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整体呈现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在产业规模、公共服务、技术更新、走出去等方面尤为突出,奠定了新闻出版理论与实践持续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新闻出版功能“48字”方针、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相统一、新闻出版传播方法的“时度效”、新闻出版的全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出版“讲故事”的国际传播等创新性思想,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新闻出版的基本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社会效益为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发展战略、主题出版与公共服务优先战略、精品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产业生态链协调发展战略、全媒体发展战略、复合型人才发展战略、版权超常发展战略、“走出去走进去”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发展 理论创新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1) 02-0014-09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Liu Jianhua Li Wenzhu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ese Academy Press and Publication,Beijing,10007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is developing steadily and with high 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ial scale, public service, technology update and going out,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party’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 the new era include the people-centered work orientation, the unity of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people’s spirit, the“48”principle 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function, the unity of the two benefits with social benefits as the first priority, the“shi,du,xiao”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s, the all media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nd the“story telling”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the strategic cho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are: taking social benefits as the first place and unifying the two benefits, the priority strategy of theme publishing and public servic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quality production and high-quality,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 chain, the all media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mpound talents, the super copyrigh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going out, going in”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choice
新时代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基本盘子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发展势头整体向好。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新闻出版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8687.5亿元,利润总额达1296.1亿元,资产总额为23414.2亿元[1]。二是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惠民项目扎实推进。第一,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截至2020年,全民阅读已连续七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有关研究机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1%,全民阅读活动已蔚然成风。第二,农家书屋数量不断提升。2018年底,全国农家书屋数量达58.7万家,数字农家书屋也达到12.5万家。第三,城乡阅报屏稳步推进。第四,盲人出版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目前形成了盲文读物、有声读物、数字出版物、大字读物和盲用信息化产品等多形态盲人文化产品系统。第五,实体书店在扶持中快速发展。三是技术升级换代,全媒体融合发展迈向深入。自十八大以来,新闻出版业在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媒体建设是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实力雄厚的出版集团如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中南出版集团等,积极布局全媒体发展,已成为拥有出版社、期刊社、报纸、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有强大影响力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四是走出去势头强劲,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夯实。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从版贸升级、多元化输出到版权输出数量、品种等不断丰富,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主题图书如《习近平讲故事》等,原创文学作品和少儿图书等,都在歐美主流市场有不俗表现。通过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家出版工程等重点工程,一批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彰显了国际话语权。实力较强的出版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出版市场,通过投资、并购以及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把前沿阵地不断推进到欧美国家腹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夯实国际传播能力。 1 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理论创新
十八大以来,我党的新闻出版理论发展主要有以下七个创新性论断。
1.1 新闻出版的本体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闻出版业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发挥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它的本体就以人民为中心,它的根本属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它的所有的规律和特点也都来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习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闻出版的人民中心本体得以确定后,很多争议性和模糊性认识及观点便会变得不言自明。比如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新闻出版的自由与管控、双重属性、功能和效果以及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对于当下的一些言论“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更是致命一击。换而言之,不仅是党办媒体,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管理下的各媒体,都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1.2 新闻出版的根本工作原则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
新闻出版最根本的工作原则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这个根本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基本保证。“党性是人民性最根本、最集中的体现。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既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2]。人民性是因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是党性和人民性一致及统一的基础”[3]。“党性和人民性向来是一致的和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4]新闻出版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承担着信息报道与知识传播、正确舆论引导、团结稳定鼓劲、塑造核心价值观和夯实共同思想基础的重任,只有上接天线确保“党性”,下接地线确保“人民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的实际诉求贯通起来,才能扎实完成好这些重任,成为党和人民都满意的“耳目喉舌”。
