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c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中华民族的靓丽瑰宝。但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不断遭受冲击。本文将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现状、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出发,探析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音乐;传统音乐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58-03
  [收稿日期]2021-01-16
  [作者简介]毛云秋(1998— ),女,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 210037)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现状
  高校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忽视中式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忽视情感表达、教师音乐素养有待提升。如果不将这些问题早日解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将难以开展。
  (一)忽视中式音乐教育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侧重点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从而忽视中式音乐教育。例如在乐器选择过程中,对钢琴、小提琴的选择往往比琵琶、二胡等中式乐器的选择多。高校老师重视西式音乐教育,忽视中式音乐教育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不利于继承创新中华优秀音乐传统文化。[1]
  (二)教学方式单一
  首先,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反复模仿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会丧失兴致,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2]其次,学生由于经验不足通常难以理解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乐理知识,不利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吸收。最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训练,导致基本功不扎实,最终只能浅显地理解传统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高校音乐教育应依据传统音乐的分类划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单一不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3]
  (三)忽视情感表达
  中华传统音乐蕴涵着丰厚的内容,特别是在思维框架、音乐织体等方面强调情感表达。中华传统音乐强调追求“天人合一”,主要体现在对歌曲的吟唱和乐器的演奏上注重美,还将情感的流露贯穿于音乐的各个方面,[4]这样的情感表现形式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内心,扣人心弦。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技巧教学,从而忽视了中华传统音乐对情感的追求,不利于促进学生在探索传统音乐的过程中认识美、发现美。
  (四)教师音乐素养有待提升
  有些高校教师虽然懂得许多音乐理论知识,但自身的基本功却不扎实,导致音乐素养较低。[5]除此之外,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传统音乐文化逐渐得到重视,但音乐教师资源储备有限,传统音乐教学资源的匮乏阻碍了传统音樂文化的继承。[6]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传统音乐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一些古老的技艺正在逐渐消失。当今世界各国倡导要保护文化遗产,而古老的文化技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护好文化遗产,才能促进文明多元发展。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颇具价值。[7]
  首先,高等学校是全国各地学子的聚集地,高校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能力,更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8]其次,高校学生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且活跃性高,能够很快吸收传统音乐文化,促进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传统音乐教育既能传播传统音乐文化,也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最后,高校学子相较于社会人士而言,主要活动地点是学校,因此他们不仅可以在有限时间和条件内开展教育,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所以,高校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而且有利于保护传统音乐文化。
  (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现代流行音乐又叫商品音乐,商品音乐的歌词往往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这类音乐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词曲低俗现象也层出不穷。而中华传统音乐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活,例如《云门》《咸池》《九韶》《大夏》《大濩》《大武》这六大乐舞与祭祀息息相关,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9]中华传统音乐还蕴藏着宝贵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能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传统音乐文化在长时间的磨炼中不断经受洗礼,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所以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10]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展对音乐创作背景的知识储备,还能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对传统音乐文化会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学习传统音乐文化,不但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过程中的音乐素养。
  (三)促进文化多样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11]中华大地孕育着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文化风俗都独具特色,这一背景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多样化发展的原因,例如不同地区的戏曲唱腔种类不一,分为京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流派,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除此之外,传统音乐文化中可以融入现代文化因子,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将时代发展作为创作背景,例如传统舞蹈音乐,不仅可以体现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且展现了传统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既传承了传统音乐文化,也达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还能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相结合,借鉴吸收外来音乐文化中的精华之处,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12]也能起到对文化进行多元开发的作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由此可见,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多样发展,还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   (四)推进文化自信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是依旧屹立于当今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屹立不衰与中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密切相关。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脉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我们培养文化自信,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理解传统音乐文化之精华。[13]除此之外,传统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前进,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巩固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靠的政治与经济基础保障了传統文化的创新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息息相关。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脉络,传承好传统音乐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文化得到发展才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继承创新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自信,文化兴国。[14]
  三、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
  (一)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高校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是促使其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往往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缺乏音乐感知能力,[15]从而遇到种种困难。面对这一情况,高校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听唱训练是音乐感知能力的激发途径之一,这一规律要求教师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普及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与技巧,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对比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音乐文化。除此之外,在传统音乐品味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加舞台表演经验,从而强化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校里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演唱、乐器表演,组织专业的高校教师作为评委,为学生提供演唱或演奏经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促使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二)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转变教学方式要注重课堂质量的提高以及顺应时代潮流。[16]从前,高校音乐教育往往忽视传统音乐文化,教师教育的内容仅仅是课本中的知识,教学方式单一刻板,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学习也提不上兴趣,导致了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只能略懂皮毛的局面。在这基础上,高校音乐教育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乐器乐理知识教学中,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同时还会让学生使用乐器进行演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将理论与实践共同贯穿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例如在进行与戏曲有关的教学时,不仅要教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要加入戏曲表演,把生、旦、净、丑扮演得惟妙惟肖,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之精华。最后,在进行高效音乐教育时,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电子设备,打造现代化课堂,将远程教学与资源相融合,设置传统音乐选择种类,帮助学生在实现个性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三)调整教学内容
  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重视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也会忽略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介绍,因此,高校应该设置与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17]例如增设传统音乐鉴赏的课程,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课程设置方面真正重视传统音乐文化。高校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比较而言,接受教育的年限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容易接受与吸收。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富有热情,现代思维与传统文化发生思想碰撞,对传承创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意义重大。高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内容还应进行调整,要增加与舞蹈和乐器相关的实践课程,不拘泥于某一方面,而要促进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全面性。高校还可以将地方特色与课程相结合,例如来自陕北的秦腔等就继承了本民族的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共鸣,有利于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四)改善教学理念
  高校教师在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教师对待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息息相关。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各类音乐课程所包含的文化风俗、历史背景等开展教学,覆盖要全面,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高校教师还要熟练运用电子设备与互联网,放一些与传统音乐文化有关的故事,既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音乐文化,又增强了课堂的氛围,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互动,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才能体验更加丰富,兴趣更加浓厚,理解更加深刻。[18]其次,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将传统音乐文化与时代特色紧密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19]高校音乐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应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之中。最后,高校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引入模式,积极创新,以全新的方式为课程做铺垫,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开始前先放一段传统与流行相融合的乐曲让学生聆听,紧接着引入话题,带领学生积极探索,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
  结 语
  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既需要学校和高校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也需要学生的配合。[21]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涵着丰厚的民族精神,为中华儿女注入了精神动力。[22]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承创新传统音乐文化,还要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推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走向新高度。[23]
  注释:
  [1]
  宫亚星.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汉字文化,2020(16):181—182.
