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财经界
A:黑龙江电视台台长刘玉平
作为黑龙江省主流媒体,近几年,黑龙江电视台始终坚持新闻立台,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宣传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关注民生、倡导和谐,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媒体传播力,助力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近日,本刊记者就 “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民生工作宣传及走转改活动等话题对黑龙江电视台台长刘玉平进行了专访。
Q:近几年,黑龙江电视台创造性地宣传报道“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建立了龙视独有的宣传报道模式,请您就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下详细的介绍。
A:2008年底,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将通过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等“八大经济区”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推动龙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黑龙江电视台从三个方面切入,大力宣传、大力助推。围绕省委确定的发展蓝图, 2009年至2010年,我台先后播发了《来自八大经济区的报道》、《十大工程结硕果》、《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等五十余组系列报道,深入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全省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0年,是黑龙江高速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收官之年,当年十月份有一批高速公路交付使用,为宣传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成就,深入总结建设经验,黑龙江电视台主动策划、大胆创新,推出了《丰硕龙江》系列报道。节目播出后,连续四次得到省委书记吉炳轩的高度赞扬。“丰硕龙江”这一专栏,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电视台的主题报道模式。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七一”讲话精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决定开展“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学习考察活动。黑龙江电视台精心策划,在《新闻联播》中迅速推出系列报道《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在宣传报道中,我台创造性建立了“3 1报道”模式—— “时政消息+典型介绍+深度剖析+本台评论”。这种独创的报道模式,使主题报道既有深度,又非常鲜活。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活动总结大会上,重点表扬了黑龙江电视台关于这次活动的报道。
Q:龙江台在新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今后如何进一步强化新闻立台的办台方针?
A:十二五期间,我台将着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打造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平台,计划建立以卫视《新闻联播》、《新华视点》等新闻节目和新闻频道为主体的综合新闻平台,建立以都市频道《新闻夜航》、《天下夜航》为主体的民生新闻平台,建立以经济频道为主体的经济新闻平台以及以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为主体的网络新闻平台,并且在全省地市建立记者站,更好地开展好宣传报道工作。
Q:请问在牢固树立大民生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民生实事开展宣传报道等方面,你们都做了哪些积极的工作?
A:我台紧紧围绕我省民生成就做文章,推出了多组系列报道。去年省“两会”结束后,我台精心制作了《促发展 求实效 惠民生》公益宣传片,在全台七个频道高频次播出。《新闻联播》栏目推出《促发展 求实效 惠民生》专栏,贯穿全年始终。这一专栏包括《40件民生实事》、《春潮涌龙江》、《小城镇建设进行时》、《建保障房,圆安居梦》等多组报道,其中《40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集中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多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展示了各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我台品牌民生栏目《新闻夜航》大力宣传民生,倡导社会和谐,陆续开设了《越来越好》、《我的城市我的家》等专栏。
2007年以来,每年3月至5月,我台联合省质监局、省工商局,共同开展“春雷行动”和“红盾护农行动”,我台持续十年推出系列报道《给梦想插上翅膀》,帮助贫困高考生圆梦。
Q:这两年中,你们是怎样坚守媒体职责、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
A:2011年8月13日,黑龙江电视台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方案》,确定要建立百个以上联系点,开辟十个以上专栏,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黑龙江电视台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深入到基层一线采访调研。2011年8月31日,由我率领新闻中心记者,到我省现代农业排头兵——肇东市五里明镇进行实地采访。在农民杨文玉家,我与大家围坐在炕头,仔细了解现代农业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变化。采访结束后,我撰写稿件《五里明:现代农业改变农民生活》,9月2日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从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半年时间,黑龙江电视台共有三百多名编辑记者深入到基层一线,采写“走、转、改”报道近四百篇,组织各类活动十余次。
Q:在这次活动中你们都取得哪些突出成效,社会各界给与何种评价?
