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代教育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关键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要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老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实践和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从而达到“完全自我”去获取知识,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凭多年教学经验,这里着重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课堂、实验、习题教学等三个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1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能否利用这一阵地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十分重要。
  1.1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的、民主的、和谐的、轻松的课堂气氛,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名人名言、科学家趣闻、知识设问、实验巧果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讨论,一起思维,共同探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实现了师生关系定位在探究真理时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时的“合作”关系。完全摒弃了过去那只有“教师讲,学生听”的隶属关系。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往往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1.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运用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巧设疑问,以疑导思,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当学习“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时,学生就提出:“既然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不考虑摩擦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也会减少,那么减少的能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学完“家庭电路”后,有的同学提出:“家庭电路电压恒为220V,但为什么当大功率用电器按入电路时,电路中的其它电灯会变暗?”对于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都充分肯定他们主动钻研,积极质疑的精神。要是属于初中阶段所学范围内的问题,除了给予认真的提示和引导他们解答外,还借助实验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其认识。对于超出所学范围的问题,则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或网上查询去寻求答案,借此激发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根据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规律,以及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对同一问、同一现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掘新思路,提出新主张,作出新见解,从而形成种种不同的思维链,教会学生创新新思维的方法。如在教学“焦耳定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100Ω的电热器在220V的电源上,8分钟后产生多少热量?然后让大家动手计算,结果就有学生采用不同公式计算,而得到同一答案的情形。然后通过比较、总结、寻求最好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是理论的具体实践,通过身临其境并亲手操作,去感知和学习知识的最佳方法,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
  2.1 教会学生就近取材进行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这不仅为物理学创设充足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创新能力。如在学习潜水艇浮沉原理时,老师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自制潜水艇模型。其中有的学生利用废弃的输液管和注射器做的模型就相当新颖。学生把输液管滴嘴做潜水挺水舱,注射器相当于压缩空气室,通过用注射器从输液管中抽气或打气来控制进入滴嘴中的水量,使得滴嘴在水中下沉、上浮,或悬浮。这样的模型设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启发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特别值得欣赏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2.2 开展课外实验,课外实验是课堂学习的伸延和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外实验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课本上的小实验。在操作中选择一些激励手段。如评选优胜奖、创意奖等,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其次,经常选择一些有趣味性并与生活接近的实验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了“浮力”后,要求学生用浮力的知识来设计计算物体密度的课外实验。又如学了“照明电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安装楼梯开关等。目的就是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借此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在具体操作、观察和思考中自己去学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强化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习题训练,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创新能力来说,是物理习题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目的。
  3.1 设计一题多解的典型题目,开拓思维空间。一道高质量的物理习题,解题方法往往并不唯一,教师在进行指导下,不是要画框框、定模式,而是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抓住关键,积极思维,从不同角度出发,作出不同的解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如下题目:
  例1:现有一个未知电阻Rx,一个电池组和几根导线,请设计实验,增加所需的器材,测出电阻戤的值。
  引导学生抓住“用欧姆定律测电阻”这一关键,分别采用伏安法,串联分压法,并联分流法来测得风的值。
  3.2 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往往都表现在他们能独辟蹊径,打破常规进行解题。
  例2:把已知电阻R1=13Ω、R2=6。5Ω、R3=1。3Ω并联,求并联后的电阻。
  常规法:1R=1R1+1R2+1R3
  创新法:1R2=1R1+1R1
  1R3=1R1+1R1+……+1R1(R3看作10个R1并联)
  1R1=1R1+1R1+……+1R1(R看作13个R的并联)
  故:R=10Ω
  4 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教学形式。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课外活动。一可借此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二可为展示学生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如,开展各种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力评比,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等。从而促进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问的适度竞争,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意识,千方百计挖掘其创新潜能,又能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还能对他们在创造上的成功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日复一日,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历史教学如何激趣
  阿尔祖古丽·赫依提
  (新疆策勒县古拉哈玛乡中学新疆 策勒 848300)
  历史是过去的,逝而不反。历史教学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历史不能像自然现象那样重演,也不可能在实验室中借助于实验手段重现。因此历史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很容易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正所谓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本人在钻研教材过程中受到启迪、感染、熏陶,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情感投入,并自然地流露情感,传递情感信息,从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较适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其中的故事、插图、名言、阅读材料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努力挖掘情感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条件。
  2创设情境
