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求真教育,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时时刻刻紧抓“求真”训练这根弦,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关键词:求真;源泉;勇气;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15(2011)1-004-001
如果你有兴趣对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进行统计,你就会发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不是题材雷同,便是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不是移花接木地乱拼乱凑,就是明目张胆地剽窃抄袭。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对学生作文进行跟踪调查,你会发现:同一题材,小学用过,初中继续用,到了高中仍然用。某一语文教学研究权威机构对十三至十八岁年龄段的学生作文进行抽样调查,情况表明:除书写水平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外,实在看不出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作文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总而言之,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抄袭范文(包括复制自己过去的作文),无中生有,无病呻吟的“假、大、空”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学生由于社会的过多关注、家庭的宠爱而养成了骄横任性、好逸恶劳、慵懒散漫的不良习惯。他们身上缺少一种求真务实的品质。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求真教育,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时时刻刻紧抓“求真”训练这根弦,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一、真实是文艺的生命
大凡名篇佳作都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西汉司马迁秉笔直书,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创作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作品——《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的诗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胜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以及各阶段各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的矛盾。人们称之为“诗史”。
陆游、辛弃疾无情地揭露了卖国投降的民族败类,表现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愤懑。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杰作。
反之,那些脱离实际生活,崇尚虚无、清谈玄理、吟咏情性,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娱宾遣兴、交际应酬之作,又有多少流传于世呢?
因此,学生作文应力求真实。
二、生活是真实的源泉
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但大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脑中一片空白,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究其原因,学生备受家长呵护,车接车送,又身居高楼深宅,自我封闭,很少与社会接触,性格内向孤僻。对周边环境、邻里风波、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父母的辛勤劳作、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班级活动、公益劳动消极冷漠。尽管社会多姿多彩,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但他们仿佛与世隔绝,脑中没有任何痕迹,缺乏一双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于是只能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或言必称屈原、陆游、李白。我们要求学生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大胆地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勇气是真实的保障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汉书》)而我们不少学生写作时顾虑重重,不敢说真话,不敢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腐朽落后思想、民族的劣根性,不敢正视同学身上的消极思想和不良行为,不敢剖析自己的灵魂。“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决不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仿佛和知心朋友倾心交谈,把自己一颗热腾腾的心,双手捧到读者面前。”(鲁迅语)我们教育学生要有建设祖国、改造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一身正气,不夸大、不粉饰、不刻意吹捧、不以俊遮丑,对丑恶现象要刀刀见血,冷酷无情。丁玲曾言:有了说真话的作者,别愁没震撼人心的作品。
四、个性是真实的内核
“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不少学生图省事省力,模拟旧作,套用思路,结果情节雷同,千人一面。
有一次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温暖》。一部分学生写老师雨中送伞,一部分学生写公交车内让座,还有一部分写与妈妈怄气,没有吃早饭,妈妈冒雨送馒头……
这是写作文吗?这是复杂的精神创作吗?这是在抄袭,在撒谎。更有甚者,大脑储藏室里没有与作文题目相匹配的范文,这也难不倒他们,来个拉郎配。把“友善”的内容寄在“诚信”的名下,把“我和对手”的内容记在“我的对手”的帐上,“崇拜”写成了“尊重”,闹出了文不对题、张冠李戴的笑话。
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活的“加工”过程,因此,新鲜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才能让学生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反复强调写周围的人、写身边的事、写自己的生活。从熟悉的生活中罗列素材,筛选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成为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写作题材。这样的题材来源自己的生活并打上了自己艺术加工的烙印。这样的作文才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文章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巴金在谈创作体会时多次提到:“我喜欢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别人,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凑热闹,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巴金文学创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
巴金老先生的话语中,道出了个性的内涵:真切的体验,创造性的原则,不模仿别人,不固袭某种模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可见,个性的核心是真实感。
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刻意对学生进行“求真”训练,学生逐渐形成了观察生活,留心社会变化,关注国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的好习惯,学会了用辩证的目光看世界,杜绝了说假话、说空话、抄袭剽窃的现象。同时,“求真”训练,也使学生变得真诚、踏实,获得了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关键词:求真;源泉;勇气;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15(2011)1-004-001