1.3 新闻出版的功能是“48”字方针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闻舆论“48字”方针,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字”方针创新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功能观,对新媒体语境中的媒体社会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并提供了新闻出版一切工作正确有效开展的科学指南。“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规定了新闻出版的政治功能,旗帜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阐明了新闻出版的经济功能,因为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经济建设作为我党的中心工作是坚定不移的,围绕这个中心工作的重大战略构想,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两个百年目标,乃至当前的“六稳”“六保”等,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新闻出版业需要发挥经济功能,更好服务这个中心和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明确了新闻出版的统战功能,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总结出的一个重要经验,并产生“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确保新闻出版的文化功能,新闻出版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文化传播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达到凝聚民心的目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就是文化自信,在这方面使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强调了新闻出版的教育功能,在信息知识传播和观点表达中,新闻出版能够使人们懂道理、明是非,发挥强大的教育功能,塑造好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新闻出版的外交功能就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新闻出版通过融合发展建构的新兴主流媒体,以其移动、快速、便捷、互动的特性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的相互交往越来越紧密,经济社会依存度也越来越高,不论是官方交往还是民间互动,新闻出版天然成为各国公共外交的选择。
1.4 新闻出版应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相统一
新闻出版作为一种精神性产品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共同思想基础的重任,由此可见其社会效益的极端重要性。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产生冲突时,须首先重视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建设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5]。
对新闻出版业来说,重视其经济效益,通过观众、读者和用户最大范围的阅读、收看和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宣传教育的功能,强化新闻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6]。总而言之,获取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反之,如果新闻出版媒体不具备社会效益,也就很难有公信力与影响力,不能得到公众认可,自然难以成為公众信息消费选择,那么经济效益也如镜花水月。“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相统一”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了新闻出版业的全局思想,能够有效地指导、解释和预测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实践。
1.5 新闻出版传播的方法是“时度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7],“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8]。“时,就是时机、节奏。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9]度,即力度、分寸。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度”的论述中,我们必须要牢记,新闻报道的造势、突出和力度都是需要的,但必须掌握一个度,不要在个别用词上过度,不能在渲染上过头,不能在力度上言过其实而导致失向、失真和失态[10]。效,就是效果、實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时度效”是新时代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背景下党关于改进新闻出版工作方法的最新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为新闻出版宣传思想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战斗武器,可以更好地发挥新闻出版的主要功能,有力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好主流意识形态。
1.6 新闻出版的全媒体融合发展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2]。习总书记对于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做出准确的历史判断,“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3]。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全媒体,传统媒体要加快采编流程再造与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实现一次信息采集,多种形态发布,打通报、网、端、微、屏等各种资源,进行全媒体传播,实现新闻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以及多领域拓展,从而推动党的声音进入各用户终端,占领新的舆论场。多年来,传媒融合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习总书记擘画的传媒融合蓝图正在一步步地实现,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机构改革、政策推动,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渠道融通、平台构建等,涌现出一大批标杆式的传媒融合创新的典型。
1.7 新闻出版“讲故事”的国际传播
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良好与否决定该国获得外部资源的多寡程度,好的国际形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在新闻出版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展形象”就是要求新闻出版业要积极发声,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让国际受众认识我们、了解我们、认同我们。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传播能力,增强我们国际传播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塑造理想的中国国家形象。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14]。习总书记说,“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15]。当然,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16]。这里所说的“道”,就是指我们提出的重大理念,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我们要对这些“道”“加大传播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17]。
2 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选择
我国出版业未来发展战略包括以下九大方面。
2.1 社会效益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发展战略
根据施拉姆对社会责任理论的解读,传媒的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传播人的责任”,即要求新闻从业者“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成品”,“竭尽所能提供素质最高的成品”。同样,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指出,报业的不良外在表现可以由法律与舆论形成的外界力量来控制,但是其良好表现,却只能依靠那些操作传播工具的人,依靠传媒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来维护,为社会谋福祉,为民众求真理,这也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题中之意。新闻出版业要强调社会责任的首要地位, 凭借社会效益的实现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实现新闻出版传媒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为实现社会效益, 新闻出版传媒首先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功能,确保正确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闻出版单位要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新闻出版单位要改变传统单向型的传播模式,加强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新闻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对环境的责任上, 主要表现在绿色出版、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生态文明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等要求,绿色发展也成为党中央为“十三五”时期制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为推动传媒企业践行环境责任提供了动力和政策支持。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承担的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责任,对于传媒企业而言,则是通过绿色出版印刷的实践,达到保护社会环境,同时也保障投资人利益的重要目的。同时,开展公益慈善行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等,也是媒体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 新闻出版机构要确保自身盈利能力,这对传媒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能够极大地促进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2 主题出版与公共服务优先战略
