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来源 :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幸运儿。
  比如,今天,她看到一篇文章《女人,还记得二十岁时的梦吗》。
  她转发时,写:“记得,并都实现了。”
  一时评论如潮,有人问她,二十岁时的梦是什么?有人说,感受如何,虚无吗?有人再确定,她是否真的实现。她想了想,二十岁那年的梦想如下:
  第一,考上本专业最好的大学。
  第二,以写作为生。
  第三,找一个类似的人,嫁给他。
  二十岁时,她在哪里呢?
  一座小城,读师范学院,学历史教育。
  她最可能的未来是去中学做历史老师,事实上,大学毕业,她也这么做了。
  一度,她带八个班,一周二十多堂课,办公桌被作业本压得满满当当。考研结束那天,她回办公室取回期末考试的卷子,批改、算分、拆封、誊抄到几百份成绩单上,清晨醒来,她就睡在卷子上,红笔飞扬。
  她洗洗脸,扛着那些,出门了,天气很好,而且不用在公共汽车上背单词。
  距毕业整两年,她去她那个专业方向最好的学校读书。
  一切都是新的;新天新地新开始。
  即便后来。她没有从事她的专业。读过的书,认真讨论过的问题,见识过的大家风范,从中得到的思辨训练,都影响她,赋予她莫名的底气。
  二十岁时,她的夢想规划包括“写”。
  虽然学的是历史,但寝室里的姐妹都被她逼迫,听她朗诵过她的文学作品,有的甚至只是片段。
  那会儿是手稿,慢慢地,用电脑。
  她的第一篇文章,刊登在家乡的晚报上,用电子邮件发出,编辑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闫红”。
  后来,陆陆续续有文章发表,但不足以谋生,于是,研究所毕业,她权衡又权衡,找了份除写作外,与文字最亲近的工作——出版社的编辑。
  写作在成名前,是一个不能吐露的秘密。
  白天,她服务作家;晚上,在电脑上“噼里啪啦”,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年,以至于,现在,她的孩子直认为,“我妈妈的工作就是打电脑”。
  一个奇怪的事发生了。
  当一件事你持续做十年。必然有些变化。
  比如,写作,她已经能养活自己,也敢说出口了,如二十岁那年许下的心愿。
  而工作,这当初做权宜之计,无可奈何的选择,让她结识许多同类——无数次,她看到一篇好稿子,就激动起来,发誓“一定要认识这个作者,夸赞ta,说服ta,让ta跟我走”;无数次,她真的和这样的人取得了联系,成了朋友,包括她最初的编辑。她发现竟离不开,从中得到的成就感、快感,远超过她对工作付出的。
  二十岁时,她一直没闲着。
  不停地谈恋爱,有她辜负别人的,也有别人辜负她的。
  一次,她在论坛上连载的小说吸引了个人的注意,很快,他们走在一起,她发现,那是男版的自己,于是,心里拍了板,结婚、生子,买房、扎根……如这个城市的大多数年轻人。
  柴米油盐、鸡毛蒜皮。
  热吵、冷战、离家出走……哪样都没落下,什么都发生过。
  但有时,他们半夜三更讨论选题,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态度一致,谈到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不用沟通便很契合;她又觉得,“没错”“省心”“人生好拍档”……
  她更坚定了,只和同类在一起,并花时间寻找同类,在各个方面。
  现在,她打开QQ,和密友中的任何一个交谈,对方都能给她正能量的鼓励,汇报最有趣的生活见闻,再棘手的事,也有深刻、贴心的建议,再微妙的感觉,也有知音给予理解。
  她的朋友,有和她一起喝茶谈理想的,也有深夜聊天推荐安眠曲的;有深入娱乐款的,有婆媳智斗故事一箩筐的,但都积极、向上、风趣、努力、对自己有要求,都是她的榜样。
  那篇文章《女人,还记得二十岁时的梦吗》在朋友圈疯传。
  她关于所有梦都实现的评论也被评论疯了。
  “是你的梦想简单吗?”
  “不”,她心里说,“一点也不,每个梦实现,都费了番力气,还要老天赐予运气。”
  “梦想都实现了,快乐吗?”
  “二十岁时,能想到的世界就那么大,梦也有限。现在看来,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甚至平淡的过程,而其中,遇到的、经历的、意外出现的,才更让人惊喜。”
  “对那些没有实现梦的人,有什么想说的?”
