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出现的50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探讨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 经分析发现,血液标本误差主要有血液采集(22.0%)、标本送检(38.0%)、病人自身(28.0%)、标本检验(16.0%)4方面原因。结论 导致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其中操作不合理是主要因素,应当规范工作操作规程,以降低血液检验误差率。
【关键词】 血液检验;样本;误差;原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5-01
血液检验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其在血液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血液标本合格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的可靠性,治疗的准确性,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等细节操作都会直接影响到标本的合格性。近几年来,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概率逐年上涨。笔者为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对50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出现的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50例血液标本分别来自本院5个科室:呼吸内科12例、妇产科15例、脑外科6例、骨科8例、内分泌科9例。检验科人员联合各科室医生,共同分析血液标本误差的产生原因,并制定出相关预防措施。
2 结 果
经分析发现,血液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4方面:①血液采集方面,包括血液量太少(12.0%)、抽血时间太长(6.0%);②标本送检方面,包括震荡剧烈(4.0%)、与申请单不符(2.0%)、送检时间太长(16%);③病人方面,包括未禁食(18.0%)、月经期(10.0%);④标本检验方面,包括检验不及时(6.0%)、抗凝管使用不当(4.0%)、标本未处理好(6.0%),见表1。血液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的总误差率为72.0%,显著高于病人自身造成的误差率为28.0%。
3 讨 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导致血液样本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因素,包括样本的采集、检验、送检,在所有误差因素中,医务人员因素(血液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引起的误差共有36例,占据了72.0%,而病人自身因素导致的样本误差共有14例,占据了28%。从这些因素来看,若医生、护士能提前告知病人,由病人原因产生的样本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若各科室医务人员能增强血检意识,有效协作,规范操作,也可有效保障血液样本的质量,减少误差的发生[2]。预防血液样本误差的具体措施:
3.1 血液样本采集 血液采集操作人员在采血前,要检查试管、注射器等物品的完整性,避免标本与空气接触。在采集血液样本前,护理人员要仔细核对医嘱、化验单,询问病人情况,包括疾病情况、生理期情况等[3]。同时叮嘱病人受检前要空腹12h,空腹时间不易过短或过长。护士还应告诫病人受检前不可过多运动,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改变机体内钠、钾水平,若病人受检前已有运动,那应当让病人休息30min以后再采集血液[4]。
具体操作时,要一针见血,对穿刺部位不可过度拍打,压脉带束缚时间不可过长。若病人肢体有损伤或炎症,穿刺部位必须避开,采血时间要选在输血或输液之前[5]。严格根据标准,采集足量的标本血液量,不应过少或过多,采血后将真空试管内的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摇匀,注意动作轻慢,切忌剧烈摇晃[6]。血液采集完成后,要尽快将样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以免因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标本误差。在送检过程中,不可剧烈晃动样本,也不可让样本长时间被阳光照射。
3.2 血液检验 将需要检验的样本进行分类,以确定其存储条件、存储时间。在存储标本时,不可倾斜、晃动,以免发生溶血现象。针对需要长期储存的血液标本,应对血液进行离心以后,再进行储存。检验所使用的各种仪器,应当定期校准、保养,校准前必须彻底清洗仪器管道,清除蛋白、血液等残留物。对于疑有误差的标本,必须做人工复查,分析各参数关系,同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分析误差原因。
血液检验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关系着临床医生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所以全体医务人员都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包括标本采集、检验、送检,以及病人自身方面的原因,其中操作不合理是主要因素。因此,要降低血液标本的误差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应当规范医务人员工作操作规程,尽量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曹仲梅.血液检验标本30份误差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雜志,2010,39(7):876-877.
[2] 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88.
[3] 周秋月.78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8):179-180.
[4] 陈利军.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5):141-142.
[5] 韩文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279-280.
[6] 王有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影响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145-146.
【关键词】 血液检验;样本;误差;原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5-01
血液检验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其在血液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血液标本合格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的可靠性,治疗的准确性,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检验等细节操作都会直接影响到标本的合格性。近几年来,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概率逐年上涨。笔者为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对50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出现的存在误差的5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50例血液标本分别来自本院5个科室:呼吸内科12例、妇产科15例、脑外科6例、骨科8例、内分泌科9例。检验科人员联合各科室医生,共同分析血液标本误差的产生原因,并制定出相关预防措施。
2 结 果
经分析发现,血液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4方面:①血液采集方面,包括血液量太少(12.0%)、抽血时间太长(6.0%);②标本送检方面,包括震荡剧烈(4.0%)、与申请单不符(2.0%)、送检时间太长(16%);③病人方面,包括未禁食(18.0%)、月经期(10.0%);④标本检验方面,包括检验不及时(6.0%)、抗凝管使用不当(4.0%)、标本未处理好(6.0%),见表1。血液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的总误差率为72.0%,显著高于病人自身造成的误差率为28.0%。
3 讨 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导致血液样本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为医务人员因素,包括样本的采集、检验、送检,在所有误差因素中,医务人员因素(血液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引起的误差共有36例,占据了72.0%,而病人自身因素导致的样本误差共有14例,占据了28%。从这些因素来看,若医生、护士能提前告知病人,由病人原因产生的样本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若各科室医务人员能增强血检意识,有效协作,规范操作,也可有效保障血液样本的质量,减少误差的发生[2]。预防血液样本误差的具体措施:
3.1 血液样本采集 血液采集操作人员在采血前,要检查试管、注射器等物品的完整性,避免标本与空气接触。在采集血液样本前,护理人员要仔细核对医嘱、化验单,询问病人情况,包括疾病情况、生理期情况等[3]。同时叮嘱病人受检前要空腹12h,空腹时间不易过短或过长。护士还应告诫病人受检前不可过多运动,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改变机体内钠、钾水平,若病人受检前已有运动,那应当让病人休息30min以后再采集血液[4]。
具体操作时,要一针见血,对穿刺部位不可过度拍打,压脉带束缚时间不可过长。若病人肢体有损伤或炎症,穿刺部位必须避开,采血时间要选在输血或输液之前[5]。严格根据标准,采集足量的标本血液量,不应过少或过多,采血后将真空试管内的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摇匀,注意动作轻慢,切忌剧烈摇晃[6]。血液采集完成后,要尽快将样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以免因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标本误差。在送检过程中,不可剧烈晃动样本,也不可让样本长时间被阳光照射。
3.2 血液检验 将需要检验的样本进行分类,以确定其存储条件、存储时间。在存储标本时,不可倾斜、晃动,以免发生溶血现象。针对需要长期储存的血液标本,应对血液进行离心以后,再进行储存。检验所使用的各种仪器,应当定期校准、保养,校准前必须彻底清洗仪器管道,清除蛋白、血液等残留物。对于疑有误差的标本,必须做人工复查,分析各参数关系,同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分析误差原因。
血液检验标本是否合格,直接关系着临床医生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所以全体医务人员都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包括标本采集、检验、送检,以及病人自身方面的原因,其中操作不合理是主要因素。因此,要降低血液标本的误差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应当规范医务人员工作操作规程,尽量将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曹仲梅.血液检验标本30份误差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雜志,2010,39(7):876-877.
[2] 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88.
[3] 周秋月.78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8):179-180.
[4] 陈利军.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5):141-142.
[5] 韩文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279-280.
[6] 王有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影响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145-146.