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维视角下构建人物简像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文本《鲁滨孙漂流记》的群文阅读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物形象,在关照正面视角、确立侧面视角和挖掘背面视角的多维视角下重新解读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在为人物构建简像的过程中收获梳理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挖掘文本中感受发现带来的乐趣。从而为整本书的阅读开辟一条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多维视角 鲁滨孙 人物简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修订稿)》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群文阅读课作为一种帮助学生从读多篇目到读整本书的课型,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所谓群文阅读,实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一般是以主题研读的形式选择一篇课内文章带多篇课外文章,或者是课内外的多篇文章同选自一本书。笔者谨以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单元的《鲁滨孙漂流记》的群文阅读课为例,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关照正面视角
  (一) 完成衔接
  本册教材选择了《鲁滨孙漂流记》作为名著导读单元的推荐书目之一,学生们在课上已经学过了梗概和精彩片段,对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基本认识。为了巩固学生对课内文本的理解,笔者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以回顾旧知的方式设置了一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在课本里了解的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我觉得他是一个勇于冒险的人。”
  师:“还有吗?”
  生2:“我觉得他还是一个遇事不慌,而且生存经验很丰富的人。”
  通过简单的回顾,笔者意识到学生对课内文本的积累还是比较准确的。那么这时候可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了。
  (二) 再品性格光芒
  在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中,笔者首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
  请你回顾一下昨天自己阅读精彩片段1时的情景,独立思考并回答:鲁滨孙一次次被卷进海里,但最终他还是能够自救成功,这是为什么?
  师:“注意仔细想一想这段文字都体现了哪些重要的品质?”
  生1:“因为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冷静坚强。”
  师:“还有呢?”
  生2:“还有他能自救成功,也是因为他很勇敢,而且很聪明。”
  师:“在他处于绝境的时候不放弃希望,这说明他很——”
  生齐答:“乐观!”
  师:“同学们说得很准确,正是因为有了聪明冷静、勇敢乐观这两个可贵的品质,鲁滨孙才能自救成功,从而活下来。”教师以贴图形式开始板书思维套图(见板书设计)。
  本课的学习从精彩片段1开始,它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第二章,是课本上精彩片段前面的内容,之所以安排这个片段是因为它是课本内容的“前情回顾”,能够帮助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鲁滨孙人物形象中最鲜明的主要特征,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而笔者事先已经让学生在课下以预习的形式完成了对精彩片段1 的自读,并要求学生作了简单的批注,理解本段文字比较容易,因此并没有在课上给学生预留再读的时间,而是单刀直入地带领学生提炼自读的收获,梳理出鲁滨孙自救部分中表现出来的可贵品质。在这个片段里,鲁滨孙的人物形象是充满着人性光辉的,笔者引领学生用复习旧知——回顾自读——课上提炼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内学习、课下自学和课上点拨的多种形式连成一线,从而立稳鲁滨孙这个人物的正面形象。在学生不断体会其身上焕发出来的夺目光辉时,也给这个人物确定了主体的性格基调,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也就不会轻易地出现严重偏离人物形象正确认知的情况了。
  二、确立侧面视角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种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只有观察其整体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一简单的道理。而阅读同样如此,特别是小说类的文学读本,更需要在主题研读时以多视角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笔者经过筛选,选择了精彩片段3供学生阅读。阅读的主要形式是课前自读做旁批与课上速读浏览相结合,在进行课上浏览时,笔者布置第二个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包括两个问题:
  问题一:当看到不远处的海面上忽然出现了一艘英国小船时,鲁滨孙有什么反应?
  问题二:二十七年过去了,而鲁滨孙的反应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樣兴奋不已,这是为什么?你认为这表现出鲁滨孙性格中的什么特点?
  其中,问题一以学生先圈点勾画再自由举手回答的形式完成。
  师:“鲁滨孙在看到突然出现的英国小船时有什么反应?请勾画出来。”
  学生认真勾画。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1:“第一段有一句话是‘当我放眼向海上望去时,不觉大吃一惊。’”
  师:“嗯,找到了第一处。还有吗?”
  生2:“还有第三段,‘我当时混乱的心情实难言表。一方面,我看到了一艘大船,而且有理由相信船上有我的同胞,是自己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然而,另一方面,我 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怀疑。’”
  师:“也就是说鲁滨孙有三个反应,而且是连续发生的,一是惊讶,紧接着是高兴,同时又有怀疑,对吗?”