主题出版主要指的是新闻出版企业所进行的策划和出版活动, 主要围绕着党和国家的重大主题来展开。作为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以主题出版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战略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传媒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略。 近年来, 主题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增长点,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影响广泛, 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主题出版要充分体现自身特色, 摒弃旧有思维方式和出版模式, 坚持正确的导向,提升广度和深度,采用多种形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切实做好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的宣传报道,更好地让受众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扩大宣传效果。主题出版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目前, 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出版单位为骨干,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并逐渐覆盖到社会各类人群和各個领域,尤其重视保障基层群众包括读书看报等在内的基本文化权益。今后, 更是要践行公共服务优先的重要战略,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中的出版主体,包括各地人民出版社、少数民族出版社等都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但是在社会公益性质的出版社中,其业务种类大部分为市场化的经营产品,公共服务性产品只占其中极少部分。未来,新闻出版业要着力于开放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保障公众的文化权利。
2.3 精品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战略
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上, 精品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当然,要“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18]。要提升新闻出版传媒产品的吸引力和引导力, 就要通过对新闻出版业的规律性认知,在产品创作上紧紧围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着力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在重点创作领域,推出高水平的新闻出版传媒产品。在传播技术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之中,互联网在催发出新闻出版领域的重要变革同时带来了舆论生态的巨变。在此, 新闻出版工作要去解读读者的需求, 读者与受众的感受应该是宣传报道的着力之处。这就为我们新闻出版工作的内容创新指明了方向,新闻出版单位要在宣传内容上下工夫,满足广大群众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
新闻出版单位要重视精品生产, 提高新闻出版产品内容的感染力,好的内容是新闻出版工作最根本的生命力。新闻出版单位要深入基层, 并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从中挑选出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能够引起受众广泛共鸣的内容,抓取公众最为关切的点,通过鲜活的第一手素材,进行选题报道和解读分析,发挥好新闻出版工作一直以来具有的风向标、定音鼓的作用。新闻出版单位在报道中,要遵循新闻宣传规律,把握时代脉搏,找准切入点,对亮点进行重点报道;多关注细节,剖析解读、释疑解惑;多关注情感,真实体现民意、关心民情、反映民生,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吸引受众。为做出符合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好的新闻报道和出版物,传播正能量,引导主流舆论,新闻出版工作要通过努力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生动而有技巧的讲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推广社会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受众也会被这种方式感染, 有效地接收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传播内容。主流新闻出版单位要将新闻出版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相结合,善于思考,注重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发掘, 梳理和阐发信息素材中暗含的深刻道理, 实现传播内容的入耳、入脑、入心,使新闻出版单位的新闻出版工作既顶天更接地气,思想宣传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观念。
2.4 非均衡发展战略
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区域开发与规划中经常被用来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新闻出版传媒产业中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指在产业布局方面,鼓励产业集聚企业兼并整合,不需要每个省在新闻出版方面大而全、小而全。传媒产业具有高增值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征, 一直以来, 我国的新闻出版传媒产业都秉持均衡发展的态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 我国新闻出版传媒业应适时摒弃大而全的发展思路。以出版社为例, 大多数省市都有人民、教育、科技、美术、少儿等出版社以及大学出版社, 且出版社的规模相似, 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 难以获得市场发展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出版工作要从体制机制出发进行创新改革, 根据市场需求完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力行机构改革重组, 利用自身优势优化竞争力, 建立富有经营活力的运行机制。为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新闻出版传媒业发展步伐, 新闻出版工作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多渠道、规模化、立体化的传播效果。
在践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 制度创新是重要的支撑力,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讨论制度建设问题,在这股东风的推动下,新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将会更加完善。面对媒体格局变化的新形势,新闻媒体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一手抓媒体融合,一手抓管理体制,有效借助制度的力量,打破思维定势,适应形势发展,进行科学改革,提升我国传媒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只有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 融合发展, 提高效率, 才能促进新闻出版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开拓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局面。
2.5 产业生态链协调发展战略
产业生态链协调发展战略是指采编印发一体化,全产业链发挥生态链式的协调合力作用, 这一战略是推动新闻出版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
目前,以媒体融合为渠道的产业生态链建设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抢占舆论新高地的有力抓手。传媒产业生态链包括资源、产品、技术、资本、市场和信息反馈的链接整合, 这是一个从投入生产到价值实现的商业循环。一个完整有序的生态链的形成能够有效建设一个强大的媒体生态圈,激励各个链条之间的互动平衡, 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传媒生态链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产品表达,围绕新媒体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下勾连、资源共享,一起发力做大做强整个新闻出版产业。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链需要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立足现有优势, 以创新引领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打造精品, 提升品牌影响力, 并以资本运作转化资源优势, 最终建立起多元发展, 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贯穿内容提供、渠道运营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为了完善传媒生态链的协调发展, 传统媒体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优化媒体内容的制作和传播, 为多元化需求的受众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 2.6 全媒体发展战略
