学生稚嫩的心。而执行规则的小学體育老师,更要注重公平方面的语言表达或者行为,成为学生心中的导航。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专注度,从而全面地发挥小学体育老师的存在优势,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并全方位地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将游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既是新课改下的基本要求,又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步骤。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组织多样化的游戏,使课堂教学充满欢声笑语,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沈浩.让“游戏训练”与“合作素养”趣技共舞: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创新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1(4):57.
[2]庞国伟.引入体育游戏构建高效田径教学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1(4):121.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对6~11岁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借助游戏的教学方式更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常与学生讨论时下流行有趣的游戏活动,并科学合理地选择、组织体育游戏,将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创设游戏情境
在体育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使小学生放松下来,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组织“横渡铁索桥”的体育游戏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初步学会攀、爬、拉等方法,以培养他们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力量等运动素质。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横渡铁索桥”的认识较为浅薄,并不清楚学习的意义,导致他们的主动性不高,参与游戏的意识薄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人民解放军军歌》,借助刚健有力的乐曲把小学生带入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境中,进而激发出他们昂扬的斗志。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相关的抗战片段,当小学生受到红军顽强、勇敢、不怕牺牲等精神的感染后,他们学习的动力会更足,能使教学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借助情境,能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融入舞蹈元素
在体育课中适当地穿插舞蹈动作,能促进小学生运动中枢的兴奋,可有效减轻疲劳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带领小学生以艺术的脚步做各种舞蹈练习,为成人化、公式化的体育动作,注入更多的新鲜元素,从而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组织“健美操”的体育游戏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步伐,以发展他们的下肢力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引入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并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致。由于很多小学生都跟着爷爷、奶奶跳过广场舞,也有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舞蹈,当舞蹈与健美操融合在一起时,他们能进一步感受到体育课的强大魅力,进而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学科的教学。
三、开展竞争游戏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小学生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机会较少,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可借助竞争游戏的形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从而锻炼小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例如,在组织“大渔网”的体育游戏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捕鱼作业的基本操作,从而体会渔民劳动的艰辛。教师可借助竞赛的形式,选出一部分小学生牵手做渔网,另一部分小学生扮作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游戏中模仿渔民捕鱼和鱼儿逃跑的动作。在争强好胜心理下,做渔网的小学生能更加团结,扮演鱼儿的学生则能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而在接力跑游戏中,需要小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结果。小学生能在集体荣誉感下,争当最佳合作组,从而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最高潮。总之,体育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竞技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竞争性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展现自我。
四、小组合作游戏
很多体育游戏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小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同质不同组”的原则,将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生生互动下,拉近他们与体育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组织“障碍跑”的体育活动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了解什么是障碍跑,并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障碍跑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组织划龙舟的游戏,各队按照指定的跑道进行,若有抢跑道或者阻碍其他队伍的行为,将视为犯规,全员重新回到起点。在严格的游戏规则下,小组成员的注意力将更为集中,也能表现出更多的默契。总之,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存在差异,他们在小组中所承担的角色也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小学生各司其职,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促进全体小学生体育综合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
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体育老师应根据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点评,可以适当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不遵守活动秩序的学生进行适度的教导,耐心且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解遵守体育活动规则及秩序的意义,逐步引导顽皮的学生明白班级体育活动中的集体精神。教师对待活动是否公平公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体育老师应注重公平守则的建立,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校园这个大环境里感受到健康的、有序的集体竞争氛围,这对所有学生以后任何方面的学习都是一个正确良好的导向。当真切的有了参与感之后,一些比较胆怯的同学能在这个健康的环境中勇敢地挑战自己,增强自信;外向的学生又能通过这种集体活动帮助其他学生,有效培养了互帮互助的团结意识。只有相对公平的环境,学生才会有相应的学习动力,有失公允的行为则会打击学生稚嫩的心。而执行规则的小学體育老师,更要注重公平方面的语言表达或者行为,成为学生心中的导航。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专注度,从而全面地发挥小学体育老师的存在优势,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并全方位地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德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将游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既是新课改下的基本要求,又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步骤。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组织多样化的游戏,使课堂教学充满欢声笑语,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沈浩.让“游戏训练”与“合作素养”趣技共舞: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创新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1(4):57.
[2]庞国伟.引入体育游戏构建高效田径教学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