  “别纠结,实现了也就那么回事。但一定要有梦,因为你不知道追求它时会发生什么。比如,那些梦会在你身上留下痕迹,比如,你会发现你新的热爱;将见到更多更好的人,并和他们在起。”
其他文献
经过编辑部研究决定,我们的投稿小组(请美丽的美编姐姐将此处做重点处理)开张了。  這个小组是做什么的呢,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你投的稿子被退稿了,到底是为什么没有被采用呢?  ·你有一个好故事,但是写出来怎么还是让编辑给Pass了呢?  ·别人的那个稿子感觉和自己写的也差不多啊,它怎么就采用了呢?  ……  文字是种子,只要用心栽培,就会长出一棵棵优美的文章之树,每一个怀揣文学梦的朋友,都可以
期刊
父爱,是一个范围很大的词,却又可以很小。在如今这个社会,父亲给予孩子的关怀和爱护已经越来越接近母亲。父女之间的情感连接也變得越来越特别。一位叫作Snezhana Soosh的年轻画家,用她的画笔画下了父女之间这些美丽而温馨的时刻。大概,每个女儿都会想要这样的一个父亲。
期刊
你觉得什么样的征友广告能成功吸引最大数量的回应呢?  我们请所有参加闪电约会实验的人写一则20个单词左右的简短征友广告,随后把广告拿给100位男士和女士去看,并请他们说明最有可能回应哪些广告。  我仔细阅读了收集到的征友广告,发现每个人在描述自己时使用的字数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描述理想对象时使用的字数相差不大。那么,到底哪一种更有可能吸引到最多人的回应呢?  我用这两组数字算出了一个“自己对他人”
期刊
@北京晚报:【该换不该换: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40%课文, 《南京大屠杀》被替换】记者从语文出版社获悉,其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进入《2016年义务教育用书目录》。修订版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其中《南京大屠杀》被换成《死里逃生》引发关注。  @河北新闻哥:【高考名额跨省调拨:河北考生考上一本到底有多难?】数据显示,各省一本录取率最高和最低省份之间能相差十多个百分点。以京沪两地清华和复旦为例,虽然他
期刊
幸福的抱怨、假意的生气、偷偷的暗恋……想要对你说的话,都融化在了你的笑里,面对你,这一刻世界是静止的,而这些美好瞬间在那些微博大V的微博微博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人一直不停地翻看,细细回味。  恋爱日常事  跟他聊天,每次他都会说,“去把午饭吃了”“多吃点儿”“吃得胖胖的”“婴儿肥加上肉肉的才可爱”。  我:“你见过哪个女神是胖子?”  他:“有,杨贵妃。”  我:“……胖了抱不动。”  他:“那
期刊
大力哥和他的多娜  (又名:大力哥和他的“黑粉”)  自从在大力哥的微博评论里找到了多娜嫂子后,从此粉丝们就心甘情愿地被投喂狗粮。不论是多娜嫂子吐槽大力哥参加各种比赛带回的公仔,还是粉丝组团求问嫂子如何拿下张继科马龙,大家伙儿都欢欢乐乐地看他们幸福。  @王励勤  微博简介:著名乒乓球国家队员王励勤  这么多年中奖好像跟我没太多关系,可还是自我安慰说最大最好的奖总是要留到最后,终于今天赢来人生最最
期刊
1  在和二萌成为朋友以前,我还是个有马甲线的瘦子。遇到她之后,我成了一个肚子上有褶皱的胖子。  自己吃不胖却连累周围人都变成胖子,从这一点来看,二萌是个很有心机的女孩子。  大部分人的前半辈子,总是忙忙碌碌,為了房子、车子、票子四处奔波。二萌的前二十五年也是忙忙碌碌,却是忙着将鸡腿、猪蹄、小龙虾、红烧肉通通塞进食道。  二萌的微信微博签名都是同一句话:世间万物,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  二萌个子
期刊
1  热闹的KTV里,大家忙着唱歌、猜拳、碰杯,萱子在旁喝着闷酒。往日里吵吵着没安全感,在感情里胡作非为的萱子,如今什么都没了。  这是萱子第二次失恋,第一次失恋要追溯到三年前,那时候的萱子爱得热烈,异地恋,也要在每个周五下班后的夜里飞奔到对方所在的城市。熬了汤盛进保温壶,宝贝似地捧着,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去探望声称发烧的男友,进了门,看到卧床的男人正想表达心疼,被子里却探出另一颗头来。这一路奔波,汤
期刊
每年,全世界生产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篇新博客、文章,1820亿条推特(微博)信息,4万件新产品。  我看到这则信息很震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信息已经不再缺乏,而是泛滥,不仅泛滥,还眼花缭乱。  如果说原来许多人失败的原因是信息缺乏,现在许多人挫败的原因却是信息爆棚,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1971年,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
期刊
1  上大学的时候,隔壁寝室是个学霸寝室。  明明是上着同样的课程,她们四个,每次期末考试,这四个人总是能够排在前几名。  我当时真想不通为什么,她们也和我一样学,怎么就是比我好那么多。  一直到有次去她们寝室玩,我才发现了些许微妙的真相。  她们寝室挺安静,若是听歌看视频,自然是可以的,不过都插着耳机,就怕打扰到彼此。  相处于同一片天空,哪怕关系再好,也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  我想到我们寝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