  [2]冉 聃.大学课堂应用讨论式教学可行性探究[J].汉字文化,2020(04):31—32.   [3]康玲玲.网络思政课教学探析[J].汉字文化,2020(07):151—153.
  [4]任 艳.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思考[J].当代音乐,2020(08):57—58.
  [5]袁梨梨.人文素养提升[J].汉字文化,2019(22):150—151.
  [6]任 艷.慕课资源在初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72—173.
  [7]马焕兰.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黄河之声,2018(21):143,145.
  [8]张雪婷.从《傅雷家书》看音乐人的音乐之路与人生之路[J].汉字文化,2019(18):51—52.
  [9]任安静.探析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54—55.
  [10]任 艳.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0(06):55—56.
  [11]钱 烨.弘扬传统文化与遵循古礼[J].汉字文化,2019(07):36—37.
  [12]虞 卓.生态审美教育及其带来的启示分析[J].美与时代(下),2018(11):66—67.
  [13]徐茜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构建文化自信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汉字文化,2020(10):165—166.
  [14]任 艳.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J].汉字文化,2019(18):144—146.
  [15]任 艳.谈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音乐天地,2020(05):16—19.
  [16]曹 昱.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知行合一”教学模式探析[J].汉字文化,2019(19):56—57.
  [17]曹 昱.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育人”模式议[J].汉字文化,2019(24):128—129.
  [18]高 迪.柏拉图文艺教育理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53,56.
  [19]钱 烨.高校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大众文艺,2019(17):244—245.
  [20]崔媛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本回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9):144—145.
  [21]杨广承.关于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探析[J].戏剧之家,2019(24):149—150.
  [22]马焕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中的“和”思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8(28):185—186.
  [23]于婉华.新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19(36):148—149.
  (责任编辑:刘露心)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阅读相关经典书籍,不仅能增加自身知识储备量,也能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在书籍的海洋中获取知识的力量,能使未成年人的大脑得到充分开发。而本文将分析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意义,并讲述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现状,最后阐述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思路,希望可以引导更多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摘 要]音乐作品的微观结构是我们观察音乐结构时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与作品的宏观结构相互对应。微观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清作品的细节部分,并感受到作曲家充满智慧的独特处理。丁善德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绪,在作品的整体框架内运用了极为丰富的音乐语言陈述结构,这与他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素养和底蕴有着密切关联。  [关键词]丁善德;钢琴作品;微观结构  [中图分类号]J6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启蒙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当代幼儿教师正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幼师人才的重要园地,为了顺应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学前教育改革背景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对当前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改革策略,以期促进高职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改革策略  [
[摘 要]文化复兴是时代的大课题。艺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肩负着精进传统文化、延续文化价值与生命的责任,可谓意义重大。艺术教育既是繁荣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但也有诸多问题,如通识教育、基础训练、因材施教和提倡多元文化等,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做出新的思考与解答。  [关键词]艺术教育;通识教育;基础训练;因材施教;文化多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我国的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器乐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对于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以综合类大学民族器乐表演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一专多能的优质毕业生。  [关键词]民族器乐;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摘 要]竹笛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民间曲子《小放牛》曲调优美、旋律欢快,深受大多数民众的喜爱。著名演奏家陆春龄和刘森将其改编成两种不同版本的笛曲。因此文章分别从两首笛曲《小放牛》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及演奏风格上探析笛曲《小放牛》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笛曲《小放牛》;陆春龄;刘森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88
[摘 要]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古筝左手演奏的侧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传统的“以韵补声”发展到“以音表现”。通过文献归纳、对比论证、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证明:左手技法的过度发展已经使古筝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韵味。  [关键词]古筝;左手技法;以韵补声;以音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75-03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