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当前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应通过科学的再教育,使学生党员能够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永争时代先锋。为此,要积极寻找在党的先进性视域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对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先进性、大学生党员、再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理论中一个根本性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因此,要积极寻找在党的先进性视域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大学生党员现状及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素养不够,功利思想突出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好,对党的一些重要文献更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这或许因为有些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看其获得过什么荣誉、奖励,担任过哪些社会工作,学习成绩如何。但是,对于发展对象的思想理论素养的培养和考察则显得不够,也缺少可行措施。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于当今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深度,导致在带动同学和解决同学中的思想问题方面难以服人,同时在说话办事方面也缺乏应有的感召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受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导致了入党的功利主义思想突出,如把入党看成就业的资本,过多的思考个人的利益问题,功利思想突出,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据某高校对600名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调查,有42%的同学把"入党是为以后就业多一份竞争力"作为自己的为什么要入党的原因。①
由于理论素养不够,功利思想突出,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党员意识淡薄,是非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同学,对学生中的不良言行和违纪现象不劝阻、不教育,也不报告,甚至在老师询问时也不实事求是地回答。二是部分毕业生党员毕业离校后成了流动党员,离校后从不与学校党组织保持联系,不主动交纳党费。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少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和党性观念不强。
(二)宗旨观念缺乏牢度,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据相关调查,有54.5%的大学生党员"为了他人的利益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表明多数人的宗旨观念是牢固的,但还有44.9%的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是讲条件的。此外,49.9%的人认为"学生党员最缺少的表现"是"能先人后已,为他人着想"(居各选项第一),而对"学生党员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选"计较个人得失,不愿为群众服务"、"缺乏责任感,忘记了党员身份"的也比较多,从这些数据中反映出确有部分学生党员宗旨观念不强的问题,说明党员的自身建设问题仍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②
宗旨观念牢度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不突出。大学生入党时,都知道入党是为了在组织的帮助指导下,借助组织的力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到了实际学习生活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忘记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积极影响和带动同学的重要性。例如,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方面,不善于或不敢于理直气壮地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去教育同学,有时甚至在错误的观点面前听之任之,成为不正确舆论的俘虏。另外,许多大学生党员在工作与学习上,只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发挥一名学生党员应起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问题产生的个体与群体的主观原因
(一)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力度不够
高校学生党建通常只在"入口"上把关较严,发展前,对发展对象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而在发展后往往忽略了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另外,对预备党员转正也没有更高要求,只要不犯错误即可"到期自然转正",客观上使预备党员产生了入党等于进"保险箱"的思想,从而没有动力,不求上进,甘居中游。
(二)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先天"不足
大学生党员群体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入党年龄偏小、培养周期较短、社会阅历较浅、实践锻炼较少等,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之部分党员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申请入党的目的不够明确,往往带有虚荣心理、从众心理、盲目心理和功利心理等,如果入党后不加以克服,"先天"不足、"带病"入党的后遗症将会造成比较严重后果。
(三)大学生党员群体影响的辐射作用未完全发挥
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上是一个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群体,但由于学生党支部不像学生各级社团一样经常开展丰富多彩且具有声势影响的学生活动,而且学生党支部平时侧重开展常务性发展工作,相对缺少了对先进学生党员事迹的宣传工作和支部活动建设,加之党建工作的对外宣传力度也不够,致使优秀学生党员的影响力未完全发挥出辐射作用。③另外,如前所述,部分学生党员不注重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加之党龄短、理论素养欠缺、缺乏考验、党性修养不够,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同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群体的辐射作用,甚至起到了负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对策
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客观需要,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所以,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很好地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办法,拓宽思路,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功能,使学生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全面构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长效机制
解决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构建和强化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为优化"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打下牢固基础。
1.建立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培训。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看,培训机制不应仅仅建立在入党前,应贯穿于党员生涯全过程,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教育,帮助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中获取知识和力量的源泉。另外,在进行经常性教育时,应将党校作为进行再教育、永葆先进性的主阵地。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党员文化水平高、理解力强的特点,完善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同时始终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主旋律教育与深入了解广大学生党员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有针对的利用党校请专家讲授,就正反面典型进行讨论等形式解决大家认识上的疑点、难点,统一思想。
2.加强实践以增强大学生党员综合能力。通过给学生党员搭建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舞台,让他们自选服务岗、奉献岗、锻炼岗和责任区,在为群众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促进理性思考,经历党性锻炼和公与私的考验,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另外,要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和锻炼,通过学生助理岗、宿舍监督岗、党员奉献岗等培养锻炼学生党员;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既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帮教扶贫、义务劳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并写出有质量的社会实践报告,增进对国情、社情的了解。