  生齐答:“对!”
  通过课下自读和课上浏览,学生能很快找到表现鲁滨孙心情和反应的句子,认识到鲁滨孙看到英国船只到来时并不是单纯的高兴,更多的是带着一种防范性的怀疑态度。这时,笔者顺着学生的发现抛出第二个问题:
  师:“鲁滨孙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兴奋,这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他怀疑。”
  师:“怀疑什么呢?这不是来自祖国的船吗?27年了!他毕竟等了很久。”   生2:“第三段里有‘首先,我想,一条英国船为什么要开到这一带来呢?因为这儿不是英国人在世界上贸易 往来的要道。其次,我知道,近来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暴风雨,不可能把他们的船刮到这一带来。’所以我觉得他想的很有道理,他很冷静,也很谨慎。”
  师:“你找得真准确,而且概括得也很独到!还有想说的吗?”
  生3:“第五段有一句话‘ 有时候,一个人明明知道不可能有什么危险,但心里却会受到一种神秘的暗示,警告我们有危险。’我觉得他很有警惕心,所以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兴奋。”
  师:“这几名同学彼此补充,回答得非常好!从鲁滨孙的反应来看,他真是一个既谨慎又警惕的人,我们对这个人物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点突破、逐层深入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回答中不断获得思考的启发,进而提炼出鲁滨孙的性格中谨慎警惕的一面。当然,学生之所以能较好得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还要得益于文本给他们带来的审美新鲜感,这种有别于课内片段的文本内容似乎能为学生打开一条深入了解人物的途径,而学生发现的这一面恰恰又和人物阳光、正面的形象不太一致,虽然这一面不是光彩夺目的,但却是很让学生感到惊奇的。而这种惊奇感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索鲁滨孙性格中的其他面。
  笔者认为,解读精彩片段3的过程就像观赏完雕像的正面后再去细细品味这座雕像的侧影,断臂维纳斯的侧影显现出略带忧伤的残缺美,思想者的侧影则更让人感受到深沉中的炽热。在群文阅读课上帮助学生品味文本中人物的侧影,恰似寻到了打开挖掘人物百宝箱的一把神奇的钥匙,这也是解读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挖掘背面视角
  (一)激发思维活性
  笔者想谈的“背面”视角,是指从另一个相反的角度去观察人物,这不同于刻意得去寻找人物的负面形象。比如有些作品中的人物是反派角色,主基调是“坏人”,但有时也能找到他们身体中的温情细胞。鲁滨孙这个人物本身充满着勇敢坚毅的正能量,但人无完人,他的身上是否也存在着某些因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生成的价值观念上的局限性呢?
  带着这个想法,笔者又挑选了精彩片段2,让学生在课上完成默读,同时设置了一条问题链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环节,当然,这条问题链也是激发学生思维活性的关键途径。
  问题一:默读并思考,鲁滨孙选择了一个什么时机来帮助逃跑的野人?请提炼出自己的答案。
  
  问题二:(同桌交流):在他眼中,这个成功逃脱追杀的野人有哪些特点?你认为鲁滨孙最欣赏的是哪一点?
  
  问题三:大胆推论:什么才是使鲁滨孙在荒岛成功求生的最根本因素?
  
  问题四(合作讨论):如何看待鲁滨孙性格中的这一特点?
  其中,问题一、三是学生独立完成,问题二、四是需要合作完成的。通过独自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反复碰撞,笔者力求让学生在思维的摩擦中不断激发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问题链的设置就像一条充满着挑战的探索之旅,使学生沉浸在其中,获得思考的满足和快乐。
  (二)打开思维通道
  在选择重点研读的文本时,笔者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文学文本的阅读速度不少于350字/分的课标要求选择了一段350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2,这个片段详细描述了野人星期五自救及鲁滨孙救人的过程,是小说中写得非常精彩的章节之一。学生能在集体共读的氛围中沉下心来认真研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体验。同时,问题一的设置也是对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巩固,学生会较容易地发现文本给他们的启发:
  生1:“我发现鲁滨孙一开始并没有马上解救野人星期五,而是等了一段时间。”
  师:“准确地说是什么时机?”