  认得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教师情感丰富的教态对于学生来讲当然是一种情境,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创设更多的情境。教师的教态、录像、录音、幻灯都可以创设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情境。而诗歌、音乐、故事、都可以创设出由学生自由想象的情景。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才会愿意学习历史,喜欢学习历史。曾经有学生对我说,他们其实很喜欢历史,喜欢看历史书历史剧,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这种现象促使我深刻反思。学生不喜欢历史可能与升学的压力有关,学生参加内地高中招生考试,历史是必考科目,学生有一种强制学习的感觉,部分学生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反而失去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学 方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将生动有趣的历史内容城市化,导致了课堂的紧张沉闷,严重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两者相权,我觉得后者的问题更为严重。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历史,这已迫在眉睫。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历史教师必须和学生拉近关系,不能还像以前一样总是强调师道尊严,放不下身段,习惯于居高临下,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往往让学生对教师进而对学习产生厌烦与抵触。其实,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教学”这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引路人。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而且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有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其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是离不开教师的讲授的,无论怎么改革教学方式,语言依然是历史教学的主要载体,因此,历史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否则历史教师喋喋不休,学生昏昏欲睡在所难免。比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历史教师可以讲一些与教材中的历史故事有关的书本之外的历史故事,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讲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要幽默风趣,但也不能把低俗当有趣,更不能偏离主题,为了有趣而有趣。历史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平时要注意史料的积累和运用,努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做到胸有丘壑,收放自如。
  4帮助学生记忆很多学生上历史课通常害怕的就是记忆历史上枯燥的时间、地点、事件。但是很多历史知识是必须让学生记住的,即使现在历史实行开卷考试,路标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设计的时间、地点也要牢记于心的,因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必须以一定的记忆为基础。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定要对交流、相互借鉴、开动脑子多想一些办法帮助学生记忆,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为难情绪。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激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则其一同,也可以综合运用,但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他文献
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列举了许多真实的数据,插入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并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数学题型,课本还在提供学习材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例如:提供了大量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观察与思考”“做一做”“探究”等栏目。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动手、动脑,在合作与思考中获得新知识,教材还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拓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读懂课文,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及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找得好,找得准确,就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他们的思维和情感自由驰聘而又集中。老师此时会感到无比轻松,对教学胸有成竹,一切智慧和语言喷涌而出;找得不好,老师和学生会感到无比艰涩,在凝固了的思维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如何找到这个切
期刊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阅读教学是维吾尔语母语教学中教学中的不可缺的重要的一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维吾尔语母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不仅是维吾尔语母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维吾尔语母语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1 培养学生识别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文章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用法
期刊
在新疆教育落后的山区中学,维吾尔语语文的教学手段还滞留在孤立化,封闭化的阶段,依然是靠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上课。显而易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一日不改变,语文教学质量就一日不能冲出谷底。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维吾尔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过程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维吾尔语语
期刊
作文教学是民族中学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汉语知识饿综合积累与语言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检测学生汉语水平的一种手段,汉语作文在中学汉语试卷中占20%左右的分值,然而大部分学生一提起习作就害怕、厌烦、头痛,因此 作文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令汉语教师及学生头疼的一道难解之题,名族中学的学生用汉语写作文,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倒装句,用词不当,词汇量贫乏,无事可写,无材可选,无从下笔。为解决以上问题,有的汉语
期刊
【摘要】现今,大语文的传播更偏重于其沟通和意义,这使得一直以重视字词句型练习的传统语文退居次要的角色;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及视讯媒体逐渐融入教学课堂,学生对语文口语的使用更重于书面语。这些内外环境与条件的改变,促使传统语文教学必须有所创新,否则无法因应变化快速的社会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社会的要求,在教学上不断创新和探索,放弃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尝试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社会环境,提供学生不同的学习
期刊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汉语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尴尬现象已是人所共知。同时传统的汉语课堂教学,既忽视作为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又忽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为了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汉语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学
期刊
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教育行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题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学习方式的改革,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历史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过去性因教师的情景设计而鲜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比以前浓厚多了。那么如何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优化历史课堂教
期刊
一年一度的初考结束了,纵观本次语文试卷结构,题型稳中有变。语基60分,作文仍旧40分,这些都与前几年的模式相同。试卷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语基的内容,删去了以往课内阅读片段,换成了一篇说明类的短文。课内分值只占10分,而课外阅读短文则占了30分值。语基的其它部分也都属于课外部分,如:下面歇后语中人物填写错误的是():A(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B(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C(武松)护唐僧——忠心耿耿 D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传统教学往往轻视甚至忽视了对学生 “作业”功能的设计与评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三维发展观,重视作业设计与评价。在作业设计中,讲究形式多样,注重全面发展;注意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布置;耕作自留地,发挥主动性。在作业评价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综合采用多种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正面引导。通过精心设计作业,科学指导作业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