3.完善促进大学生党员进步的激励机制。具体可通过以下方面的工作:(1)榜样激励。通过推广身边的优秀党员典型,激励学生党员从典型身上汲取营养,克服不足,不断进步。(2)竞赛激励。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党员比学赶帮,奋发向上。(3)批评激励。要严格党内生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党员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4)挂牌激励。通过挂牌以激励学生党员按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自觉接受监督。(5)目标激励。通过定期考核形成自我加压、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的竞争局面,以此激发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创新组织生活以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
强化丰富组织生活的再创新机制,是做好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同时也是优化基础工程的主要手段。党内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如何找准切入点,从大学生党员关心的事入手,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组织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在组织生活内容上,要做到"三结合",即与党建要求相结合、与学校工作相结合、与学生成长相结合。除学习理论、讨论组织发展外,还可以依托形势政策课,根据学生党员特点,开展立意新颖、主题鲜明、切合实际的党日主题活动,为"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提供切实有效的舞台和载体。
在组织生活形式上,要做到"三改变",即变单一为多样、变灌输为互动、变封闭为开放。通过"三改变",力求减少 "一言堂"状况。除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开展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业务观摩、参观学习、社会考察、便民服务、谈心交心、共建活动、公益劳动等多种活动,进行启发式、参与式、交互式教育,如运用知识竞赛的形式,举办学党章专题组织生活会,不仅能使参赛者进一步强化党章知识,也使与会者再次重温了党章。
(三)将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与党的先进性教育统一
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与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就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着力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就是要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够清楚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使每个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可以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重要的集中教育活动,而构建学习型党支部既是这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续,也是建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尝试。
总之,大学生党员都是很年轻的青年学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很大的潜力。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及时认真地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对他们的再教育,有效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注释:
①吴永明:《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21卷第5期,第27页。
②解进,郑松桥:《强化长效机制,优化基础工作--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调查与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2月第11卷第1期,第56页至第57页。
③姜海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思考》,周湘哲主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参考文献:
[1]吴永明:《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21卷第5期。
[2]解进,郑松桥:《强化长效机制,优化基础工作--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调查与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2月第11卷第1期。
[3]姜海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思考》,周湘哲主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李进宏:《对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载王威孚主编:《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姜海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思考》,载周湘浙主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6]苏燕、施翔:《对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几点思考》,载傅进军主编:《和谐校园建设研究》,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关键词:先进性、大学生党员、再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理论中一个根本性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因此,要积极寻找在党的先进性视域下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大学生党员现状及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素养不够,功利思想突出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好,对党的一些重要文献更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这或许因为有些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看其获得过什么荣誉、奖励,担任过哪些社会工作,学习成绩如何。但是,对于发展对象的思想理论素养的培养和考察则显得不够,也缺少可行措施。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乏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于当今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深度,导致在带动同学和解决同学中的思想问题方面难以服人,同时在说话办事方面也缺乏应有的感召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受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导致了入党的功利主义思想突出,如把入党看成就业的资本,过多的思考个人的利益问题,功利思想突出,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据某高校对600名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调查,有42%的同学把"入党是为以后就业多一份竞争力"作为自己的为什么要入党的原因。①
由于理论素养不够,功利思想突出,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党员意识淡薄,是非观念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同学,对学生中的不良言行和违纪现象不劝阻、不教育,也不报告,甚至在老师询问时也不实事求是地回答。二是部分毕业生党员毕业离校后成了流动党员,离校后从不与学校党组织保持联系,不主动交纳党费。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少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和党性观念不强。
(二)宗旨观念缺乏牢度,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据相关调查,有54.5%的大学生党员"为了他人的利益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表明多数人的宗旨观念是牢固的,但还有44.9%的人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是讲条件的。此外,49.9%的人认为"学生党员最缺少的表现"是"能先人后已,为他人着想"(居各选项第一),而对"学生党员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选"计较个人得失,不愿为群众服务"、"缺乏责任感,忘记了党员身份"的也比较多,从这些数据中反映出确有部分学生党员宗旨观念不强的问题,说明党员的自身建设问题仍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②
宗旨观念牢度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不突出。大学生入党时,都知道入党是为了在组织的帮助指导下,借助组织的力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到了实际学习生活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忘记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积极影响和带动同学的重要性。例如,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方面,不善于或不敢于理直气壮地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去教育同学,有时甚至在错误的观点面前听之任之,成为不正确舆论的俘虏。另外,许多大学生党员在工作与学习上,只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发挥一名学生党员应起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问题产生的个体与群体的主观原因
(一)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力度不够
高校学生党建通常只在"入口"上把关较严,发展前,对发展对象进行重重考察和层层教育,而在发展后往往忽略了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另外,对预备党员转正也没有更高要求,只要不犯错误即可"到期自然转正",客观上使预备党员产生了入党等于进"保险箱"的思想,从而没有动力,不求上进,甘居中游。
(二)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先天"不足
