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

方法

对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集的4例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分别进行临床资料分析、HE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结果

患者年龄在20~35岁之间,3例病灶位于颅内,1例位于椎管内。镜下改变呈双相结构,即未分化的小细胞与透明软骨岛混合存在,另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及钙化、骨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SOX9,小细胞区域表达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KX3.1,软骨区域表达S-100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和结蛋白等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10%~20%。在分子特征方面,有3例扩增出HEY1-NCOA2融合基因产物,均为HEY1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和NCOA2基因的第13号外显子融合。2例术后获得随访信息,分别随访8个月及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证据。

结论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改变。除了SOX9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新近发现NKX3.1也可作为相对特异的标志物,同时RT-PCR能更准确检测出分子学改变。综合考虑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对于诊断该类罕见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患儿 男,9月龄即出现血小板减少,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未恢复到正常水平。11岁时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滤泡性淋巴瘤(伴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WASP基因外显子8检测到缺失变异c.777+3_777+6delGAGT(半合),为WAS病理性突变;明确诊断为WAS继发滤泡性淋巴瘤(伴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予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
期刊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同时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患者比较少见。因存在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等高风险,如何防治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如何避免术中术后伤口出血不止,何时安排手术及具体的手术方案等方面存在诸多难点和争议。笔者采用微创带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PV患者,分析此类患者的治疗难点、风险因素及关键治疗措施,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髋臼骨折的流行病谱也发生了改变,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上应遵从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但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的改变及髋臼骨折的固有特点,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技术上的进步使得老年髋臼骨折的治疗具备多种选择,个性化治疗需求日益突出。为提高骨科医师对老年髋臼骨折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老年髋臼骨折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总结。
现代创伤评分力图以数字化方式客观、准确、快捷反映及评价各种损伤严重程度和创伤结局,以便制订正确的诊疗方案。现有的创伤评分主要针对死亡结局进行预判,不能动态反映创伤康复功能结局变化,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有助于整合和利用创伤救治过程中产生的海量临床数据,对创伤全流程连续性评估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因此,笔者就生理学评分、解剖学评分、生理学和解剖学复合评分、功能学评分及人工
张力性水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不仅增加了术后伤口并发症的风险,也延长了骨折治疗的时间。但张力性水泡的出现可以降低筋膜室内的压力,缓解疑似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避免不必要的减张手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减压方式。近年来,筋膜、筋膜系统重新被人们认识并且加以研究,张力性水泡与筋膜系统自我减压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水泡出现及消退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师的临床决策,张力性水泡的处
目的探讨术中输血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502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两组,观察组203例,男98例,女105例;年龄为(61.0±20.7)岁;术中输血。对照组299例,男166例,女133例;年龄为(57.7±19.0)岁;术中未输血。分别于入院、术前1 d、术
Alzheimer disease (AD)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ementia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gressive cognitive and social decline. Clinical drug targets have heavily focused on the amyloid hypothesis, with amyloid beta (Aβ), and tau proteins as key pathophysio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