如果你有兴趣对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进行统计,你就会发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不是题材雷同,便是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不是移花接木地乱拼乱凑,就是明目张胆地剽窃抄袭。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对学生作文进行跟踪调查,你会发现:同一题材,小学用过,初中继续用,到了高中仍然用。某一语文教学研究权威机构对十三至十八岁年龄段的学生作文进行抽样调查,情况表明:除书写水平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外,实在看不出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作文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总而言之,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抄袭范文(包括复制自己过去的作文),无中生有,无病呻吟的“假、大、空”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学生由于社会的过多关注、家庭的宠爱而养成了骄横任性、好逸恶劳、慵懒散漫的不良习惯。他们身上缺少一种求真务实的品质。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求真教育,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应时时刻刻紧抓“求真”训练这根弦,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一、真实是文艺的生命
大凡名篇佳作都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西汉司马迁秉笔直书,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创作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作品——《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的诗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胜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以及各阶段各阶层的动态、思想和他们的矛盾。人们称之为“诗史”。
陆游、辛弃疾无情地揭露了卖国投降的民族败类,表现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愤懑。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杰作。
反之,那些脱离实际生活,崇尚虚无、清谈玄理、吟咏情性,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娱宾遣兴、交际应酬之作,又有多少流传于世呢?
因此,学生作文应力求真实。
二、生活是真实的源泉
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但大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脑中一片空白,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究其原因,学生备受家长呵护,车接车送,又身居高楼深宅,自我封闭,很少与社会接触,性格内向孤僻。对周边环境、邻里风波、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父母的辛勤劳作、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班级活动、公益劳动消极冷漠。尽管社会多姿多彩,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但他们仿佛与世隔绝,脑中没有任何痕迹,缺乏一双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于是只能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或言必称屈原、陆游、李白。我们要求学生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大胆地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勇气是真实的保障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汉书》)而我们不少学生写作时顾虑重重,不敢说真话,不敢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腐朽落后思想、民族的劣根性,不敢正视同学身上的消极思想和不良行为,不敢剖析自己的灵魂。“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决不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仿佛和知心朋友倾心交谈,把自己一颗热腾腾的心,双手捧到读者面前。”(鲁迅语)我们教育学生要有建设祖国、改造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一身正气,不夸大、不粉饰、不刻意吹捧、不以俊遮丑,对丑恶现象要刀刀见血,冷酷无情。丁玲曾言:有了说真话的作者,别愁没震撼人心的作品。
四、个性是真实的内核
“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不少学生图省事省力,模拟旧作,套用思路,结果情节雷同,千人一面。
有一次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是《温暖》。一部分学生写老师雨中送伞,一部分学生写公交车内让座,还有一部分写与妈妈怄气,没有吃早饭,妈妈冒雨送馒头……
这是写作文吗?这是复杂的精神创作吗?这是在抄袭,在撒谎。更有甚者,大脑储藏室里没有与作文题目相匹配的范文,这也难不倒他们,来个拉郎配。把“友善”的内容寄在“诚信”的名下,把“我和对手”的内容记在“我的对手”的帐上,“崇拜”写成了“尊重”,闹出了文不对题、张冠李戴的笑话。
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活的“加工”过程,因此,新鲜的作文材料,也只能从生活中来。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开发作文资源,才能让学生作文中流淌出清新的生活之水。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反复强调写周围的人、写身边的事、写自己的生活。从熟悉的生活中罗列素材,筛选素材,并进行艺术加工,成为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写作题材。这样的题材来源自己的生活并打上了自己艺术加工的烙印。这样的作文才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文章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巴金在谈创作体会时多次提到:“我喜欢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心声,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动别人,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凑热闹,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巴金文学创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
巴金老先生的话语中,道出了个性的内涵:真切的体验,创造性的原则,不模仿别人,不固袭某种模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可见,个性的核心是真实感。
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刻意对学生进行“求真”训练,学生逐渐形成了观察生活,留心社会变化,关注国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的好习惯,学会了用辩证的目光看世界,杜绝了说假话、说空话、抄袭剽窃的现象。同时,“求真”训练,也使学生变得真诚、踏实,获得了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