  生2:“是星期五正在努力摆脱敌人的追杀时。”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准确,那么他为什么一开始不救呢?”
  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渐明白了鲁滨孙解救野人星期五是有目的的,并不是单纯的拔刀相助。笔者趁机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于是就看到几个学生举手想发言了,这表明学生的思维活性已经被逐渐激发出来,思考的通道也渐渐打开,于是笔者把握住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完成问题二: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能不能谈一谈自己组内的结论?”
  代表1:“我们发现这个野人身手矫健,而且很聪明,知道利用机会自救,而且也很勇敢。”
  代表2:“我們想补充一下,还有他有很丰富的求生技能,而且长得还很好。”(生笑)
  师(笑):“这两组代表都说的不错,其他组呢?”
  代表3:“我们觉得他很感激鲁滨孙,感觉他对鲁滨孙挺顺从的,就是说很忠诚。”
  师:“你们果然看到了比较关键的一点,能不能给同学们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代表3(认真查找):“他一见到我,立刻向我奔来,爬在地上,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和古怪的姿势,表示他臣服感激之心。最后,他又把头放在地上,靠近我的脚边,然后又像上次那样,把我的另一只脚放到他的头上,这样做之后,又向我作出各种姿势,表示顺从降服,愿终身做我的奴隶,为我效劳。”
  师:“读得真流畅!同学们总结得如何?我们来一起看一看野人星期五的特征树吧!”
  此时笔者给学生展示PPT中野人星期五的特征树,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学习的成果,进而为下一个问题点打好基础。
  
  在学生认真观察特征树的时候,笔者继续向学生继续发文,进步一刺激他们的思考:
  师(笑):“你们发现了星期五身上的诸多长处,他可真是一个人才啊!”
  生(笑)
  师:“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鲁滨孙解救星期五最大的理由是?”
  生齐答:“对他有用!”   师:“说的好!换一种说法就是他时刻都想着自己的——”
  生齐答:“利益!”
  师:“从这个文本里,我们又发现他还是一个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的人。”
  (三)助推阅读兴趣
  到这里为止,学生已经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对鲁滨孙人物形象的丰富,意识到他做一切事情都以对自己有利为原则。于是紧接着抛出问题链的第三个问题,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认识到鲁滨孙是一个时刻想着自己利益的人。
  这个结论一出,笔者明显发现有些学已经忍不住在和同桌小声私语,于是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学生在组内认真交流,有的表示没什么不好,有的认为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由于时间关系,笔者只选择了两组代表发言:
  代表1:“我们认为他之所以万事都先想着自己主要是因为在荒岛上生存,只有这样才能活下来,所以我们觉得可以理解。”
  代表2:“我们在认为他这样在荒岛上还可以,但是如果回到人类社会还这样,就会有问题,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人。”
  师:“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还是需要看完整本书后才能下结论,对吗?”
  生齐答:“对!”
  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在黑板上也逐步完成了思维导图的贴图式板书,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板书设计更直观地看到了这节课自己的思考是如何一步步引申出来的。
  
  经过对问题链的思考和交流,学生对鲁滨孙已经有了新的認识,无论这种认识是否更科学合理,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的阅读兴趣已经伴随着他们对书中鲁滨孙简像的描绘而越加浓郁。学生会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见地去开始尝试阅读这本书,去解开自己心中的疑问。而疑问恰恰就是驱使学生主动靠近书籍的原动力之一,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新鲜、独特甚至是有深度的挖掘,只有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书中一隅的魅力,他们才能有更多的兴趣和更大的毅力去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而群文阅读课起到的就这样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笔者试图让学生明白一节课不可能做到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人物形象,我们一起描绘出来的仅仅只是鲁滨孙的“简像”,他的身上还有更多值得发掘的地方,而这些正需要学生用本节课吸收的能量去进行丰富和完善。
  四、总结
  本节课一共用时41分钟,以下是各环节使用时间的具体情况:
   笔者深深知道,群文阅读课已经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些许年头,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多尝试,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养分,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知识天地,自己也会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成长。通过这节课,笔者发现自己的学生对语文有了新的看法,也许这一点难得的改变就是促使他们主动接触语文、进而热爱语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章可欣.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张莉苹.群文阅读,让课堂教学更高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8(28).