A:我们总结此次活动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1、贯彻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得到强化。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通过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更加坚定了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信念和决心。
2、把握国情省情、服务大局的自觉性显著增强。2011年以来,我台围绕建党90周年策划拍摄了《思想的历程》、《学习》等一批理论文献片,并在央视七套和黑龙江卫视播出,得到广电总局和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3、增强感情、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秋季,由于秋菜价格下降,部分地方秋菜严重滞销,我台公共频道在《帮忙》栏目中推出《帮您卖秋菜》板块,栏目组还与哈尔滨市内多家高校食堂、餐饮企业联系,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同时开辟专栏,为农民们提供需求信息,帮助农民找销路。通过我台的帮助,哈尔滨市秋菜主产地道外民主乡的很多种植户将手中的秋菜销售了出去。
4、锻炼队伍,新闻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提高。我台要求一线编辑记者必须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必须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必须使用基层群众的画面和同期声,必须表达真情实感。这四个必须的要求,对于一线采编骨干“80后”特别是“85后”编辑记者特别重要,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较为艰辛的实地采访,磨练了自身作风,丰富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
5、熟练运用群众语言,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明显增强。群众的语言最富生命力,也最真实。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需熟练掌握群众语言,才能写出让百姓信服、愿意看、喜欢看的新闻报道。去年9月中旬,新闻中心记者杨国栋到农垦普阳农场采访有机水稻种植报道。在农场实地采访三天后,他撰写了报道《大米“笨”着种 效益打滚增》,“笨”着种,打滚,这些都是农民自己的语言,听着亲切,容易理解。“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一线记者能够熟练地群众的家常话、大实话,采写的报道接了地气,听着明白,让人信服,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6、社会各界交口称赞“走、转、改”成效。
我台在“走、转、改”活动中所展现的良好作风,所取得的成果也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8月22日,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专栏“走基层 看民生”中,以“《新闻夜航》为贫寒学子圆梦”为题,报道了“给梦想插上翅膀”专栏取得的良好社会效果。同日,新华网还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工作者扎根黑土为贫寒学子圆梦”为题,大篇幅报道《新闻夜航》记者走基层的情况。
A:黑龙江电视台台长刘玉平
作为黑龙江省主流媒体,近几年,黑龙江电视台始终坚持新闻立台,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宣传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关注民生、倡导和谐,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媒体传播力,助力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得到省委的高度肯定。近日,本刊记者就 “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民生工作宣传及走转改活动等话题对黑龙江电视台台长刘玉平进行了专访。
Q:近几年,黑龙江电视台创造性地宣传报道“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建立了龙视独有的宣传报道模式,请您就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下详细的介绍。
A:2008年底,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将通过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等“八大经济区”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推动龙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黑龙江电视台从三个方面切入,大力宣传、大力助推。围绕省委确定的发展蓝图, 2009年至2010年,我台先后播发了《来自八大经济区的报道》、《十大工程结硕果》、《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等五十余组系列报道,深入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全省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0年,是黑龙江高速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收官之年,当年十月份有一批高速公路交付使用,为宣传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成就,深入总结建设经验,黑龙江电视台主动策划、大胆创新,推出了《丰硕龙江》系列报道。节目播出后,连续四次得到省委书记吉炳轩的高度赞扬。“丰硕龙江”这一专栏,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电视台的主题报道模式。
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七一”讲话精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决定开展“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学习考察活动。黑龙江电视台精心策划,在《新闻联播》中迅速推出系列报道《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在宣传报道中,我台创造性建立了“3 1报道”模式—— “时政消息+典型介绍+深度剖析+本台评论”。这种独创的报道模式,使主题报道既有深度,又非常鲜活。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庆七一、学讲话、忆党史、看发展”活动总结大会上,重点表扬了黑龙江电视台关于这次活动的报道。
Q:龙江台在新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今后如何进一步强化新闻立台的办台方针?
A:十二五期间,我台将着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打造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平台,计划建立以卫视《新闻联播》、《新华视点》等新闻节目和新闻频道为主体的综合新闻平台,建立以都市频道《新闻夜航》、《天下夜航》为主体的民生新闻平台,建立以经济频道为主体的经济新闻平台以及以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为主体的网络新闻平台,并且在全省地市建立记者站,更好地开展好宣传报道工作。
Q:请问在牢固树立大民生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民生实事开展宣传报道等方面,你们都做了哪些积极的工作?