全媒体发展战略是指以新媒体技术为纽带,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各种媒体都有自己核心受众的,一体化策划、一次性采集、多元性生产、多端口传播的媒体组织机构,真正成为习总书记所说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与全效媒体。新闻出版传媒企业准确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动媒介融合的进程, 能够切实增强新闻出版工作的实效性。目前,新媒体在舆论传播方面存在着诸多优势,主流新闻媒体要认真研究新闻宣传规律以及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优势,优化报道机制, 丰富报道形态,努力抢占第一落点,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阶段到相融阶段,变简单叠加效应为战略融合效应,在全媒体战略的推动下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建立以受众为中心, 以内容为主导的全媒体传播新平台, 构建新的舆论引导格局。
新闻出版单位要积极探索媒介融合之路,实现全媒体战略下的传播业态创新。传统新闻出版要树立一体化的全媒体发展理念,按照全媒体的特点来推进业态创新, 在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同时, 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最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媒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报道方式的数字化和新闻报道的数据化,即积极运用数据新闻,探索可视化的报道方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让数据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之中已经成为新闻工作的助推器,为新闻舆论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主流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注意运用数据化的技术手段,可视化的叙事结构,对报道对象进行社会意义的阐释,使其呈现在以数据库新闻为主的新闻报道里。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通常结合了图形、表格、地图、动画等表现手法,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叙述和传递新闻数据信息,这种可视化的叙事结构使报道整体不再流于表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在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受众更加简单清晰地了解新闻事实,使报道更具说服力和准确性。
2.7 复合型人才发展战略
人才是新闻出版事业永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复合型人才战略是新闻出版传媒工作创新的重要支撑力。在“8·21”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新闻出版工作者需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舆论引导部门身处意识形态工作前沿和舆论的风口浪尖,要求高、压力大、责任重,只有选准人、用对人,才能顶得住、打得赢。只有将这些理论成果作为自身的必修课,新闻出版工作者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新闻出版媒体人才战略的关键点是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吸引具有创新才华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新闻出版事业队伍中,并实现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用好的体制机制引进和留住人才。新闻出版传媒单位必须要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和规划的顶层设计,建立起与单位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与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健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专业技术岗位序列、职称序列等员工职业发展多通道设计。要不断提高关键管理、技术领导岗位的公开选聘和竞争上岗比例,改善用人机制。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创新融合是企业发展的主题与生命线。要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自我创造的能力,为新闻出版生产提供永续动力源泉。
2.8 版权超常发展战略
版权超常发展战略重点在于保护挖掘版权潜能,成为真正规范成熟的版权产业。目前,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国企的改革红利基本已释放,以行政干预、财政直补、税收优惠等为主的产业政策的边际效益逐步递减。新一轮体制改革将会以市场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建立起能够激发企业活力、竞争力、科技创新力、融合发展力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新闻出版业的生产力将进一步得到解放。随着阅读立法、 版权保护、 互联网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市场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在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版权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以内容产业为代表的版权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基础和战略性的支持。版权企业在发展中将迎来产权有效激励, 竞争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为推动版权产业的超常发展, 管理者要加强对版权事业的支持和引导, 激发版权产业的创新活力, 开展版权执法, 保护版权企业的创新成果, 推动其成果转化的步伐。同时, 要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产业管理体系进行深入提升, 完善法律法规, 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體系, 提升服务质量。对于出版企业来讲, 主要是要加强对著作权法的学习,提高版权意识,规范版权各项保护和交易制度。同时,要推进版权合作开发。新闻出版企业要利用其内容优势,将优秀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网络剧、微电影、在线教育等创新型业务。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电视台、民营影视公司的合作,推进版权合作,做大业务规模。
2.9 “走出去走进去”发展战略
“走出去”“走进去”发展战略强调新闻出版业不但要走出国门,更重要的是走进读者脑中心中,即入脑入心。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党的新闻出版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众所周知, 新闻出版本身就具有“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外交功能,新时期的新闻出版, 已经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手段, 也是大国外交的天然选择, 其所具有的快捷、便利、移动化的特性得到各国的重视并在外交层面加以运用。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面对世界的关注,更需要运用媒体的力量来做好外交工作, 让世界了解自己。在这里, 首先要着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新闻出版单位要着力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把握好国际新闻报道导向,构建科学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用兼具中国智慧和外国思维的表达方式解释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促进全世界对中国的全面认识,将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的现实走向。 要积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要利用这一时机,整合外宣资源,提升对外传播能力,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或栏目,努力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中国文化的创新成果。提高信息的原创率、落地率,实现国际传播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拓展传播平台和载体,形成一批能够有效讲述中国梦、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使中国梦的传播更加立体、更加鲜活、更加广泛、更加深远。
注 释
[1]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2
[2]杨英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学习时报,2016-03-21
[3]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4
[4]倪光辉.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5]周玮.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成果述评[EB/OL].[2019-12-3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23/c_1121365692.htm
[6]张垒.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J].中国记者,2016(3):25