大学生党员群体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入党年龄偏小、培养周期较短、社会阅历较浅、实践锻炼较少等,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之部分党员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申请入党的目的不够明确,往往带有虚荣心理、从众心理、盲目心理和功利心理等,如果入党后不加以克服,"先天"不足、"带病"入党的后遗症将会造成比较严重后果。
(三)大学生党员群体影响的辐射作用未完全发挥
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上是一个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群体,但由于学生党支部不像学生各级社团一样经常开展丰富多彩且具有声势影响的学生活动,而且学生党支部平时侧重开展常务性发展工作,相对缺少了对先进学生党员事迹的宣传工作和支部活动建设,加之党建工作的对外宣传力度也不够,致使优秀学生党员的影响力未完全发挥出辐射作用。③另外,如前所述,部分学生党员不注重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加之党龄短、理论素养欠缺、缺乏考验、党性修养不够,把自己混同于普通同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群体的辐射作用,甚至起到了负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对策
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客观需要,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所以,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很好地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新办法,拓宽思路,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功能,使学生党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全面构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长效机制
解决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构建和强化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为优化"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打下牢固基础。
1.建立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培训。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看,培训机制不应仅仅建立在入党前,应贯穿于党员生涯全过程,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教育,帮助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中获取知识和力量的源泉。另外,在进行经常性教育时,应将党校作为进行再教育、永葆先进性的主阵地。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党员文化水平高、理解力强的特点,完善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同时始终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主旋律教育与深入了解广大学生党员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有针对的利用党校请专家讲授,就正反面典型进行讨论等形式解决大家认识上的疑点、难点,统一思想。
2.加强实践以增强大学生党员综合能力。通过给学生党员搭建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舞台,让他们自选服务岗、奉献岗、锻炼岗和责任区,在为群众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中,促进理性思考,经历党性锻炼和公与私的考验,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另外,要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和锻炼,通过学生助理岗、宿舍监督岗、党员奉献岗等培养锻炼学生党员;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既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帮教扶贫、义务劳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并写出有质量的社会实践报告,增进对国情、社情的了解。
3.完善促进大学生党员进步的激励机制。具体可通过以下方面的工作:(1)榜样激励。通过推广身边的优秀党员典型,激励学生党员从典型身上汲取营养,克服不足,不断进步。(2)竞赛激励。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党员比学赶帮,奋发向上。(3)批评激励。要严格党内生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党员标准,查找自身不足,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4)挂牌激励。通过挂牌以激励学生党员按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自觉接受监督。(5)目标激励。通过定期考核形成自我加压、自我驱动的良性循环的竞争局面,以此激发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创新组织生活以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
强化丰富组织生活的再创新机制,是做好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同时也是优化基础工程的主要手段。党内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如何找准切入点,从大学生党员关心的事入手,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组织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在组织生活内容上,要做到"三结合",即与党建要求相结合、与学校工作相结合、与学生成长相结合。除学习理论、讨论组织发展外,还可以依托形势政策课,根据学生党员特点,开展立意新颖、主题鲜明、切合实际的党日主题活动,为"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提供切实有效的舞台和载体。
在组织生活形式上,要做到"三改变",即变单一为多样、变灌输为互动、变封闭为开放。通过"三改变",力求减少 "一言堂"状况。除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开展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业务观摩、参观学习、社会考察、便民服务、谈心交心、共建活动、公益劳动等多种活动,进行启发式、参与式、交互式教育,如运用知识竞赛的形式,举办学党章专题组织生活会,不仅能使参赛者进一步强化党章知识,也使与会者再次重温了党章。
(三)将构建学习型党支部与党的先进性教育统一
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与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就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着力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就是要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入、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够清楚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使每个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可以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重要的集中教育活动,而构建学习型党支部既是这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续,也是建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尝试。
总之,大学生党员都是很年轻的青年学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很大的潜力。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及时认真地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对他们的再教育,有效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注释:
①吴永明:《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21卷第5期,第27页。
②解进,郑松桥:《强化长效机制,优化基础工作--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调查与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2月第11卷第1期,第56页至第57页。
③姜海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思考》,周湘哲主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参考文献:
[1]吴永明:《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21卷第5期。
[2]解进,郑松桥:《强化长效机制,优化基础工作--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调查与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2月第11卷第1期。
[3]姜海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思考》,周湘哲主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李进宏:《对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载王威孚主编:《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姜海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思考》,载周湘浙主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与对策》,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6]苏燕、施翔:《对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几点思考》,载傅进军主编:《和谐校园建设研究》,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