A:我台紧紧围绕我省民生成就做文章,推出了多组系列报道。去年省“两会”结束后,我台精心制作了《促发展 求实效 惠民生》公益宣传片,在全台七个频道高频次播出。《新闻联播》栏目推出《促发展 求实效 惠民生》专栏,贯穿全年始终。这一专栏包括《40件民生实事》、《春潮涌龙江》、《小城镇建设进行时》、《建保障房,圆安居梦》等多组报道,其中《40件民生实事》系列报道,集中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多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展示了各地推进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我台品牌民生栏目《新闻夜航》大力宣传民生,倡导社会和谐,陆续开设了《越来越好》、《我的城市我的家》等专栏。
2007年以来,每年3月至5月,我台联合省质监局、省工商局,共同开展“春雷行动”和“红盾护农行动”,我台持续十年推出系列报道《给梦想插上翅膀》,帮助贫困高考生圆梦。
Q:这两年中,你们是怎样坚守媒体职责、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
A:2011年8月13日,黑龙江电视台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方案》,确定要建立百个以上联系点,开辟十个以上专栏,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黑龙江电视台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深入到基层一线采访调研。2011年8月31日,由我率领新闻中心记者,到我省现代农业排头兵——肇东市五里明镇进行实地采访。在农民杨文玉家,我与大家围坐在炕头,仔细了解现代农业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变化。采访结束后,我撰写稿件《五里明:现代农业改变农民生活》,9月2日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从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半年时间,黑龙江电视台共有三百多名编辑记者深入到基层一线,采写“走、转、改”报道近四百篇,组织各类活动十余次。
Q:在这次活动中你们都取得哪些突出成效,社会各界给与何种评价?
A:我们总结此次活动主要取得如下成效:
1、贯彻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得到强化。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通过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更加坚定了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信念和决心。
2、把握国情省情、服务大局的自觉性显著增强。2011年以来,我台围绕建党90周年策划拍摄了《思想的历程》、《学习》等一批理论文献片,并在央视七套和黑龙江卫视播出,得到广电总局和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肯定。
3、增强感情、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秋季,由于秋菜价格下降,部分地方秋菜严重滞销,我台公共频道在《帮忙》栏目中推出《帮您卖秋菜》板块,栏目组还与哈尔滨市内多家高校食堂、餐饮企业联系,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同时开辟专栏,为农民们提供需求信息,帮助农民找销路。通过我台的帮助,哈尔滨市秋菜主产地道外民主乡的很多种植户将手中的秋菜销售了出去。
4、锻炼队伍,新闻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提高。我台要求一线编辑记者必须深入到基层第一线,必须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必须使用基层群众的画面和同期声,必须表达真情实感。这四个必须的要求,对于一线采编骨干“80后”特别是“85后”编辑记者特别重要,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较为艰辛的实地采访,磨练了自身作风,丰富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
5、熟练运用群众语言,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明显增强。群众的语言最富生命力,也最真实。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需熟练掌握群众语言,才能写出让百姓信服、愿意看、喜欢看的新闻报道。去年9月中旬,新闻中心记者杨国栋到农垦普阳农场采访有机水稻种植报道。在农场实地采访三天后,他撰写了报道《大米“笨”着种 效益打滚增》,“笨”着种,打滚,这些都是农民自己的语言,听着亲切,容易理解。“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一线记者能够熟练地群众的家常话、大实话,采写的报道接了地气,听着明白,让人信服,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6、社会各界交口称赞“走、转、改”成效。
我台在“走、转、改”活动中所展现的良好作风,所取得的成果也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8月22日,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专栏“走基层 看民生”中,以“《新闻夜航》为贫寒学子圆梦”为题,报道了“给梦想插上翅膀”专栏取得的良好社会效果。同日,新华网还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工作者扎根黑土为贫寒学子圆梦”为题,大篇幅报道《新闻夜航》记者走基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