[7][8][9][10][14][15][16][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27,430,431,432,432-433,432,433,433
[11][12][13]習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OL].新华网.[2020-09-20]. 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25/c_1124044208.htm
[18]范军.持之以恒地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J].出版科学,2018(5):1
(收稿日期:2020-10-30)
[关键词] 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发展 理论创新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1) 02-0014-09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Liu Jianhua Li Wenzhu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ese Academy Press and Publication,Beijing,10007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is developing steadily and with high 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ial scale, public service, technology update and going out,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party’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 the new era include the people-centered work orientation, the unity of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people’s spirit, the“48”principle 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function, the unity of the two benefits with social benefits as the first priority, the“shi,du,xiao”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s, the all media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nd the“story telling”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etical system, the strategic cho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are: taking social benefits as the first place and unifying the two benefits, the priority strategy of theme publishing and public servic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quality production and high-quality,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 chain, the all media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mpound talents, the super copyrigh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going out, going in”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choice
新时代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基本盘子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发展势头整体向好。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新闻出版业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8687.5亿元,利润总额达1296.1亿元,资产总额为23414.2亿元[1]。二是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惠民项目扎实推进。第一,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截至2020年,全民阅读已连续七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有关研究机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1%,全民阅读活动已蔚然成风。第二,农家书屋数量不断提升。2018年底,全国农家书屋数量达58.7万家,数字农家书屋也达到12.5万家。第三,城乡阅报屏稳步推进。第四,盲人出版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目前形成了盲文读物、有声读物、数字出版物、大字读物和盲用信息化产品等多形态盲人文化产品系统。第五,实体书店在扶持中快速发展。三是技术升级换代,全媒体融合发展迈向深入。自十八大以来,新闻出版业在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媒体建设是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实力雄厚的出版集团如江苏凤凰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中南出版集团等,积极布局全媒体发展,已成为拥有出版社、期刊社、报纸、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有强大影响力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四是走出去势头强劲,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夯实。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从版贸升级、多元化输出到版权输出数量、品种等不断丰富,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主题图书如《习近平讲故事》等,原创文学作品和少儿图书等,都在歐美主流市场有不俗表现。通过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家出版工程等重点工程,一批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彰显了国际话语权。实力较强的出版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出版市场,通过投资、并购以及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把前沿阵地不断推进到欧美国家腹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夯实国际传播能力。 1 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理论创新
十八大以来,我党的新闻出版理论发展主要有以下七个创新性论断。
1.1 新闻出版的本体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新闻出版业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发挥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它的本体就以人民为中心,它的根本属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它的所有的规律和特点也都来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习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闻出版的人民中心本体得以确定后,很多争议性和模糊性认识及观点便会变得不言自明。比如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新闻出版的自由与管控、双重属性、功能和效果以及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对于当下的一些言论“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更是致命一击。换而言之,不仅是党办媒体,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管理下的各媒体,都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1.2 新闻出版的根本工作原则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
新闻出版最根本的工作原则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这个根本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基本保证。“党性是人民性最根本、最集中的体现。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既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2]。人民性是因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是党性和人民性一致及统一的基础”[3]。“党性和人民性向来是一致的和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4]新闻出版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承担着信息报道与知识传播、正确舆论引导、团结稳定鼓劲、塑造核心价值观和夯实共同思想基础的重任,只有上接天线确保“党性”,下接地线确保“人民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的实际诉求贯通起来,才能扎实完成好这些重任,成为党和人民都满意的“耳目喉舌”。