  [3]阿尔达克·玛合孜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A].“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18.
  [4]陈李娟.名著重温,如何品出“深滋味”——《鲁滨孙漂流记》深度阅读策略探究[J].教育视界,2016(14):74-79.
  [5]房洁,金留存.荒岛上的“殖民帝国”——《鲁滨孙漂流记》的后殖民生态解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04):43-46.
  [6]刘玉杰.《鲁滨孙漂流记》:荒岛英雄背后的文化殖民主义[J]. 电影文学,2013.
其他文献
每次听到别人对我的大学的赞誉,我都想感谢那个曾在高三中努力奋斗的自己。  步入高三,老师让我们写下目标大学。我用笔写下陕西师范大学,却不知道轻轻松松写下的这几笔,需要我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让这所大学进入自己的人生履历。  可能对于一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考上一所“211工程”大学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种普通的高中里,能考进名校的学生屈指可数。在我写下目标大学时,我甚至害怕别人嘲笑我。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
期刊
直到今天,望着母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我还时常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晕眩感,如坠梦中,仿佛一切不真实似的。曾经的我是一个多么叛逆的孩子啊,叫老师头痛,令父母伤心,而我的母校,她那样美,那样好,于我更仿佛是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度。  可我,终是做到了,考上了我们省最好的“211”院校。这背后有夜以继日的汗水,有勇攀高峰的渴望,最重要的便是有战胜自己的决心。  被叛逆阻挡前进的脚步  我刚进高中的时候,也曾是
期刊
摘 要: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训练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数学素养创新设计小学数学练习,应遵循趣味性、生活性、差异性原则,创新设计方法,在“点”上突破、在“面”上探索、在“趣”上调控,要广泛运用于课前、课后作业设计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原则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
期刊
1. 汉代实行征辟制和察举制  (1)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②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2)察举制:又称举荐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期刊
作为一名学生,没有理解学习的意义,没有找到学习的动力,却又要按部就班地学习,这确实是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是漫画不够好看,还是小说不够精彩,要让我们坐在教室里面对课本和习题?在学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提升学习力就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因此我将侧重分析学习力中的学习毅力与学习能力这两方面的提高策略,希望给同学们提供些帮助。  不把“我天生没毅力”当作借口  “为什么同桌能学完英语又学数学,我看一会
期刊
一、氨基酸  1.氨基酸的结构  (1)元素组成:C,H,O,N(S)等。  (2)结构通式:  (3)结构特点: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有的氨基酸R基中含有-NH2 或-COOH,如赖氨酸R基中含有-NH2,天冬氨酸R基中含有-COOH。  (4)种类: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1种,其中必需氨基酸8種,非必需氨基酸13种。  2.氨
期刊
摘 要:文学即人学,文学素养高的学生,通常心胸较为开阔,见解较为丰富,思辨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同龄学生高。但是文学这一载体在小学阶段并未引起重视,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还是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解读上,这样既不能将文本进行很好地诠释,也不能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顾名思义,即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文学这一载体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方式,助力培养学
期刊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河流表面有冰层且破裂成块状,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遇到狭窄的河堤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如果最终漫滩或决堤,这称为凌洪。  一、概念与辨析  凌汛和汛期有什么不同呢?凌汛是河段结冰使水流不顺畅而引起河水上涨导致的;而汛期是河段具有规律性的河水上涨,和是否结冰没有任何关系。一般水灾会发生在汛
期刊
《说文解字》有云:“(湖)大陂也。……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若千顷陂皆谓大池也。”相较于中学,大学之大,不只在于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知识广博,也在于风月无边,千岩竞秀的俊美奇景。每当心情烦闷却又无处消解,或是兴致盎然欲出门巡游时,不妨与我一道,探访探访这几座“大池”。  北京大学·未名湖  自北京大学西门而进,沿求知路东行,途径华表,不多一会儿即见未名湖。  据传“未名”一名由国学大师钱穆所起,彼时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全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阅读与写作精品课展示”活动发表了观感,结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论述和活动案例等,谈了对“语文教学该教什么”和“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教”这两个本原性问题的再认识、再思考。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学应该基于阶段、基于课时定目标”“语文教学应该基于学情调整目标”“语文教学应该在‘实践’中教”“语文教学应依‘体’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