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课程的包含面十分广泛,它涉及到文化、生活、经济、政治等等诸多方面。无论是从教学意义上而言,还是从应试角度上而言,时事政治的教学地位都是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即时发生的政治事件着手,大力将时事资源与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期达到政治教学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时事资源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我国国家级的顶级合作倡议,是以古代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辐射周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位的交流与发展。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这一时政热点与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将其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的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课中,我首先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资料学习我国目前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理念。然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课本,观察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有何异同?最后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一带一路”这个发展政策?同学们经过思考,得出相关答案。
将时事“一带一路”与课本上经济全球化知识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充学生的知识覆盖范围,并且,教师把时事新闻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学生更好地在课本的基础上了解时事,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有关新闻来辅助学习书本上的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与经济生活改善
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界热门的研究话题与研究方向。之所以为人所感兴趣,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创新科技项目,也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但科技可以提高生产水平,所以,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科技水平可以显著提高人类生产效率与质量。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又可以加速生产水平的进步和不断更迭。
例如: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学习中,我引进时事2017年底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上海洋山港口开港运营,该港口内很多工作都有人工智能机械来代替人工,不仅节约了人员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正是由于加入了自动化设备,使得港口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由生产力决定的消费的质量与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为消费创造动力,而且,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也在促进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改进和提升,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并为生产提供更优质的劳动力。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所以,将人工智能时事与政治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生产力与消费方面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且,结合时事对知识进行导入,还可以减少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与时事结合,让学生在接受新闻知识的同时,理解政治课程的内容。
十九大与政党制度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发展道路道阻且长。十九大的召开,不仅解决了我国很多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教师应该将十九大所传达的新发展思路、新的前进方向传达给学生,并结合书本上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开拓政治学习的新思路,紧跟国家的发展脚步,成为未来中国建设的一份子。
例如:在學习完《我国的政党制度》这一章的总结复习课上,我为同学们引进习主席在十九大上的发言: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通过让同学们理解主席的话,再结合课本上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我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共产党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同学们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不论是从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和宗旨来说,还是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障、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和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而言,都需要共产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就是说,将时事与政治知识相结合,可以更深刻地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并且,学生根据时事材料,可以有机结合其他章节的政治知识,从而更系统、更全面地理解政治问题。
时事资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将政党知识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将课本上扁平化的政治知识变得丰富、多元化,并且,教师可以结合时事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整合,也就是结合材料,将不同章节的政治知识进行联合教学,在一个时事问题当中集中体现并讲解。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
时事资料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时事资源的时效性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政治理念与观点,这对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养成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将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的、拥有先进政治思想的有志青年。
“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我国国家级的顶级合作倡议,是以古代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基础,辐射周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位的交流与发展。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这一时政热点与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将其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的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课中,我首先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资料学习我国目前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理念。然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课本,观察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有何异同?最后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一带一路”这个发展政策?同学们经过思考,得出相关答案。
将时事“一带一路”与课本上经济全球化知识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充学生的知识覆盖范围,并且,教师把时事新闻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学生更好地在课本的基础上了解时事,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有关新闻来辅助学习书本上的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与经济生活改善
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界热门的研究话题与研究方向。之所以为人所感兴趣,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创新科技项目,也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但科技可以提高生产水平,所以,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科技水平可以显著提高人类生产效率与质量。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又可以加速生产水平的进步和不断更迭。
例如: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学习中,我引进时事2017年底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上海洋山港口开港运营,该港口内很多工作都有人工智能机械来代替人工,不仅节约了人员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正是由于加入了自动化设备,使得港口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由生产力决定的消费的质量与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为消费创造动力,而且,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也在促进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改进和提升,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并为生产提供更优质的劳动力。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所以,将人工智能时事与政治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生产力与消费方面知识的接受程度,并且,结合时事对知识进行导入,还可以减少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与时事结合,让学生在接受新闻知识的同时,理解政治课程的内容。
十九大与政党制度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发展道路道阻且长。十九大的召开,不仅解决了我国很多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教师应该将十九大所传达的新发展思路、新的前进方向传达给学生,并结合书本上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开拓政治学习的新思路,紧跟国家的发展脚步,成为未来中国建设的一份子。
例如:在學习完《我国的政党制度》这一章的总结复习课上,我为同学们引进习主席在十九大上的发言: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通过让同学们理解主席的话,再结合课本上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我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共产党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同学们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不论是从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和宗旨来说,还是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障、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和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而言,都需要共产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就是说,将时事与政治知识相结合,可以更深刻地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并且,学生根据时事材料,可以有机结合其他章节的政治知识,从而更系统、更全面地理解政治问题。
时事资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将政党知识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将课本上扁平化的政治知识变得丰富、多元化,并且,教师可以结合时事资源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整合,也就是结合材料,将不同章节的政治知识进行联合教学,在一个时事问题当中集中体现并讲解。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
时事资料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时事资源的时效性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政治理念与观点,这对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养成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将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的、拥有先进政治思想的有志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