1.3 新闻出版的功能是“48”字方针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闻舆论“48字”方针,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字”方针创新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功能观,对新媒体语境中的媒体社会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并提供了新闻出版一切工作正确有效开展的科学指南。“高举旗帜、引领导向”规定了新闻出版的政治功能,旗帜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阐明了新闻出版的经济功能,因为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经济建设作为我党的中心工作是坚定不移的,围绕这个中心工作的重大战略构想,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两个百年目标,乃至当前的“六稳”“六保”等,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新闻出版业需要发挥经济功能,更好服务这个中心和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明确了新闻出版的统战功能,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总结出的一个重要经验,并产生“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确保新闻出版的文化功能,新闻出版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文化传播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达到凝聚民心的目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就是文化自信,在这方面使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强调了新闻出版的教育功能,在信息知识传播和观点表达中,新闻出版能够使人们懂道理、明是非,发挥强大的教育功能,塑造好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新闻出版的外交功能就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新闻出版通过融合发展建构的新兴主流媒体,以其移动、快速、便捷、互动的特性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国的相互交往越来越紧密,经济社会依存度也越来越高,不论是官方交往还是民间互动,新闻出版天然成为各国公共外交的选择。
1.4 新闻出版应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相统一
新闻出版作为一种精神性产品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共同思想基础的重任,由此可见其社会效益的极端重要性。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产生冲突时,须首先重视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建设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5]。
对新闻出版业来说,重视其经济效益,通过观众、读者和用户最大范围的阅读、收看和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宣传教育的功能,强化新闻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6]。总而言之,获取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效益,反之,如果新闻出版媒体不具备社会效益,也就很难有公信力与影响力,不能得到公众认可,自然难以成為公众信息消费选择,那么经济效益也如镜花水月。“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相统一”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了新闻出版业的全局思想,能够有效地指导、解释和预测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实践。
1.5 新闻出版传播的方法是“时度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7],“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8]。“时,就是时机、节奏。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9]度,即力度、分寸。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度”的论述中,我们必须要牢记,新闻报道的造势、突出和力度都是需要的,但必须掌握一个度,不要在个别用词上过度,不能在渲染上过头,不能在力度上言过其实而导致失向、失真和失态[10]。效,就是效果、實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时度效”是新时代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背景下党关于改进新闻出版工作方法的最新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为新闻出版宣传思想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战斗武器,可以更好地发挥新闻出版的主要功能,有力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好主流意识形态。
1.6 新闻出版的全媒体融合发展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12]。习总书记对于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做出准确的历史判断,“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3]。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全媒体,传统媒体要加快采编流程再造与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实现一次信息采集,多种形态发布,打通报、网、端、微、屏等各种资源,进行全媒体传播,实现新闻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以及多领域拓展,从而推动党的声音进入各用户终端,占领新的舆论场。多年来,传媒融合创新发展成效显著,习总书记擘画的传媒融合蓝图正在一步步地实现,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机构改革、政策推动,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渠道融通、平台构建等,涌现出一大批标杆式的传媒融合创新的典型。
1.7 新闻出版“讲故事”的国际传播
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良好与否决定该国获得外部资源的多寡程度,好的国际形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在新闻出版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展形象”就是要求新闻出版业要积极发声,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让国际受众认识我们、了解我们、认同我们。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传播能力,增强我们国际传播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塑造理想的中国国家形象。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14]。习总书记说,“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15]。当然,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16]。这里所说的“道”,就是指我们提出的重大理念,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我们要对这些“道”“加大传播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17]。
2 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选择
我国出版业未来发展战略包括以下九大方面。
2.1 社会效益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发展战略
根据施拉姆对社会责任理论的解读,传媒的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传播人的责任”,即要求新闻从业者“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成品”,“竭尽所能提供素质最高的成品”。同样,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指出,报业的不良外在表现可以由法律与舆论形成的外界力量来控制,但是其良好表现,却只能依靠那些操作传播工具的人,依靠传媒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来维护,为社会谋福祉,为民众求真理,这也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题中之意。新闻出版业要强调社会责任的首要地位, 凭借社会效益的实现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实现新闻出版传媒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为实现社会效益, 新闻出版传媒首先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功能,确保正确主流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闻出版单位要以读者为中心,照顾读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新闻出版单位要改变传统单向型的传播模式,加强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新闻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对环境的责任上, 主要表现在绿色出版、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生态文明损害责任追究制度等要求,绿色发展也成为党中央为“十三五”时期制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为推动传媒企业践行环境责任提供了动力和政策支持。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承担的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责任,对于传媒企业而言,则是通过绿色出版印刷的实践,达到保护社会环境,同时也保障投资人利益的重要目的。同时,开展公益慈善行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等,也是媒体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 新闻出版机构要确保自身盈利能力,这对传媒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能够极大地促进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2 主题出版与公共服务优先战略
主题出版主要指的是新闻出版企业所进行的策划和出版活动, 主要围绕着党和国家的重大主题来展开。作为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以主题出版为代表的公共服务战略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传媒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方略。 近年来, 主题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增长点,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影响广泛, 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主题出版要充分体现自身特色, 摒弃旧有思维方式和出版模式, 坚持正确的导向,提升广度和深度,采用多种形式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切实做好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的宣传报道,更好地让受众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扩大宣传效果。主题出版是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目前, 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出版单位为骨干,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并逐渐覆盖到社会各类人群和各個领域,尤其重视保障基层群众包括读书看报等在内的基本文化权益。今后, 更是要践行公共服务优先的重要战略,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中的出版主体,包括各地人民出版社、少数民族出版社等都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但是在社会公益性质的出版社中,其业务种类大部分为市场化的经营产品,公共服务性产品只占其中极少部分。未来,新闻出版业要着力于开放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保障公众的文化权利。
2.3 精品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战略
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上, 精品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当然,要“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18]。要提升新闻出版传媒产品的吸引力和引导力, 就要通过对新闻出版业的规律性认知,在产品创作上紧紧围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着力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高质量发展,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在重点创作领域,推出高水平的新闻出版传媒产品。在传播技术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之中,互联网在催发出新闻出版领域的重要变革同时带来了舆论生态的巨变。在此, 新闻出版工作要去解读读者的需求, 读者与受众的感受应该是宣传报道的着力之处。这就为我们新闻出版工作的内容创新指明了方向,新闻出版单位要在宣传内容上下工夫,满足广大群众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
新闻出版单位要重视精品生产, 提高新闻出版产品内容的感染力,好的内容是新闻出版工作最根本的生命力。新闻出版单位要深入基层, 并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梳理,从中挑选出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能够引起受众广泛共鸣的内容,抓取公众最为关切的点,通过鲜活的第一手素材,进行选题报道和解读分析,发挥好新闻出版工作一直以来具有的风向标、定音鼓的作用。新闻出版单位在报道中,要遵循新闻宣传规律,把握时代脉搏,找准切入点,对亮点进行重点报道;多关注细节,剖析解读、释疑解惑;多关注情感,真实体现民意、关心民情、反映民生,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吸引受众。为做出符合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好的新闻报道和出版物,传播正能量,引导主流舆论,新闻出版工作要通过努力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生动而有技巧的讲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推广社会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受众也会被这种方式感染, 有效地接收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传播内容。主流新闻出版单位要将新闻出版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相结合,善于思考,注重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发掘, 梳理和阐发信息素材中暗含的深刻道理, 实现传播内容的入耳、入脑、入心,使新闻出版单位的新闻出版工作既顶天更接地气,思想宣传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观念。
2.4 非均衡发展战略
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区域开发与规划中经常被用来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新闻出版传媒产业中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指在产业布局方面,鼓励产业集聚企业兼并整合,不需要每个省在新闻出版方面大而全、小而全。传媒产业具有高增值性和知识密集性的特征, 一直以来, 我国的新闻出版传媒产业都秉持均衡发展的态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 我国新闻出版传媒业应适时摒弃大而全的发展思路。以出版社为例, 大多数省市都有人民、教育、科技、美术、少儿等出版社以及大学出版社, 且出版社的规模相似, 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 难以获得市场发展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出版工作要从体制机制出发进行创新改革, 根据市场需求完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力行机构改革重组, 利用自身优势优化竞争力, 建立富有经营活力的运行机制。为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新闻出版传媒业发展步伐, 新闻出版工作要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多渠道、规模化、立体化的传播效果。
在践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 制度创新是重要的支撑力,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讨论制度建设问题,在这股东风的推动下,新媒体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将会更加完善。面对媒体格局变化的新形势,新闻媒体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一手抓媒体融合,一手抓管理体制,有效借助制度的力量,打破思维定势,适应形势发展,进行科学改革,提升我国传媒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只有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 融合发展, 提高效率, 才能促进新闻出版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开拓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局面。
2.5 产业生态链协调发展战略
产业生态链协调发展战略是指采编印发一体化,全产业链发挥生态链式的协调合力作用, 这一战略是推动新闻出版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渠道。
目前,以媒体融合为渠道的产业生态链建设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抢占舆论新高地的有力抓手。传媒产业生态链包括资源、产品、技术、资本、市场和信息反馈的链接整合, 这是一个从投入生产到价值实现的商业循环。一个完整有序的生态链的形成能够有效建设一个强大的媒体生态圈,激励各个链条之间的互动平衡, 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传媒生态链建设的核心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产品表达,围绕新媒体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下勾连、资源共享,一起发力做大做强整个新闻出版产业。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链需要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立足现有优势, 以创新引领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打造精品, 提升品牌影响力, 并以资本运作转化资源优势, 最终建立起多元发展, 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贯穿内容提供、渠道运营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为了完善传媒生态链的协调发展, 传统媒体要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优化媒体内容的制作和传播, 为多元化需求的受众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 2.6 全媒体发展战略
全媒体发展战略是指以新媒体技术为纽带,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各种媒体都有自己核心受众的,一体化策划、一次性采集、多元性生产、多端口传播的媒体组织机构,真正成为习总书记所说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与全效媒体。新闻出版传媒企业准确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动媒介融合的进程, 能够切实增强新闻出版工作的实效性。目前,新媒体在舆论传播方面存在着诸多优势,主流新闻媒体要认真研究新闻宣传规律以及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优势,优化报道机制, 丰富报道形态,努力抢占第一落点,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阶段到相融阶段,变简单叠加效应为战略融合效应,在全媒体战略的推动下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建立以受众为中心, 以内容为主导的全媒体传播新平台, 构建新的舆论引导格局。
新闻出版单位要积极探索媒介融合之路,实现全媒体战略下的传播业态创新。传统新闻出版要树立一体化的全媒体发展理念,按照全媒体的特点来推进业态创新, 在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同时, 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最终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全媒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报道方式的数字化和新闻报道的数据化,即积极运用数据新闻,探索可视化的报道方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让数据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之中已经成为新闻工作的助推器,为新闻舆论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主流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注意运用数据化的技术手段,可视化的叙事结构,对报道对象进行社会意义的阐释,使其呈现在以数据库新闻为主的新闻报道里。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通常结合了图形、表格、地图、动画等表现手法,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叙述和传递新闻数据信息,这种可视化的叙事结构使报道整体不再流于表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在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受众更加简单清晰地了解新闻事实,使报道更具说服力和准确性。
2.7 复合型人才发展战略
人才是新闻出版事业永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复合型人才战略是新闻出版传媒工作创新的重要支撑力。在“8·21”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新闻出版工作者需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舆论引导部门身处意识形态工作前沿和舆论的风口浪尖,要求高、压力大、责任重,只有选准人、用对人,才能顶得住、打得赢。只有将这些理论成果作为自身的必修课,新闻出版工作者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素质。
新闻出版媒体人才战略的关键点是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吸引具有创新才华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新闻出版事业队伍中,并实现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用好的体制机制引进和留住人才。新闻出版传媒单位必须要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和规划的顶层设计,建立起与单位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与保障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健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专业技术岗位序列、职称序列等员工职业发展多通道设计。要不断提高关键管理、技术领导岗位的公开选聘和竞争上岗比例,改善用人机制。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创新融合是企业发展的主题与生命线。要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自我创造的能力,为新闻出版生产提供永续动力源泉。
2.8 版权超常发展战略
版权超常发展战略重点在于保护挖掘版权潜能,成为真正规范成熟的版权产业。目前,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国企的改革红利基本已释放,以行政干预、财政直补、税收优惠等为主的产业政策的边际效益逐步递减。新一轮体制改革将会以市场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建立起能够激发企业活力、竞争力、科技创新力、融合发展力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新闻出版业的生产力将进一步得到解放。随着阅读立法、 版权保护、 互联网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市场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在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版权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以内容产业为代表的版权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基础和战略性的支持。版权企业在发展中将迎来产权有效激励, 竞争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为推动版权产业的超常发展, 管理者要加强对版权事业的支持和引导, 激发版权产业的创新活力, 开展版权执法, 保护版权企业的创新成果, 推动其成果转化的步伐。同时, 要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产业管理体系进行深入提升, 完善法律法规, 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管理體系, 提升服务质量。对于出版企业来讲, 主要是要加强对著作权法的学习,提高版权意识,规范版权各项保护和交易制度。同时,要推进版权合作开发。新闻出版企业要利用其内容优势,将优秀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网络剧、微电影、在线教育等创新型业务。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电视台、民营影视公司的合作,推进版权合作,做大业务规模。
2.9 “走出去走进去”发展战略
“走出去”“走进去”发展战略强调新闻出版业不但要走出国门,更重要的是走进读者脑中心中,即入脑入心。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党的新闻出版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众所周知, 新闻出版本身就具有“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外交功能,新时期的新闻出版, 已经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手段, 也是大国外交的天然选择, 其所具有的快捷、便利、移动化的特性得到各国的重视并在外交层面加以运用。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面对世界的关注,更需要运用媒体的力量来做好外交工作, 让世界了解自己。在这里, 首先要着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新闻出版单位要着力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把握好国际新闻报道导向,构建科学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用兼具中国智慧和外国思维的表达方式解释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促进全世界对中国的全面认识,将中国的社会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的现实走向。 要积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要利用这一时机,整合外宣资源,提升对外传播能力,通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或栏目,努力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中国文化的创新成果。提高信息的原创率、落地率,实现国际传播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拓展传播平台和载体,形成一批能够有效讲述中国梦、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使中国梦的传播更加立体、更加鲜活、更加广泛、更加深远。
注 释
[1]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2
[2]杨英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学习时报,2016-03-21
[3]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4
[4]倪光辉.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5]周玮.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成果述评[EB/OL].[2019-12-3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23/c_1121365692.htm
[6]张垒.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J].中国记者,2016(3):25
[7][8][9][10][14][15][16][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27,430,431,432,432-433,432,433,433
[11][12][13]習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OL].新华网.[2020-09-20]. 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25/c_1124044208.htm
[18]范军.持之以恒地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J].出版科学,2018(5):1
(收稿日期: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